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星岩岩溶考察

合集下载

桂林七星岩奇特的岩洞景观

桂林七星岩奇特的岩洞景观

桂林七星岩奇特的岩洞景观桂林七星岩以其奇特的岩洞景观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这是一处自然地质奇观,其独特之处在于岩洞内的石笋、石柱、石幔等形状各异的石龛、石室。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林七星岩的奇特景观,带领读者一起领略这个美丽的地方。

桂林七星岩地处桂林市区东北部,占地面积约500亩。

这里的岩洞由七个主要洞穴组成,分别以七个恢宏的七星庙命名,每个洞穴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洞穴——天星庙。

天星庙是七星岩的主要洞穴,也是最大的一个洞穴。

一进入洞内,你会被惊讶于那辽阔的空间和高大的洞顶。

洞内有众多形态各异的石笋,宛如千姿百态的树林,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远处还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形状独特,被称为“天仙下凡”。

从天星庙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洞穴——金星庙。

金星庙内有一块巨大的石柱,堪称洞穴之中的瑰宝。

这个石柱如同一根巨大的圆柱,高约20米,粗约10米,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站在石柱旁边,你会仿佛身处古代神殿之中,宛如与历史交相辉映。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三个洞穴——木星庙。

木星庙内以石头构成了一个仿佛上古宫殿的景观,顶部的石笋像是上古宫殿的琉璃瓦,墙上的石幔仿佛宫殿的窗户。

这个景观独特而壮观,仿佛带你穿越到了古代的王朝。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四个洞穴——火星庙。

火星庙内的景观给人一种火热的感觉,洞内有众多的石笋和钟乳石,宛如火山岩浆的喷发,形成了一幅壮观的图景。

洞内还有一个特殊的石室,被称为“地狱石室”,一进入其中,你会感受到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了第五个洞穴——水星庙。

水星庙的景观以水为主题,洞内有湖泊和小河流淌,景色清幽。

你可以欣赏到水滴悬挂在石笋顶端的壮观景象,仿佛置身于奇幻的水下世界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第六个洞穴——铁星庙。

铁星庙内的景观以石头为主,洞内有众多形状独特的石幔和石雕,仿佛来到了一个石雕艺术的展览馆。

其中一块雕刻着四大名胜的石雕被誉为洞穴的“镇洞石”。

明朝历史名人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明朝历史名人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明朝历史名⼈的故事-徐霞客远游探险 徐霞客是我国历史记载中的⼀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家,《徐霞客游记》是他的著名作品,为我国的地理科研做出了很⼤贡献。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的时候,在江阴地⽅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志游历祖国的名⼭⼤川,探索⾃然的奥秘。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

他从⼩爱读历史、地理⼀类书籍、图册。

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舞。

⼗⼏岁那年,他的⽗亲死去,他决⼼亲⾃到名⼭⼤川去游历考察⼀番。

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了,家⾥没⼈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

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说:“男⼉志在四⽅,哪能为了我留在家⾥,做篱笆下的⼩鸡、马圈⾥的⼩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装,还给他缝制了⼀顶远游冠。

有了母亲的热情⽀持,徐霞客远游的决⼼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

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天台⼭、雁荡⼭、泰⼭、武夷⼭和北⽅的五台⼭、恒⼭等名⼭。

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

在他五⼗岁那年,他开始了⼀次路程漫长的旅⾏。

他化了整整四年时间,游历了湖南、⼴西、贵州、云南四省,⼀直到我国边境腾冲。

他跋⼭涉⽔,到过许多⼈迹不到的地⽅,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

有⼀次他在腾越经过⼀座⾼耸的⼭峰,发现悬崖上有⼀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

他冒着⽣命危险,像猿猴⼀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

⼜有⼀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叶洞,洞⾥有神龙或者精怪,不是有法术的⼈,都不敢进洞。

