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高初中衔接

合集下载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进行衔接。

只有做好衔接工作,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课程内容衔接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课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老师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让学生能够理解新知识和之前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一篇古文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教学方法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适用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适用更多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在不同学段的衔接过程中,要注意相应教学方法的调整和过渡,使学生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三、语文知识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衔接。

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对语文知识进行连接、拓展和深化。

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朗读和背诵积累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写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语文知识。

四、评价和反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也是重要的衔接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和标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图示评价的方式,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对于初中和高中生,可以采用书面评价,注重对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五、师生关系衔接最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

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逐渐从亲近和关怀到师生合作。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初探

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初探
文学 习方 式方法 ,把握高 中语文学 习 的主动 权 。 二是这个 问题的解决, 必然会带动

当然 , 高中的教育是为更高层次教 育做准备的,高中学习毕竟有其本身的
结构和要求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 自 身的高 中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我认 为不可否认接受性学习方式,应让它与 自主、 合作、 探究性学习方式齐头并进。 但是,这种接受性学习方式必须改
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 习更早进入正
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
教学质量大面积提 高,进而提升学生语
文素养 。
变传统单一模式 ,要广泛融进学生的积
极参与。同时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 语 方式 也应 该 有 所发 展— — 自主学 习,应 分析,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 的整体工 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我们的 是学生有 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独 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 教材 内容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 立的高质量学习,它应占据学习时间里
理硷疆带
子 中 语 课 堂
雁 星
诂 涟 国 点 斌 誊
◎吴 丹 青
同学科 的特点的,单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那特别丰富多彩
听课 ,评课 ,是各级教研组织引导教师研 究课堂教学规 的教学 内容 ,最是 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极富个性化的教学 律,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改进课堂教学 ,推动教 风格,怎么可能是几项评课指标和琐细繁杂的评估细则 “ 量
… 卞√ 富 串㈡ 龌程 初 。 语文。 肇_ 按 擦 数一 新一 初一
时也要认真 细致地分 别研 究初高 中语
再想方设法 在衔接 阶段 教学 中补 上其
中的差距。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法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法

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词不仅仅是被视为文学作品,更成为了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初高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能力。

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脱节以及古诗词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较大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将古诗词与初高中课程衔接起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文将探讨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使其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思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普遍缺乏文学、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储备。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感悟人生、审视社会,从而在心灵层面获得滋养和提升。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古诗词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修养,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历史认识,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和优美情感。

探讨初高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 正文2.1 古诗词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古诗词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初高中课程中,古诗词通常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需要接触到古代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高中语文教法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教法的衔接

层 ”

语 文 能 力 培 养 目标 上 的差 异 ,立 足原 有 基
初 中语 文 教 学 目标 是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课
教 师 往 往 会 在 高 一 摸 底 考 试 中 发 现 , 础 ,重 点 突 出高 中 语 文 能 力 培养 ,避 免 教 学
程标 准 中 的 第 四个 阶 段 性 目标 ,课 程 及 标 很 多 中等 层次 同 学 成 绩 并 不 理 想 ,学 生 普 重复 ,断 层 的 现 象 出现 。
至 于部 分 教 师 对初 中语 文 课 标 及 教 学 内容 都 不 熟 悉 不 了 解 。“衔 接 速 成 ”重 教轻 学 的 教 学 思 维 普 遍 存 在 ,直 接 或 间 接 影 响 了 初 高 中 语 文 教 法 衔 接 的顺 利 进 行 。
亲 爱 的 祖 国》与 高 一 教 材 中 的 Ⅸ致 橡 树 》联 系 阅 读 ,将 台湾 诗 人 郑 愁 予 的 《错 误 》与 风 格 相 近 的 《忆 江 南 》作 对 比 阅 读 ,都是 值 得 借 鉴 学 习的 衔 接 教 学 模 式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也 同 样 可 以 采 用 这 一 方 式 ,如 “必 修 一 ”的
Ⅸ全 日制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大 纲 》提 出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提 升 应 建 立 在 义 务 制 教 育 的 基 础 上 ,实现 初 高 中语 文教 学 的有 效 衔 接 。
“衔 接 ”一词 在《现代 汉语 词典 》中被定义 为 “两事 物 前后 相接 ”,可 以称 作 某种 意 义上
参考 文 献
【1】李 菊 香 .高 初 中 语 文 知 识 的 教学 如 何 分
上 也 造 成 了初 高 中语 文 学 习 的 “断 层 ”。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作者:杜国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2期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的知识衔接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

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而初中教师又怅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

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我觉得除了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之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教学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已经在补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识,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

比如部分初中教师,弱化部分选读课文,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是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中的体系,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被重视起来。

