2020高考防骗指南
邯郸市高考防骗知识点

邯郸市高考防骗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
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学生们会不遗余力地备考。
但是,就在备考期间,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学生们的脆弱心理,进行各种诈骗行为。
为了让邯郸市的高考考生能够远离骗局,我们有必要做些防骗知识点的宣传。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防骗知识点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因此,有些人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如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途径,向高考考生传递各种虚假信息,诱导他们付钱购买所谓的高考资料或者假冒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这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了高考考生们的焦虑心理,企图通过高考防骗行为从中获利。
因此,了解高考防骗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被高考骗局所蒙蔽呢?首先,我们要保持警惕,对于自称是招生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及信息要保持高度的警觉。
在社交平台上,往往会有许多自称拥有内部消息的人散布虚假信息,以诱导高考考生购买所谓的内部资料。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理智判断,通过官方途径查证,避免被骗。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高校招生政策和程序。
通过及时了解招生政策和流程,我们能够避免被虚假录取通知书所迷惑。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与学校的沟通渠道畅通,如果遇到任何疑问或者有人向你收取费用,一定要及时与学校联系确认,绝对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
此外,关注公众信息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学校、招生部门等都会公布重要的高考信息,通过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我们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高考动态,防止被不法分子的谎言所蒙蔽。
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共同增强防范意识,团结起来对抗骗局。
要加强高考骗局的打击力度也是必要的。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高考骗局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那些利用高考之际进行不法行为的人。
通过加大对高考防骗知识点的宣传,可以提高广大高考考生的防范能力,从而降低被骗的风险。
综上所述,邯郸市的高考考生们要保持警惕,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
最新最全的全国392所“野鸡大学”名单及家长防骗最全指南

最新最全的全国392所“野鸡大学”名单及家长防骗最全指南当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就是填报志愿的环节了,这个环节是除非分数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报一所好学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会让你未来少走很多弯路。
而随着填志愿环节,一些“虚假高校”就出来了,俗称“野鸡大学”。
他们会给考生打电话甚至邮寄通知书,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明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上了一所假大学。
这些“野鸡大学”采用了一贯的手段,以“重点学校”、“内招”、“低分上名校”等字眼作为噱头,混淆视听吸引考生,如果你听信了这些,那不好意思,你上了一所“假大学”。
什么是野鸡大学?野鸡大学,指一些大学或学院随便向学生发出证书、文凭等,而该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
此类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DiplomaMill)。
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鉴别国外野鸡大学的方式其实只需要两条:(一)大学的创立时间,成立超过70年的大学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
(二)正规的美国大学都是通过联邦或州批准的教育机构。
2013年9月24日,《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国外野鸡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留学一大隐患。
蓝皮书称,随着中国出国人数逐年上涨,留学回国人员的数量也同比增长幅度大。
知道了这些学校,还是不能马虎噢该如何辨别“野鸡大学”怎么避开野鸡大学?1、招生方式野鸡大学没有得到教育部的认可,不能通过正规的报考网站填报志愿,它们的招生方式与正规大学不一样。
一般来说,野鸡大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取生源,一是制造虚假的志愿填报网站,二是直接寄录取通知书。
野鸡大学一般会有自己的一套报考流程,给考生营造一种低分上名校的感觉,从而骗取考生报考。
此外,野鸡大学还会盗取考生信息,直接给考生寄录取通知书,而且里面的配备和正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一样的。
很多考生就是抱有侥幸心理,没有了解大学的真实性,从而上当受骗。
高考防骗知识点总结

高考防骗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是决定前途命运的一次考试。
然而,伴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种骗局也随之而来。
为了确保考生们能够顺利进行高考,保障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些高考防骗的知识点。
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所谓的"内部消息"。
每年高考期间,总有不法分子会冒充高考工作人员、内部人员等,声称能够提供考题、答案等内部消息,以此诱骗考生或家长。
然而,这些所谓的消息往往是虚假的,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钱财。
考生要明白,高考的安排和相关信息都是由省教育厅、学校官方发布的,任何其他途径获取的所谓内部消息都是不可靠的。
其次,要警惕传销骗局。
高考前后正是传销分子频繁活动的时候,他们往往以高薪兼职、高额奖金等诱饵,吸引考生或家长上当。
他们会声称与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或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关系提供高考录取资格。
然而,这些都是骗局。
考生和家长要明白,高考录取资格只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绝不会通过交钱或参与传销活动来获得。
此外,要警惕"替考"骗局。
近年来,替考问题相继曝光,给高考公平性带来了很大的质疑。
因此,一些人就看中了这个机会,冒充考生或者组织替考行为。
他们往往利用技术手段,制造伪造证件、替换答题卡等。
考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证、准考证等个人信息的安全,如发现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请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还有一点需要警惕的是虚假培训机构。
在高考备考期间,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手段,吸引考生报名。
他们会承诺能够"包过线"、提供"预测题"等,以此来吸引学生和家长。
然而,这些虚假的承诺往往是无法实现的。
考生和家长要理性对待培训机构的宣传,真正的提高成绩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最后,要学会区分真伪信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
高考骗局往往是通过虚假信息来进行的。
高考落幕,学生及家长谨防4大骗术