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价雇个当地⼈当向导,进洞考察。

【日记】北京——桂林4:七星岩_300字

【日记】北京——桂林4:七星岩_300字

【日记】北京——桂林4:七星岩_300字
今天,我们来到了七星岩。

七星岩位于桂林市区,是桂林著名的景点之一。

一到七星岩,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住了。

七星岩是一座溶洞,洞内有七个巨大的
石柱,形状各异,犹如七颗闪耀的明星,所以得名七星岩。

洞内的石柱上有石钟乳、石瀑
布等自然奇观,形状各异,美不胜收。

我们先进入了第一个洞穴。

洞穴的空气很清新,凉爽宜人。

洞内的石柱高大挺拔,如
同石雕一般,给人一种肃穆神秘的感觉。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石头上刻了鲤鱼的形状,据说
摸一摸就可以保佑好运呢!我也捏了一下,心里暗暗祈愿。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第二、第三、第四个洞穴。

每个洞穴都有不同的景致,让人目
不暇接。

洞穴内的石柱有的像笔,有的像剑,还有的像蘑菇,形态万千,令人叹为观止。

在游览中,我还注意到了洞穴内的灯光设计。

洞内的灯光柔和明亮,照亮了整个洞穴,使得石柱的美更加突出。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特色的灯光表演,比如石柱上的灯光变化,石
瀑布的亮灭,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除了石柱,七星岩还有许多石壁、石块和石台等奇特的地貌景观。

有的石壁上有着栩
栩如生的动物图案,有的石块呈现出奇特的形状,有的石台上还有好玩的游乐设施。

整个七星岩之行让我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每一处景点都充满了神
奇和惊喜,让我大开眼界。

我相信,七星岩一定会成为我这次旅行的亮点,留下美好的回忆。

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七星岩,感受这里不一样的美丽和神奇。

七星岩心得

七星岩心得

七星岩心得七星岩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处以石灰岩为主的自然岩溶景区。

这里有七座形态各异的山峰,如七星峰、龟山、鳌山等,形成了壮丽的山水景观。

七星岩因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探险和寻找乐趣。

我第一次来到七星岩,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远远望去,七座山峰犹如七颗璀璨的星星,挺拔而雄伟。

登上七星峰,可以俯瞰整个岩溶景区的壮丽景色。

山峰之间蜿蜒的小路和绿树成荫的山谷,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这里,我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七星岩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岩洞内保存着许多古代壁画和石刻,这些壁画和石刻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七星岩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旅游胜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词和书画作品。

七星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白蛇传》的取景地之一,这使得七星岩更加具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在七星岩的探险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

岩洞中栖息着各种各样的蝙蝠和洞穴鱼,它们与这个岩洞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在岩洞的一侧,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流经其中,水中的鱼儿穿梭其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我还看到了一些珍稀的植物,如仙人掌和兰花,它们在这里生长得非常茂盛。

七星岩不仅有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还有丰富的旅游服务。

在岩洞入口,有一家特色餐厅,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摊位,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

在游览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卖纪念品的摊位,可以购买到一些纪念品和礼物。

总的来说,七星岩是一处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壮丽景色、丰富的生物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我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对七星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七星岩将会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广西桂林七星岩溶洞作文

广西桂林七星岩溶洞作文

广西桂林七星岩溶洞作文早就听闻广西桂林的七星岩溶洞那是一绝,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瞧瞧。

终于,机会来了,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那个如梦如幻的地下世界。

刚进溶洞的入口,一股凉意就扑面而来,和外面那炎热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心里想着:“这洞里可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啊!”沿着湿滑的小路往里走,灯光渐渐昏暗了起来,只有洞壁上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

只见洞壁上布满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巨龙腾飞,还有的像猴子捞月,真是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地方,这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形状像一把太师椅。

我好奇地坐了上去,感受着那冰凉的石头,心里想着:“这要是在古代,说不定还是皇帝才能坐的宝座呢!”正想着,导游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家看这边,这是‘银河落九天’。

”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洞顶有一条长长的石幔,就像一条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那晶莹剔透的水珠仿佛随时都会滴落下来。

继续往前走,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崎岖不平。

我紧紧地跟在导游身后,生怕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地下河,河水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幽幽的蓝光,神秘极了。

导游说:“这条河可是一直通到洞外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神秘的生物呢!”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发毛,赶紧加快了脚步。

