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长物质教(学)案
实践教学教案植物生产与环境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
实践教学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
专业:种植
班级:
教师:张婷
学年:2012——2013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NO:1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六、田间验墒技术:
华北旱作土壤墒性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干土面。
五、实验小结:
总结学生实验情况,考察学生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内容是否掌握。
课后分析
教研组主任审核签名累计
学时
14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注意:在采用离体称重法时,必须防止植株上所吸附着的尘土对叶片质量的影响。
所以在剪取材料前,应轻轻掸掉植株上所附着的浮土。
四、实验报告:
根据测定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小结:
总结学生实验情况,需注意操作小心、细心,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掌握情况。
课后分析
教研组主任审核签名累计
学时
20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农九师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长物质课程教案

××××××××教案(首页)
授课题目
任务5 植物生长物质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熟悉五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
2.熟悉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与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2.熟练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五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重点)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应用(难点)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及习题。
2.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4课时
1.课堂活动2课时
2.实践活动2课时
××××××××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8.30 【课时】第5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概念及过程;2.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概念、类型及特征。
一、新学期寄语:(10分钟)二、知识梳理(20分钟)(一)植物生产概述1.植物的特性2.植物数量(1)总数量(种类):;(2)我国高等植物数量:;(3)我国可栽培的数量:(二)植物的生长1.两种基本现象两者的关系:2.两个基本阶段概念:概念:标志:两者的关系:(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生长周期性(概念):2.周期性类型包括:(1):初期(特征):(型曲线)中期(特征):后期(特征):1(2):夏季(特征):冬季(特征):(3):春及初夏(特征):盛夏(特征):秋季(特征):冬季(特征):三、复习检测(10分钟)(一)填空题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和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其中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而花芽分化、幼穗分化是的表现。
2.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生长和生长,而两者以为界限。
但两者间往往还有一个时期,即。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可分为、和三个类型。
4.植物的生长速率与细胞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初期细胞以为主,中期细胞以为主,后期细胞则以为主,因而其变化呈形。
5.温带树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一般在春季和初夏生长_____,盛夏时节生长_____,秋季生长速度又有所,冬季或________。
6.夏季一般在白天时植物生长较____,而在夜间较____,但冬季却是白天时生长较____。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植物生命现象的是()。
A 生长B 分化 C发育 D 徒长2.下列属植物发育现象的是()。
A 根的生长 B茎的生长 C花芽分化D幼穗分化3.茎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发育 C分化 D生殖生长4.目前,我国可供栽培的植物约()种。
A 100B 6000-7000C 400000-700000D 1000000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初中《植物的生长》教案

初中《植物的生长》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3. 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料2. 植物种子3. 实验器材:花盆、土壤、水、肥料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学生注意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三、实验(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花盆、土壤、水、肥料等。
2.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3. 让学生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水分、光照、温度等。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
2. 强调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回答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条件。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备注:本教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验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提高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同时,本教案还强调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第一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2.掌握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3.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教学内容:1.植物对光线的适应性;2.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4.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讨论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知识讲解:讲解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并给出实例;4.实验展示: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线的反应;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并汇报讨论结果;6.总结:总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7.提问: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并整理成报告。
第二节: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2.认识到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危害;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生产的重要性;2.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3.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4.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植物生产情况,引起学生对植物生产的重视;2.知识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包括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5.总结:总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环境保护活动;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
第三节: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3.强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生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求条件。
2. 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型花盆、土壤、植物种子、水、阳光等。
2.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锄头、喷雾瓶、浇水壶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室外活动区。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 通过观察真实的植物或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引发学生的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Step 2 探究植物的基本需求条件1. 讲解光线、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试验。
3. 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让他们体验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Step 3 植物生长观察1. 学生重新观察他们种植的植物,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光照、水分和土壤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Step 4 总结与归纳1. 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条件。
2. 结合PPT,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四、课后延伸活动1. 让学生观察其它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鼓励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植物生长实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求条件。
同时,学生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更多的实物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调控》教案设计

第二节植物生长发育与温度调控教学重点:◆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有效温度等基本概念。
◆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教学难点:◆积温和有效积温。
一、温度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一)植物的三基点温度与农业界限温度1.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生长发育都有三个温度基本点,即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温度(最高温度),这三者合称为三基点温度。
2.农业界限温度农业气候上常用的界限温度及农业意义是:0℃:土壤冻结或解冻的标志。
5℃:喜凉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或停止生长的标志。
15℃:大于15℃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20℃:热带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二)积温和有效积温1.植物生长发育的积温一定时期的积累温度,即温度总和,称为积温。
积温能表明植物在生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它包括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2.植物生长发育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于最低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叫活动温度。
植物生育期间的活动温度的总和,叫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与最低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
植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积累的总和,叫有效积温。
3.积温的应用积温作为一个重要的热量指标,在植物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体现在:用来分析农业气候热量资源;作为植物引种的科学依据;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三)温度变化与植物生产1.植物的感温性和温周期现象(1)植物的感温性植物感温性是指植物长期适应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形成其生长发育对温度的感应特性。
春化作用是植物感温性的另一表现。
(2)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气温呈周期性变化,许多植物适应温度的这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的现象。
植物温周期现象主要是指日温周期现象。
2.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2)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3)对植物块茎块根形成的影响(4)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5)影响昆虫的发生、发展3.空气温度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1)气温日变化与植物生长发育气温日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机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
页)
授课题目
任务5 植物生长物质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熟悉五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了解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
2.熟悉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能与应用。
能力目标
1.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2.熟练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五大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重点)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应用(难点)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及习题。
2.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4课时
1.课堂活动 2课时
2.实践活动 2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