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师版)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所把握。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主要围绕早期国家与社会,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繁荣,感受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和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为之后学习中国古代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过渡语: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对历史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
但他们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缺乏,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脉络模糊不清。
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了解教材和学生之后,更需要对自己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规划,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知道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形成,理解铁犁牛耕的出现对生产力的促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重点明确,难点突出。
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分封制的影响、孔子的思想。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史料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是说课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早期国家与社会”是该册的开篇,涵盖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1.2.1节“早期国家与社会”,主要介绍古代埃及文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素质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和新概念充满好奇。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质疑和批判。
在行为习惯方面,八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容易拖延和偷懒。对于课程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和监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课堂秩序和活动效果。
2.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点时,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需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古代埃及文明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1早期国家与社会(共16张PPT)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
由血缘确定。等级越高, 地位越高,权力越大。
2.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 差异?
现代社会强调平等、竞 争奋斗,西周强调等级, 重视人的出身。
目的:
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 会秩序
内容: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 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西周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政治制度
分封制
礼乐制度
诸侯
(封国内最高统治者,听命于天子)
西周
作用:
1.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 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 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2.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 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周王 室与诸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 疏远。而生产力的发展使一 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诸侯 争霸埋下了祸根。
商朝和西周 都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国家
思考:
从材料上看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需要经过 哪些生产环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生 产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 经济政治情况,如狩猎、战 争、祭祀、婚嫁等,还有一 些商王室的占卜活动。
甲骨文的影响:
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中国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出土于河南安阳,重 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 誉“镇国之宝”的美誉。
司母戊鼎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 的古代最大的青 铜器。
有研究者指出,商代熔化铜 液的坩埚,最大的一次只能熔化 12.7 千克铜。因此,要浇铸司母 戊鼎,需要八十多个坩埚同时作 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 再连同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 手和专门技能就更多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1.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课题
《早期国家与杜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凯撒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罗马帝国建立的标志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成为事实上的皇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代。
屋大维统治罗马40余年,这以后将近200年,罗马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四通八达的道路把罗马大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罗马是罗马帝国的中心。
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现有资料,提升对资料的利用率,并能通过实例理解论丛史出的道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夏朝的建立及衰落等情况,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建立、迁都,商朝的盛衰;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的知识。了解到夏商的亡国之君,都是因为暴政导致亡国,给后来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自己谈收获,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引发学生兴趣,了解学情,又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讲授新课
夏朝的兴衰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世袭制”的,家族内的“世袭制”取代了以往的“禅让制”
夏朝的灭亡
夏朝历经400多年,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被汤所灭。最后一个国君是桀。
商朝的建立: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尚不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时代特征。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内涵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单 2.1早期国家与社会【公开课】

2.材料二反映天子、诸侯是依据什么来 确定土地、财产和权位的分配和继承的?
史料分析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 四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臵侧室,大夫有贰 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严嫡庶之辨,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材料三:王公贵族各等层次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 的,所谓“王宫悬(四面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 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哪个布衣百 姓若是挂起四面(宫悬)编钟,会招致杀身之祸的。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夏
奴隶社会
商 西周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封建社会
战国:封建社会开端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Leabharlann 、 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至今)
夏、商、周时期,史称“三代”,是 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
目的:
内容:
以便更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要求 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 己的身份,贵贱长幼 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
朝代
建国 时间
约公元 前2070年
开国君 亡国君 主 主
文化成就
在中华早期文 明史上的地位
夏朝
禹
桀
世袭制、 大型宫殿
国家初创
商朝
约公元 前1600年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与统治
(1)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 禹 (2)地位:
1.2.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

潘桥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之《早期国家与社会》课时情况:第 1 课时,共 3 课时作者姓名:伍鼎煜备注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通过对比课文材料与现实生活,理解和感受礼乐文明的基本内涵,增强对礼乐文明的感性认识。
2、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增强对礼乐文明的理性认识。
3、在活动与探索中体验求知和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继续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在周朝得到发展和完善。
2、教学难点:分封制、礼乐制度成为中国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注意与本单元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的联系亚非大河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特征,教学本课时应注意从制度创设、文字起源、宫殿建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进行联系与比较。
(二)教学新课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1.走进夏朝(1)出示商朝形势图,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2)说一说史籍中有“夏传子,家天下”的说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这之前采用何种制度?什么是王位世袭制?历史上将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叫王位世袭制。
(3)出示图1-13,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
历史《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课件

夏、商、周时期,史称“上古三代”,是 中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夏朝的兴衰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 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世袭制”的确立 禅让制: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靠推选产生,尧年时召 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舜年老了,也 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相传是周幽王烽火戏侯的地方
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 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
是( )A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 “‘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下列君王中不属于
西周的建立 (1)时间:
公元前1046年 (2)人物: 周武王
(3)都城: 镐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其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 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其能够重用贤臣,联合周 边小国、部落,抓住时 机一举取胜
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可俗话说打 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他该怎么守住他的 江山呢?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 世袭制、大型宫殿 夏桀时灭亡 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建立 青铜铸造业、甲骨文 商纣王时灭亡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 分封制、礼乐制度
人教新《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1)建立强大的军队 和严酷的刑法
军队和武器均已出现, 军事战争频繁。 刑法的严酷性和非人性化 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一框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师版)
主备人:林显华备课时间:
教学札记【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早期人类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
态,认识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
②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
和阶级统治,分析早期国家军队和刑法的
作用。
③情感与态度:能够利用实物或文献资料分析礼乐文明在
当时的作用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形成。
2.西周重要的制度:分封制、礼乐制等。
【预习导学】
1.启继承王位后,从此代替了。
2.我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
4.为了巩固统治,西周还进一步实行,发展并完善了古
代。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使王权逐步加强和巩固是在
()继承王位后。
A.尧 B.舜 C.禹 D.启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我国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
9.商朝和西周的疆域远比夏朝时广阔,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的国家。
()
10.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771年,西周灭亡。
()
【课内研讨】
(一)导入:播放《封神演义》片断
(二)问题探究:
1.想一想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
2.议一议,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
差异?
(三)师生共评:
【当堂巩固】
1.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
2.商朝的()发达
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 D.青铜铸造业
3.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且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称之为()A.楔形文字 B.甲骨文C.拉丁文D.象形文字
4.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鱼面网纹盆 D.狮身人面像
5.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记录和反映了夏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D.甲骨文上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
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
A.镐京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7.周朝在政治上实行()。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宗法制
8.周朝通过()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A.分封 B.宗法 C.礼乐 D.均田
9.西周后期,政局混乱,西周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771年 B.公元771年 C.公元1600年 D.公元前1600年
【板书设计】
【家庭作业】:作业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