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研究
中国的地理奇观神奇的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

中国的地理奇观神奇的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是中国地理奇观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景观之一。
桂林山水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的神奇之处。
桂林山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而闻名于世。
桂林山水区域包括两个核心景区:漓江风景区和阳朔旅游区。
这两个景区都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色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首先,漓江风景区是桂林山水的代表之一。
沿着漓江,游客可以欣赏到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地貌奇观。
漓江两岸峰峦叠嶂,山峰如刀削般直插云霄。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著名的“齐岩”,它是一座巨大的石头,悬崖上嵌着明代著名文学家陆游的石刻。
除此之外,漓江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景点,如黄兴文化园、杨堤山和象鼻山等。
其次,阳朔旅游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大亮点。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包括山峰、溶洞、地下河和石林等。
阳朔的山峰奇特而壮观,冠以各种创意的名字,如蜡烛峰、箭竹峰和羊脊峰等。
此外,阳朔还拥有壮丽的溶洞,如银子岩和普贤塔等,游客可以在这些溶洞中探险并欣赏美丽的石钟乳和地下河。
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之间的奇妙结合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摄影师和诗人的天堂。
数不清的摄影作品和诗歌歌颂了桂林山水的美丽和独特。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山和水的完美结合。
桂林山水的山峰在水中倒映,美丽如画。
这种景观被称为“山在水中,水在山中”的“水山相依”的意境,为这片神奇的地区增添了无限的浪漫和诗意。
此外,喀斯特地貌也为桂林山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喀斯特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其特点是地表岩石溶解和风化,形成了壮观的山峰和溶洞等地貌景观。
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多样化的,这也是桂林山水与其他山水景观的重要区别之一。
这些特殊的地貌景观给桂林山水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神秘感。
综上所述,桂林山水与喀斯特地貌是中国地理奇观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景观之一。
桂林山水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
桂林岩溶地貌分析报告.doc

桂林岩溶地貌分析报告实习期的名称是在实习期报道的。
4月24日,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xxx年级xxx专业学生姓名xxx,讲师xxxxxxxxxxxx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的野外实习。
在学习了地质学、制图学、气象学和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其他自然地理课程之后,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实地调查的基本方法,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感性知识相结合。
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实地调研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为地理教学中的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生实习时间表1、实习时间:4月11日,XXXX —— XXX 4月24日,XXXX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三.实践过程概述1.4月11日在XXXX实习的准备工作:实践动员、安全教育和实践材料的收集。
2.4月12日,XXXX,xxxx乘坐公共汽车并安排住宿。
3.4月13日,中国XXXX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了岩溶模型和标本;请专家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4月14日,XXXX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了珍稀植物和亚热带生物群落的特征5.4月15日至16日,XXXX、桂林——阳朔在桂林——杨堤——兴平——阳朔一带考察了漓江及漓江沿线的岩溶地貌,并观察了漓江沿线地下河及溶洞的特征。
6.4月17日,XXXX、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了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岩溶地貌。
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的特征。
7.4月18日,XXXX、月亮山、象鼻山、富博山考察了船山、谷峰山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4月19日,XXXX,桂林市郊的唐家湾地区观察到一个大的垂直倾斜背斜,并识别出大褶皱和伸展构造角砾岩。
4月9日XXXX 4月XXXX 4月21日桂林火车站乘车返回学校11.4月22日至24日,XXXX根据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完成了实习报告的撰写。
桂林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举世⽆双的喀斯特地貌。
这⾥的⼭,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多有洞,洞幽景奇;于是形成了“⼭清、⽔秀、洞奇、⽯美”的桂林⼭⽔“四绝”。
接下来就和店铺⼀起去看看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吧。
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称岩溶。
通常指岩⽯裸露、草⽊不⽣,具有洞⽳、落⽔洞、地下河⽽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
是地下⽔对可溶性块状⽯灰岩溶蚀的结果。
喀斯特⼀词原指亚得⾥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灰岩地区,现已⽤于类似的⼀切地区。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灰岩;2、中等到较⼤的降⾬量;3、地下⽔循环通畅。
⽯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中容易发⽣溶解,⽽这种⽔在⾃然界中⼴泛存在。
沿⽔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灰岩中,将⽯灰岩溶解并带⾛。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带⾛,还没有被溶解的⽯灰岩就形成了⽯灰岩喀斯特⾯。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嶙峋的地形。
当⾬⽔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
世界上的⼤洞⽳,⼤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我们在照⽚中常见到的岩沟、天⽣桥、⽯灰岩孤峰、⽯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
如果洞⽳⾜够⼤且顶部接近地表⾯,则洞顶会发⽣坍塌。
这样就会产⽣名叫落⽔洞的洼地。
落⽔洞是喀斯特地形的⼀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的凹陷,叫做坡⽴⾕(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壤所覆盖。
有些地区的⽯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壤。
在⼀些降⾬量很⼤喀斯特地区,所有降⽔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使那⼀地区连⽣活⽤⽔都难以找到。
另⼀些地⽅,地表则可能会出现⼤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地表喀斯特地貌考察