越往里走,景色就越发奇特。

有的石头像一串串葡萄,有的像一个个蘑菇,还有的像一把把利剑。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些石头,凉凉的,滑滑的,感觉奇妙极了。

在一处狭窄的通道里,我不得不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头顶上的石头离我的头很近很近,我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去。

好不容易通过了那段通道,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这探险的感觉还真是刺激啊!”走着走着,我突然听到了一阵清脆的水滴声。

循声望去,只见洞壁上有一滴一滴的水珠正往下落,滴在下面的一个小水潭里,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水滴声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

关于七星岩景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七星岩景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七星岩景区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为了响应肇庆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口号,提升肇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进肇庆市创文的进程,一些责任感比较强的大学生也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加入到肇庆市创文工作中来。

例如,肇庆学院日本文化研究会组织校内的几十名学生前往七星岩景区调研,收集整理七星岩景区的历史文化,找出景点的魅力之处,调查景区各处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为肇庆旅游业做贡献。

二、调研目的:(1)收集整理七星岩景区的历史文化,找出景点的魅力之处,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为七星岩景区做宣传工作,促进肇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保护并传承七星岩景区历史文化。

(2)调查景区各处是否存在不文明现象,以温和的方式引导游客应该文明旅游,观察景区是否满足创文的要求。

(3)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办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调研范围:肇庆市七星岩景区四、调研方法:实地考察法五、调研结果分析:(一)调研对象特征分析:肇庆七星岩风景区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AAAA级风景游览区。

七星岩风景区位于广东肇庆市北约4公里处,风景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而著称。

景区主要包括了星湖和七座山峰,它们似北斗七星散落湖中,因而得名。

星湖烟波浩瀚,总面积达649万平方米,湖堤长达20多公里,国家体委在该湖建有划船基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绅、包拯、周敦颐、俞大猷、陈恭尹、朱德、叶剑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当代的名人诗题。

七星岩基本上分成两行,可由东向西进行游览七岩是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坡岩。

峰岩陡立峻峭,妖娆多姿,好像点缀在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故称七星岩。

有岩必有洞。

星湖的精粹就在于岩峰和岩洞。

在具有热带特色的峰林石山地形上,由石灰岩组成的岩石峰洞,宛如在上的群星点缀在湖中。

(二)结果分析:双源洞《双源洞》阿坡岩下有一道典型的静水地下河,长达三百余公尺,是七星岩最长的水洞,在星湖建湖前,干旱两季,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所以称其“双源洞”。

八年级上册语文《游恒山记》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游恒山记》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游恒山记》教案内容预览:23.游恒山记教学目标:1、积存翳策跻等实词的含义。

2、理清的记游挨次,体会其条理清楚的记游特点。

3、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备:1、朗读课文,做到读准音,读顺句。

2、借助资料,了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3、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闻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

它分散了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

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

多媒体展现及文字图片资料。

2简介徐霞客,明代宏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名弘祖,字振之。

明南直隶江阴马镇南阳岐人。

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

他博览群书,鄙弃权贵,摒绝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神秘,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具体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

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

经过他的实地考察,订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觉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

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晰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觉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展了具体的记载。

这是世界上最早讨论岩溶现象的记录。

后来,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

这部书是我们闻名的古代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

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学实践中,以惊人的毅力,敏锐的观看力和朴实的文字,登记行履所至,观看所得。

徐霞客注意实践、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后人的崇敬。

七星岩不可思议的七星岩八大洞穴,你去过几个?

七星岩不可思议的七星岩八大洞穴,你去过几个?

