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与社会2

合集下载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3)实行严格的礼乐制度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 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①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据史料贵载族:的周“王死可”(避讳)
用九鼎,天诸子侯—用驾七崩鼎, 诸侯—薨天h子ōn用g鼎 诸侯用鼎
卿 三大鼎夫,用彼大五 此夫鼎 不—, 可卒元逾士越用。 士—不禄
6、都城概貌
7、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于公元前1600年前 后被汤所灭。最后一个国君是桀[jié]。
概括——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主要成就:世袭制、城堡和宫殿、 国家政权机构的创立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朝后期都城: 二里头 4.末代暴君:桀
1、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1)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前后 2)建立者: 汤 3)灭亡:
D、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奠定了后来 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甲骨文是研究商朝社会极其珍贵的 史料。
3)军队和刑法 (夏商周)
目的: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对外征战
甲骨文所见商朝武器和使用情况简表
甲骨文所见商朝刑罚简表
概括——商朝
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国君:汤
文明代表:二里头宫殿遗址

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 末代国王:纣
隶商
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

文明代表:
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

甲骨文 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冲刺课件与习题集训(部编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冲刺课件与习题集训(部编版)
结果 相同点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争霸
兼并(统一全国)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频繁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强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秦国强大,兼并六国
都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都有利于社会走向统一
衡量一场变法是否成
性质 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一、青铜器
1.发展历程 (1)出现:我国在 黄河 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一4000年的铜器。 (2)发展: 商朝 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 食器 等发展到 礼器 ,
成为王公贵族象征 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 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作为接班人最主要标准
民主推举上去的领导人一般都很 贤能,能大大有利于社会进步
世袭制 奴隶社会
世袭
导致后世君主贤愚不一,特别是 以 血缘 的远近、伦理亲疏的顺 昏君、暴君的出现都会极大地破
序作为继承的标准
坏社会生产秩序,甚至导致亡国
灭族、改朝换代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哲学思想,万物有其自然法则,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 孔道子法(孔自丘然) ,相生【相总成核结一心】思老想子,《“教道仁育德”思;经想治》,国“思有想教,无“类以德治国”;
墨家 仁墨者子情怀,万世师主表张—“孔兼子爱”《“论非语攻》”,提出贤人治国,提倡节俭
战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核心考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核心考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主要诸侯国:鲁、燕、 卫、晋、齐、宋、吴
分布特点:主要诸侯国 占据了富裕地区、战略 要地和交通要冲
考点2 青铜工艺 甲骨文
2022年课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 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 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在商 概况
时 七 韩、赵、魏、⑤ 秦 七国的势 ⁠
期 雄 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诸 侯 国 的
兼 并 战 争
战国形势图
重 大
桂陵之战(成语典故:围魏救 赵),马陵之战(成语典故:减
关键信息:秦、 齐、楚、燕、韩、 赵、魏
战 役
灶诱敌),长平之战(成语典 故:纸上谈兵)
重要战役:桂陵之 战、马陵之战、长
平之战
民 族 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出现了我国历史 关 上第一次⑨ 民族大交融 的高潮


考点4 商鞅变法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 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① 牛耕 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 ⁠
背 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秦国
受封 对象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 固疆土
④ 血缘 关系远近和功 ⁠
劳大小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关键信息:镐京、洛邑、
卫、鲁、宋、河水、淮水
主要诸侯国:鲁、燕、卫、
宗亲和功臣等
晋、齐、宋、吴
分布特点:主要诸侯国占据
了富裕地区、战略要地和交
通要冲
主要 内容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关键信息:镐京、洛邑、 卫、鲁、宋、河水、淮水

强调⑥ 以法治国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韩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C.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 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2.据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
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A.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B.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C.夏朝的奴隶制比商朝残酷 D.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发兵
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 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 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诗经》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A.疆域极为辽阔
B.社会等级森严
C.实行分封制度
D.诸侯势力强大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5. 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 ‘家’,意味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 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的认识反
商朝
西周
春秋
战国
单元概览
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建构知识体系,自行完成知识框架: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社会变化
夏商 周时 期早 期国 家与 社会 变革
夏商周更替
夏与王位世袭制 商建国家机构 西周与分封制
青铜器与 甲骨文
青铜器工艺高超 甲骨文及造字特点
百家争鸣
老子
孔子
百家பைடு நூலகம்鸣
映了西周时期( D )
A.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 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6.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早期国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早期国家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 说说他是哪个等级?

从事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吠舍 婆罗门
◆从事理发业
首陀罗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请把四个等级从高到底排序: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 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 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 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 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 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 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 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 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家天下”
有人说“金字 塔的每块大石 上都有一个埃 及奴隶的冤 魂”,请说说 你的理解?
埃及的社会结构
王室、 僧侣、 贵族等
自由民 (工匠和农民)
奴隶
统治阶级
被统治 阶级
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嘴 手 腿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统治 阶级
被统治 阶级
社会地 位取决 于他的 家庭出 身
摩亨佐·达罗城
• 公元前2500年,印 度哈拉帕文明中心 之一;
• 周长越有4.8公里以 上,城市都是由卫 城(神庙、皇宫区) 和下城(居民区) 两部分组成,居民 数约有35.000人。
二里头遗址
• 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 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 陶、制骨遗址,与宗教 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 00余座墓葬,出土了 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 证明了二里头是中国最 早的都城遗址;

