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

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对社会现实善于观察和思考,并曾经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

但他对人类的信念突然被他母亲和叔父的伪善所粉碎,他感到它所生活的空间原来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他不能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换来的鄙视”。

他对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对现实生活的无能为力,和他无法解脱的内心深层的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是他喊出“ T o be, or not to be ”这一震撼了数代人灵魂的问题。

这一问题很难完全译成中文。

它包含着“活着还是死去”、“生存还是毁灭”、“忍受下去还是反抗”等种种含义。

正是由于无法对这一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哈姆莱特才长期踌躇和拖延着他早应采取的复仇行动,关于这种说法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有人说, 这是由于他“生性犹豫,缺乏行动,所以失败” ; 有人说他“天生患有忧郁症”,用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由于他“软弱性,缺乏魅力”;俄-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则认为:“哈姆莱特天生纯粹是内在的、冥想的、主观的、生来富于感情和思想的;而可怕的事变要求它的,却不是感情和思想,而是行动;召唤他从空想的世界中走出来,到现实世界中去,到和他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的行动的世界中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

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

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

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

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

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

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

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

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

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

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

怀疑最终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

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

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

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

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

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其典型意义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其典型意义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其典型意义
哈姆莱特形象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角色之一。

他是丹麦王子,有着极其复杂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是一个备受苦难、充满矛盾、思想深刻的人物形象。

首先,哈姆莱特形象的复杂性在于他的深情与冷静的矛盾性格。

他既有温情,又有使命感;既有勇敢,又有惧怕;既有热忱,又有怀疑。

他几乎成为了所有复杂角色的代表,他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欧洲文学中这一人物类型的塑造。

最后,哈姆莱特形象的内在痛苦也成为了他典型意义另一方面。

哈姆莱特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在认真地思考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意义,是一位深刻思想家。

他冷酷无情的话,“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变成了他复杂性格的又一反映。

他不仅是一个人物形象,更是无数人共鸣的心灵寄托。

因此,哈姆莱特的形象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有名的复杂人物与道德战士的代表,也是一个引人深思、具有广泛共鸣的心灵寄托。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心理分析在威廉·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中,人物心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揭示出剧本中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及其敌人克劳狄斯、他的母亲葛特鲁德以及好友奥菲利亚的人物心理进行分析。

在剧中,哈姆雷特是一个心思缜密、复杂多变的人物。

他的内心矛盾是整部剧的核心,塑造了他的行动和态度。

他对于父亲的死感到极度悲痛和愤怒,这种情绪使他变得痛苦和抑郁,导致他陷入对死亡和自己存在的深思熟虑。

哈姆雷特的决策常常被他内心的魔鬼和天使之间的抉择困扰,他的优柔寡断成为了他行动的障碍。

他思考着父亲被谋杀的真相,同时面临着复仇和对准父亲仇人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痛苦和挣扎。

哈姆雷特的人物心理展示了复杂的情感和冲突,使他成为了一个经典而深刻的角色。

相比之下,克劳狄斯是一个野心勃勃,冷血无情的角色。

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并娶了他的妻子,以谋求王位和权力。

克劳狄斯的人物心理揭示了他的野心和虚伪,他能够在外表上保持冷静和镇定,却在内心深处充满了罪恶感和恐惧。

他对被杀的兄弟的死感到的内疚与他的权力欲望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他内心的斗争和冲突。

克劳狄斯的人物心理揭示了权力和罪恶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剧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葛特鲁德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她的人物心理也是值得关注的。

她嫁给了杀害丈夫的克劳狄斯,这引发了哈姆雷特的愤怒和不满。

葛特鲁德的人物心理展示了她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以及她对儿子的爱和对丈夫的忠诚之间的冲突。

尽管她面临着困难的选择,但她的决策往往是出自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葛特鲁德的人物心理反映了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也揭示了权力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最后,我们来看奥菲利亚这一角色的人物心理。

她是哈姆雷特的恋人,同时也是她父亲波洛尼厄斯的女儿。

奥菲利亚的人物心理在整个剧中是比较脆弱和易受伤害的,她受到了父亲的死亡和哈姆雷特心理的变化的双重打击。

史诗级的角色:《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

史诗级的角色:《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

史诗级的角色:《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哈姆雷特》的人物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剧中的主要角色都具有深度和复杂性,其中的角色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各种层面。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中几个史诗级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演绎方式。

一、哈姆雷特(Hamlet)哈姆雷特是该剧的主人公,也是最复杂、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富有哲思和情感波动的年轻人。

哈姆雷特面对父亲被谋杀和母亲再婚的事实时,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疑惑之中。

他的内心挣扎以及对真相的追求成为了该剧的核心。

哈姆雷特善于思考问题,以独白的方式展现他的智慧和忧虑。

他的戏剧性言行以及对世俗与道德的质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克劳狄斯(Claudius)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丹麦国王。