七星岩-不可思议的七星岩八大洞穴,你去过几个?七星岩八洞七星岩的溶洞多姿,形形式式各饶风趣,最为罕见的是水洞,岩内有洞河中有湖,或是湖水荡漾,或是地下长河,水清见底,洞腹行舟,宛若海底晶宫。

七星岩许多小伙伴都能说出七星岩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但是具体说到八洞是那八洞,很多老人家也不一定知道呢。

今天就让小编为你涨姿势来罗。

八洞:石室洞、碧霞洞、双源洞、出米洞、鹿骨洞、宝光洞、煀人洞、钟鼓洞。

八洞中,前六洞已全部开放供游人游览。

但后两洞因被淹没或未完全开发,故尚未对外开放。

七星岩的主要岩洞有八个,现将各洞的分布特征分述如下:石室洞《石室洞》石室洞在七星岩诸洞中开辟最早,景物最多。

唐李邕《端州石室记》具体描述了他进石室后的神奇感受。

他说:进洞便是一个玉石大堂伸展在面前,千姿百态的怪石,千变万化的地形,好象伏虎奔象,浮梁杭柱,翻腾激落的波涛,巍峨高耸的群峰,迎面飞来,使人惊心动魄。

石室洞口石刻石室洞中水洞为主洞,洞内低于洞外,在围堤建湖之前,该洞冬天水涸,可步行入内,春天水涨,全洞被淹。

位于碧霞洞内石壁上留有1893年游客罗应旒的石刻:“光绪十九年六月,里人王雪澄守肇庆,来游星岩,水没洞,不能入也。

……洞内题有“景福”两个大字,半在水中,都可佐证过去洞内是低洼的。

民国24年修建环岩路使路基高于洞口几乎一米。

解放后,1956年兴建五湖,筑堤修路。

里湖与外面诸湖完会隔绝不通,水位比外面诸湖几乎低一米。

因而保证石室洞不致被水淹没,常年可游。

石室即为洞内有窟窿大岩洞室。

室顶高达三十余米。

下贮湖水,东通黑岩,东南为副墨岩,西北为斗光洞,上石蹬为璇玑台。

石室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两层洞穴所致。

水洞、黑洞等脚洞是下层,还有一层二十米的高位洞穴在上层。

由于底层洞穴顶板崩落,把高位河穴与低位洞穴连接起来,而形成窟窿大石室。

在石室北壁高处,有高位洞穴崩落岩柱保留,而成通道至璇玑台,璇玑台即崩落巨石,宋代在崩落巨石上建“斗魁台”,明代改建为“璇玑台”,在周围石壁上有四百余幅摩崖石刻,称为“千年诗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七星岩岩溶考察根据课程的安排,我们于2011.5.18开展对桂林市七星公园内的岩溶地貌情况进行考察实习;考察的路线:月牙泉——陈光烈士墓——七星岩洞口——普陀山——八百烈士墓——老虎岩——七星攀岩——龙隐洞。

掌握地表岩溶地貌的成因及控制因素,理解剪节理,河流的侧蚀作用,岩溶化学堆积物,崩塌堆积物及预防。

实习内容:桂林七星岩地层及岩性;X 剪节理;崩塌及预防;地表岩溶地貌;岩溶化学堆积物。

天上北斗,人间七星,桂林以其山清水秀而闻名于天下,每年引来百万游客。

桂林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得非常好,岩溶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想象。

那么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发育这么好的溶岩地貌而桂林却有呢?这主要是由于桂林的地理位置和地层岩性决定的。

桂林的岩石主要是融县灰岩,这是一种质纯、坚硬、易透水的厚层状能溶于水的可溶性岩石,当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时,就能形成碳酸,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就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溶于水里,随水流动,这样,原来好好的一块石头慢慢地就被溶蚀了而碳酸氢钙离子随水流走后到了气压地的地方就慢慢结晶又形成碳酸钙,经过千百万年,就形成了我们见到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现象。

华北很多地方也是灰岩地层,为什么形成不了卡斯特地貌?主要还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属于温带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没有水怎么溶解碳酸钙啊。

而且植被少,没有植被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就少了,二氧化碳也是溶解碳酸钙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温度,温度高,水的电离度就大,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增多,溶蚀力增强。

而桂林就不一样了,桂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年降水量多达1000多毫米,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条件好,使二氧化碳不易饱和,水的溶蚀性强,还能产生作用强烈的机械作用。

且这里植被茂盛,植物落叶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水中的碳酸含量大增,还有就是这里温度高,对岩溶地貌的发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后就是地质构造条件,这里灰岩含有垂直发育的X剪节理,大量缝隙,空隙,这样就有利于水的侵入并溶解灰岩,还有断层、水平层理,这些地质因素都对岩溶地貌的发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岩溶地区有许多国民经济建设问题,例如,水资源,下暗河,矿产资源,建设中地基坍塌问题研究等,所以要有必要好好研究岩溶地貌。

