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是一致多民族国家,学会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特别重要。
二、学情分析我国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成绩先生经过历史的和地理的学习曾经有必然的了解,同学们有对民族关系有必然了解。
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一些民族成绩先生还不能很好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④处理民族关系准绳的基本内容及其彼此关系⑤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过讲授、情景材料分析、探求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成绩的基本准绳,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去分析成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进步尊重多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盲目性,加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绳及彼此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纸、电视旧事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成绩引发的冲突、乃至和平,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乃至国家分裂,1994乌干达民族大搏斗、乌克兰国内冲突、缅甸内战冲突。
这阐明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成绩,对于保护民族团结、国家一致、社会不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对民族国家,更应注重民族成绩,本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题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新课讲授:(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绳1、我国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短视频播放---民族之歌《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言语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探求1:你从这首歌曲中看出了甚么?(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质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优质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我们怎么做。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新旧对比,雪域高原(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思考:为什么雪域高原(西藏)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历史性跨越?(带着这个问题一同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师总结:雪域高原历史性跨越【新课教学】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结合教材P72思考、讨论:1、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各民族对我们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3、你能概括出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吗?教师总结: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那么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呢(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原则)展示图片和表现各民族平等的实例: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结合教材P72最后一段思考:上述图片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民族平等地参加国家和民族事务的管理。
注意: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是否矛盾?教师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享有和汉族平等的权利。
但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诸多因素,造成了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相对落后的状况。
基于这种情况,贯彻民族平等原则,实现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不仅要采取措施,给予少数民族特殊的政策,还给予帮助和照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这种民族关系的原则掌握的还不够具体和透彻,因此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要穿遍56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拍结婚照!这个像白日梦一样的结婚幻想,却生生被一对新婚小夫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成了现实。
(课件展示这对夫妻身穿少数民族的婚纱照,并邀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二)进行新课一、民族之缘尊重始于了解,课件展示关于中华民族的小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熟悉程度教师活动: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活动: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课本回答问题教师点播: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民族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民族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二、民族之情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教师活动:我国为什么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根本原因)(2)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探究活动一:有人说:“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教学设计13: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的国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比赛等四、过程设计:本节课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先向学生介绍赛制:本节课总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抢答环节:猜一猜;必答环节:议一议;加分环节:说一说;最后以积分最多的评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要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首先必须先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家了解多少,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猜一猜。
PPT:四个少数民族特色描述。
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学生抢答得分。
师:在我国除了这四个民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民族?从中说明了什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面我们在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中感受我国的这一重要国情。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反映了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并说明原因。
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师: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否意味着不存在任何问题?过渡:今天依然存在着经济文化发展部平衡的状况,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
因此要巩固这种关系,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必须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遵循符合国情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下面我们就这三条原则进入第二环节:议一议。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活动过程:三张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每张图反映了什么原则,并解释内容和举例说明。
教学设计2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提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合作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景材料分析、探究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情境一:学生分组课前调查: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优秀人物,为中国的统一、发展所做的贡献。
【导入新课】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教师: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教师:补充展示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讲授新课】一、我国的民族概况: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人教版必修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word教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教政策第一节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②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围绕“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这一时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②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学习法、活动参与法等。
③教学方法主要是设疑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法、讲授法引导总结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欣赏:新旧西藏两重天)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60年的时间里,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党和国家实施的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了民族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国家富强,那么我们国家又是如理民关系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的民族概况教师: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还有55个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教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青川地区有哪些民族呢?教师提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在长期的民族融和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略2、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教师提问(探究活动):有人说:“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教学设计1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学趣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对民族关系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二、主题探究主题一:坚持民族平等(1) 设置情景(“微博里的争论”):不到3000人的少数民族,也有全国人大的代表。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必然性:(2)用事实材料印证:我国一直致力于实现民族平等,主题二: 坚持民族团结设置情景:展示藏独,台独资料.交流一下:联系现实谈谈,破坏民族团结对我们国家有何危害?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总结:引导学生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谴责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主题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创设情境:十年来,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累计投入2万多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2项,兴建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现代化设施项目,有力的推进了西部民族地区向现代化的跨越。
十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贫困人口由一千多万减少到不足百万。
合作探究:国家为什么采取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交流发言:小结:引导学生体会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全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教学设计2: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课题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悟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生:略
