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曲线大全(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图形汇总全文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图形汇总全文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1条重要曲线考点汇总导读:新增划重点,新增例题,从例题上看,几乎95%以上曲线都考到了,说明了曲线的重要程度。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曲线:是反映需求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斜率为负。

需求数量变动(即点的移动)需求变动(即线的移动)下图示为需求曲线(需求数量变动):P 为商品价格,Q 为需求量,DD 为需求曲线。

下图示为需求数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说明: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如有1万元钱,1元/个(纵-价)(横-量),涨价,降价与需求呈反方向。

(2)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2)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移(增加→右移,减少→左移)】。

(通常情况下,假设价格不变,影响曲线向右上方平移的因素有: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偏好增强、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

)易混合到需求变动里面考。

【重点,掌握,年年考,如下真题:】【2022·多选题】根据需求理论,导致某一时期高档品牌饮品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原因有()。

A.该饮品价格上升B.该饮品广告费用上升C.消费者对该饮品偏好增加D.该饮品生产成本下降E.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参考答案】C,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变动。

由于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增强的增加扩大了需求,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上方移动。

A 选项:价格变动引起的是点的移动;B 选项:解释①广告的费用增加,对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增大的(右移)因为也存在广告作用导致负面影响的情况;解释②广告费用影响的是供给成本,进而影响的是供给曲线的变动。

D 选项:生产成本下降所引起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下图示为供给曲线(供给数量变动):P 为商品价格,Q 为供给量,SS 为供给曲线。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

这是之前看见过的,稍微有点改动。

考试之前过一遍,很有用。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TC(总成本)TVC (总可变成本)TFC (总固定成本)Q (产量)(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CMC (边际成本)考点五:劳动的供给曲线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Q(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2)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1(2(3(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知识点一】消费者均衡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完整版本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归纳全面.docx

完整版本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归纳全面.docx

实用标准文档需求曲线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PDD’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Qd供给曲线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1.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P S系的需求曲线Qs(供给量)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P S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Qs(供给量)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曲线消费者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多比少好的偏好基本假定)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 依据可传递性的偏好基本假定 )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是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1. 收入变动的影响:2. 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纵轴上的端点不变,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横轴上的端点发生旋转。

价格下降向右旋转,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价格上升向左旋转。

消费者均衡1.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上。

经济学基础曲线汇总

经济学基础曲线汇总

需求萌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__________ 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方程形式QfQd (p)例如:需求函数Q F50000-200P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虔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通常倩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Qd (需求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最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方程形式Q F Q. <p)例如:供给函数Q:二-1500+300p即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念(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如下:1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屋的査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山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产狀鼾更生殛好枝機碗素会导致豔理刑.—〔侯给量)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类别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形状和基本特征1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苗者带来相同满定稈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帝给消费者的満足程度罡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脱上各个点的傷好稈磨斜莠异的。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①童原国戊远的粋异曲线”消善者的僖好稈唐扌驕°【分析】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多,根捋'多比少好" 的假定,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平越高。

经济基础曲线大全

经济基础曲线大全

经济基础曲线大全基础各种曲线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 价格;Qd 需求量(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价格和需求呈反比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点移动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3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4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向右移动的因素(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A.生产成本降低;B.生产技术提高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5.预期第2 章:无差异曲线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特征: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专项(打印版)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专项(打印版)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专项(打印版)曲线汇总第1 页 /共8 页一.中级基础曲线汇总第1 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曲线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2.供给曲线供给曲线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P S Qs(供给量)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P S Qs(供给量)P D D’Qd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P DQd(需求量)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的需求曲线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曲线汇总第2 页 /共8 页第2 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无差异曲线X2ABX12.预算约束线X2A2pmO B X113.预算约束线的变动(1)平移(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X2OL0L2L1M/P1M/P2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平移。

收入增加会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发生同比例的变化,会导致预算约束线平移,同比例上升导致左移,同比例下降导致右移X1曲线汇总第3 页 /共8 页(2)旋转(3)预算约束线不动---------(价格.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4.消费者均衡X2m/P2ACBm/P1X1X1X2OM/P1M/P2A0A2A1假设收入不变.X1 价格不变,X2 的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会绕 BA0 向左旋转为 BA1;如果 X2 价格下降,则预算约束线沿 BA0 向右旋转为 BA2X1X2OM/P1M/P2B0B1 B2A(3)预算约束线不动两种商品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变动(两个端点不变,斜率不变)(2)假设收入不变,X2 价格不变,X1 的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向左旋转为AB1,如果 X1 价格下降,则预算约束线向右旋转为 AB2切点C 既位于预算线上又位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在此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商品价格比,无差异线斜率绝对值是商品边际替代率,所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

经济基础曲线汇总

这是之前看见过的,稍微有点改动。

考试之前过一遍,很有用。

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121、P 2,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4.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拉弗曲线提示各国(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2、总产量曲线(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 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知识点一】消费者均衡X2m/P2AMX21C I3I2N I1X11B(m/P1)X1图:消费者均衡【解析】切点C既位于预算线上又位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在此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商品价格比,无差异线斜率绝对值是商品边际替代率,所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最新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

最新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

2018年经济基础所有曲线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价格;Qd :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消费者偏好增强;2、收入增加;3、替代品价格上涨;4、互补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p f / 只考虑帙. ■、''、'』系的霑求flK£厂n 〈供给量》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A、生产成本降低;B、生产技术提高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5、预期第二章:无差异曲线x沁4Si治和x2代表消费组合中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基础各种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
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
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第二章: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
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 1,L 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
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
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 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 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
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
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 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
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 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
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于L 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 2后,平均产量递减,
L 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时边际产量最大;
上述图形中,L
1
时平均产量最大;
L
2
时总产量最大。

L
3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
(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

此时MC=ATC,ATC最低;M点前,MC<ATC,ATC下降;M点后,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

M’之前,AVC下
降,MC<AVC,;M’之后,AVC上升,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完全竞争行业的需求曲线
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
边际收益线、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合一)
3、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DD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AR曲线:平均收益曲线
MR曲线:边际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两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
W W₁:要素市场的价格MFC=AFC=W₁: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平均要素成本曲线=要素供给曲线(三线重合)2、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
MRP=VMP=P*MP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三线重合)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曲线)
4、边际收益产品线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提示】各水平线是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长期价格总水平
影响长期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4、总需求变化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注:此图LRAS(长期总供给曲线)应改为SRAS(短期供给曲线)
P1:均衡价格总水平
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B点移动到A 点),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最初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