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6) (第一讲)
论语十二章教案小班

论语十二章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悟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论语》十二章的主要观点。
2.《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地位。
(2)简要介绍《论语》的内容和结构。
2.讲解《论语》十二章(1)让学生自由朗读《论语》十二章,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逐章解读《论语》十二章,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第一讲】主题:学而时习之教学内容:1.学习《论语·学而》中的经典语句。
2.分析《学而》篇中的教育思想。
教学步骤:(1)讲解《学而》篇的背景和意义。
(2)逐句解读《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学而》篇的教育思想。
【第二讲】主题:为人处世之道教学内容:1.学习《论语·八佾》中的经典语句。
2.分析《八佾》篇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步骤:(1)讲解《八佾》篇的背景和意义。
(2)逐句解读《八佾》篇中的经典语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八佾》篇的为人处世之道。
【第三讲】主题:修身养性教学内容:1.学习《论语·里仁》中的经典语句。
2.分析《里仁》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教学步骤:(1)讲解《里仁》篇的背景和意义。
(2)逐句解读《里仁》篇中的经典语句,如“克己复礼为仁”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里仁》篇的修身养性之道。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论语》的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五、作业布置1.背诵《论语》十二章的经典语句。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论语》十二章的学习感悟。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论语》的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3.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论语》的兴趣较浓,但在理解方面还有待提高。
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法

2.2.1 分光光度计的 光谱范围
包括波长范围为400~760 nm的可见光区和波长范围 为200~400 nm的紫外光区。不同的光源都有其特有的 发射光谱,因此可采用不同的发光体作为仪器的光源。
钨灯的发射光谱:钨灯光源所发出的400~760nm 波长的光谱,光连续色谱;该色谱可作为可 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
3. 以7200可见光分光度计为例,讲解可见光分光度 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 以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为例,讲解紫 外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分光光度法定义 与应用
1.1 定义: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 别物质或测定其含量的分析检测技术。
1.2 特点: 灵敏、精确、快速和简便,在复杂组分系统 中,不需要分离,即能检测出其中所含的极少量物质。
氢灯的发射光谱:氢灯能发出185~400 nm波长的 光谱,可作为紫外光光度计的光源。
谱(1)
如果在光源和棱镜之间放上某种物质的溶液,此 时在屏上所显示的光谱已不再是光源的光谱,它出现 了几条暗线,即光源发射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因溶液 吸收而消失,这种被溶液吸收后的光谱称为该溶液的 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吸收光 谱,可以鉴别溶液中所含的物质。
4、有色物稳定性高 其它离子干扰才小。如三
磺基水杨 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无干 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 而且有色化合物与显
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 m MaRx m Rax | 60nm
回本节目录
二、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适当过量。
2、溶液酸度 既要防止被测离子生成沉淀,又需
初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详细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讲全等三角形性质图形全等: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和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DEF∆。
ABC∆≅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已知:如图,AB=AD,AC=AE,BC=DE,∠EAC=300,则∠DAB的大小为例2.如图,在平面上将△ABC绕B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则∠CBC’为________度.例3.如图,在△ABC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 C.2:3 D.1:4课堂练习:∆的是( )1.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A. AB=3,BC=4,CA=8B.AB=4,BC=3,∠A=300C. ∠C=600,∠B=450,AB=4D.∠C=900,AB=62.如图∠1=∠2=200,AD=AB,∠D=∠B,E在线段BC上,则∠AEC=()A.200B.700C.500D.8003.已知:如图,△ABC≌△DEF,AC∥DF,BC∥EF.则不正确的等式是()A.AC=DFB.AD=BEC.DF=EFD.BC=EF4.如图,△BCD≌△CBE,BC=6,CE=5,BE=4,则CD的长是()A.4 B.5 C.6 D.无法确定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度数是()A.72°B.60°C.58°D.50°6.如图,将Rt△ABC(其中∠B=340,∠C=900)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 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A.560B.680C.1240D.18007.如图,△ABE≌△ACD,∠B=50°,∠AEB=60°,则∠DAC的度数等于()A.120° B.70° C.60° D.50°8.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则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全等.9.如图,△ABD≌△ACE,且∠BAD和∠CAE,∠ABD和∠ACE,∠ADB和∠AEC是对应角,则对应边_______.10.如图,△ABC≌△DBC,且∠A和∠D,∠ABC和∠DBC是对应角,其对应边:______,对应角:_________.11.如图,△ABO≌△CDO,OA=2,AB=4,BO=3,则DC= ,OC= ,OD= .12.如图,△ABC≌△DEF,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B=320,∠A=680,AB=13cm,则∠F=______度,DE=______cm.13.已知△ABC≌△DEF,∠A=52°,∠B=67°BC=15cm则∠F=_____,FE=_____cm.14.如图,P是正△ABC内的一点,若将△PAB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P/AC,则∠PAP/的度数为________.15.