所谓“初高中衔接”是指保持、强化学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进一步使之养成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语文教育目标的差异例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阅读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练运用略读浏览”,高中要求“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在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内容”,高中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在分析评价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高中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在鉴赏方面,高中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摘要:目前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进程中,存在着衔接不畅的问题。

本文以此问题为探讨对象,对目前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希望可以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上实现语文知识层次上的衔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上的衔接。

基于此,以下对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引言初、高中语文教师应着重掌握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差异,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每个阶段教学知识间的衔接性,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的有效发展做出贡献。

一、初高中语文衔接学情分析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详细比对,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三个方面跨度比较大:首先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其次是文言文语法知识,最后是诗歌鉴赏知识。

通过对高中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在高一阶段,学生最欠缺的语文能力是主动学习的能力、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诗歌赏析能力。

初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导致刚入高一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抗拒心理,甚至有部分学生会感觉适应过程异常困难,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提升上来,就以上情况来看,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对于很多刚入高一的学生来讲成为一个普遍的难题。

二、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一)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语文教学不同于理科教学知识性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教学也有自身的特有知识,比如: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等,如果没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很难培养出来。

上面介绍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会有接触,但只是停留于表面,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浅显。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策略作者:洪蕾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第07期[摘要]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学科。

初中语文知识性强,高中语文更强调能力培养,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览教材,掌握学情,精心教学,指导学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

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

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

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中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连接引言敬爱的同学们,跨过惊慌而充溢的六月,你们又走进了鲜亮而绚烂的九月,步入人生的新舞台——含山中学。

进入中学,你们打算好了没有?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初中是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而中学则是语文学习的飞跃与提升阶段。

假如说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普快列车”运行的话,那么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高铁列车”运行了。

两个阶段的落差是巨大的,或者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

中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急剧增加,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为此我们必需做好初中到中学的过渡与连接,日积月累,夯实基础;把握规律,形成系统;驾驭方法,提高效率,实现中学语文学习的突飞猛进。

第一章词语第一节词语的构成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模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迟疑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郁、葫芦、糊涂、匍匐、绚丽、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低垂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讽刺、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

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中高初中衔接
作者:李荣志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7期
教育专家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

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

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何谓“衔接”?它指事物间相连接。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初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衔接的重要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语文课程,我们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虽是分开制定,其实是一个整体。

整个目标系统呈现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的特点,也呈现出层级性、结构性,每个子目标都与同级或不同级的系统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我们必须拾级而上,才能取得顺利的进展,收到明显的效果。

所以,衔接非常重要。

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一直是个重大的课题,长期以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跨入高中后,原本靠教师“提携”式的依赖性逐步放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

原来在初中阶段语文成绩名列前茅的,能够达到优级的,到了高中阶段,相当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滑坡现象,可能只有八、九十分。

巨大的心里落差,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假若教师在这一“特殊现象”出现的过程中,能冷静地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初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上,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单向性。

高中、初中各自为阵,很少考虑彼此学段的教材与教学特点。

从事初中的语文教学多年,我强烈感受的一点是语法知识的断接。

这几年,中考语文科淡化语法知识,甚至不考语法知识。

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初中语文老师没上语法课,或不重视语法知识,
这恐怕是一种普遍现象。

到了高中语文课上,老师吃力的讲解语法,学生听得是满头雾水。

而今年中考又考查了语法知识,语文老师教语法知识“不亦乐乎”,这是一种好苗头吧!
其二,片面性。

存在明显的重知识的倾向,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关注不够。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语文重知识的倾向更严重。

题海战术似乎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然而几张试卷,几份考场作文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扎实其基础知识,又怎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从初中开始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阅读名著,注重积累,勤于思考,勤于练笔,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几年的坚持,一定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三,狭隘性。

只关注知识能力等工具性方面,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方面的关注。

初中阶段我们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扎扎实实地抓基础知识,却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等人文性方面的关注。

高中语文应重视课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举。

如上《荷塘月色》时,教师不要把重点放在背景的介绍,而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领略荷塘月色之美、那片难得的宁静之美。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上,主要是:
教材的对接,加快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教材改革的步伐,让初高中教材更好地接轨。

初中语文教材上内容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难度、深度和广度降低了,在教学课时上也相对充足,因此,老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化与吸收. 但是高中语文,在教材上,知识性内容比初中内容多得多,没有了初中的直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理解、分析。

因此,在学习知识的难度上,较之初中明显加大。

而且高中的教学课时少了,这也加重了学生学好语文的难度。

所以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很有必要。

教法的对接,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阅读面。

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查阅资料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初高中阶段能持之以恒。

教法的对接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学法的对接,初中的老师逐步放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阶段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正有计划地进行全面性的课程、教材与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工作,这无疑为我们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根据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毕竟是我们初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义务。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初高中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中学教师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点指导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围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来确定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路,为奠定基础学科的基础而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金火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