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与社会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4单元 第1课 第1框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诸侯争霸课件 人教版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D
B赵括——纸上谈兵 D晋文公——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B
A伊尹
C姜尚
B管仲
D伍子胥
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三家分晋:赵、魏、韩
七国 形成
田氏代齐 春秋原有国家:楚、秦、燕
同时并存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燕 赵 魏 秦 齐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对比《春秋争霸形式图》和《战国形势图》, 结合课本内容内容思考:
1、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的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诸侯国减少,出现了统一的趋势 2、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进行的征战活动在意图上有 和何不同? 春秋五霸以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为目的, 战国七雄以吞灭他国、兼并他国土地为宗旨 3、推测一下,战国时期战争可能具有的特点。 规模更大,更加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 影响更广泛
青铜器 时代
青铜
铁
成形优于石器、轻 巧锋利、硬度大、 自然界蕴藏量少 自然界蕴藏量大、 开采方便、质地坚 硬、易氧化生锈
铁耙 铁镰 铁器时代 铁锸 铁锄 铁犁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 开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旧有土地制度 (井田制)瓦解,以此相关的分封制难以为继 2、新兴地主与农民大量涌现,社会结构发生深刻 变化,新的社会阶层要求改变旧有社会制度 3、诸侯争战日益频繁,加快了分封制的瓦解, 以血缘为纽带的的宗法等级社会难以为继;为了 避免在战争中被吞并或为了吞并别国
历史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
奖励军功
提高了士气
稳定了社会秩序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 正性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 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 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 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影响: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 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
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 • 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主张,发展了儒家思想。
• 1.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被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用, 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 2.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切事物 都有其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 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 3.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符合当时社 会发展的潮流,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六国后的许多 政治措施,都是对韩非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 3.孔子思想受到人们推崇,他的思想中对今天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C( )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与以下
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C
• 5.《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
()
C
• A.诸侯争霸
B.思想
• 15.(益阳中考)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
• 1.《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而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
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 • 2.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主张,发展了儒家思想。
• 1.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被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用, 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 2.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切事物 都有其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对立的双方能 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 3.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符合当时社 会发展的潮流,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六国后的许多 政治措施,都是对韩非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 3.孔子思想受到人们推崇,他的思想中对今天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的有
C( )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意思与以下
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C
• 5.《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
()
C
• A.诸侯争霸
B.思想
• 15.(益阳中考)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
2023年中考历史考点梳理课件-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_龟__甲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王__懿__荣__首次发现,至今已超过16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多字。 (3)历史价值。 ①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_祭__祀__、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_天__文__历__法__等。 ②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最__早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_中__国__文__字__的形成与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商__朝__开始。 (4)造字特点。 ①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②特点: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 段。
史料实证 1.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表明:夏王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文明进程 2.西周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评价: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但诸侯仍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 (1)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_商__朝__发达。 (2)特点。 ①数量增多。 ②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③用途:商朝以后,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_礼__器__,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_国__家__权__力__ 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④铸造技术高超,采用“泥范铸造法”。
5.春秋铁农具
出现:春秋时期 评价: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考点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1)七雄并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史称_三__家__分__晋__),齐国由 大夫田氏取代(田氏代齐)。齐、_楚__、燕、韩、赵、魏、_秦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_战__国__七__雄__”。 (2)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长__平__之__战__等。 (3)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 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够相互转化 ②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
扰百姓
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有哪些?
• 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
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顺 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
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3、墨家
创始时间、创始人 •战国前期,墨子
墨子的主要思想 •反对战争(非攻)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已,互
2、商朝
建立背景 •(夏)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明和奴隶反抗 建立时间、人物
•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 主要文明成就 ①青铜铸造业发达,使社会
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 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②甲骨文
为什么叫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1、东周王,洛邑 东周可以分为哪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自特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 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 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战国时期: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助友爱(兼爱)
4、兵家
代表人物、著作、思想
•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
5、法家
代表人物及主张 •战国末期:韩非子
•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 移”,同时也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 变•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 彻执战行国,时以期巩各固国地纷位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 强联化系国当君时权的力社;会同形时势,,为想了一应想对,战为争什,么统法治 者家向在百秦姓国征会收受沉到重的视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
扰百姓
庄子(战国时期)的思想有哪些?