高考落幕,学生及家长谨防4大骗术每年高考后,总会曝出有关高考招生的各类诈骗案,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
为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误入此类诈骗陷阱,我们梳理出4类招生常见骗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见招拆招,注意防范。
骗术一:以“特长生加分优惠”诱骗骗子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还会煞有介事地要求考生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以此骗取钱财。
甚至还会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提醒】参加专业考试应通过各省组织的联考参考,或确认是各高校真实的招生办组织的考试。
而特长生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等加分政策,学生所在的高中会统一组织申报加分手续,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加分。
骗术二:“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不同的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通过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提醒】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校招生考试也是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各有不同的政策规定和特点,不能与普通高校招生相互混淆。
考生应分清不同的教育形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就学的类别,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三:“鼓吹有内部关系”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提醒】第一,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
第二,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第三,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高考录取小心被骗

高考录取小心被骗,考生应做到3要防,5不晒,6种方法识真伪高考还末尘埃落定,录取还在进行,各类高考诈骗也随着录取工作在各地冒头,虽然每年各类骗局都有曝光,但是一不小心家长和考生就落入圈套。
所以家长和考生不要抱侥幸心理,还是要认真提防以下圈套。
一、防合作办校有门路,直接入读不骗你世上从就没有什么横空了出世的便宜,一些社会上的办学机构与一些大学合办培训班,学员可以直接进入学的一些学院旁听,于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发现了,这是一种商机。
对外慌称自己是某某大学的什么人,可以帮助考生,获得学位和学历。
于是有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难免要上当了。
最终,落一个油去灯不亮,钱财损失了,大学没得读。
当然,对于骗子来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诈骗公私财物较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要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数额巨大的,要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
二、防有钱就能办事,花钱就可以补录一些骗子打着补录的招牌,慌称是国家什么部门的人,有通天的人际关系,只要给钱,他就能卖通关系,通过补录让孩子读上名校,各位家长要睁大眼睛了,高考是公开透明的,补录必须经过省教育考试院,而且是以征集志愿的形式来实现的,在私下里无论那一个学校都没有私自录取的资格。
三、防密码泄露志愿被篡改一些有意套取考生账号与密码,在套取账号密码后,为了提高自己替一些民办院校或职业院校的招生业绩,就故意篡改考生志愿。
所以考生在查询,咨询各种问题时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千万不可随意泄露自身重要信息。
古人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辉煌时刻,心情自然无比激动的了,一晒一晒照片,分享一下喜悦的心情无可厚非,但是高兴归高兴,有一些东西还是不能晒的。
下面这五样东西就不能晒1、准考证不能晒高考结束后,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不能乱丢乱放,有一些学校在入学时是要验看准考证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准考证上的信息不能随便泄露。
高招进行时牢记6大防骗攻略:惯于冒充招生人员

高招进行时牢记6大防骗攻略:惯于冒充招生人员[导读]高招录取目前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针对部分考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利用少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进行诈骗的案件近期可能多发,警方昨发布了6大高招防骗攻略,请广大考生及家长注意防范。
扬州网讯(记者葛学涛)高招录取目前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根据以往的发案规律特点,针对部分考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利用少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进行诈骗的案件近期可能多发,警方昨发布了6大高招防骗攻略,请广大考生及家长注意防范。
■骗术一:骗子惯用的手段之一是冒充招生人员,称可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
警方提示,目前中、高考(微博)录取实行“阳光工程”,各学校的招生计划都将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骗术二:打自主招生幌子,称只要花钱就能搞到指标。
警方提示,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骗术三:有人以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和家长。
警方提示,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
国防生招生,由军队签约的地方高校负责,不可能存在“内部招生指标”。
■骗术四:有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内。
警方提示,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信息一致即为真。
■骗术五:还有骗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
警方提示,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
■骗术六:有的骗子以本科补录名义诈骗。
警方提示,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真了解高校招生的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
在中、高考录取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用钱买分数”,也没有任何人在招生中享有特权。
小心八种高考招生诈骗

