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物电

合集下载

人体中的生物电现象研究

人体中的生物电现象研究

人体中的生物电现象研究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2. 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生物电现象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3.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生物电现象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电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和分析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2.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心电图波形。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共同探究生物电现象的奥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电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体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电现象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电现象,认识到生命活动的神奇与可贵。

本课程结合了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生物电现象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引入生物电现象的概念。

-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物电现象的定义2.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离子通道的作用-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3. 生物电现象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神经传导与信号传递- 肌肉收缩与生物电的关系4. 实验教学:神经细胞电活动的记录与分析- 实验原理与操作方法- 数据记录与分析5. 心电图基本原理与应用:-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分析6. 生物电现象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脑电图、心电图等常见生物电检测方法- 生物电现象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7. 小组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生物电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

人体生物电的作用

人体生物电的作用

人体生物电的作用人体生物电的作用一、认识人体生物电“电”对大家来说是最熟悉的,现代生活谁都离不开它,它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方便和欢乐,“人体生物电”对一些人可能有点陌生,其实是我们不太注意它的存在,不了解它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它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植物有植物电、动物有动物电、人体有生物电,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电产生,宇宙间除了星球还有宇宙线、宇宙场、宇宙光、微波、电磁波、灵波(生物波)。

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件事物的发生、变化不伴随着电现象的产生”。

仿生学研究发现,最小的细菌消耗葡萄糖而产生电,这就是所谓“生物电”原理,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及一切活动都产生电,“心电图”是心脏跳动产生的电波、“脑电图”是大脑活动是产生的脑电波。

电生理学发现“人体横膈肌及其动作神经能产生较大的肌电,这就是人体内的发电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马科伯克博士的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的脑内,有神经细胞传递电信号的结构,并且不是单传而是互传。

当脑部生长肿瘤时,脑电波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说明肿瘤细胞没有发电能力,那么,正常体细胞是怎样产生电的?细胞浸浴在细胞液中,细胞膜的内外存在许多带电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在安静状态时,这些离子相对稳定,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力发生变化,各种离子便活跃起来,在细胞膜内外川流不息,出现钾钠离子交换,便产生了生物电。

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人体所有器官都会产生生物电现象,并且以电的形式——动作电位,通过相应的神经纤维把兴奋传导到大脑中枢,大脑中枢以动作电位的方式,把神经冲动信号通过相应的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产生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活动。

人体各部的电位不同,表现为电压梯度,这些不同的电位形成了人体电场。

这个包括了各器官电场的人体电场,不仅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情绪激动时强、低落时弱)。

而且与生理现象有关。

人体生物电在现代医学上早已广泛应用,如大家所熟悉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胃电图、……等这些“生命的足迹”就是医生诊断疾病的科学依据。

【优质】什么是人体生物电及其产生的原因--优秀word范文 (1页)

【优质】什么是人体生物电及其产生的原因--优秀word范文 (1页)

【优质】什么是人体生物电及其产生的原因?-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什么是人体生物电及其产生的原因?1、什么是生物电?生物电是生物体所呈现的电现象。

其主要基础是细胞膜内外有电位差,即膜电位。

安静时膜电位之值通常为数十毫伏,内负外正,称“静息电位”。

当细胞膜被损伤时,膜电位减少或损失。

当可兴奋细胞(如神经元或肌肉细胞)受刺激而传导冲动时,其膜电位发生急剧变化,暂时可变为内正外负,称“动作电位”。

脑和心脏等器官所表现的复杂电变化,是它们的组成细胞电变化的总和。

脑电图和心电图等可以反映这些器官的功能状态,在临床诊断上被广泛地应用。

2、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因:目前被公认的一种基本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

细胞是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很复杂,它一方面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同时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某些物质。

实验测得在细胞内、外存在多种离子,膜内主要是钾离子(K+)及一些大的负离子基团(A-)(A-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

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实验测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外部带正电、内部带负电,即膜内侧电位约为-90~70毫伏。

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当细胞受外界刺激时,能作出主动反应,称为细胞的兴奋。

生理学上将那些兴奋较强的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它们的细胞所作出的主动反应是表现在当外界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突然变化,最后使电位发生改变。

细胞内的电位可从负电位突然变为正电位(约20~30毫伏),大约在不到1豪秒的时间内,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

这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有些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心机细胞)不仅在外界刺激下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且有传导兴奋的功能。