地表喀斯特地貌考察时间: 11月19日地点: 西山公园人员:地科一班第四组天气:晴绪言本小组于11月19日到西山公园考察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
西山公园位于桂林城西,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隐山和西山,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一地表喀斯特地貌成因分析1、西山公园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岩性条件;2、西山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3、地下水丰富,溶蚀作用明显。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4、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
二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描述1、峰丛即同一基座而峰顶分离的碳酸盐岩山峰,常与洼地组合成峰丛—洼地地貌。
峰与峰之间形成“U”形的马鞍形地。
2、峰林即分散碳酸盐岩山峰,通常由峰丛发展而成,但因受构造影响而形态多变,在水平岩层上多成圆柱形或锥形,在大倾角岩层上多成单斜式。
3、孤峰即峰林发育晚期残存的孤立山峰。
三地表喀斯特地貌微形态描述1、落水洞即分布在较陡的坡地两侧和盆地﹑洼地底部,也是流水沿裂隙侵蚀的产物。
宽度很少超过十米。
2、石芽与溶沟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槽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
石芽为溶蚀产物,棱角分明,呈石柱状。
3、山坡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土壤层薄弱,生长植被多为矮小灌木和草本,植被稀疏;山谷间地地势低洼,坡度平缓,土壤层深厚,植被生长茂盛,有乔木生长。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了解了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总体特征,例如峰丛﹑孤峰等。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自然地理科学的热情。
桂林:美丽的喀斯特地貌

桂林:美丽的喀斯特地貌
在桂林,大自然的神奇之手塑造了无数美丽的景观,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山、水、洞被誉为三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桂林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从北至南,西至东,连片分布的峰林平原总面积达800平方公里。
这里的石峰耸立,平地拔起,形态各异。
高度一般高出地面数十米至百米不等,且发育大量洞穴。
洞穴以水平型为主,尤以脚洞、穿洞为多。
在峰顶至坡麓不同高程上都有分布,低洼处常形成宽而浅的碟形洼地,积水成潭、湖,或为落水洞、漏斗泄消地表水。
桂林市七星岩有1400多年的游览历史,早在公元1175年,范成大在其名著《桂海虞衡志》中就首次提出了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的评价。
公元1201年,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更是道出了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地位。
在桂林,我们可以乘坐船只游览漓江,欣赏两岸翠绿的竹林和峰峦叠翠的山水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此外,还有芦笛岩和七星岩等景点,洞内的石钟乳千姿百态,形象逼真,让人目不暇接。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宝贵财富,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奇与美好。
来到这里,您将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陶醉于这美丽的山水之间。
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桂林的美丽风
光定会令您回味无穷,成为您心中永远的美好回忆。
了解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湖泊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

了解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湖泊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国家,其中喀斯特地貌是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而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湖泊,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欣赏的目的地。
本文将介绍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的地理特点、景观特色以及旅游资源,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美丽之地。
一、地理特点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阳朔县境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湖泊。
喀斯特地貌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表特征,如岩溶塌陷、地下溶洞、石林和岩峰等。
湖泊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溶洞的塌陷,形成了湖泊的凹地。
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的面积达到数万亩,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湖泊之一。
湖水清澈见底,湖岸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如喀斯特丘陵、石灰岩溶洞等。
二、景观特色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拥有丰富多样的景观特色,给人们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
首先,湖泊周围是壮美的喀斯特丘陵,这些独特的地形起伏,给整个湖泊增添了诗意和浪漫。
雄伟的岩峰层层叠叠,如笋般冲天而起,一片古朴而壮观的景象。
其次,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的湖水清澈透明,犹如一面明镜。
在湖水倒影的映衬下,岩峰、林木、云雾等都呈现出迷人的景象。
湖水中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给湖面增添了生机,也为湖泊增添了一抹绿色的点缀。
此外,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还有很多独特的地质景观,如石灰岩溶洞。
这些溶洞内部空间广阔,错综复杂,有些甚至还保留着古人的书画痕迹。
进入这些溶洞,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王国,让人惊叹不已。
三、旅游资源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是一个极具旅游价值的目的地。
首先,这里的自然景观是独一无二的,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湖泊周围的山水风光,也可以选择徒步穿越喀斯特丘陵,探寻自然的奥秘。
无论是乘船还是徒步,都能让游客近距离地感受到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的独特魅力。
其次,阳朔喀斯特地貌湖泊周围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阳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这里留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民俗风情。
桂林喀斯特地貌分析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别XXX年级专业XXX学生姓名XXX指导老师XXXXXX2011年4月24日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此次实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生实习进度安排表1 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24日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三、实习过程概述1、2011年4月11日xxx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年4月12日xxx 乘车,安排食宿。
3、2011年4月13日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年4月14日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5、2011年4月15日至16日桂林一一阳朔考察桂林一一杨堤一一兴坪一一阳朔一带的漓江沿岸岩溶地貌,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年4月17日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年4月18日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 2011年4月19日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年4月20日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
10、2011年4月21日桂林市火车站乘车返校11、2011年4月22日至24日xxx 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关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报告讲解

单位组织:衢州市第一中学报告人:郑开怀;刘妍;穆香山;林涛;余琴;杨紫欣指导老师:黄冬梅导语: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
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以及美丽的自然风景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的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富于东方风韵,它有宽广的陆地,高大的山脉,辽阔的海洋和长长的河流。
在其中中国喀斯特地貌别具一格,在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广为世人称道。
现在便让我们走进这一美丽的地貌吧。
摘要:喀斯特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流水作用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因此,这一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广为分布的地区。
而且这一地区的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基础之上的。
“喀斯特”原指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大量分布石灰岩的高原,人们研究地貌类型,因此称这种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
目录:一:导语二:摘要三:正文:1.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2. 喀斯特地貌成因3.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4. 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四:研究工作结果和结论五:参考文献三:正文(一):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地貌指水对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
喀斯特地貌千沟万壑,常见的景观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洼地、溶洞、地下河等。
(二):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以下6步: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现已用于类似的一切地区。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
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
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
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
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
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
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
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
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根据不同分类原则,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
按水文特征分为:充气带喀斯特、浅饱水带喀斯特、深部喀斯特。
按形成时期分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现代喀斯特等。
还有生物喀斯特等。
喀斯特作用以外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砾岩、角砾岩、砂岩)、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
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学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
水;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
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
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和灌溉;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富。
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