小心八种高考招生诈骗小心八种高考招生诈骗高考日益临近,家长和学子们经过三年的努力,都希望能够考取一所理想的学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前,有一此不法分子开始大肆开展多种招生诈骗违法活动。
据警方统计,高考诈骗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高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称可以提供试题及答案,以及传递答案的手段等方式进行诈骗;二是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不法分子自称有“熟人”,花钱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不够分也可以让你上大学等由头行骗。
警方总结了八种常见的高考招生诈骗方式,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注意:1、虚假信息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聊天,向考生、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
2、特殊关系诈骗。
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或招生人员,或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等。
更有甚者,还谎称高考成绩低于专科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也可以被录取为本科。
3、伪造证书诈骗。
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骗子的银行账号。
4、军校招收地方生诈骗。
谎称军校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学员,欺骗考生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
军校其实和其他高校一样,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任何费用。
5、“自主招生”和“定向招生”诈骗。
将自主招生混淆自由招生,向家长承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6、利用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其实有心的家长可以登陆当地教育信息网或咨询教育部门,真假一问便知。
7、利用信息不对等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警惕:高考诈骗5个方式

警惕:高考诈骗5个方式A假冒招生人员诈骗方式:谎称大专院校的招生代理、招生人员等,称有“特殊关系”,暗示可以帮助考生提前拿到内部的指标或计划外指标、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学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
警方提醒:高校招收录取一律在国家统一的录取网络上进行,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体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
诈骗方式:伪造录取通知书,并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相关银行账号。
警方提醒:根据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
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等)。
C冒充部队院校招生诈骗方式:趁高考前,或是8月底军队院校招生时,通过伪造公文、公章等手段,假冒部队院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等,以“报名费、中介费、赞助费”为名,或者打着“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部队院校扩招”的旗号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考取军队院校学员,不需收取家长任何费用。
录取为军校学员和国防生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条件,“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不可能存在。
D高考补录诈骗方式: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以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为幌子,对考生家长谎称自己“有关系”、“有熟人”,花钱就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不够分也可以让你上大学等。
警方提醒:高考补录是各地招生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人员,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E高考有财政补贴诈骗方式: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考生个人及家长的相关信息,以此博取事主的信任,消除事主的怀疑,再冒充文教局和财政局对事主进行诈骗,对当事人借口有补贴等予以利诱。
警方提醒:遇到此类诈骗,一是咨询相关部门,确认补贴的真实性;二是涉及到金额汇款时不要盲目汇款给对方,要核实清楚事件的真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防骗指南
此类诈骗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
一、高考前夕,诈骗分子自称可提供试题及答案、提供传递答案的手段等方式诈骗。
二、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诈骗分子自称花钱可以上好大学、读好专业。
一、“出售作弊工具”类诈骗
考生和家长不要购买、使用非法生产、销售的各种所谓“高科技考试作弊器材”,不要相信网上出售所谓“高考试题、答案”,以
免上当受骗。
二、利用“特殊关系”拿到“内部指标”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造文件、印章,谎称自己与领导和学校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可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此类骗局
最容易让家长上当。
诈骗分子往往就是利用一些考生和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进行虚假诈骗,希望今年的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此类老套谎言。
三、假“官方网站”混淆招生类型诈骗
诈骗分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以自学考试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有的甚至伪
造高校录取通知书,找网络技术人员制作出配套的假官方网站。
考生及家长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首先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要到实地去参观,不要轻信他
人提供的资料。
四、利用自主招生的幌子进行诈骗
每年高考结束,一些中介公司或者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自
主招生的指标。
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真辨别,查询国家政策规定,以免上当受骗。
五、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私人账号,让考生将学费、教材费等费用打入银行账户内,然后转走。
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六、获取补录名额类诈骗
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诈骗分子会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自己能够获取补录名额,由于家长通过官方途径确实能了
解到部分高校有补录信息,便放低了警惕心,以为花钱就真的能被
补录。
高考补录是各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考生和家长应当多查证、
多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者网站。
七、“助学金”诈骗
诈骗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父母,告诉他们小孩上学可享受助学金,有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没有防备,因而受骗。
此类诈骗对象均是高考
后入学的新生,骗取的是家长东拼西凑准备让孩子上学的学费。
一、当接到涉及银行卡信息的电话,要三思而行。
二、当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
三、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