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生长物质(激素)1

即使将竹子切 段倒臵,根也 会从其形态学 基部长出来, 在基部形成根 的原因是茎中 生长素的极性 运输与重力无 关。
(一)吲哚-3-乙酸的生物合成
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叶原 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成熟叶片和根 尖也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微。生长素生 物合成的前体主要是色氨酸。色氨酸转变 为生长素时,其侧链要经过转氨作用、脱 羧作用和两个氧化步骤。 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途径主要有4条 1.色胺途径(大多数植物) 2.吲哚丙酮酸途径(部分植物) 3.吲哚乙腈途径(一些十字花科、禾本科和芭蕉科) 4.吲哚乙酰胺途径(病原菌如假单孢杆菌和农杆菌)
要重新合成蛋白质,所以其表达被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堵塞。
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机 理 细胞壁酸化-基因 表达学说:
要点:生长素与质膜上 的激素受体结合,使H+ 很快分泌到细胞壁中, 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 键打开,一些酸性水解 酶被活化,使细胞壁软 化,压力势下降,细胞 吸水增大;同时,某一 未知因子释放出来,移 动到细胞核内,导致核 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 而促进细胞的扩大。
1928年温特(Went),燕麦试法。
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从鞘尖传到琼胶, 再传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与某种促 进生长的化学物质有关,从而证明了达
尔文父子的设想。
1934年,Kogl等从玉米油、麦 芽分离和纯化出刺激生长的物 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 (Indoleacetic acid,简称 IAA)。
目前已经发现了120多种,其中活性最强的GA3。 生产上应用的GA是培养赤霉菌,从中提取的。
束缚态IAA作用:1)作为贮藏形式; 2)作为运输形式; 3)解毒作用; 4)调节自由态生长素含量。
2.运输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有通过韧皮 部的长距离运输和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单 方向运输,这种生长素短距离单方向运输 称为极性运输。具有以下特点①生长素只 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 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②生长素的运输速 度较慢(约为1cm·h-1);③生长素的运输 是需能的生理过程。其它植物激素则没有 极性运输的特点。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意义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六、学习植物生理学的要求和方法-怎么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相关的基础课程:
植物学、化学(有机无机、分析)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
2.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植3物.加生强理动是一手门能实力验,性积很极强的参科予学实,验所有的规律都是从实
验得来的。 实验课有6-9个实验,是大家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步。 学会科学精神,从实际中发现问题,以实验数据说明问题, 解决问题。
1859年J.Von Sacks、W.Knop和W.Pfeffer等植物无土栽培技术 等,同时使植物生理学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864年,德国Julius Sachs:叶片照光时,叶绿体中淀粉 粒增大。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 定律
(四)、飞跃发展时期 20世纪 1920年,美国W.W.Garner和H.A.Allard: 光周期现象(促进了发育生理学的发展)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二)动荡与分化阶段
1910年农业化学从植物生理学中分化出来。
1930年微生物、病毒学从植物生理学中分化出来。
特别是生物化学的分离,这个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处于
低潮。
(三)更新与深入阶段
二十世纪初 —— 现在
1845年,J.R.Mayer:光合作用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50年代,美国M.Calvin等: 光合碳循环(C3途径)。 60年代, M.D.Hatch和C.R.Slack: C4-双羧酸途径(C4途径)。
此外,光呼吸和景天酸代谢途径以及光 敏色素、钙调素等的发现;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理论的揭示。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的生殖过程
植物的生殖过程包括配子形成、受精和 胚胎发育等阶段。在配子形成阶段,花 药和胚珠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在受 精阶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在胚胎发育阶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 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 。
VS
植物的发育过程
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期、生殖生 长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在营养生长期,植 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形成各种组 织和器官;在生殖生长期,植物进行开花 、结实等生殖过程;在衰老期,植物逐渐 失去生理功养的吸收与利用
矿质营养的种类
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 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矿质营养的吸收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主要通过质流和扩散作用进 入根部细胞。
矿质营养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的矿质营养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和其他组织,参与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水分和 矿质营养的变化,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的概念与特点
植物生长的概念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实现细 胞分裂、扩大和组织分化等过程,从而增加其体积和质量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特点
植物生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例如,在 营养生长期,植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而在生殖生长期,植物则主要进 行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
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水分也在其他组
