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施工流程

合集下载

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艺,它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1. 前期准备。

在进行后张法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施工场地的勘察和测量,了解地基情况和地下管线等情况,以及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

2. 地面处理。

在进行后张法施工之前,需要对地面进行处理,确保地面平整、干燥,并清除杂物和尘土,以便于后续的施工操作。

3. 布置定位。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对后张法的定位进行布置,确定墙体和柱体的位置和尺寸,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精度。

4. 安装支撑。

在进行后张法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支撑的安装,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5. 混凝土浇筑。

在完成前期准备和支撑安装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确保质量和准确性。

6. 后张法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后张法施工了。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后张法的操作,确保墙体和柱体的准确位置和尺寸。

7. 拆除支撑。

在后张法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支撑进行拆除,清理施工现场,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8. 后期工序。

在进行后张法施工之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工序的处理,包括对墙体和柱体的表面处理和装饰,以及相关的验收和整改工作。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可以确保后张法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四章第3节后张法施工_土木工程施工

第四章第3节后张法施工_土木工程施工

2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3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一、 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的施工工序
4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主要施工工序如图所示。
a) 1 2
b)
4 3
c) 4
4
无粘结后张法工艺流程 l—混凝土构件;2—无粘结预应力筋; 4-38 3—张拉千斤顶;4—锚具
5
第四章
7.有6根直径为12mm的冷拉光圆钢筋组成的预应力钢筋束应用(D )。 A.螺丝端杆锚具 B.绑条锚具 C.镦头锚具 D.JM12-6锚具
8.预应力钢筋张拉程序中的持荷2min的作用是(C )。 A.降低钢筋的塑性变形 C.减少钢筋预应力损失 B.提高钢筋的强度 D.保证张拉施工安全
9.某构件采用机械张拉后张法施工,孔道长度为29.8m,预应力筋为单根粗 钢筋,每根长8米,两端均用螺丝端杆锚具,则对焊接头数量为(C )个。 A.3 B.4 C.5 D.6
19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二)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1.预应力筋的铺设
铺设顺序——根据双向钢丝束交点的标高差, 绘制钢丝束的铺设顺序图; 波峰低的底层钢丝束先行铺设, 然后铺设波峰高的上层钢丝束。 波峰的形成——用钢筋制成的“马凳”来架设。
20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一般采用 0 → l03%σcon 由于无粘结预应力筋多为曲线配筋,故应采用两 端同时张拉。 张拉顺序——先铺设的先张拉,后铺设的后张拉。 减少摩阻损失值——宜采用多次重复张拉工艺。
7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桥梁施工方案(后张法)

桥梁施工方案(后张法)

桥梁施工方案(后张法)一、前言桥梁是连接两个地方的重要交通工程,其施工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桥梁施工中,后张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桥梁采用后张法的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方案概述后张法是指先将桥梁两端支撑好,然后沿桥梁纵向方向逐步向中间延伸构造,最终连接两端支撑而完成桥梁的建造。

该方法适用于悬索桥、梁桥等不同类型的桥梁。

三、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桥梁预定位置,并清理施工区域。

–建造桥台和桥墩,为后续悬挑梁施工提供支撑。

2.安装支撑:–在桥梁两端安装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后张的桥梁段。

–确保支撑结构稳固可靠,能够承受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荷载。

3.悬挑梁施工:–采用悬臂法或其他适用方法,从桥梁两端向中间逐步伸张悬挑梁。

4.主桥面铺设:–当悬挑梁达到一定长度后,进行主桥面的铺设工作。

–确保主桥面平整、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5.连接两端:–当主桥面完工后,连接两端支撑结构,使桥梁形成完整结构。

–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检测,确保桥梁建造的质量和安全。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质量保证: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3.沟通协调:施工中各个环节之间要密切配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进度顺利。

4.环境保护:施工结束后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五、结论后张法是一种有效的桥梁施工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后张法桥梁施工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确保桥梁施工的高效、安全和质量。

以上是关于桥梁施工方案(后张法)的文档内容,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后张法施工工艺基本流程

