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及肺部听诊

合集下载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1.仪器的选择:心肺听诊仪是检查心肺功能的必备工具。

在使用时应选择高质量的听诊器,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2. 检查步骤:心肺听诊的步骤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心脏和肺部的检查。

心脏听诊包括对心率、心音和杂音的检查;肺部听诊包括对呼吸音和杂音的检查。

3. 心脏听诊内容:心脏听诊包括对心率、心音和杂音的检查。

心率可以通过观察脉搏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听诊心脏区域来确认。

心音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部分,医生应该对每个部分进行检查。

杂音是指除正常心音以外的其他声音,医生应该注意杂音的位置、强度和时机。

4. 肺部听诊内容:肺部听诊主要是对呼吸音和杂音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呼吸音应该是清晰、有规律的。

而杂音则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或异常引起的。

医生应该注意呼吸音和杂音的位置、强度和时机。

总之,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通过精确的听诊和分析,才能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1 -。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临床技能心肺听诊内容
心肺听诊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它通过听诊器检测心肺部的声音,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心肺听诊的常见内容:
1. 心脏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的声音,包括心率、心音和杂音等。

常见的心音有一二三四音,其中一和二音是正常的心音,三和四音则可能是病理性的心音。

在听取杂音时,医生需要注意杂音的时机、音量和性质,这些都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2. 肺部听诊:肺部听诊是检查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需要仔细听取呼吸的声音、音调和音量,包括呼气和吸气时的声音。

正常的呼吸声是清晰、平稳的,而异常的呼吸声则可能是病理性的。

例如,哮鸣音、湿罗音、干罗音等都是常见的肺部疾病表现。

3. 腹部听诊:腹部听诊是检查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

医生需要通过听取肠鸣音和腹部杂音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

肠鸣音是肠道正常蠕动的声音,而腹部杂音则可能是血管疾病、腹部器官疾病等的表现。

4. 血管听诊:血管听诊是检查血管病变的方法之一。

医生需要通过听取动脉和静脉的杂音、血流速度等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疾病。

总之,心肺听诊是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 1 -。

肺部听诊及心脏听诊内容进修下[参考]

肺部听诊及心脏听诊内容进修下[参考]

肺部听诊及听诊肺部的内容1.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2.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向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部位同叩诊,前胸、侧胸在每个肋间,至少应听诊3个部位,后胸每个肋间至少2个部位),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3.呼吸音:A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

B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音分布部位外,其余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增粗均为异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C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

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则为异常。

4.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

正常人听不到啰音。

5.语音共振:嘱受检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正常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

检查时要在两侧胸部对称部位比较听诊,如发现增强、减弱则为异常。

6.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通常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部,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

肺部听诊:按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三个部位左右对称(共18个)。

背部听诊:肩胛间区脊柱上下左右四个部位,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左右八个部位,共12个听诊区,双侧对照听诊。

心脏听诊:二尖瓣听诊区在左侧第五肋间隙与左锁骨中线偏内侧三尖瓣听诊区:在胸骨体下端偏左侧主动脉瓣听诊区: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隙肺动脉瓣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