织间进行横向运输。
02
水分吸收的主要方式
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是指在蒸腾作用下,水分通过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长物质

H (OH)
IAA + O2 (二)光氧化
CH2COOH
NO
羟吲哚乙酸和 二羟吲哚乙酸
H
光 IAA 核黄素 吲哚醛 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图
1 特点:
敏感部位 幼茎、胚芽鞘等;最适浓度 10-5-10-6 mol;不可逆
2 原理:酸性生长理论
主要观点:
IAA 到 达 靶 细 胞 后 , 使 靶 细 胞 质 膜 上 的 H+-ATP 酶活化,该酶水解ATP同时将H+泵出质膜,使胞壁酸 化。胞壁pH下降可使氢键断裂、与壁松弛有关的酶活 化。 如β-半乳糖苷 酶在pH4-5时比pH7时活性高3 -10倍而β-(1,4)葡聚糖酶的活性可提高约100倍, 结果造成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大,细胞吸水,体积扩大。
迁移分析法证明: 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基因表达的原因可能是:GA诱 导产生一种能结合到该酶基因5’上游调节序列上的一 种蛋白质。结合后启动基因表达。
图
六、赤霉素应用
(一)促进麦芽糖化。 (二)促进营养生长。对茎叶作用显著,对根伸长不 起作用。 (三)防止脱落:葡萄开花后10天,200mg/L喷花 序,增产无核。 (四)打破休眠:马铃薯切块,1ppm 泡5-10分钟, 凉干种。整薯,5ppm泡30分钟。
GGPP 环化
CDP
内根-贝壳杉烯
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A
内根-贝壳杉烯合成酶B
内质网
加氧酶
GA12或GA53
GA12-醛
内根-贝壳杉烯酸
图
细胞质
GA12或GA53
GAs
GA20-氧化酶 GA3-氧化酶 GA2-氧化酶
四、GA的生理作用
(一)GA1促进茎的伸长
图
GA1促进茎伸长的证明实验
植物生理学 7.植物生长物质

3 1934年,荷兰的F.Kogl等人从玉米、麦芽等分离和纯化 该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为吲哚乙酸(IAA)。
二 生长素的分布和传导(运输)
(一)分布:广,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胚芽
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 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等)。
(二)存在状态:自由型和束缚型 (三)运输方式: 1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输。
抑制解除
DNA RNA a-淀粉酶形成
三 应用 1 促进营养生长 2 促进麦芽糖化
3 防止脱落 4 打破休眠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 发现:1955年F.Skoog在研究烟草髓部的组织培养。 N6-呋喃甲基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激动素(KN) 细胞分裂素:把具有和激动素相同生理活性的天然的 和
(2)赤霉素能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该酶可使 木 葡聚糖产生内转基作用,把木葡聚糖切开,形成新的木葡聚糖子, 由于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组成,从而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
网,(使二细胞)延促长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
在一粒完整的种子(具有胚乳的糊粉层)
细胞核中(存在有处于抑制状态的a-淀粉酶基因) 赤霉素(参与RNA的合成)
2 抑制作用: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二)作用机理 1 促进茎的延长
(1)细胞壁中有Ga2+, Ga2+具有降低细胞壁伸长的作用( Ga2+ 能和细胞壁聚合物交叉点的非共价离子结合在一起,不易伸展)。
当赤霉素存在时,它能使细胞壁里的Ga2+移开并进入细胞质 中,使细胞壁里的Ga2+水平下降,细胞壁的伸展性加大,生长 加快。
1 酶促降解:脱酸降解和不脱酸降解
二 生长素的分布和传导(运输)
(一)分布:广,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胚芽
鞘、芽和根尖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 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种子等)。
(二)存在状态:自由型和束缚型 (三)运输方式: 1 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输。
抑制解除
DNA RNA a-淀粉酶形成
三 应用 1 促进营养生长 2 促进麦芽糖化
3 防止脱落 4 打破休眠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一 发现:1955年F.Skoog在研究烟草髓部的组织培养。 N6-呋喃甲基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激动素(KN) 细胞分裂素:把具有和激动素相同生理活性的天然的 和
(2)赤霉素能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该酶可使 木 葡聚糖产生内转基作用,把木葡聚糖切开,形成新的木葡聚糖子, 由于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组成,从而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
网,(使二细胞)延促长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
在一粒完整的种子(具有胚乳的糊粉层)
细胞核中(存在有处于抑制状态的a-淀粉酶基因) 赤霉素(参与RNA的合成)
2 抑制作用: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二)作用机理 1 促进茎的延长
(1)细胞壁中有Ga2+, Ga2+具有降低细胞壁伸长的作用( Ga2+ 能和细胞壁聚合物交叉点的非共价离子结合在一起,不易伸展)。
当赤霉素存在时,它能使细胞壁里的Ga2+移开并进入细胞质 中,使细胞壁里的Ga2+水平下降,细胞壁的伸展性加大,生长 加快。
1 酶促降解:脱酸降解和不脱酸降解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课件

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 时为负。 • 6.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 • 7.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 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植物生理学》PT课件(二)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 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渗透势=-1.4Mpa 渗透势=-1.2Mpa 压力势=+0.8Mpa 压力势=+0.4Mpa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关于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论述
1.水分代谢
2.矿质营养
3.光合作用
4.呼吸储藏
5.植物生长物质