后张法施工工艺基本流程

后张法施工工艺基本流程张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它通过设置景幕板与水平背墙之间的张拉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张法施工工艺的基本流程。

一、准备工作1.设计:根据需要施工的结构需求,设计施工图纸,确定剪力墙位置和尺寸,制定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预应力钢束、张拉设备、支撑材料等。

二、预制剪力墙制作1.模板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剪力墙的模板,包括景幕板和水平背墙的模板。

2.钢筋配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中放置钢筋,并进行绑扎。

3.预埋件安装:根据需要,在剪力墙中预埋设备孔、电线槽等。

4.浇筑混凝土: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密实和抹平处理。

5.养护:对浇筑完成的剪力墙进行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张拉钢筋1.钢筋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结构连接,将钢束通过水平背墙的孔洞穿过至景幕板位置。

2.张拉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水平背墙上安装张拉设备,包括张拉架和张拉钳。

3.张拉钢筋:通过张拉设备对钢筋进行张拉,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值。

4.锚固:将钢筋锚固在景幕板上,通过锚具等设备将钢筋固定在景幕板上,并进行调整和检查。

四、剪力墙施工1.支撑系统安装:根据需要,在剪力墙两侧安装支撑材料,以保证剪力墙的稳定性。

2.剪切撕裂扩展:根据施工方案,在剪力墙上进行剪切撕裂扩展。

3.施工竖向:采用逐层施工的方式,从底部向上逐层浇筑混凝土,同时进行振捣和抹平处理。

4.竖向钢筋配置:在每个混凝土层中配置并绑扎竖向钢筋。

5.水平钢筋配置:根据设计要求,在剪力墙中配置水平钢筋,用于连接剪力墙与水平结构。

6.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振捣和抹平处理。

7.养护:对浇筑完成的剪力墙进行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验收与维护1.验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工作,包括对施工质量、结构稳定性等进行检查。

后张法施工

后张法施工

后张法施工4.4 后张法施工一、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后张法施工分为有粘结后张法施工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施工。

有粘结后张法施工:先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在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加以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张拉力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并使之产生预压应力。

有粘结后张法施工顺序简图如图4-18所示。

图4-18 有粘结后张法施工顺序简图1-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张拉千斤顶;5-锚具后张法施工不需要台座设备,大型构件可分块制作,运到现场进行拼装,利用预应力筋连成整体。

施工灵活性较大,适用于现场预制或工厂预制块表达场拼装的大中型预应力构件、特种结构和构筑物等。

但施工工序较多,且锚具不能重复使用,耗钢量比先张法大。

二、后张法张拉设备后张法的张拉设备要紧包括锚具和张拉千斤顶。

1.锚具锚具是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的永久性锚固装置;是结构或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预应力值和结构安全的关键,故应尺寸准确,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工作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预应力缺失小,成本低廉。

锚具按其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支承式锚具、锥塞式锚具、夹片式锚具和握裹式锚具。

(1)支承式锚具1)螺母锚具。

螺母锚具由螺丝端杆、螺母及垫板组成(图4-19),适用于锚固直径18~36mm的冷拉HRB335、HRB400级钢筋。

此锚具也可作先张法夹具使用。

(a)螺母锚具;(b)螺丝端杆;(c)螺母;(d)垫板图4-19 螺母锚具2)镦头锚具。

用于单根粗钢筋的镦头锚具一样直截了当在预应力筋端部热镦、冷镦或锻打成型。

镦头锚具也适用于锚固多根钢丝束。

钢丝束镦头锚具分为A型和B型。

A型由锚环和螺母组成,可用于张拉;B型为锚板,用于固定端。

钢丝束镦头锚具构造如图4-20所示。

(a)张拉端锚具(A型)(b)固定端锚具(B型)图4-20 钢丝束镦头锚具1-锚环;2-螺母;3-锚板;4-钢丝束3)精轧螺纹钢筋锚具。

简述后张法的施工过程。

简述后张法的施工过程。

简述后张法的施工过程。

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土石方施工方法,其施工过程如下:
1. 坡面开挖:首先进行坡面开挖,使其达到设计的坡度和形状。