师:பைடு நூலக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补充)
所以,三个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请学生写示意图)
过渡:要巩固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这一切源于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并从中体会到在处理民族关系过程中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探究与实践)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你为后山乡政府如何更好地处理好民族关系、促进后山乡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板
书
设
计
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式、合作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周慧一、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框题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部分,也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关于民族问题,学生通过历史和地理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只是初步认识,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还不能很好的分析。
另外,所授班级是文科班基础较差的班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学习兴趣欠缺。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力求举例生动形象,创设情境,体验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国情;2.理解并识记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3.理解并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少数民族特色音乐情景——体验民族音乐风情——猜一猜环节”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2.围绕“西藏的历史性跨越”这一历史事件、“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是否违背民族平等”辩论等情景,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计——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难点:民族平等原则五、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依次播放截取的四小段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向往西藏》、《月光下的凤尾竹》、《呼麦》,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些民族的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依次是新疆维吾尔族、藏族、傣族、蒙古族。
【过渡】在我国,除了这些民族外,还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以及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二)授新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之一)教师:汉满蒙回维藏苗,壮彝土侗傣黎朝;土白鄂鄂阿德普,佤傈畲羌拉水瑶;东纳锡仡柯景怒,独门裕保珞基毛;京俄乌赫撒达仫,塔塔哈哈布布高。
我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构成的,这说明我国的国情是怎样的?学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优这么多民族构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西藏的情况。
2.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师活动:呈现西藏解放前后的两张图片(农奴和现代化生活)。
教师:两张图片有着鲜明的对比,呈现了不同时期西藏的状况,那么雪域高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跨越。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7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西藏的变化反映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并请每组成员分工合作,作好记录并选好发言代表。
【小组合作探究】西藏的变化反映在哪些方面?学生: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由地位低下的农奴变为了国家的主人;又剥削和压迫变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拥有了自己的财产,如土地和牲畜;生产力十分低下到生产力得到发展;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就业、健康等权利;得到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等等。
教师: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由不平等到平等,各民族间相互支援团结互助。
教师: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教师:这种民族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教师:民族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已经消除,是否意味着我国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学生:是或者不是教师:民族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已经消除,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
例如,各民族经济、教育存在不平衡状况,各民族宗教信仰存在隔阂、分裂份子依然存在等等。
【过渡】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呢?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材料:2014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次二会议实到代表2983人,409名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教师:材料体现了哪方面的平等?学生:政治平等教师:融入到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节庆氛围中,有专门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频道,可以看到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这体现了哪方面的平等?学生:文化平等教师:民族平等原则不仅包括这两方面的,还有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平等。
概括来说,民族平等原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方面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另一方面,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
教师:现在的高考制度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在高考成绩中有5—20分的优惠。
这是否违背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接下来我们现场模拟一场辩论赛。
正方(1、2、3小组)观点:不违背民族平等原则,反方(4、5、6、7小组)观点: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辩论环节】正方观点:不违背,原因如下:有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教育等确实落后于其他地方,加分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有利于民族团结,存在即合理等。
反方观点:民族平等就应该各民族一视同仁,加分违背了这一原则;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能存在汉族人,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也可能有少数民族,同等环境下,确没有享受到平等的结果;加分后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与其他学生有差距,等等。
教师点评总结:正反两方都有足够的理由支撑各自的论点,辩论有理有据,氛围良好。
我的观点是:少数民族加分并不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原因如下:这一政策出台的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事实上的平等,有利于民族团结。
在有些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确实没有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加分现象,但问题在于是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加分的对象和标准划分不明确、加分的监管不力等等。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加分只是权宜之计,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不平等问题,应该怎么做?学生: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过渡】如果一个民族一盘散沙,没有了团结会怎样呢?(2)民族团结原则教师活动:呈现叙利亚内战图片、昆明火车站恐怖事件图片教师:叙利亚内战表面上是政府军与反政府军斗争产物,背后其实是叙利亚本民族内部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分裂。
一个国家没有了团结,人民必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灵创伤、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痛失亲人都可能是我们要承受的。
因此,团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十分重要。
教师: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过渡】图片展示:援疆、援藏、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民族间相互帮助,促进各自发展。
教师: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学生:各民族共同繁荣。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教师: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教师:如果用手势来形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应该怎样做?学生:伸出双手,双手平行代表民族平等、双手合十代表团结、双手展开代表共同繁荣。
【过渡】了解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那我们应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呢?4.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师: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应该如何处理?情景: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你应该抱的态度?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你会怎么做?如果知道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方有对口支援的关系,你能够做些什么?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援。
教师: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也看到当前民族问题仍然存在,为应对这些问题,应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基本原则。
最后,民族关系的巩固还需要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予以实践。
(四)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之一)2.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4.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五)课后练习1、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与其他各方面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是。
这充分体现了( B )①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②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区域内部事务③各民族都有权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④各民族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十分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作为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应该怎么做( B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④汉化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构思更加成熟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高一(8)班上完这堂课后,整体感觉过程比较连贯顺畅。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各个环节也能较好地开展。
作为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其鲜明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
这也是我本堂课较为出彩的地方。
比如,导入新课环节,用少数民族音乐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分工合作,学生积极参与,将本堂课推入了第一个高潮;在辩论环节,学生各抒己见,有理有据,表达清晰,表现得相当自信,将本堂课又推入了另一个高潮;在总结环节,利用手势加深学生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记忆;列举丰富的现实案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