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大小为_________16.如图所示,,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则的度数为17.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n 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18.如图,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0,得到△A /B /C, A /B /交AC 乎点D ,已知∠A /DC=90°,求∠A 的度数.19.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 ∠的度数为x ,∠ADE 的度数为y ,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 或y 的代数式表示)(3)∠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20.如图所示,已知△ABC ≌△FED ,且BC =ED ,那么AB 与EF 平行吗?为什么?ABC ADE △≌△105ACB AED ∠=∠=15CAD ∠=30B D ∠=∠=1∠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A.4个B.3个C.2个D.1个3.已知△ABC 与△DEF 全等,∠A=∠D=90°,∠B=37°,则∠E 的度数是( )A.37°B.53°C.37°或63°D.37°或53°4.如果D 是中BC 边上一点,并且,则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5.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0到△OCD 的位置,已知∠AOB=450,则∠AOD ( )A.550B.450C.400D.3507.如图,△ABE ≌△ACD,AB=AC,BE=CD, ∠B=50°,∠AEC=120°,则∠DAC 的度数等于( )A.120°B.70°C.60°D.50°8.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A. 15°B. 20°C. 25°D. 30°9.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AD 对折,使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 ) A. △ADC B. △BDC ´ C. △ADC ´ D. 不存在6.如图,已知AB=AC ,AD=AE ,∠BAD=25°,则∠CAE=ABC △ADB ADC △≌△ABC△7.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8.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____.9.如图:△ABC≌△DCB,AB和DC是对应边,∠A和∠D是对应角,则其它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如图,△ABC≌△DEF,BC∥EF,∠A=∠D,BC=EF,则另外两组对应边是____,另外两组对应角是____.11.已知:如图,△OAD≌△OBC,且∠O=70°,∠C=25°,则∠AEB=________度.12.如图所示,△ABD≌△ACE,点B和点C是对应顶点,AB=8,BD=7,AD=6,则BE的长是___13.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______度.14.如图所示,已知△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F,∠B=∠D=25°,∠ACB=∠AED=105°,∠DAC=10°,则∠DFB为15.如图,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0,则∠APD等于16.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____17.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能力提高:1.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 的取值范围为( ) A.64l l x ≤< B.84l l x ≤< C.64l l x << D.84l l x << 2.已知△ABC ≌△A ′B ′C ′,△ABC 的三边为3、m 、n ,△A ′B ′C ′的三边为5、p 、q ,若△ABC 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3.如图,△ABC ≌△ADE ,∠DAC=60°,∠BAE=100°,BC 、DE 相交于点F ,则∠DFB 的度数是4.下图是由全等的图形组成的,其中AB =3cm ,CD =2AB ,则AF =__________.AB C D E F5.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 的度数为6.如图,矩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如果AD=7cm,DM=5cm, ∠DAM=39°,则AN= cm, NM= cm, ∠NAB= .7.如图所示,△ABC 绕顶点A 顺时针旋转,若∠B =40°,∠C =30°.(1)顺时针旋转多少度时,旋转后的△AB'C'的顶点C'与原三角形的顶点B 和A 在同一直线上?(原△ABC 是指开始位置)(2)再继续旋转多少度时,点C 、A 、C'在同一直线上?8.如图, 在ABCD中, 将△ABE沿BE翻折, 点A落在CD边上, 成为点F, 如果△DEF和△BCF的周长分别是8cm和22cm, 求FC的长度。
(课标通用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01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精练(含解析)

(课标通用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01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精练(含解析)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A组基础过关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其逸出功越大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答案 A 由W0=hνc可知A项正确;照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项B错误;由E k=hν-W0可知C项错误;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故D项错误。
2.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 B 每一种金属对应一个极限频率,低于极限频率的光,无论照射时间有多长,光的强度有多大,都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因为X射线的频率高于紫外线的频率,所以改用X射线照射可能发生光电效应,B选项正确。
3.(多选)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AD 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而波长越短频率越大,故A、D正确。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为线性关系,但非正比关系,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C错误。
第十二章 第一讲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1
第十二章 热力学基础 ( 第一讲 )
§12-1 准静态过程 功 一、准静态(平衡)过程 热量
本讲主要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 近似当作平衡态的过程 . p
一个平衡态对应 p-V 图上一个点. 一个准静态过程对应 p-V 图上一条曲线.
说明: 1. 准静态过程与实际过程. 弛豫时间 : 0 系统由平衡被破坏到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 过程的进行满足 t > 时, 实际过程可以当成准静态过程处理. 2. 本章只讨论准静态过程.
