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_唐玉凤

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_唐玉凤

第26卷第4期2014年8月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 Vol.26,No.4Aug.,2014收稿日期:2014-04-18;修订日期:2014-06-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61)、安徽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项目(FRZD201307)资助.作者简介:唐玉凤(1988-),女,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者认知地图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通信作者.旅游者认知地图及其国内外研究综述唐玉凤1,张宏梅1,2*(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2.安徽师范大学旅游营销传播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3)摘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显示,国外学术界对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深入,理论与实践成果颇丰。

较之国外,中国起步较晚,尚处于理论引用和方法移植的初期阶段。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系统梳理旅游者认知地图的概念、意象要素、类型分类、研究方法等,总结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及动态发展过程,并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在整个认知地图研究中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理论缺乏、内容缺陷、范围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同时从认知地图应用的动态变化、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等层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认知地图;旅游者;国内外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52(2014)04-0071-090引言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最早由心理学家Tolman 于1948年研究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提出,是储存于个体长时记忆中的对外部环境及其属性的表达[1]。

此概念被提出后,国外学者相继对认知地图的性质、形成过程及在时空活动中的角色进行探究[2-4]。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活动中形成的旅游者认知地图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初步探索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空间认知规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长,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选择和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游客对某一旅游地区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特征之一。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着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意愿和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期待值。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和态度,也有助于帮助旅游目的地提升其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采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评价,进行主观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和态度,但结果难以量化和比较。

2.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客观评价数据,并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可比较的结果,但无法深入理解游客对形象背后的感知和认知。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1.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是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优美的自然景观对游客产生积极的形象感知。

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的体现,能够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3.服务设施:良好的服务设施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包括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导游等。

服务设施的质量和便利程度直接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评价。

4.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水平和营销策略也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能力强、文明规范的旅游目的地能够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1.媒体影响: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口碑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正面媒体报道和高度评价会提升目的地形象,而负面报道和差评会损害形象。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

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认知地图的方法对越秀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抽样调查。

为了避免被试者因对地图认知能力和绘图能力不足而不配合我们的研究,我擅自简化了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题答辩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例如你来越秀区主要是为了看哪一个景,位于哪一个方位,还有你今天到过哪些地方,以及哪些改进的建议等。

通过对被试者们回答多得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了解游人对景区的公共意向和风景质量的评价,据此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被试者的个人背景被试者总共40人,其中包括本地的市民9人、省内非广州市的24人,外省的最少7人,其中本地的市民大多有2次以上的游览经历或经常性的到此晨练,其余的基本上是第一次到来,或者是跟着曾经游览过越秀山公园的朋友们一起来的。

意向范围主要集中与五羊雕像。

被试者的年龄基本都是超过18周岁的学生或者老人以及一些妇女。

二、公共意向和认知结构根据每个人的回答,大概模拟出每个人的认知地图,叠加得到的公共意向图中,五羊石像和镇海楼出现率最高,均为75℅.其他地方的景点,如明长城,四方炮台,南明绍五君臣冢、、海员亭、光复纪念亭、石牌坊、孙中山纪念碑、依次为55℅、45℅、40℅、40℅、40℅、35℅、35℅,,由此可见,在这个充满历史古迹的风景区里,游人基本上是慕名而来的首先想要观赏的还是五羊石像,其他的景色的重要性。

有人模糊了观赏路径的选择,在这个以山为主体的空间型环境意向中,风景有名的和风景漂亮的会成为游人的关注焦点,主道的风景区游人的观赏率还是非常高的,但是意愿中大都却不是这些。

游人识别环境和景观的质量的关键要素还是他们对于环境自身的美感和艺术感,其余的都很次要,并直接影响游人们对风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旅游价值的评价。