脾脏的位臵:正常脾脏一般不能触及(除极少数由于移位或下垂外),如在左肋缘下们及者,均表示脾脏肿大。

临床上将肿大的脾脏分为轻、中、高3度。

心肺听诊

心肺听诊
? 1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
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 侧。
? 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
第2肋间。
? 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
第2肋间。
?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 3助间。
? 5.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
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 肋间。
心脏听诊的规范顺序
①心尖部
②肺动脉
瓣区 ③主动脉瓣区
湿罗音的特点: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部位较 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罗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 或消失。分为大、中、小水泡音。
罗音
②干罗音 系由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 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
干罗音的特点:为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和呼气时均可听到,但以呼 气时为明显,干罗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在 瞬间内数量可明显增减。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罗 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谓之哮鸣音。
胸膜摩擦音
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听到,而且十分近耳,一般于吸气末或 呼气初较明显,屏气时即消失。
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可随体位的变动而消失或复现。 胸膜摩擦音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死、胸膜肿瘤及 尿毒症等患者。
01
心包脏、壁两 层因炎症渗出, 表面变得粗糙, 而在心脏收缩 或舒张时发生
摩擦所发生
02
音质粗糙、高 调、搔抓样、 很近耳,与心 搏一致收缩期 与舒张期均能 听到,来回性, 与呼吸无关
03
见于各种感染 性心包炎、SLE、
尿毒症等
肺部听诊
肺部听诊
听诊内容: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 一般由肺尖→前胸部→侧胸部 →背部; ? 听诊前胸部应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 ? 听诊侧胸部应沿腋中线和腋后线; ? 听诊背部应沿肩胛线,自上至下逐一肋间进行,而且要在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正常人心脏和肺部听诊的方法
2.学习了解心脏听诊和肺部听诊的基本病理变化
实验方法:
1.检查前准备:嘱受检者松解衣服以免影响听诊效果,也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以尽可能减少影响结果的因素。

2.听诊位置:躺卧时拍胸枕处,取左第二肋间隙与右胸骨缘之间的区域作听诊点;坐位时取左第三肋间隙为听诊点。

心尖区听诊点为左腋中线第五肋间隙,Ⅱ心尖区为左腋中线第六肋间隙;二尖瓣区位于左胸骨旁第四肋间隙,三尖瓣听诊点位于左胸骨缘第四肋间隙;肺部听诊点主要在前后胸壁,前胸壁常常取桶状隆起部位。

3.工具准备:一只听诊器。

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听诊器的使用方法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家就可以使用听诊器自测身体的状况。

本次实验听诊到的人的心脏和肺部在健康情况下的声音。

在检查了一个年龄较大的受试者之后,我们观察到其心脏和肺部功能受到了轻微的影响。

这种影响很可能是由于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合理和缺乏体育锻炼所造成的。

听诊到他的心脏声音很快且节律明显,但是呼吸声稍稍有些困难。

我们建议他增加日常运动量并改善饮食,以改善心肺功能。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正常人心脏和肺部听诊的方法,并初步了解了心脏和肺部听诊的基本病理变化。

听诊不仅可以用于医生日常的患者检查,还具有普及到普通人群中的可能性。

借助听诊器,人们可以在家中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改善。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心肺听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心肺听诊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心肺听诊实验,了解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并掌握心肺听诊技巧。

实验器材:
1. 心脏听诊器
2. 肺部听诊器
3. 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器材准备好,确保听诊器的喇叭和膜片清洁完好。

2. 实验者取坐位,被试者取卧位,保持放松。

3. 实验者用心脏听诊器,从被试者左侧胸骨第二肋间开始,沿胸骨左侧缘向下听诊心脏区域。

记录心脏的听觉特征,如心率、心音清晰与否、有无杂音等。

4. 实验者用肺部听诊器,从被试者背部上部开始,沿着肋骨下行,听诊肺部区域。

记录肺部的听觉特征,如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异常音等。

5. 在每个部位听诊完毕后,实验者根据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和判断,将结果填写在记录表格中。

实验结果:
心脏听诊结果:
- 心率:正常/异常(如异常,记录具体心率)
- 心音清晰与否:清晰/不清晰
- 有无杂音:有杂音/无杂音
肺部听诊结果:
- 呼吸音是否清晰:清晰/不清晰
- 有无异常音:有异常音/无异常音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正常参考范围,得出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评价。

例如,心率、心音清晰与否、有无杂音以及呼吸音清晰与否、有无异常音等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实验总结:
通过心肺听诊实验,可以初步判断心脏和肺部的健康状况。

然而,为了确认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和专业医生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心肺听诊作为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对于筛查心肺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心肺听诊的要点

心肺听诊的要点

心肺听诊的要点第一节心脏听诊心脏位于胸腔之内,是一个不间断运动驱使血液按一定方向走行的泵器官。

正常情况下,心室壁和瓣膜顺从心动周期的压力与容量变化而活动,并产生相应的振动。

听诊就是用听诊器听取来自心室壁与瓣膜及紊乱血流的振动,这种振动所产生的心脏声音约有50余钟。

而当今临床医师比较关注的是杂音,于是病历书写中常见“未听到病理性杂音”等的描述,很少提及心音的变化,殊不知有些情况下心音改变更为重要,因此本文较多介绍的是心音部分。