6.生长发育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研究开始时期(16-17世纪) 2.奠基与成长时期(18-19世纪) 3.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 (三)我国植物生理发展情况 • 起步晚,发展慢。 • 我国植物生理学起业人:钱崇澍(shu ) • 我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 现在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人员: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四)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特点 1.研究层次越来越广 2.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3.理论联系实际 4.研究手段现代化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三、植物生理学发展展望
• 研究重点:能量转变 • 研究焦点:膜的结构和功能 •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 1.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植物的吸水方式 (一)自由能和水势 • 自由能 • 化学势 • 水势《植物生理学》PT课件(二)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 植物生长生理ppt课件

采用组织培养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具抗病、抗盐、
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4、保存种质资源,避免基因的丢失和毁灭。
5、提供加工原材料,生产次生代谢物。
如抗癌首选药物--紫杉醇等,可以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
胞来直接生产。
6、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主要研究DNA的转导,而基因转导后必须通过
组织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植株再生。
v 细胞数目增加。最显著的生化变化是核酸含量, 尤其是DNA变化,因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v 细胞分裂素起作用。
二、细胞伸长的生理
v 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增加细胞壁及原生质的 物质成分;细胞吸水,体积增大。 v 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6
三、细胞分化的生理
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细胞的 过程。
19
第四节 种子萌发
20
一、概念
1、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种子吸水到胚根 突破种皮(或播种到幼苗出土)之间所 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2、种子生活力 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指种子能够萌发 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21
鉴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由体细胞分化来的类似胚胎结构的细胞或细
胞群。
16
17
4、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具有4~5条根后,即可移栽。 苗床土: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混合 培养土。 用塑料薄膜覆盖。
18
(四) 组织培养的应用
1、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优良类型和珍贵种质资源。
2、 脱除各类病毒,幼化复壮植物。
3、 有效的培养新品种,创造新型植物种类。
由分生细胞可分化成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 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进而形成营养器官 和生殖器官。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物质
• 第一节 生长素类
• • • • • •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小结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 脱落酸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掌握植物五大类激素的特点、生理作用
★理解植物五大类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
IAA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 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 亲脂,易通过质膜;在碱性环 境中呈离子型(IAA-)较难透 过质膜。 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 供能量,同时把H+释放到细 胞壁,所以细胞壁的pH较低 (pH5),此处的IAA主要呈 IAAH,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 细胞质;细胞质的pH较高 (pH7),所以大部分IAA呈 IAA-较难透过质膜而积累在细 胞底部,因而呈极性运输。 后来发现,质膜上有特殊的生 长素-阴离子运输蛋白,大部 分集中于细胞底部,可使IAA被动地流到细胞壁,继而进入 下一个细胞。
复习
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受体? 什么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接受信号进行信号转导几个步骤? 什么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类的结构和种类
1.赤霉素的发现
赤霉素(Gibberellins GA) 异常生长的稻苗—“笨苗”/“恶苗病
2.赤霉素化学结 构
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前三类都 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发育 的物质,而乙烯则主要是一种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有些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能比植物激素的还好,在低浓
• 第一节 生长素类
• • • • • •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小结 赤霉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 乙烯 脱落酸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掌握植物五大类激素的特点、生理作用
★理解植物五大类激素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
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
IAA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 主要呈非解离型(IAAH)较 亲脂,易通过质膜;在碱性环 境中呈离子型(IAA-)较难透 过质膜。 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 供能量,同时把H+释放到细 胞壁,所以细胞壁的pH较低 (pH5),此处的IAA主要呈 IAAH,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 细胞质;细胞质的pH较高 (pH7),所以大部分IAA呈 IAA-较难透过质膜而积累在细 胞底部,因而呈极性运输。 后来发现,质膜上有特殊的生 长素-阴离子运输蛋白,大部 分集中于细胞底部,可使IAA被动地流到细胞壁,继而进入 下一个细胞。
复习
什么是信号?什么是受体? 什么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接受信号进行信号转导几个步骤? 什么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哪些?