七星公园位于漓江河畔边,距市中心1、5公里,被小东江贯穿其间,占地600亩,是桂林市最大,游客最多的综合性公园。

从解放桥望去,刚好看见七个山包,故称之为七星公园。

七星公园是建立在岩溶地貌上的一个著名的公园,园内的七星岩、龙隐洞、月牙泉、骆驼山、烈士墓、林海碑林等都是闻名的景点。

七星公园的七个山包属于峰丛地貌。

峰丛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石的侵蚀和冲刷,再加上外部地表的风化剥蚀崩塌形成的山体分离,不同的地方表现不一,逐渐形成高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峰丛洼地。

峰丛洼地是连接峰丛与峰丛之间的地形,处于两峰的半山腰上,是两个山峰得以连起来这就形成了峰丛。

山峰形似锥形,洼地的平面形状多为多边形。

洼地的面积与底部高程呈反比,即洼地的面积愈小,洼地的地步高程越高;洼地面积与峰洼之间高差成正比,即洼地面积增大,峰洼高差也增大。

这表明峰丛洼地发育过程中,洼地和峰顶的高度同时降低,而峰顶降低速度较洼地底部降低速度慢,洼地也不断扩大。

当洼地面积扩大到一定规模后,洼地底部降低速度减慢,峰顶和洼地的相对高度也趋于稳定。

七星公园里发育有两组显而易见的X剪节理,从北边的悬崖上和侧门都看到清清楚楚。

一组北西向,另一组北东向,垂直倾角90度,非常的陡。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七星公园处于兴安——灌阳复式向斜的核部,岩石受到强大的拉力,就呈近似90度裂开,裂开得非常平整。

也正是如此,流水才容易沿着裂缝对岩石进行溶蚀,才有七星公园无山不洞的传奇。

洞穴又称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的地下孔道。

当地下水流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缝和孔道流动时,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时只能进行溶蚀作用。

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洞穴的形态多种多样,它们的规模大小不一。

根据洞穴形成所受的控制因素,我将其分为水平层理溶洞、断层溶洞、X节理溶洞。

水平层理溶洞是水沿着水平层理进行溶蚀和侵蚀的结果;断层溶洞是水沿着断层缝隙溶蚀和侵蚀的结果;X节理溶洞是水沿着X节理缝隙溶蚀和侵蚀的结果。

下面表格是我们七星公园溶洞考察的归类总结。

该图为断层控制的溶洞七星公园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在七星岩南侧半山腰的小路边,有个老虎岩洞,洞口堆积着大量的钟乳石,形似老虎牙,故称老虎岩。

天板和两侧发育有波痕,洞口半圆形,受水平层理控制,相对高地为45米左右。

龙隐洞位于小东江边上,所以相对高度为0,为桂林市第一溶洞。

洞顶弯弯曲曲发育着大量的钟乳石,貌似龙脊;两壁发育着大量的石窝和石波浪,看似龙鳞;洞口也发育着很多钟乳石,形状杂乱,从远处望去像龙头,所以把它称作龙隐洞。

在七星公园中,除了老虎岩和龙隐洞是是NE向发育的外,其余的岩洞都是NW向发育。

如图右是老虎岩,洞口非常像老虎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层理该图为龙隐洞,这是其中一边,我们可以看到龙脊和蜿蜒的龙身,还有贝窝的龙鳞岩洞的成层性是很有规律可寻的。

第一层溶洞为漓江边上的或与江面相对高程小于10米的溶洞;第二层溶洞为高出漓江水面大于20米但小于30米的溶洞。

出现明显的成层原因是地壳间歇性上升,地壳运动在相对稳定时期,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主要以运动为主,形成水品岩层;地壳活动时期,地壳抬升,地下水下泄为主,形成断层。