2. 基础处理:在坡面开挖后,进行基础处理,包括清理、整平、挖深和加固等。

3. 钢筋网架设:在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钢筋网架设。

一般是将钢筋网铺在坡面上,并用钢筋连接固定。

4. 后张法施工:在钢筋网架设完成后,进行后张法施工。

施工过程中,先将后张法机械架设在坡面上,然后通过张拉钢丝绳来固定钢筋网并使其紧张,最后在钢筋网上喷涂石灰土或混凝土。

5. 后张法收尾工作: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收尾工作。

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总之,后张法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

- 1 -。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两篇)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两篇)

引言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预应力施工工艺。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广泛应用于桥梁、高楼和大型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施工准备1.1 设计和计算: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计算,并确定张拉力的大小和位置。

1.2 材料准备:选择质量合格的钢筋和预应力束,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1.3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搭设,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尺寸精度,以确保预应力束的正确安装和张拉。

2. 后张法施工过程2.1 预埋导向套管: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预埋导向套管,并保证套管的准确位置和垂直度。

2.2 预埋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穿过导向套管,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固定。

2.3 张拉预应力筋:通过张拉设备将预应力筋施加预定张拉力,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张拉过程中的应力。

2.4 固定预应力筋:在预应力筋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力后,进行固定,保证预应力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5 确认张拉效果:通过检测和监测,确认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要点分析3.1 输送设备选择: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输送设备,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和固定过程中的顺畅和安全。

3.2 张拉力控制:通过张拉设备控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保证预应力的合理施加和控制。

3.3 张拉序列:合理安排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减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现象。

3.4 应力调整:根据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通过调整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实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5 设备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和维护张拉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施工。

4. 安全措施4.1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预应力施工工艺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2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4.3 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

4.4 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范本一:正文:1.工艺概述预应力后张法是一种常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复的施工工艺。

它通过施加预应力,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的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2.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后张法的施工方案。

2.2 准备材料和设备:准备预应力钢束、张拉设备、连接器件等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

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施工过程3.1 钢束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将预应力钢束布置在需要加固的结构的预留孔洞或槽口内。

3.2 预张拉:使用张拉设备对钢束进行预张拉,根据设计要求施加一定的预应力。

3.3 锚固:在预应力钢束的锚固位置,使用连接器件将钢束固定在结构上,保证预应力的传递。

3.4 后张拉:在预张拉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在预应力钢束的一端施加后拉力,进一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4.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参数和材料使用情况,以便后续的质量验收和跟踪。

4.2 施工检测:进行必要的施工检测,包括预应力钢束的张力检测、连接器件的质量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3 施工验收: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施工记录进行验收,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方案2. 施工记录表格3. 钢束张力检测报告4. 连接器件质量检测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一定的静态力,以抵消或减小外部荷载对构件产生的内力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2. 后张拉:指在预应力施加后,在保护层内施加额外的拉力,以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范本二:正文:1.工艺概述预应力后张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复工艺。

它通过施加预应力,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2.施工准备2.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后张法的施工方案,包括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预应力大小的确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工艺流程我的QQ是67022834,修整台座绑扎钢筋埋管成孔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清理孔道穿束张拉作业孔道灌浆起吊运输压混凝土试件制水泥浆试件件件压水泥浆试件预应力筋制作张拉机具标定灌浆机具准备制混凝土试件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图2.2 预应力筋下料及制作2.2.1 预应力下料长度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防止下料过长造成浪费。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应考虑预应力筋的品种、锚具形式、弹性回缩率、张拉伸长值、构件孔道长度、张拉设备与施工方法等因素,由于预制梁采用两端张拉,故每根钢绞线的长度按下式确定:L=L0+2(L1+L2+L3+L4)式中L0——构件的孔道长度;L1——工作锚厚度;L2——千斤顶长度;L3——工具锚厚度;L4——长度富余量;(一般取100mm)2.2.2 预应力筋下料与编束2.2.2.1 钢绞线的下料钢绞线下料场应在平坦,下垫方木或彩条布,不得将钢绞线直接接触土地,以免生锈,也不得在混凝土地面上生拉硬拽,磨伤钢绞线,下料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100mm以内。