三、风景区质量评价游人们对风景质量的评价,基本上围绕着最有名的、最具象征的、最有特色的、最吸引人的,所以我事先的问卷中都以这几个为主要问题,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五羊、镇海楼、中山纪念碑、其他的都没有超过10℅,3个人工湖的景色不逊色于前几个景色,但是由于游人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的,主要的吸引力不在山水之中,尽管是生态环境优美,鸟语花香,都不被看中,还有个主要原因,整个山的范围太大,真正的游览下来都要一天时间。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前 位置 , 引导 旅游 者在 有 限时 间 内领 略旅 游地精 华 。 了解 旅游 者认 知地 图不 仅 有 助 于 研 究者 描 述 、 析 分
[ 稿 日期 】08 5 6 [ 订 日期 ]08— 9—2 收 20 —0 —0 ;修 20 0 5
[ 者 简 介 ] 志 杰 (94一) 男 , 海 人 , 京 大 学 博 士 生 , 作 蒋 17 , 上 南 研 究 方 向 为 认 知 地 理 学 和 旅 游 环 境 心 理 ,Em i —a : l inzie4 29 6 .o 张 捷 (90一) 男 , i gh i 01 @13 cm; a j7 16 , 江苏 无 锡 人 , 南
间关 系 。而位置 学 习 就 是根 据 对 情 景 的认 知 , 当 在
前情 景与 达到 目的手 段 、 径 间 建立 起 一 个 完整 的 途
京 大 学 旅 游 地 理 与 规 划 专 业 博 士生 导师 , 究 方 向为 旅 游 地 研
理 与 旅 游 规 划 、 斯 特 地 貌 、 法 地 理 学 , . a :ihn @ 喀 书 E m i jzag l e
① 表 象 (mg )事 物 不 在 面 前 时 , 们 在 头 脑 中 出 现 的 关 于 iae : 人
游者 行为 的 中间变 量 ( 游 者认 知地 图) 所 以不 能 旅 , 合理 预测旅 游 者行 为 。因此 , 讨 旅 游 环境 与旅 游 探
研 究发 现 : 旅 游 者 认 知 地 图是 具 有 空 间 定 位 功 能 的 、 态 ① 动
的 、 维 的 旅 游 环 境 综 合 表 象 ; 受旅 游 活 动 特 点 和 旅 游 地 三 ②
渊源, 因此 , 必要 梳理认 知地 图 的概 念体 系和 地理 有 学 和心理 学 中的认 知地 图研究 。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

旅游地图分析报告总结与反思简介本篇报告旨在对某一旅游地图进行分析,总结旅游地图的特点和优点,同时反思旅游地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分析与总结1. 界面设计旅游地图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使用了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使用户能够迅速了解地图的布局和功能。

各个功能按钮也明确标识,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需要的功能。

2. 功能完善旅游地图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地点搜索、路径规划、旅游景点介绍等。

这些功能的提供,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旅游规划。

例如,地点搜索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快速找到对应的景点或餐馆,路径规划功能能够为用户规划最佳行程路线,旅游景点介绍则提供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片,让用户可以提前了解各个景点的特色。

3. 数据更新及时优秀的旅游地图应该能够及时更新数据,提供最新的旅游信息。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能够实时更新景点开放信息、路线交通情况等,用户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到最新的旅游动态。

这对于旅游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事先得知景点的开放时间和交通状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行程规划。

4. 多媒体展示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在景点介绍中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包括图片、视频等。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景点的美景,给用户以更真实的感受。

同时,视频的添加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了解,直观地展示景点的氛围和特色。

5. 用户交互好的旅游地图应该注重用户交互体验。

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提供了多种用户交互方式,包括手势缩放地图、点击标记获取景点信息、用户评价等。

这些交互方式使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浏览地图和获取信息,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乐趣。

反思与改进尽管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 数据准确性旅游地图的数据准确性是用户使用地图的基础。

尽管本次分析的旅游地图可以实时更新数据,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发现了一些数据的不准确情况,如景点开放时间有误、评论信息过时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旅游地图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定期更新数据,避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人们对某个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感知。

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

其中,心理学研究旅游者的认知和行为,社会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地理学则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这些不同的角度都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旅游者的旅游意愿、行为、态度和满意度等信息,进而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市场需求。