这样周而复始,也就有了现在的水平溶洞,断层溶洞了。

如下图,我们明显地看出这些厚层状层理还有灵剑河对河两岸的阶地和悬崖的侧蚀作用。

贝窝与石波浪是研究溶洞很重要的一个现象。

我们知道石灰岩不同部位含有的物质成分的量是不一样的。

地下水在孔道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携带的沙粒对孔道壁的物理磨蚀,还有化学溶蚀,使孔道壁上软的地方作用强烈点,所以就凹进去,像贝窝一样,所以叫贝窝。

其大小为10厘米到一米不等,颜色和附近的灰岩颜色一致,分布于溶洞孔道壁上。

石波浪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大小小于10厘米,颜色和附近的灰岩颜色一致,像波浪一样,分布于孔道壁上,还有分布于贝窝上。

研究贝窝和石波浪,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代地下水的流向。

如下图为石波浪的图片堆积物可分为侵蚀红土、洞穴堆积物、崩积物三种。

考察中我们在八百烈士墓看到有很多红土,这些红土就是侵蚀红土。

我们知道,石灰岩的成分大部分是碳酸钙,但还是有其它氧化铝,氧化铁啊等其它矿物成分,石灰岩在风化剥蚀过程中,在雨水溶蚀过程中,碳素钙变为碳酸氢钙随水流走了,剩余的其他成分就留在洼地上,逐年累月,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红土了;洞穴堆积物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幕。

地下水携带碳酸氢钙进入溶洞时,二氧化碳的分压力降低和温度升高,水中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又沉淀下来,形成方解石。

地下水从洞内渗出时,滞带在洞顶上的小水滴中的碳酸钙逐渐沉淀。

下来并向下伸展悬挂,形似钟乳,称为钟乳石。

如右图所示,它的横剖面有同心圆状的层次。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的碳酸钙逐渐沉淀下来,它形似竹笋,称石笋。

石笋是自下而上逐层增长,它的横剖面为叠层状。

石钟乳和石笋各自像相对方向伸展,最后连接起来,成为石柱。

从洞壁沿裂隙渗出的水,碳酸钙呈片状沉淀,如同帷幕一样展开,故称为石幕。

这些洞中的化学沉积物本没什么特别观赏价值,但打了灯光之后,绚丽多彩的灯光汇入这些物中,就显得非常好看了。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洞中有河流沉积物,主要是一些磨圆度极好的小砾石和砂,可能是地表河流在洪水期带到溶洞中的泥沙沉积。

前面说过七星公园的灰岩受到X剪节理的作用,呈90度垂直裂开,所以崩积物到处显而易见。

特别是在七星岩北边的峭壁上,还有在七星岩洞口下面我们看见有两块大的滚石,其中一块特别大,长七米,宽六米,高八米。

旁边还有不少的碎石块。

人与自然的搏斗。

在自然的面前,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但在自然破坏我们家园时,我们也要做些微小的改变,不能什么都屈服。

前段已经讲到的崩积物了,就是崩塌的结果,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陡的地方,形状块头一般都比较大。

在七星岩北边的悬崖上,石头是垂直分布的,甚至有些还凸出来。

在剪节理的作用下出现了很多缝隙,有几厘米宽,甚至有些宽度大于十几厘米,裂缝贱还有小石块,使得裂缝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化剥蚀的进行,这些石块迟早要崩塌掉下来。

而悬崖下面是人口集中的小街道和平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为了预防石块的崩塌,相关管理人员做了很多工作:(1)沿裂隙灌浆加固以此来增加岩体完整性和抗滑性;(2)采用锚杆加固;(3)锚索网加固危岩;(4)加强监测手段,危岩体监测预防加强崩塌活动监测,综合分析预报躲避灾害。

以下这几幅图片都是预防措施,该图是采用灌浆来加固石块如图我们看到了施工人员搭铁架台去工作以加固危崖不让落石崩塌,还有,从图中我们看到陡壁的水平层理和X剪节理,非常明显。

该图采用锚索网来固定想要掉下来的石头块。

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此次七星公园岩溶地貌的考察实习却受益匪浅。

不仅掌握了分析溶洞形成的控制因素,剪节理,河流的侧蚀作用,岩溶化学堆积物,崩塌堆积物及其预防措施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