他通过暗杀哈姆雷特的父亲夺取了王位,并迅速与哈姆雷特的母亲结婚。

克劳狄斯的形象复杂而丰满,既是一个权力欲望的化身,又是一个狡猾的政治家。

他的演绎方式巧妙地描绘了一个道貌岸然、表面光鲜的反派形象。

克劳狄斯的行动和动机引发了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使得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三、奥菲利娅(Ophelia)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女友和波洛尼厄斯的女儿,她的形象成为了该剧的象征之一。

奥菲利娅的人生遭遇自始至终都受到男性权力的摆布和伤害。

她在哈姆雷特的矛盾和精神崩溃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奥菲利娅的角色塑造着弱者的形象,揭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摧残,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波洛尼厄斯(Polonius)波洛尼厄斯是丹麦宫廷的重要顾问,也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他是一个阴险、虚伪的人物,喜欢自诩为政治傀儡。

波洛尼厄斯以他的言行和投机手段成为了克劳狄斯的忠实拥护者,但他的欺骗伎俩最终遭到了哈姆雷特的揭露。

波洛尼厄斯的形象展现了权力者的虚伪和控制欲,也揭示了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黑暗面。

五、拉奥提斯(Laertes)拉奥提斯是奥菲利娅的哥哥,哈姆雷特的朋友。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1. 引言《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故事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给叔父弗拉基米尔之后,发现父亲被谋杀,为父报仇的故事。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中的几个关键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2.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本剧的主角,也是最复杂、最富有思想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敏感而矛盾的人,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困惑之中。

他对生活持怀疑态度,对人性和道德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哈姆雷特的思想深度和言辞优雅使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哈姆雷特的行为通常是充满矛盾和迟疑的。

他一方面要报复父亲的命令,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怀疑。

他的内心矛盾导致了他迟迟不敢采取行动,从而使剧情发展得更加扑朔迷离。

然而,哈姆雷特的犹豫也反映了他对伦理和道德的敏感,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真实和复杂的角色。

3. 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是哈姆雷特的叔父,也是本剧中的反派角色。

他是一个野心勃勃、心机深重的人,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勾结了玛尔刺斯,谋杀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

克劳狄斯的罪行成为整个剧情的源头,也是哈姆雷特追求正义和报仇的动力。

克劳狄斯一贯的欺骗和谎言使他成为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

他经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善于伪装和虚伪。

这种双面性与哈姆雷特的矛盾以及其他人物的欺骗构成了剧中紧张的关系。

4. 玛尔刺斯玛尔刺斯是哈姆雷特的母亲,克劳狄斯的新妻子。

她是一个复杂的角色,既有被动,又有积极的一面。

玛尔刺斯对克劳狄斯的欺骗和谎言感到愤怒和懊悔,但同时也对他有着深深的依赖。

玛尔刺斯的行为和决策对剧情产生了重大影响。

她的选择帮助了克劳狄斯,导致了哈姆雷特加深了对克劳狄斯的憎恨和愤怒。

玛尔刺斯的复杂性使她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角色。

5. 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哈姆雷特的女友,也是本剧中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柔弱而无助的人,受到父亲和兄弟拉尔特斯的操控。

奥菲利亚的失败恋情和与哈姆雷特的分离使她陷入了精神崩溃的境地。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

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有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打破了的理想。

他要父报仇,可是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但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关键词:哈姆莱特;扭转乾坤;忧郁;延宕一、哈姆莱特的身份背景(一)、成长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

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辨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报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

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

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份、权利和爱情……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鲜花着锦的前程和命运。

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

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

(二)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

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

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

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

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

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分析

哈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观的文武全才,是朵举世瞩目的娇花,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开明君主的典范。

在他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统一国家的理想。

哈姆雷特性格特征。

⑴忧郁A.忧郁之源----理想破灭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

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

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B.忧郁之深深刻洞察力---- 他以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现实,深揭被掩盖着的社会罪恶,使其忧郁积重难返。

继续探索---- 他在精神危机里继续进行精神探索,又发现更新,更严重的社会罪恶,这些新的罪恶又带来他忧郁的进一步升级,达到常人达不到的深度与广度。

C.忧郁之久忧郁---- 贯穿剧目的始终。

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因而, 没有忧郁,也就没有哈姆雷特。

⑵犹豫A.犹豫原因敌强我弱----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决定命运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莱特的形象也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从剧中的故事情节中也不难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感情非常复杂的形象,几乎人类所有崇高而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而人类自身难以克服的某些弱点也在他的身上闪现。

他追求完美却又被迫跌入黑暗现实,立志复仇却又优柔寡断,为复仇不择手段却又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