人体生物电

人体生物电

人体生物电1.生物电的发现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现象,生物电是指生命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首先发现生物电的是一位意大利的生物学家伽伐尼(L.A.Galvani,1737—1798)。

1780年11月某天他偶然发现,当金属刀的刀尖碰到被解剖的青蛙腿外露的神经时,蛙腿会发生抽搐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几年后,在伦敦的博物馆,他看到了展示的“电鳗”,当人用两只手同时接触这种鱼的头部和尾部时,会产生一种被电麻的感觉,这说明“电鳗"能放电,于是他立刻想到蛙腿的抽搐,难道这不正反映了青蛙体内存在着一种生物电吗?经过了一系列研究,他证实了生物电的存在.179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引起世人瞩目。

实验已揭示,不仅动物,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活动,生物电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电现象。

2.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因目前被公认的一种基本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

细胞是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很复杂,它一方面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同时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某些物质。

实验测得在细胞内、外存在多种离子,膜内主要是钾离子(K+)及一些大的负离子基团(A-)(A-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

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实验测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外部带正电、内部带负电,即膜内侧电位约为—90~70毫伏.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当细胞受外界刺激时,能作出主动反应,称为细胞的兴奋。

生理学上将那些兴奋较强的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它们的细胞所作出的主动反应是表现在当外界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突然变化,最后使电位发生改变。

细胞内的电位可从负电位突然变为正电位(约20~30毫伏),大约在不到1豪秒的时间内,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这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有些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心机细胞)不仅在外界刺激下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且有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系统正是靠传导各种兴奋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生物电刺激的原理

生物电刺激的原理

生物电刺激的原理生物电刺激的原理生物电刺激是指利用人类或其他动物体内自然存在的电流来激活身体,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电流进行治疗或改善身体状况。

在过去几十年中,生物电刺激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疼痛管理和恢复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生物电刺激的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角度,对生物电刺激进行详细介绍。

生物电刺激的原理人体内存在许多电化学反应,包括在神经肌肉递质释放、细胞膜通道的通透性、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游离的离子反应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这些反应同时会导致有规律的电流在身体内部流动。

生物电学家们发现,在正常人类体内电流的范围为10-30微分之间。

生物电刺激是通过通过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施加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来调节和增强身体内的电活动。

电流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生物电刺激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来增强肌肉收缩。

这种刺激可以被用于恢复功能性运动和提高力量。

2. 刺激细胞代谢生物电刺激可以增加细胞的代谢活动并改变细胞的电离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

3. 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通过增加细胞的电离质以及改善细胞功能活动,生物电刺激可以提高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4. 促进伤口愈合和细胞再生电流刺激可以通过调整细胞膜的通透性来增强细胞的再生和愈合速度。

这也使得生物电刺激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

影响生物电刺激效果的因素生物电刺激的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电流的频率、电流的强度、电流的形状、电极的位置和持续时间等。

1. 电流的频率电流的频率指的是电流的震荡频率,它影响着电流在身体内的传播速度和能量,同时也影响着人体对电流的适应性。

2. 电流的强度电流的强度指的是电流的大小,它决定了电流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和作用的强度。

3. 电流的形状电流的形状指的是电流通路和大小的变化,它可以改变电流在身体内的传递形态和能量分布。

4. 电极的位置电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电流作用的部位和深度,对于同样一种刺激,不同的电极位置体现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生物电的三大养生作用

生物电的三大养生作用

生物电的三大养生作用生物电的三大养生作用1、舒筋通络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生物电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2、活血祛瘀生物电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调整阴阳生物电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生物电理疗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

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

这说明生物电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经络不通的症状1、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12、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人体的生物电能概述

人体的生物电能概述

人体的生物电能概述声明:本文是绝无仅有的文章,全网找不出第二篇,这对我们观察人体能量现象有非常大的帮助。

很多中医及气功玄化的东西能在这里找到根据!这是全面淘汰中西医的开始。

现代医学是物质医学,完全以物质概念及物质变化建设整个医学体系,是一维医学。

能量医学是二维医学时代的产物,加入了能量维度。

典型的例子:现代医学对生物电的作用认识非常初级,如果要把生物电仅仅看成是一个传递信号的工具,那就大错特错了!能量医学认为生物电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能量体的核心。

生物电是人体能量总控系统,为巨阳,为能量之首!包括生命基本生理维持,再到精神思维层面,都是由生物电主导的。

1、生物电体系的构成生物电能具有从吸收、分解、形成、消耗的过程。

决定了生物电系统的物质构成,它由电解质~线粒体~ATP~传导介质(主要为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前列腺素、甲状旁腺激素)~唾液腺等部分构成。