钢绞线的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为了防止在下料过程中钢绞线紊乱并弹出伤人,事先用钢管架制作成简易的铁笼。

下料时,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锈笼内,从筋卷中逐步抽出,较为安全。

钢绞线的下料宜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因钢绞线为高强钢材,如局部加热或急剧冷却,将引起该部位的马氏组织脆性变态,小于允许张拉力的荷载即可造成脆断,危险性很大。

2.2.2.2 钢绞线的编束将下好的钢绞线放在工作平台上,每隔1m用22号铁丝按需要将几股钢绞线扎成一组,然后捆扎在一起,形成预应力钢丝束,编束一定要绑紧,钢绞线要顺绕,根与根之间不得相扭,并铁丝扣向里,以便穿束时顺利通过孔道,编好束的钢绞线应标明所使用梁片的种类及孔号,以免用错。

2.3 预留孔道成形孔道成形的质量,对孔道磨组损失的影响较大,应严格把关,因此要求孔道的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接头不漏浆,端部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等。

预应力筋的孔道可采用钢管抽芯,胶管抽芯和预埋管等方法成形,本工程采用预埋金属波管成孔工艺。

接头采用外径大2mm同类波纹套接,并用胶带缠绕、密封好,以免水泥浆进入管内,沿梁长方向1m设一道井字形钢筋架以利于固定波纹管。

2.4 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施工过程与钢筋工程同步进行,施工时应对节点钢筋进行放样,调整钢筋间距及位置,保证预留孔道顺畅通过节点,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小心操作,确实保护好预孔道位置、形状及外观。

在电气焊操作时,更应小心,禁止电气焊火花触及波纹管,焊渣也不得堆落在孔道表面,应切实保护好预留孔道。

混凝土浇注是一道关键工序,禁止将振捣棒直接振动波纹管,混凝土入模时,严禁将下料斗出口对准孔道下灰。

此外混凝土材料中不应含带氯离子的外加剂或其它侵蚀性离子。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张拉试件,试件拆模后与梁的混凝土同条件养生,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张拉强度。

2.5 预应力筋穿束根据穿束与混凝土之间的先后关系,可分为先穿束和后穿束法;根据穿束使用机具设备的种类,可分为人工穿束,卷扬机穿束,穿束机穿束。

本工程考虑不占用工期及尽量减少投资,采用人工后穿束法。

2.6 预应力筋张拉2.6.1 张拉施工准备2.6.1.1 锚具进场预应力筋用锚具进场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组批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2.6.1.2 张拉设备的选用及标准施工时应根据所用预应力筋的种类及其张拉锚固工艺情况,选用张拉设备。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曲线,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得低于+2%。

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最大量程不宜小于设备额定张拉力的1.3倍。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宜超过半年。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张拉设备重新标定:①千斤顶经过拆卸修理。

②千斤顶久置后重新使用。

③压力表受过碰撞或出现失灵现象。

④更换压力表。

⑤张拉中预应力筋发生多根破断事故或张拉伸长值误差较大。

2.6.1.3 预应力筋张拉力值预应力筋设计张拉力值Pj,按下式计算Pj= -бcon×AP式中бcon——预应力筋设计张拉控制应力值AP——束预应力筋的截面积张拉程序: O → 100%Pj → 1.02%Pj (持荷5min) → Pj锚固2.6.1.4 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钢筋线张拉时的理论伸长值ΔL(cm)按下式计算:ΔL=(P平·L)/(Ay·Eg)式中P—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cm)Ay—预应力钢绞线截面积(mm2),取140mm2;Eg—预应力钢铰线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105N/mm2;预应力钢铰线平均张拉力P平(N)按下式计算:P平=P[1-e-(kx+μθ)/(kx+μθ)式中P—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这和(rad);k—孔道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取0.0006~0.001;μ—预应力钢铰线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16~0.19;对多曲线段组成的曲线束,应分段计算,然后叠加。