• 认为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大多
根源于人性的扭曲。做人应该顺 其自然,这样才能返璞归真,社
会才不会乱象环生
3、墨家
创始时间、创始人 •战国前期,墨子
墨子的主要思想 •反对战争(非攻)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已,互
2、商朝
建立背景 •(夏)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明和奴隶反抗 建立时间、人物
•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 主要文明成就 ①青铜铸造业发达,使社会
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 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②甲骨文
为什么叫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1、东周王,洛邑 东周可以分为哪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自特点?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 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 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战国时期: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 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助友爱(兼爱)
4、兵家
代表人物、著作、思想
•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
5、法家
代表人物及主张 •战国末期:韩非子
•社会形势变化了,就应该“法与时 移”,同时也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 变•君主应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 彻执战行国,时以期巩各固国地纷位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 强联化系国当君时权的力社;会同形时势,,为想了一应想对,战为争什,么统法治 者家向在百秦姓国征会收受沉到重的视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ppt课件

4、末代暴君: 桀
5、中心地区: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6、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7、生产力发展状况:
金石并用时代,以农业为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建立者:禹
都城: 阳城 统治中心: 今河南中西部 和山西南部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约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046年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
桀
汤
纣
公元前
镐京 1046年
公元前 771年
武王 幽王
西周的分封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请说出下列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请点击数字查看答案
1
2
34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周朝开国贤臣姜尚
吕尚就是姜子牙,东海海滨人。因为在 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 尚”。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为周王朝 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武王封他到 齐地作诸侯,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西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请说出下列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周武王
1
2
34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上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请说出下列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质课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
诸侯、卿大夫、士 隶属于贵族,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 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2、平民
3、奴隶
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
自由,随便被买卖或者杀死,殉葬。
按 血 缘 亲 疏 关 系 区 分 尊 卑 等 级
1.分封制的依据
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
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周天子 其 余 诸 子 和 异 性 贵 族 诸 侯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余 诸子 周天子 诸 侯 卿大夫 士
庶
人
2、周王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西周分封制
3、诸侯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权利:授民授疆土 周王 定期朝觐、纳贡、服役。 诸侯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
4、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作用) (1)巩固了国家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级身份
的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你怎样理解
这句话?
• 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
• 一、用祭祀弭灾
• 一个国家里的所谓重大事务,就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 二、用祭祀求福 • 三、用祭祀报谢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天子 诸 侯 大 士 平 奴 民 隶 夫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角色扮 演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
诸侯、卿大夫、士 隶属于贵族,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 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2、平民
3、奴隶
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
自由,随便被买卖或者杀死,殉葬。
按 血 缘 亲 疏 关 系 区 分 尊 卑 等 级
1.分封制的依据
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
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周天子 其 余 诸 子 和 异 性 贵 族 诸 侯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余 诸子 周天子 诸 侯 卿大夫 士
庶
人
2、周王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西周分封制
3、诸侯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权利:授民授疆土 周王 定期朝觐、纳贡、服役。 诸侯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
4、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作用) (1)巩固了国家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级身份
的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你怎样理解
这句话?