这里面包括儿酚茶胺、成骨细胞、钙质、钾钠泵等物质因素。

电解质是生物电能的载体,神经等物质是传导结构,线粒体及血糖是生产能量物质。

在生产里,胆碱能及热能是生物电能具有催化作用。

唾液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每种酶对应的能量生产时不同的,唾液是用来生产生物电的,古人称之为肾在液为唾,也把唾液比作金浆玉液,在古代气功关注比较多。

肾上腺素使得生物电能增强和引流,醛固酮实现电解质增高(水钠潴留)。

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前列腺素引能和修复功能,目前有大量文献表明了癌症与前列腺素的关系问题,不知道原理,这就在生物电能。

见后续文章。

胆碱能进行单列分析,它也有生物电能属性,但能量强度小于肾上腺素能,所以展现出抑制性质,实质是一种能量弱化,而它与肾上腺能呈拮抗关系,所以它也是人体平衡的重要构成。

三种能量的匹配构成生命主体,任何长生不老药都要调节三者的平衡和物质可承受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永远不可能存在。

2、生物电能的分布生物电能生产核心在于大脑和前列腺。

当然生物电是一种传导结构,而且在全身都有分布,人体生物电不仅仅分布在大脑和心脏,还分布于周身血管及每个细胞。

生物电和人体健康

生物电和人体健康
精选ppt
1、生物电和人体内细胞的关系
人体细胞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每个静息的活细胞 都存在细胞膜电位。细胞在膜电位的作用下,使周围的 纳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形成梯度排列,并通过离子进 行交换代谢活动。通过细胞的代谢活动,我们可以得知 活动电位的原理:细胞代谢活动所依靠的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各种矿物质离子,而在细胞内液中,钾离子和钠离 子可以产生一种活动电位。通过测定分析可以看到,在 细胞内同时有两个离子以0.01秒一次的速度互相替换。 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源泉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一 定的平衡。“中医经络自然疗法在生物电流的作用,可 以使细胞电位增强并被复极化,体液中的离子选择通透 性提高,从而赋予细胞强大的生命力。
精选ppt
生物有电并非怪事,它早已存在,不过人们研究它、应 用它,还只是近年的事。2000年前,古罗马帝国流行一 种奇怪的治病方法,用来治疗头痛、风痛等症状。当一 个人痛风发作时,医生把病人带到海边潮湿沙滩上,在 病人脚底放一条黑色大鱼,此时病人就会感到脚底地发 麻,一直麻到膝盖为止,如此反复进行,可以治愈疾病。 据说,此法曾治好许多达官贵人的病。到了1758年,英 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开始着手探究上述治病方法的奥秘。 他把大墨鱼埋在潮湿沙滩里,上面接一莱顿瓶,结果莱 顿瓶发出火花,由此证明大墨鱼放出的是电,卡文迪许 证明电鲼放电不久,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在1791年发现 在青蛙肌肉中也蕴藏着电能,他把这种电称为“生物 电”。这便是生物电名字的由来。
精选ppt
中医、西医、生物电医学的关系
1、西医是硬件医学,即西医是以人体结构为基础的医学,西医诊 断疾病的原则是人体结构的变化,所以医院是以结构诊断为基础。 西医的治疗原则是用刀和药将变化的结构恢复到正常。
2、生物电医学是软件医学,即生物电医学是以生物电为基础,生 物电医学的诊断原则是人体生物电的变化。生物电医学的治疗原则 是用生物电共振治疗仪将变化的生物电矫正到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物电
1.生物电的发现
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现象,生物电是指生命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首先发现生物电的是一位意大利的生物学家伽伐尼(L.A.Galvani,1737-1798)。

1780年11月某天他偶然发现,当金属刀的刀尖碰到被解剖的青蛙腿外露的神经时,蛙腿会发生抽搐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几年后,在伦敦的博物馆,他看到了展示的“电鳗”,当人用两只手同时接触这种鱼的头部和尾部时,会产生一种被电麻的感觉,这说明“电鳗”能放电,于是他立刻想到蛙腿的抽搐,难道这不正反映了青蛙体内存在着一种生物电吗?经过了一系列研究,他证实了生物电的存在。

1792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引起世人瞩目。

实验已揭示,不仅动物,所有生物都有生物电活动,生物电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电现象。