中考历史复习 第2讲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约公元前2070—前221年)

中考历史复习 第2讲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约公元前2070—前221年)


春秋时 期的经 济发展
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 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 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 更多地使用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
王室 衰微
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建成 时间
公元前256年
造福千 秋的都
概况
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都江堰
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
意义 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
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易错警示】
1.秦朝废除分封制,并不意味着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西汉 初期又推行分封制 2.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 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
容 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西
周 分 封
特 点

(3)诸侯的义务: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 调兵;定期朝觐周王等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构成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 (1)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 扩大统治范围
作用
(2)消极:分封制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随 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趁机称雄割
进了民族交融
(1)晋国被韩、赵、魏三、燕、韩、赵、
形成 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
七雄
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 域广,持续时间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高频非选择题25题)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高频非选择题25题)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精选高频考题25题·非选择题一、综合题2.(2022秋·云南楚雄·七年级校考期中)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道德经》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你引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材料二中的言论出自春秋时期的哪一位思想家?并写出他的主要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2022秋·重庆沙坪坝·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公元前475年,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各国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的竞争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各诸侯国只有选择富国强兵,增强实力,才能生存下去;反之,则会面临被吞并的结局。

为了强盛国力,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相继进行改革。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夏朝的建立和文明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 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文明:
(1)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你是如何理的?
炎帝 黄帝 尧 舜 禅让制 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父死子继)
世袭制 (民主选举
(3)实行宗法制 最大的特点: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土地、 财产和权位的分配与继承。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分 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层层分封的结果形成了西周怎样的社会秩序?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是怎么决定的? 是由其与统治阶层血缘关系的远 近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 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 人们的社会地位要取决于个人 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 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 的基本权利。
【武王伐纣】
■周朝文明:
(1)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2)实行分封制
观察三图,说说三朝在疆域上 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以推断,西周为什 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
■受封的对象:
自己的兄弟和少量的功臣等
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
(国家最高统治者)
土 地 和 人 民
■诸侯的义务:
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 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国家 魏 楚 赵 韩 齐 燕
国王 魏文侯 楚悼王 武灵王 韩昭侯 齐威王 燕昭王 秦孝公




李悝变法,发展经 济,改革军事 吴起变法,加强中 央集权 学习胡服骑射 申不害改革 邹忌改革 乐毅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④作 用: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 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弊 端: 诸侯割据争霸,削弱周天子权威
楚王问鼎 (楚庄王)
❖宗法制,是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
——钱宗范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和依据
分封制 表
里 宗法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的积极影响: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影响深呼吸
(1)周朝时一个人地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 定的? (2)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 么根本差异?
宗法制的消极影响: 宗法制下,社会地位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
说明当时国家在物质上和技术上具备强大的实力。 青铜器是夏商周文明的象征。
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热衷于制作鼎? 因为鼎是权力的象征。
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鼎的成语或者典故?
鼎力相助 大名鼎鼎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革故鼎新
一言九鼎
甲 骨 文
王 懿 荣
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文字可考的朝代。
商人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 和占卜有关。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尚书·汤誓》
夏·桀

元 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00









材料1:据研究,商代熔化铜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 只能熔化12.7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八十 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连 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手和专门的技能就更多了。
当时的条件下,能生产出这么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什么?
看课本上的几个甲骨文,它们都是什么字? 可以看出甲骨文有什么特点?
特点1: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
特点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 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1)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 使商朝成为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2)它推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公 元 前


2070
夏朝王位继承方式较之前有什么变化?
禅让制
世袭制
夏文明的印记 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夏朝后期)
门厅
庭院
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 ——开创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天上有太阳,就像我有老百姓一样。太 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
——《王度记》
曾侯乙·编钟
周朝统治者为什么要推崇礼乐制度?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礼记·乐记》
礼乐制度的作用:
有效地调节了社会矛盾,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死,西周灭亡。
③实质: 一种根据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
力的制度。
④作 用:
(1)有利于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保障贵族 特权,巩固统治;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探究
◆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
上的分封制,也就是说当时的统治关系由宗法关系
来决定的,贵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
君统是合一的。
探究
①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②如果你是周王,该分封哪些人? ③受封的诸侯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④分封制的作用和弊端有哪些?
①目 的:巩固统治
陈 楚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帝臣尧谋之 士②后,对于而蓟师象,尚:帝父周舜为王之首的后封兄。于封陈弟尚,、父大功于禹臣营之、丘后先,于曰杞代齐。贵。于族封是弟封功周
导致中国社会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和现代社会才 能决定地位和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相违背。
礼礼仪,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在吃、穿、住、行各
个方面要遵守的不同的行为规范。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 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六,”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 豆,九十者六豆”。
——《礼记》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 夫三,士二,庶人一。”
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什么?
①原则(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
②等级(内容):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去声)于燕。封弟叔鲜于 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记》
③权 利: 从周王手中得到土地、人口、权力等,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 务: 服从王命,朝贡,管理地方事务, 守卫疆土,保卫周王室。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
(3)它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 形文字和字母文字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宝 贵遗产。
商纣王
妲己炮(烙范之冰刑冰饰)
武王伐纣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姬发)
都城:镐京(今西安)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
件下,周王把王畿(ji)以外的地区封给诸侯,广建子国, 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