• 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
• 一、用祭祀弭灾
• 一个国家里的所谓重大事务,就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 二、用祭祀求福 • 三、用祭祀报谢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天子 诸 侯 大 士 平 奴 民 隶 夫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角色扮 演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复习课件

D.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1. [2019·黔南州]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 时代开始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 [2020·黔西南]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B )
A.禅让制 C.世袭制
B.分封制 D.选举制
3.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B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 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 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 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 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 会变革
单元强化提升
单元知识导图
单元专题综合
中考真题演练
专题一 夏、商、西周和东周的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阳城 因桀暴政而亡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殷 因纣暴政而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西周
D.东周
专题二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不时 同期 点特
点 目 的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传 说 尧 舜 禹 始于夏朝 始于西周
时期
天下为公, 父死子承,兄 按血缘关系远近和
选贤举能 终弟及
功劳大小封邦建国
1. [2019·黔南州] 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 时代开始于(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 [2020·黔西南]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B )
A.禅让制 C.世袭制
B.分封制 D.选举制
3.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可以发现甲骨文( B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 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 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 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 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 会变革
单元强化提升
单元知识导图
单元专题综合
中考真题演练
专题一 夏、商、西周和东周的兴衰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夏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阳城 因桀暴政而亡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殷 因纣暴政而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西周
D.东周
专题二 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不时 同期 点特
点 目 的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传 说 尧 舜 禹 始于夏朝 始于西周
时期
天下为公, 父死子承,兄 按血缘关系远近和
选贤举能 终弟及
功劳大小封邦建国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

1、以上材料体现了西周的哪些制度?
2、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制度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材料一的制度对后来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请同学们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 可以列表比较夏、商、西周三代历史 的基本状况。(提示:可从建国时间、 开国君主、亡国君主、文化成就、在 中华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 比较。)
请问:1、两则材料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文字——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文字——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传承文明
夏、商、周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夏、商、周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都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史称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是指把天下划分为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上的土地、平民、奴隶都归一个诸 侯所有,这个领地就被称为诸侯国。享有世 袭权力的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要定期 向朝廷缴纳赋税,并负责抵御外敌的入侵。 同时,诸侯也要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卿 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等分赐给士。卿 大夫和士也要向上级承担缴税、作战等义务。 士以下是广大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和奴隶 阶层。
河南偃师二里 头夏朝宫殿遗 址复原图
商朝司母戊大方鼎
文物解说词
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是商王文丁为 其母所做,出土于河南安阳,是目前世界上 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填字游戏
鼎( )( )( )
(
(
)鼎(
)(
)(
) 鼎(
)
)
(
)(
)(
)鼎
你能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有关鼎的成语吗? 1、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 “鼎峙”形容三个方面的力量互相对立、互 相制约。 三足鼎立 2、虽是一句话但作用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建立军队 加强刑罚; 礼仪教化
武王牧野誓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变革
铐手
割鼻 活埋
西周洛邑祭祀遗址
西周祭祀礼器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
贵族只要交纳相当数量的罚金就可以免 刑。
黄河中游 渭水
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霍晋
卫殷黄河下游 齐
周 族
鲁的
洛邑管
扩
——《左传》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国 家
社会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1)贵族:
周王以下的诸侯、 卿大夫、士
(2)平民: 隶属于贵族,是农 业和手工业生产部 门的主要劳动者
(3)奴隶:
常被用于赏赐、买 卖、供品、殉葬品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 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 者数人。 ——《墨子》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 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 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 氏,贱者有名无氏。
———《通志·氏族略》
“中华姓氏树”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 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 仆臣台。
——《历史》岳 麓版必修一第2页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 篇》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1.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即“授民授疆
土”
(2)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定期到周室
蔡
淮河 张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据历史记载,武王伐纣, 不仅消灭了商,还讨伐了追随 商纣王的99个小国家,后来共 有652个周围的小国向他臣 服,统治区域空前辽阔。为了 想办法巩固统治,周武王寝食
难安。
商代的“内外服”第制5度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 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 区。……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 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 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 析》任世江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宗法制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 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核心是嫡长 子继承制。各级贵族的嫡长子是第一合 法继承人。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常常用以 说明周幽王的荒唐。但从制度层面看, 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 (伯服)为太子,破坏了宗法制,违反 了王位继承原则,于是,诸侯反叛有了 正当的政治理由,杀了幽王,拥立宜臼 (周平王)。
朝觐、纳贡和服土役地、臣民 周天子
服从命令、朝觐、纳贡、服役、镇守疆土
诸侯 (亲属、功臣)
3.分封的对象:大多都是同姓亲族、功臣、前代贵族后裔
“众星拱月”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左 传》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4.分封制的意义: (1)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3)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分封制的原则: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