2.人体生物电产生的原因
目前被公认的一种基本观点是: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

细胞
是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

细胞膜的结构很复杂,它一方面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同时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某些物质。

实验测得在细胞内、外存在多种离子,膜内主要是钾离子(K+)及一些大的负离子基团(A-)(A-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

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实验测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外部带正电、内部带负电,即膜内侧电位约为-90~70毫伏。

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当细胞受外界刺激时,能作出主动反应,称为细胞的兴奋。

生理学上将那些兴奋较强的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它们的细胞所作出的主动反应是表现在当外界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突然变化,最后使电位发生改变。

细胞内的电位可从负电位突然变为正电位(约20~30毫伏),大约在不到1豪秒的时间内,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

这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有些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心机细胞)不仅在外界刺激下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且有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系统正是靠传导各种兴奋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3.人体生物电与心电图
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②心电图的检查意义
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③原理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

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
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

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

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

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

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

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

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

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

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

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

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
切的关系。

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

4.人体生物电与脑电图
①脑电图
将人脑的电活动经过头皮电极引导、放大并显示或记录下来的图形,称为脑电图(EEG)。

②脑波的分类
脑电图主要由各种节律性电活动组成。

根据频率(周/s或Hz)将脑波进行分类:
α波:频率8~13Hz,波幅为10~100μV,是成年人安静闭目状态下的正常波形,在顶、枕区α活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β波:频率为14~30Hz,波幅为5~25μV,在额、颞、中央区β活动最为明显;其指数约为25%。

θ波:频率为4~7Hz,波幅为20~100μV,表示大脑处于深挚思维或灵感思维状态,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波形,成年人瞌睡状态也会出现。

δ波:频率为0.5~3Hz,波幅为20~200μV,表示大脑处于无梦深睡状态,是婴儿大脑的基本波形,在生理性慢波睡眠状态和病理性昏迷状态也会见到。

频率的个体差异很小,波幅的个体差异较大。

影响脑波的因素很多。

正常脑波与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快波越少,而慢波越多,且伴有基线不稳;年龄越大,则快波越多,而慢波越少。

但是,在50岁以后,慢波又继续回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基本频率慢波化。

脑波更受到意识活动、情绪表现以及思维能力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α指数(α波占全部脑波百分比,安静、闭目时为75%)可以作为情绪表现的指标,情绪稳定而思维广博的人,α指数较高,情绪不稳定而狭隘偏激的人α指数则甚低。

α波易受外界刺激干扰,在睁
眼时,α波会减弱或消失,即便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睁眼也会如此。

当人处于“怎么”“什么”“为什么”的惊疑状态时,由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作用的增强而导致去同步化,所以α活动也会受到抑制;若外界刺激持续存在,它又可以逐渐恢复。

α波的峰与两侧的谷大体上可连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峰顶向左或右移位,破坏了等腰形态,则提示中枢处于疲劳状态。

α活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某些心理品质,如α节律优势者,易与人合作。

β波不受睁、闭眼的影响。

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恐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β波活动急剧增多。

β活动也与人的某些心理品质有关。

β节律优势的人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感情强烈、易于冲动、固执己见、不受约束、善于独立的执行任务;长于抽象思维,喜欢依靠“推理”解决问题,还表现出持久力差,易于疲劳的特点。

5.人体生物电与人工心脏起搏器
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心脏有节律的跳动(收缩和舒张)正是心
肌兴奋的结果。

在心肌细胞中,有一类细胞在未受到外界刺激下,也能够自动产生周期性动作电位,这种细胞称为起博细胞,每分钟自动兴奋的次数称为起博频率,这种自动起博的特性称为心脏的自律性,这种自律性是不受神经系统所支配的。

正常情况下,成人心脏的起博频率为每分钟70次左右。

当心脏兴奋的自律性受到破坏,或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功能出现故障时,将影响心脏的起博,导致泵血功能失调,甚至危及人体生命。

人工心脏电起博,就是利用一定大小的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使心脏按一定的频率收缩和舒张,达到人工起博的目的。

一般脉冲的频率是每分钟72次左右,要求稳定;脉冲波形是方波,脉冲幅度为5伏,脉冲宽度为0.5毫秒。

心脏起博器包括三部分组成:(1)脉冲发生器,产生一定要求的脉冲电流;(2)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刺激电极,脉冲电流通过它来刺激心肌;(3)起博器能源,对于埋藏在体内的起博器来讲,能源就非常关键,要求具有轻、小、寿命长和密闭好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