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家预算体系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 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3.按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 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 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 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 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 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 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 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 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
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
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 结合
3。 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 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 2、集权与分权关系
1。级次: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 (五级财政)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引言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立法机关批准实施的国家财政计划与政策,用以保障国家运转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政工具。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本文将概述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作流程。
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国家预算是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下:1.基本概念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立法机关批准的资金计划和政策,用以支出和收入的各项经费规定。
2.特点国家预算具有以下特点:–全面性:国家预算应涵盖国家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和支出收入项目,全面反映国家财政状况。
–统一性:国家预算应由中央政府或中央财政部门统一编制,确保国家财政政策的一致性。
–公开透明: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稳定性:国家预算在一定期限内保持稳定,确保国家财政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要素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其基本概念和要素如下:1.基本概念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的规划、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有效执行。
2.要素预算管理体制包括以下要素:–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制度是对预算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预算编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各级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预算执行:财政部门按照预算的规定和程序,组织各项支出和收入的执行工作。
–预算监督:通过审计、监察等手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预算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国家预算的总体情况和具体项目,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评价。
国家预算的运作流程国家预算的运作流程包括预算筹划、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等环节。
1.预算筹划–制定财政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财政政策目标和措施,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创新和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国家不断推进行政改革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贯彻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特点和优势、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构建了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1. 预算编制我国的预算编制是按年度制定的,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
中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标准和程序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预算编制的过程包括政府部门或单位对自身业务工作的需求、资源预算、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方案、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标等基础上编制预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经过审议和批准成为国家的预算。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政府根据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国家预算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算资金的调配、使用和绩效评价等。
预算执行的主要职能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预算的严格执行。
3.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其中,财政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以上三个环节构成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预算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在法律之上,预算法、财政法以及其他相关财政法律法规对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简述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

简述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预算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同构成。
政府各类收入反映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社会资源的规模和份额,都应纳入政府预算体系管理,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这四类预算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有机衔接的整体。
要按照各自功能和定位,科学设置政府预算。
将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统一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且不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将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统筹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通过一般性税收、社会保障费(税)及其他渠道筹集和安排的、专门用于社会保障的各项收支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目前重点是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公共财政预算是国家预算体系的基础,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相对独立,各预算可进行适当调剂。
《财政学》国家预算制度(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一、分析我国四个预算的总体比较,一般公共预算是支柱,税收税收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二、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我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根据《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定的收支范围,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共43项。
按收入来源划分,向社会征收的基金31项,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等。
其他收入来源的基金12项,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彩票公益金、政府住房基金等。
按收入归属划分,属于中央收入的基金9项,属于地方收入的基金20项,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基金14项。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4)社会保险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2010年,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的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
简述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

简述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国家预算体系是指由政府制定、执行和监督的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制度和机制。
它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包括预算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审批四个方面。
一、预算法体系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的核心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该法于1995年颁布实施,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该法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查和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为国家财政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此外,为了配套实施预算法,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工作条例》、《国务院预算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规。
二、预算编制体系我国的国家预算编制体系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编制。
中央预算是由中央财政部门按照法定程序,通过政府财政综合决算预案、政府工作报告等材料编制而成。
地方预算则由各级地方财政部门根据中央预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收支决算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等材料编制而成。
预算编制过程主要包括预算调度、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核等环节。
三、预算执行体系预算执行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规程,通过发放资金、调配资源等方式,实施国家预算的过程。
我国的预算执行主要涉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个层面。
中央财政的预算执行由财政部门负责,地方财政的预算执行由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负责。
预算执行的核心任务是保障预算资金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四、预算审批体系预算审批是指国家财政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对各级预算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过程。
在我国,预算审批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等机构进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央预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国务院的预算报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预算。
此外,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了预算审批的程序和要求。
在我国的国家预算体系中,预算法是核心基础,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是具体实施,预算审批是监督保障。
第五章 政府预算

“二下”,流程如下图 :
基 层 单 位 一 级 部 门 二 级 单 位
批复预算 (15日内)
批复预算
批复部门预算 (一个月内)
财 政 部 门
下图为中央部门预算流程图
预算编制总流程概括下图
单式预算表(简表)
收入 支出
预算科目
一、税收收入 …… …… 二、非税收入 …… …… 一般预算收入合计 上级补助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 上年结余收入 收入总计
预算数
预算科目
一、一般公共服务 二、外交 三、…… 四、…… … … 一般预算支出合计 下一级补助支出 上解上一级支出 年终结余 支出总计
预算数
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是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资 金缴拨关系的单位。一般也称主管预算单位。 二级预算单位:是与主管预算单位发生预算资 金缴拨关系,下面还有所属单位的单位。 基层预算单位:是与二级预算单位或主管单位 发生预算资金缴拨关系的单位。
4.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内容:见下图
政府总预算 中央政府预算
财政部对各本级政府部门上报的预 算建议数审核、综合平衡后汇总形成预 算控制数(指标),报请国务院核准。 财政部在综合平衡过程中,需要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和中央、地方之间的职责 和各种预算关系进行收支指标的调整和 平衡。
2.“一下”,逐级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数
预算控制数经国务院批准后,自上而下逐 级分解下达,直至基层预算单位。 具体由财政部向中央各部门及下一级财政 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再由部门逐级下达到各 基层预算单位。 流程如下图:
教 育 部 社 保 部 农 业 部 科 技 部
地方政府预算 各省级总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级总预算 县级总预算
国家预算及其管理体制

*原则*
国家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使用财政资源,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促进各 级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各地 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必须承认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及效益差别,明确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社会公 平的要求。
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的 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排 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 政收支活动的特定表格。 从内容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 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国家预算的执 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
*分类*
它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 单式 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 预算 项目安排对照表。 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 复式 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预算 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 支对照表。
*执行*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
序的重要环节。收入入库、支 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 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程序进 行。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 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财政部 门负责。
*调整*
预算调整 是预算执行的一项 重要程序。预算调整是指经过批 准的国家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 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 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举借债 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预算 调整必须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1.
2.
科学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 权和财权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
*改革与完善*
3.
4.
5.
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国家预算 管理体制 税费改革--规范预算外资 金(详见第6章)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
*改革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国家预算体系
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一个国家各级政府预算的总和。
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草案,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各级政府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地方各级预算收支统称地方财政收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各级人民政府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和下级政府各部门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拥有的预算管理职权是: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
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从预算体系看,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预算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同构成。
政府各类收入反映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社会资源的规模和份额,都应纳入政府预算体系管理,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根据《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确定的收支范围,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中央农网还贷资金、铁路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中央财政外汇经营基金财务收入、彩票公益金等43项。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重要企业补充资本金和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为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中国烟草总公司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后还将逐步扩大范围。
社会保障预算指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目前,我国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条件还不成熟。
为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要求,近年来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2009年起草了《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代拟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9年12月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从2010年起在全国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上述四类预算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有机衔接的整体。
要按照各自功能和定位,科学设置政府预算。
将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统一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且不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将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统筹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通过一般性税收、社会保障费(税)及其他渠道筹集和安排的、专门用于社会保障的各项收支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目前重点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公共财政预算是国家预算体系的基础,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相对独立,各预算可进行适当调剂,例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分收入可用于弥补社会保障支出。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将逐步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调配力度,形成资金合力。
下一步,将继续建立健全四个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
全面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
积极稳妥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待条件成熟时,研究逐步过渡到编制社会保障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