此外,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网络分析等方法也常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形象识别度、形象评价、品牌形象等方面。

在形象识别度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化遗产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识别标志。

在形象评价方面,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旅游者评价的重要因素。

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目的在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
象识别度,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
展。

因此,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

基于认知地图的中国国际游客旅游空间认知研究空间认知研究始终是地理信息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认知地图最初应用于心理学的“探路问题”和“寻址问题”,研究方法正在进一步探索中,近年来被广泛使用。

人的认知心理学定义为个体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1]。

而认知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认知工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认知地图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地图学,并随着地图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渐被重视。

中国地图学界对认知地图的研究始于高俊院士,他借助认知地图的方法研究计算机辅助制图与地图信息转化[2]。

心理学强调认知过程,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知是瞬间产生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过程包含了感知、注意和思维等心理状态,并导致个体行为的产生[3]。

地理空间认知是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地理空间位置、地理性质和特征的研究等[4]。

凌云,陈毓芬,王英杰认为用户对地图可视化系统界面的理解和评价与用户的视觉认知、记忆认知、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密切相关[5]。

国际旅游是一种具有大范围空间位移的社会现象,国际游客是有别于一般人群的特殊群体。

在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国际游客的旅游空间认知模式,对于旅游地图制图,旅游空间信息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认知地图的概念有关认知地图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Nunzia Carbonara认为认知地图是描述个人观念和思想的图解工具[6]。

陈毓芬认为心像地图等同于认知地图,是表征环境信息的一种心像形式,是人们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空间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认知环境的抽象替代物,是空间环境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7]。

林玉莲认为“认知地图”是“头脑中的环境”,具有地图的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的特点,它又是对环境感知的体验,具有模糊性、片断性、个人差异、年龄差异等特征[8]。

对认知地图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对不同的人利用地图完成相同任务而采取不同策略的方式进行研究;另一种是研究特定的认知现象并从中摸索认知过程。

认知地图研究

认知地图研究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

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著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

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1引言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

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

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

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

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地图是行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地理学与心理学对认知地图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

研究发现:①旅游者认知地图是具有空间定位功能的、动态的、三维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②受旅游活动特点和旅游地类型影响的旅游者形成了独特的认知地图类型与空间结构:③旅游者在环境习得速度和过程方面都与一般环境学习存在显着差异;④旅游者认知地图形成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游客类型影响因素;⑤旅游领域的研究多采用适合现场情境的方法和技术;⑥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思想、内容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缺陷。

最后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几个多学科的重要命题。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对于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空间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认知地图;认知映射;综合表象;空间定位;环境学习
1 引言
旅游者认知地图是编码和存储于游客
大脑中的动态、立体的旅游环境综合表象,它在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帮助游客有效组织空间离散的旅游信息,确定场所的空间位置和他们本人的当前位置,引导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领略旅游地精华。

了解旅游者认知地图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描述、分析和推测旅游者环境学习过程、景观知觉评价和旅游者行为规律,而且能帮助旅游地规划、管理人员合理评估旅游地空间结构、导引系统设计、景观和设施的区位条件与服务管理质量。

先前研究虽记录了大量旅游者行为观测资料,但由于忽视了旅游环境和旅游者行为的中间变量(旅游者认知地图),所以不能合理预测旅游者行为。

因此,探讨旅游环境与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内在本质联系时,必须考虑这一中间变量。

近30年来,研究者在零星的研究文献中对之进行了探讨,但究竟旅游者认知地图是什么,旅游者
认知地图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如何测量旅游
者认知地图这3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这种研究现状不仅影响到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甚至使认知地图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研究渊源、旅游领域中的认知地图进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未来选题和实际意义,以期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2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渊源
由于心理学和地理学是旅游者认知地
图的研究渊源,因此,有必要梳理认知地图的概念体系和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
图研究。

1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
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
态转变的过程。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1948)在老鼠走迷宫实验中最早提出
认知地图概念。

托尔曼认为,认知地图是关于某一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①,它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

而位置学习就是根据对情景的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