2.6.1.5 张拉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①张拉操作平台的搭设。

②构件端头清理及钢绞线清理。

③动力电源及照明电源的布置。

④张拉班组布置及安全技术交底。

⑤工具锚、限位板、顶压器等配备及设备配套工具准备等。

2.6.2 预应力筋张拉2.6.2.1 张拉前的准备①清理锚垫板及钢绞线表面;②安装锚杯;③装夹片;④安装限位板。

2.6.2.2 安装张拉设备①千斤顶安装就位;②用挡板推紧工具锚夹片;2.6.2.3 张拉①向千斤顶张拉缸供油,直至设计油压;②测量伸长值。

2.6.2.4 锚固①打开截止阀,让张拉缸回油锚固;②向千斤顶回油缸供油,活塞回程。

2.6.2.5 封锚①拆除千斤顶;②切除多余钢绞线;③结束道压浆;④端部用混凝土封平。

2.6.3 张拉伸长值校核2.6.3.1 张拉伸长值的量测用量测千斤顶油缸行程数值方法,在初始应力下,量测油缸外露长度,在相应分级的荷载下量测相应油缸外露长度,如果行程不够中间锚固,则第二级初始荷载应为前一级最终荷载,将多级伸长值叠加,即为初应力至终力间的实测伸长值,实际伸长值ΔL应力:ΔL=ΔL1+ΔL2-A-B-C式中ΔL1——以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测伸长值,包括多级张拉,两端张拉的总伸长值;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A——张拉过程中锚具楔紧引起的预应力筋内缩值;B——千斤顶体内预应力筋的张拉伸长值;C——构件的弹性压缩值。

关于推算伸长值ΔL2,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计算,如初应力为10%张拉力,初应力至终应力间荷载差值为90%张拉力,相应伸长值为ΔL1,则初应力以下伸长值为1/9ΔL1。

2.6.3.2 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校核是检验张拉工序成败的有效手段,预应力控制为主、伸长量控制为辅的双向控制已在预应力中普遍应用,若钢绞线控制应力已达到设计值,并实际量测伸长值在计算伸长值的-5%~+10%范围内,则认会合格。

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在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2.7 孔道灌浆孔道压浆是为了保护预应力钢筋不锈蚀,并使预应力筋与构件混凝土有效的粘结,从而既能减轻梁端锚具的负荷,又能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2.7.1 准备工作:用环氧砂浆或棉花和水泥浆堵塞锚具周围的钢丝间隙,并用空气泵检查通气情况。

2.7.2 水泥浆的制备孔道注浆所用的水泥浆,须用不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

水泥浆标号不在低于构件混凝土标号的50%(7天龄期时)和80%(28天龄期时)。

水泥浆应有足够的流动性,稠度控制在14s~18s之间,水灰比应在0.4~0.45。

泌水率宜控制在2%,最大不得超过4%。

每次拌量以不越过40分钟的使用为宜,水泥浆在使用和压注过程应经常搅动。

2.7.3 压浆程序和操作方法预应力张拉后,应在24h完成孔道压浆,经过铁丝筛的水泥浆用灰泵从一端向一端压浆,压浆工作要在一次作业中连续完成,当另一端出浓浆,稠度达到规定值为止,关闭出口阀门继续压浆,压罚应最少升至0.7Mpa,保压至少10s,然后并闭阀门。

3 施工注意事项a. 在预应力作业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因为预应力筋持有很大的能量,万一预应力筋被拉断或锚具与张拉千斤顶失效果。

巨大能量急剧释放,有可能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b. 操作千斤顶和量测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c. 工具锚的夹片,应注意保持清洁和良好的润滑状态。

d. 多根钢绞束夹片锚固体系如遇到个别钢绞线滑移,可更换夹片,用小型千斤顶单根张拉。

e. 多根钢丝同时张拉时,构件截面中断丝和滑脱钢丝的数量不得大于钢丝总数的3%,但一束钢丝只允许一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