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案

合集下载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

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

)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3篇

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3篇

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3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__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长城和运河》教案篇2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优秀8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略〕导入新课: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3、学生的答复力求简练,只要说知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

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翻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第一局部:长城的教学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三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宏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明,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师:在我们,有两大建造工程,一个像巨龙。

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生齐答:长城、运河。

(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宏伟、壮丽的特)生:长城很长!生:运河也很长!(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宏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味。

不禁有些失望!)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奇妙。

(还是有些失望)师:奇妙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这时,孩子门的脸神彩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味到的长城之奇异!)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觅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反思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

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惟独宽阔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惟有从书本的插图中去获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味到其宏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爱慕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斗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3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

(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

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2、长城和运河二、指导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1)指名分两部分读。

及时正音。

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

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好有关句子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

左窄右宽。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精选《长城和运河》教案四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

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生齐答:长城、运河。

(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生:长城很长!生:运河也很长!……(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

不禁有些失望!)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奇异。

(还是有些失望)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反思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8篇《长城和运河》教案篇1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精读课文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

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

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

指好这两句话。

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

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

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长城和运河》教案篇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 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 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 引出主要内容的.(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发明: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 奇异的景象.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 同学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 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5 自身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7 诗篇." "不朽"有哪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10 "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12 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14 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15 指名读, 生评议.16 齐读.五.安排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二.精读第二局部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 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 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6 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7 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8 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 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11 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安排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长城和运河》教案篇3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4篇

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4篇

有关《长城和运河》教案4篇《长城和水道》教案篇1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不朽)二、精读其次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全都?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分。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日,我们乘着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制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水道长城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水道银光闪闪伸向天涯民的制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长城和水道》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和运河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长城和运河教案【篇一:《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

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

)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

齐读。

四、作业设计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板书设计:长城和运河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

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

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

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

进而会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3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5祖先该怎么理解?6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7.指导朗读.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2指名读,生评议.3齐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1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2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3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5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长城不朽诗篇15、长城和运河劳动人民的智慧运河动人诗篇课后反思【篇三: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2,学科、年级、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3,课时数:共2课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三、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

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

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

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