第二节 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类的结构和种类
1.赤霉素的发现
赤霉素(Gibberellins GA) 异常生长的稻苗—“笨苗”/“恶苗病
2.赤霉素化学结 构
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前三类都 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发育 的物质,而乙烯则主要是一种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有些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能比植物激素的还好,在低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类、 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和脱落酸。前三类都 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发育 的物质,而乙烯则主要是一种促进器官成熟的物质。
4
❖ 有些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能比植物激素的还好,在低浓 度(1mmol/L)下对植物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 作用,包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等,其中 有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化合物, 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还有一些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 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有机化合物,如萘乙酸、矮壮素、 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
5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 1.生长素(auxin)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 2.生长素发现的一些关键性试验: ❖ (1)英国的Charles Darwin和他的儿子Francis Darwin: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 照下,产生某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都,造成背光 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P168图8-1)
❖ 2.分类: ❖ (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3
❖ 3.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 机物;
❖ 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 合成的物质。
2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矿质元 素和有机物质作为细胞生命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外,还需 要一类微量的生长活性物质来调节与控制各种代谢过程,以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这类物质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 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一些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11
P169图8-3
12
(2)运输的速度大约为1~2.4cm/h 。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的运输过程: ❖ A.其运输速度比物理的扩散约大10倍; ❖ B.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地阻碍生长素的
运输;
❖ C.生长素可以逆浓度陡度运输。 ❖ (4)极性运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这里介绍化
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
四、生长素存在状态
❖ 1.分类: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内呈不同化学状态。 ❖ 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易于提取的生长素称
势,对一些植物来说是唯一的生长素合成途径。 ❖ (2)吲哚色胺途径:植物中占少数,而大麦、燕
麦、烟草和番茄枝条中则同时进行这两条途径。 ❖ (3)吲哚乙晴途径:十字花科、禾本科、芭蕉科
植物 ❖ (4)吲哚乙酰胺途径:细菌途径,最终使寄生植
物形态发生改变。主要存在于形成根瘤和冠瘿瘤的 植物组织中。
17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能量的转变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第三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新陈代谢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 生长(growth)是植物体积的增大,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
长来完成的; ❖ 发育(development)则指在整个生活史中,植物体的构造
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它的表现就是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 在植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逐渐丧失了分裂和伸 长的能力,向不同方向分化,从而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构造 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 根据这个原理,他创立了植物激素的一种生物测定 法-------燕麦试法,(胚芽鞘段伸长法)。定量测定生 长素含量,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8
实验图示
9
❖ 3.生长素的分离: ❖ 荷兰的F.Kogl(1934)等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分离和
纯化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IAA。这个工作大大推动了 植物激素研究向前发展。 ❖ 4.生长素种类: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以IAA最普遍,植物 体内还有其它几类.
❖ 后来发现,质膜上有特殊的生长素-阴离子运输蛋 白,大部分集中于细胞底部,可使IAA-被动地流到 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P170图8-5)
14
P170图8-5
15
P170图8-5
16
三、生长素生物合成(略)
❖ 1.合成部位: ❖ 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成熟叶片和根尖也
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微。 ❖ 2.合成前体:色氨酸。 ❖ 3.合成途径: ❖ (1)吲哚丙酮酸途径:本途径在高等植物中占优
10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传导
❖ 1.分布: ❖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根、茎、叶、花 Nhomakorabea果实、种
子及胚芽鞘中都有。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而在趋 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 ❖ 2.含量:每克鲜重植物材料,一般含10~100ng生长素。 ❖ 3.生长素运输: ❖ (1)生长素运输方式: ❖ ①通过韧皮部,运输方向则由两端有机物的浓度差决定. ❖ ②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 下端运输。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 运输。( P169图8-3)
13
❖ 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
❖ IAA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
(IAAH)较亲脂,易通过质膜;在碱性环境中呈离
子型(IAA-)较难透过质膜。
❖ 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释 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的pH较低(pH5),此处 的IAA主要呈IAAH,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 细胞质的pH较高(pH7),所以大部分IAA呈IAA-较 难透过质膜而积累在细胞底部,因而呈极性运输。