种种矛盾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

然而正是因为他性格中存在的种种矛盾的因素。

使得这个形象变得十分深奥,难以理解。

当然,这也正是这一形象具有永恒魅力之所在。

关键字:哈姆莱特矛盾的性格人文主义犹豫与忧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巨作《哈姆莱特》,以其生动丰富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集多种成分为一体的艺术特点,征服了当时乃至现代的无数读者,尤其是主人公哈姆莱特矛盾复杂的性格,加之深刻的社会背景,更让人深思,不仅彰显了人物的个人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一.完美理想主义者坠入残酷黑暗现实
哈姆莱特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王子,从小过着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受千人尊敬万人爱戴,后来又到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良好的精神教育,加之父母的宠爱,不得不说,他之前是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生活,由于很少接触世界黑暗的一面,因此形成的一种趋于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性格,相信世间所有的真善美,向往着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和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

可所有的幻想都随着父亲的突然惨死,叔叔的阴谋篡位,母亲不顾廉耻的改嫁而迅速化为泡影。

所以哈姆莱特是忧郁的,他的忧郁是由于理想破灭。

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

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劳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甚至是他心爱的情人奥菲利娅,也竟然成了奸王的帮凶。

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私利而甘愿做罪恶着的眼线,连自己深爱着的奥菲利亚也对自己无端猜测和刺探,接二连三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瞬间坠入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深渊。

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忍辱屈从,要么反抗,内心强烈的愤怒与责任感,加之父亲魂魄的驱使,使他选择了后一条路,但人物本身具有的软弱性使他的反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不彻底性,也折射出了最终的悲剧命运。

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哈姆莱特的忧郁贯穿了剧目的始终。

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因而, 没有忧郁,也就没有哈姆雷特。

二.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

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

当哈姆莱特听了父亲鬼魂的话,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虽然一个国王给人家用万恶的手段掠夺了他的权位,杀害了他最宝贵的生命,我却始终哼不出一句话来,我是一个懦夫吗?”“我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一个下流女人似的,只会用空言发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的了!呸!呸!活动起来吧,我的脑筋!”最终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想到了上演戏来证明叔叔的罪恶行径。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他不仅考虑到了自己的命运,更考虑到了人类的生存与毁灭,不愧是思想上的巨人。

“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办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在大言不惭地说:‘这件事需要做。

’可是始终不曾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像鹿逐一般的健忘呢,还是还是因为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的过于审慎的顾虑”他的过多的顾虑让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甚至在杀父仇人祈祷的时候还在考虑杀一个正在祈祷的人,那个人死后会上天堂的事情而措施了良机,最后造就了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莱特的这种性格不单单是个人的特征,也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普遍特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敌强我弱----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另一方面,任务艰巨----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

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 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同时他也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社会动荡,官场狡诈,民怨沸腾,人文主义者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孤立与无助,这也是时代的悲剧。

三.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的化身
哈姆莱特的性格中,存在着极其善良的一面。

在最初,他对待父母,有一颗孝心,对待朋友,有一颗诚心,对待爱情,又是那样的忠贞与执着。

在父王去世前,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他在当时的新文化中心德国威
登堡大学学习,受到人文主义新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对世界和人类抱以美好的愿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他心目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典范。

他不仅仅想到了要为父报仇的个人恩怨,更想到了要拯救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他从个人的不幸,家庭的不幸,想到了整个社会的不幸,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着“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大我”的体现。

他追求美好的爱情,真诚地爱着奥菲利娅。

那时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是积极乐观的,对人类对爱情、对友谊以及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理想。

但是他也曾为了复仇而不择手段,他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了死路,他误杀了波洛涅斯后,却表现得异常冷漠,甚至对自己深爱过的奥菲利亚也十分绝情,这也是他恶的一面的真实写照。

他的性格中,也有其狭隘渺小的一面。

曾经是个理想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在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之后,虽然认清了某些事情的本质,但却决然的否定了一切生活中的美好,变得狭隘而偏激了。

“生活在汗臭垢腻的棉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为比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他对于母亲是如此嘲弄,对于奥菲利亚是如此践踏,虽然母亲有着她罪恶的一面,但她对于哈姆莱特的亲情却是真的,而奥菲利亚,也不过是恶势力斗争中的一个工具,一枚棋子而已,也有着自己的苦涩与无奈,这一点,哈姆莱特却看不到,这也是他思想中渺小狭隘的一面。

也正是他的这种善良与邪恶,伟大与渺小并存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行动上的犹豫与冲动,揭示了最终的悲惨结局。

总之,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时代的典型代表,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不仅是个人的特征,更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哈姆莱特的悲惨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不管是他的善与恶,伟大与渺小,反抗与软弱,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他的悲剧收场,也正彰显了那个时代的悲剧命运。

参考书目:
1.张洋《莎士比亚引论》1989
2.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1979
3.齐建坤《哈姆莱特人物形象初探》2006
4.朱维之等《外国文学史》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