四).绝热过程绝缘壁 Nhomakorabea特点: dQ 0 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 1. 绝热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作功 dW PdV dE CV ,m dT S 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等于系统内能增量的负值. 吸热
Q0
WS E CV ,m (T2 T1 )
W
1.等压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作功 W p
p
0
p (V1,T1)
(V2,T2)
V
V2
V1
PdV P(V2 V1 )
Q
R(T2 T1 ) 吸热 dQ dE pdV p
Q p E W p (CV ,m R)(T2 T1 )
V1
V2
等压过程中, 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一部分用来增加系统内能,另一 部分使系统对外界作功.
一定量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称为等体过程. pV 特点: R(常量) dV 0(V 常量) T 1
等体过程方程 pT C 1.等体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作功 吸热 或
p (p2,T2)
中国现代文学 第十二章 沈从文

B、小说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极其出色,以浓浓的画意显示了沈从 文的特色。 C、纯朴的、散文诗歌化的语言。
(二)《萧萧》
1、“怒而不怨,哀而不伤”的谴责方式。
2、思想题旨: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执着于生命的安乐与长久而 轻视对生命的超越这一重要特色。它造就了中国人“知足常乐”、 “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养成了中国人思维的惰性。 3、艺术特色:祥和、舒缓的风俗画,宽容、淳朴的人物心态。
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 《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 《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 《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湘西》等。
2、思想主题 描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充满爱和美的人际关系。边城的优美首先 在于人自身的美好 。 3、艺术结构 不追求故事的完整,而是一种散文化的笔法,各种生活片断相互穿 插。作品留下很多空白让读者去遐想 。 4、艺术特色
A、《边城》是沈从文供奉着理想的“希腊小庙”,是沈从文小 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生活的牧歌和牧歌式的生活,是未被现 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生形式的极致,是“神性”的 表现。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 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 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 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 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建国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 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 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唐宋铜镜》、 《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沈从文的著作除前面 列举的外,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 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 文文集》等。
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复习第十二章第1讲波粒二象性

第十二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第1讲波粒二象性【课程标准】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能根据实验结论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2.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对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影响。
【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建立物质观。
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推理得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一、光电效应及其规律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子。
光子的能量为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J·s。
(2)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其中h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是金属的逸出功。
(3)发光功率与单个光子能量的关系:发光功率P=n·ε,其中n为单位时间发出的光子数目,ε为单个光子的能量。
命题·科技情境智能手机的感光功能是通过光线传感器这一元件实现的。
光线传感器其实是根据光电效应的原理起作用的。
在光线照射下,电子能够从物质的内部向外发射而产生电力作用,以实现手机的感光调节。
如果仅降低光线的强度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可能没有电子从物质内部发射出来,从而无法实现感光调节?提示:不会;电子能否从物质内部飞出,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 第1讲 机械振动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7
高考复习· 物理
五、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1.阻尼振动. 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振幅固定不变的 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8
高考复习· 物理
2.受迫振动. (1)定义:物体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驱动力)作用下的振 动. (2)特点: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 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位移: 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它是矢量. (2)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它是标量. (3)周期 T 和频率 f: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 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二者的关系为 1 f=T.
2013-11-27
2.回复力:使振动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 (1)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时刻指向平衡位置. (2)回复力是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上的合外力. (3)回复力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可能是某一个力,还可 能是某一个力的分力, 因而回复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合外力. 3.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2013-11-27
球质量无关
2013-11-27
有志者事竟成
16
高考复习· 物理
四、简谐运动的图象 1.图象意义:表示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特 征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2. 根据图象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①直接读出振幅 A 和周 期 T,②确定某一时刻振动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x, ③判 定任一时刻振动质点的速度方向及加速度方向,④判定某一 段时间内振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的大 小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柯尔等人后来又提出早期智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0-2个月),主要是对某些有选择的刺激做出反 应。 第二阶段(3-7个月),更积极地探索环境,但还不能做出 客观的探索。 第三阶段(8-13个月),根据事情的结果区分活动方法。 第四阶段(14-18个月),能够不用动作而把两个物体在头 脑中联系起来。 第五阶段(21个月以上),掌握符号关系。
三、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和引导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 在个体认知发展和智力功能上起着激励的作用,兴趣和愉快 的相互交替和补充是孩子创造性来源的动机基础。
(一)兴趣的早期发展 兴趣的早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1-3个月)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 3.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
(三)学前儿童需要的引导
需要注意几点:
1.满足合理的需要,激励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需要总是指向于某种具体事物,总是对一定对象的需要。对 于学前儿童的各种需要,成人先要判定它是否合理。
2.制止不合理的需要,引导个性积极性正确的发展
学前儿童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尤其父母的娇纵溺爱,其他 儿童的不良榜样等,也可能形成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对于已 经形成的不合理需要,更要及时纠正,保证个性积极性向正 确的方向发展。
3.形成新的需要,促使个性积极性继续发展