6
P168图8-1
7
❖ (2)荷兰的F.W.Went(1928) 实验图示 用琼 脂收集自燕麦胚芽鞘尖端输出的生长物质,然后把 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的一侧,该胚芽鞘 即使在黑暗中也会向没有琼脂块的一侧弯曲,其弯 曲程度在一定限度内与收集的生长物质的量呈正相 关。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从鞘尖传到琼胶,再传 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确是化学本质,Went称之 为生长素。
4
❖ 有些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能比植物激素的还好,在低浓 度(1mmol/L)下对植物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或抑制 作用,包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生长延缓剂等,其中 有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化合物, 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还有一些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 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有机化合物,如萘乙酸、矮壮素、 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
5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 1.生长素(auxin)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 2.生长素发现的一些关键性试验: ❖ (1)英国的Charles Darwin和他的儿子Francis Darwin:胚芽鞘产生向光弯曲是由于幼苗在单侧光 照下,产生某种影响,从上部传到下都,造成背光 面和向光面生长快慢不同。(P168图8-1)
❖ 2.分类: ❖ (1)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s或phytohormones); ❖ (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3
❖ 3.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 机物;
❖ 4.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 合成的物质。
2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水分、矿质元 素和有机物质作为细胞生命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外,还需 要一类微量的生长活性物质来调节与控制各种代谢过程,以 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这类物质称为植物生长物质。
❖ 1.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s):是一些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11
P169图8-3
12
(2)运输的速度大约为1~2.4cm/h 。 ❖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的运输过程: ❖ A.其运输速度比物理的扩散约大10倍; ❖ B.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地阻碍生长素的
运输;
❖ C.生长素可以逆浓度陡度运输。 ❖ (4)极性运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这里介绍化
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chemiosmotic theory)。
四、生长素存在状态
❖ 1.分类: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内呈不同化学状态。 ❖ 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易于提取的生长素称
势,对一些植物来说是唯一的生长素合成途径。 ❖ (2)吲哚色胺途径:植物中占少数,而大麦、燕
麦、烟草和番茄枝条中则同时进行这两条途径。 ❖ (3)吲哚乙晴途径:十字花科、禾本科、芭蕉科
植物 ❖ (4)吲哚乙酰胺途径:细菌途径,最终使寄生植
物形态发生改变。主要存在于形成根瘤和冠瘿瘤的 植物组织中。
17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能量的转变
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1
第三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新陈代谢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 生长(growth)是植物体积的增大,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
长来完成的; ❖ 发育(development)则指在整个生活史中,植物体的构造
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它的表现就是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 在植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逐渐丧失了分裂和伸 长的能力,向不同方向分化,从而形成了具有各种特殊构造 和机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 根据这个原理,他创立了植物激素的一种生物测定 法-------燕麦试法,(胚芽鞘段伸长法)。定量测定生 长素含量,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研究。
8
实验图示
9
❖ 3.生长素的分离: ❖ 荷兰的F.Kogl(1934)等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分离和
纯化刺激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IAA。这个工作大大推动了 植物激素研究向前发展。 ❖ 4.生长素种类: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类物质以IAA最普遍,植物 体内还有其它几类.
❖ 后来发现,质膜上有特殊的生长素-阴离子运输蛋 白,大部分集中于细胞底部,可使IAA-被动地流到 细胞壁,继而进入下一个细胞。(P170图8-5)
14
P170图8-5
15
P170图8-5
16
三、生长素生物合成(略)
❖ 1.合成部位: ❖ 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成熟叶片和根尖也
产生生长素,但数量很微。 ❖ 2.合成前体:色氨酸。 ❖ 3.合成途径: ❖ (1)吲哚丙酮酸途径:本途径在高等植物中占优
10
二、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传导
❖ 1.分布: ❖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很广,根、茎、叶、花 Nhomakorabea果实、种
子及胚芽鞘中都有。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而在趋 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甚少。 ❖ 2.含量:每克鲜重植物材料,一般含10~100ng生长素。 ❖ 3.生长素运输: ❖ (1)生长素运输方式: ❖ ①通过韧皮部,运输方向则由两端有机物的浓度差决定. ❖ ②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 下端运输。仅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短距离 运输。( P169图8-3)
13
❖ 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学说:
❖ IAA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主要呈非解离型
(IAAH)较亲脂,易通过质膜;在碱性环境中呈离
子型(IAA-)较难透过质膜。
❖ 质膜的质子泵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H+释 放到细胞壁,所以细胞壁的pH较低(pH5),此处 的IAA主要呈IAAH,易透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 细胞质的pH较高(pH7),所以大部分IAA呈IAA-较 难透过质膜而积累在细胞底部,因而呈极性运输。
6
P168图8-1
7
❖ (2)荷兰的F.W.Went(1928) 实验图示 用琼 脂收集自燕麦胚芽鞘尖端输出的生长物质,然后把 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去顶胚芽鞘的一侧,该胚芽鞘 即使在黑暗中也会向没有琼脂块的一侧弯曲,其弯 曲程度在一定限度内与收集的生长物质的量呈正相 关。证明促进生长的影响可从鞘尖传到琼胶,再传 到去顶胚芽鞘,这种影响确是化学本质,Went称之 为生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