1 心音1.1 基本心音:正常心脏产生两个心音,即第1心音(S1)和第2心音(S2)。

每一心音都有6个不同的特征需要描述:部位、强度、时限、音调、质量及时机(timing)。

1.1.1 第1心音正常S1:由二尖瓣与三尖瓣关闭共同引起的心脏振动产生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可听到两个成分,第1个是二尖瓣关闭产生的M1;第2个是三尖瓣关闭产生的T1。

两个成分起始于心室收缩,但关闭二尖瓣略早于三尖瓣。

S1最佳听诊部位在近心尖部,其强度直接与心肌收缩力和心电图P-R间期有关。

S1的时限较短,音调较高,最好用膜件听取。

S1异常分裂见于电激动和右心室收缩延迟,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M1与T1分裂,常发生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异位搏动、左心室心外起搏、三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埃勃斯坦畸形及左心性心动过速。

1.2 第2心音正常S2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心脏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心底部听诊S2通常比S1响,音调也较高。

S2也有两个成分:主动脉瓣成分(A2)和肺动脉瓣成分(P2)。

正常情况下,A2早于P2,系主动脉关闭早于肺动脉关闭之故,也比P2响,A2听诊范围较广,P2通常局限于肺动脉瓣区。

S2听诊时需注意A2和P2的强度,二者之间的时限以及与呼吸的关系等。

1.2.1A2或P2强度改变:与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压差成比例,例如肺动脉舒张压增加时P2亢进,见于心力衰竭、二尖瓣狭窄、包括艾森门格综合征在内的各型肺动脉高压等。

心肺听诊-文档资料

心肺听诊-文档资料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心肺听诊1一 肺部听诊2
正常呼吸音
正常肺泡呼吸音:正常在大部分肺野均可听及。注意有无增 强、减弱或消失,有无呼气音延长及增粗。
正常支气管呼吸音:正常只在喉、胸骨上窝、背部第6、7 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如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 呼吸音则为异常,见于肺实变、肺脓肿及空洞型肺结核、 压迫性肺不张等。
3
呼吸音异常
肺泡呼吸音减弱:与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或进入肺内的 空气流速减慢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有关。可在局部、单侧或 双肺出现。发生的原因有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肌疾病、支 气管阻塞、压迫性肺膨胀不全,如胸腔积液或气胸等、腹 部疾病等。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 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见 于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1)第一心音 产生机制: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 出声音。半月瓣开放也参与第一心音形成。 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于心尖搏动同时 出现,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2)第二心音 产生机制: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和半月瓣突 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房室瓣开放及大血管壁、乳头 肌、腱索的振动等因素也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 特点:音调高而脆,强度较第一心音低,历时较短,于心 尖搏动之后出现,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8
心音分裂
第一心音分裂:常见于心室肌电或机械活动延迟,心室肌 电活动延迟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机械活动延迟见 于肺动脉高压。
第二心音分裂:分为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固定分裂及 反常分裂。生理性分裂常见于青少年;通常分裂见于二尖 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滞等;固定分裂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反常分裂 又称逆分裂,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 及重度高血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诊一.检查方法1.听诊位置: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病人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深呼吸或咳嗽数声以后听诊,利于觉察呼吸音和附加音的改变。

2.听诊顺序:从肺尖开始,由上而下,从前胸部→侧胸部→背部。

要上下、左右对称比较。

3.听诊前胸部:沿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听诊侧胸部:沿腋中线和腋后线;听诊背部:沿肩胛线二.呼吸音产生机理:气流出入肺泡,呼吸道产生湍流引起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肺组织传到胸壁,用听诊器在体表能听到相应声音。

包括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其它附加音(如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

三.正常呼吸音1.气管呼吸音由空气进出气管所发生的声音。

特点:①粗糙、响亮且高调。

②吸气相与呼气相几乎相等。

听诊部位:在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气流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产生的声音。