成人还要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激起新的需要,或向儿童不 断提出新的要求,使之转化为他们新的需要。需要的丰富和 发展,可以推动个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前儿童动机的发展和引导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 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产 生的,满足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和前提。
(三)幼儿期常见的不良性格特点及成因
主要的性格问题有:任性、坚持性差、依赖性强、 胆小及自私,个别3岁幼儿表现出不合群的特点
关于幼儿不良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即家长不正确 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是形成幼儿不良性格特点的根本 原因,而目前部分独生子女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溺爱 和过分保护,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 时又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动、包办代替、从而造成 幼儿性格方面的缺陷。
但是,气质也不是不变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 有高度的可塑性。儿童天生带来的活动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 变的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1.幼儿期儿童的气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3.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5岁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 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气质的不 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 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的则为没有显著影响作用的中间型气 质因素。
5、70-90个月,语言知识、复合空间关系和词汇占重要地 位,而形状记忆的重要性减退。
(三)智力内容变化论 麦柯尔等人根据对婴儿的长期追踪研究,认为各年龄儿童智 力的共同因素是:
1、6个月,视觉指导的知觉接触。 2、1岁,感知运动和社会性模仿的混合物,最初步的发声语言
行为。 3、2岁,语言命名,语言理解,语言流畅,语法掌握。
特征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复杂 的心理结构,是由多种成分结合而成的。
一、学前儿童能力的类型 (一)运动、操作能力
儿童自出生时起,已有运动能力,半岁左右,四肢和身体的运动能力逐 渐发展,手的运动能力也开始发展成为操纵物体的能力,即操作能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一般的运动、 操作能力和智力。掌握基本知识、经验所要求的是每个正常儿童都具有 的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 数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主导能力又称优势能力,非主导能力又称非优势能力。在一个人各种能 力的有机结合中,往往有一种能力起主要作用,另一些能力处于从属地 位。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性格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 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20个月至4岁左右,占主要地位的是坚持到底的能力,包括坚持性和刚强 性。
4-13岁,理解和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或抽象行为,即语言思维能力占 主要地位。
霍夫斯塔特据此指出,聪明的孩子在婴儿期表(Bayley)提出相似的观点,并更具体地列出各年龄的 主要能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与教育
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 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划分 (一)婴儿气质发展的行为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二)新生儿气质的个别差异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型 (三)传统的气质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提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1.抑郁质 2.胆汁质 3.多血质 4.粘液质。
(一)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性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
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良好动机的培养 学前儿童的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儿童动 机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儿童动机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奖励和恰当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动机 2.培养儿童良好的兴趣 3.鼓励和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4.让儿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和 气质特征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更多受遗传的影响, 是比较稳定的。
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重要的作 用。这时性格虽然还没有定型 ,但它是未来性格形 成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性格比较容易沿着最初 的倾向发展下去。
三、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 (一)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二)树立良好榜样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四)引导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 (五)巩固良好的性格特征,克服不良的性格
(二)幼儿兴趣的特点 1.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 2.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3.幼儿多直接兴趣 4.幼儿的兴趣比较浮浅,容易变化 5.幼儿的兴趣可能出现不良指向性
(三)学前儿童良好兴趣的引导 可以从如下方面培养儿童的兴趣: 1.为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2.发展儿童已有的兴趣 3.培养儿童的基本兴趣 4.培养儿童的特殊兴趣与爱好 5、培养与引导儿童的好奇心
(四)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 1.容易型 2.困难型 3.迟缓型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1.情绪性婴儿 2.活动性婴儿 3.社交性婴儿 4.冲动性婴儿 (六)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1.抑制型 2.非抑制型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 (一)学前儿童气质的变化
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 变化最缓慢的。因为气质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关系最直接。如 前所述,儿童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这些特点在 整个儿童时期是相对稳定的。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与教育 ❖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 第五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 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 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个性倾向性是构成 个性的核心。
总之,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幼儿性 格的可塑性很大,教师和家长要充分注意幼儿性格 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要注意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学前阶段正处在性格发展和初步形成时期,一方面 还没有形成稳固的社会观念与态度,有相当大的模 仿性和受暗示性,从而极易受到环境中无论好或坏 的各种影响。同时,他们又极易把各种习得的态度 或行为方式变为习惯巩固下来。换句话说,学前儿 童的性格已经开始形成,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三、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它影响到儿童的全部心 理活动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 成不良个性的因素。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
第一,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 第二,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成人对于儿童气质的教育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 (二)不要轻易对儿童的气质类型下结论 (三)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 (四)针对儿童气质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
二、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
的关键 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二)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三)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和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四)智力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