声音倾似将舌抬高后再呼气所发出“哈……”的声音。

特点:①呼气音较强,音调较高;②吸气相较呼气相短。

听诊部位:气管、主支气管附近(如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可闻及这种呼吸音,且越靠近气管音响越强,音调越低。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又称混合性呼吸音)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及肺泡呼吸音特点:①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特点,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②呼气似支气管呼吸音的特点,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③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等。

听诊部位:正常人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闻及气管肺泡呼吸音。

4. 肺泡呼吸音由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产生。

特点:吸气时音响比呼气强,音调较高;吸气相比呼气相长。

听诊部位:除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大部分肺野均可听见。

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强弱与性别、年龄、呼吸的深浅、肺组织弹性的大小及胸壁的厚薄等有关。

四.异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1.异常肺泡呼吸音(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发生原因: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或进入肺内空气速度降低以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所致。

①胸部活动受限②呼吸肌疾病③支气管阻塞④压迫性肺膨胀不全⑤腹部疾病等。

(2)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有关,此时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

见于剧烈活动、发热、缺O2、酸中毒等。

单侧增强:多见于一侧肺部或胸腔内有病变引起该侧肺泡呼吸音↓,此时健侧可发生代偿性肺泡呼吸音↑。

(3)呼气音延长①下呼吸道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使呼气阻力↑,呼气延长。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②肺组织弹性减退:呼气的动力↓,呼气延长。

如阻塞性肺气肿。

(4)断续性呼吸音(又称齿轮呼吸音)肺内局部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

常见于肺结核。

(5)粗糙性呼吸音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侵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致。

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2.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管状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则为管状呼吸音。

见于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3. 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范围内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产生机制:肺实变区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存在或肺实变较深并被正常肺组织覆盖可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初期及在胸腔积液的上方肺组织膨胀不全的区域。

五.啰音概念: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六.语音共振1.产生机制:同语音震颤。

2.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到胸壁,由听诊器听及。

语音共振一般在气管、大支气管附近最强,在肺底较弱。

正常情况下,语音共振言词含糊不清。

3.根据听诊音的差异可分为:支气管语音、胸语音、羊鸣音、耳语音4.临床意义:同语音震颤。

增强:肺实变、肺内空腔、压迫肺不张(羊鸣音)减弱:支气管阻塞、胸水、气胸、肺气肿、胸壁水肿七.胸膜摩擦音:正常情况下,听不到胸膜摩擦音。

1.产生机制:在胸膜炎时,由于炎症渗出,纤维蛋白附着,使胸膜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胸膜脏层和壁层相互接触滑动产生音响。

声音颇似以手掩耳,以另一手指在其手背上摩擦时听到的声音。

2.特点:(1)呼吸两相均可闻及,于吸气末,呼气初较明显,屏气时消失;(2)前下侧胸壁最易闻及;(3)可随体位改变消失或复现。

3.临床意义:(1)纤维素性胸膜炎(2)肺梗死(3)胸膜肿瘤(4)尿毒症心脏听诊一.听诊顺序先听心尖区再听肺动脉瓣区,然后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后是三尖瓣区。

二.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三.心率、心律1.心率检查时以听诊器在心尖部听取第一心音计数。

2.心律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这种随呼吸出现的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早搏:是指在规则心跳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了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房颤:听诊特点主要是:(1)心律绝对不规则;(2)第一心音强弱不等;(3)脉率少于心率。

房颤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四.心音按出现的先后命名为S1、S2、S3和S4。

通常只能听到S1和S2,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听到S3。

S4一般听不到,如能听到可能为病理性。

第一心音:出现在心室收缩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收缩期)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舒张期)开始第三心音: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期之末第四心音:心室舒张末期,约在第一心音前0.1s(收缩期前)1.心音强度改变:除了胸壁厚度和肺含气量多少以外,影响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心室充盈情况与瓣膜位置,瓣膜完整性与活动性,心室收缩力与收缩速率等。

2.心音性质改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克山病。

3.心音分裂:正常生理条件下,三尖瓣较二尖瓣延迟关闭,肺动脉瓣迟于主动肺动脉瓣关闭,上述时间差不能被人耳分辨,听诊仍为一个声音。

当S1或S2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听诊闻及其分裂为两个声音即称心音分裂。

指在正常S1、S2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

多数为病理性,大部分出现在S2之后即舒张期,与原有的心音S1、S2构成三音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和心包叩击音等;也可出现在S1之后即收缩期,如收缩期喷射音。

少数可出现两个附加心音,则构成四音律。

(1)舒张期额外心音(2)收缩期额外心音:心脏在收缩期也可出现额外心音,可分别发生于收缩早、中或晚期,临床意义相对较小。

1)收缩早期喷射音:又称收缩早期喀喇音,在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①肺动脉瓣喷射音。

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

②主动脉喷射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高血压等疾病。

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在心尖区及其稍内侧最清楚,改变体位从下蹲到直立可使喀喇音在收缩期的较早阶段发生,而下蹲位或持续紧握指掌可使喀喇音发生时间延迟。

喀喇音出现在S1后0.08s者称收缩中期喀喇音,0.08s以上者为收缩晚期喀喇音。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合并收缩晚期杂音(3).医源性额外音:人工瓣膜音和人工起搏音。

6.心脏杂音(1)杂音听诊的要点:最响部位、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性质、传导、强度(2)强度即杂音的响度。

常见的有5种形态:①递增型杂音:如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隆隆样杂音;②递减型杂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叹气样杂音;④增递减型杂音,又称菱形杂音,如主动脉瓣狭窄时收缩期杂音;⑤续型杂音:如动脉导管未闭时的杂音④一贯型杂音: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收缩期杂音。

(3)注意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4)杂音的临床意义:杂音对判定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单凭有无杂音来判定有无心脏病。

健康人在某些条件下(如运动、发热、妊娠等)也可出现杂音。

有些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可没有杂音。

在确定杂音的临床意义时应区分功能性和器质性杂音。

由于舒张期杂音绝大多数为器质性杂音,故一般仅将收缩期杂音分为功能性与器质性,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功能性与器质性杂性的鉴别为叙述清楚,按杂音发生的时期将各瓣膜区杂音的特点及意义简述如下:(1)收缩期杂音:1)二尖瓣区:①功能性:常见。

可见于发热、轻中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剧烈运动等。

听诊特点是呈吹风样,性质柔和,2/6级,时限较短,较局限,原因去除后,杂音消失。

②相对性:由于左室扩张,引起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而产生杂音,见于扩张型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③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2)三尖瓣区:①相对性:多见。

大多数是由于右室扩大引起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产生杂音。

②器质性:三尖瓣器质性关闭不全极少见3)主动脉瓣区:①器质性:多见。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②相对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扩张、高血压病等。

4)肺动脉瓣区:①功能性:多见,尤以健康儿童或青少年常见。

②相对性:在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时,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出现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而产生此杂音。

③器质性:见于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5)其他部位:室间隔缺损时,可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强度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向心前区传导。

室间隔穿孔时,杂音突然出现,听诊特点与室间隔缺损大致相同,且常伴有奔马律。

(2)舒张期杂音:1)二尖瓣区:①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②相对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器质性相对性狭窄杂音2)三尖瓣区:舒张期杂音局限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亦为隆隆样,吸气时增强。

可见于三尖瓣狭窄,但极少见。

3)主动脉瓣区:主要见于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心脏病。

4)肺动脉瓣区:器质性病变(先天性、风湿性)引起者少见,多由于肺动脉扩张引起瓣膜相对关闭不全,产生舒张期杂音。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原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3)连续性杂音:是由同一异常血流引起,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杂音最响部位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向上胸部和肩胛间区传导;常伴有震颤。

七.心包摩擦音摩擦音可在整个心前区听到,但以胸骨左缘3、4肋间最响,坐位前倾时更明显,心包摩擦音不是在心音之后出现,而是遮盖心音并与之重叠,以听诊器胸件向胸壁加压时,摩擦音可加强。

临床意义:心包炎(结核性、非特异性、风湿性、化脓性),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的主要区别:屏住呼吸时胸膜摩擦音消失,心包摩擦音仍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