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4章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 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 ‚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 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 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路径
器 物 地主阶级 改革派 科学技术 制 度
鸦片战 争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改 良 派 革 命 派 维新 运动
“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资 产 阶 级
君主立 宪制
资产阶 级民主 共和制
辛亥 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文化 (观念形 态的革命)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 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这是指五四运动体现了近代以来历 次斗争所不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时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有了觉悟,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年,1921年便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 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 时,也开始领导中国农民运 动。
广州、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1927年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3位代表: 李 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 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 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①内容:民主和科学②意义: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新文化运动具体过程?【常考小题】①文化方面: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必考)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必考)批判孔子,但并没有因此就否定中国全部传统文化。
(了解即可)②文学方面:鲁迅写了两本书《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必考)《狂人日记》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必考)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四.五四运动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②五四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③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第二,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哪三类人?(了解)①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②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③中国同盟会会员: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小题,常考书名)①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③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④影响较大的还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C袁世凯在掀起尊孔复古逆流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C“兼容并包”的思想 D社会主义的思想4.新文化运动中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A儒家思想文化 B孔子思想学说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专制皇权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他们要求()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提倡民主和科学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宣传新思想,弘扬新文化6. 1911年至1925年间建立的下列政权中,不具有革命性质的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京政府C.湖北军政府D.广州国民政府7.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A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B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C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人民民主8.民主和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受此影响最大的是()A广大青年 B 无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工农群众9.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论战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论战C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论战D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10.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 D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11.五四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上海工人觉悟高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2.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A商人罢市 B学生大规模罢课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A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B十月革命影响与马克思主义传播C青年学生领导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15.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特点在于()A无产阶级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B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C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D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16.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D.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全是糟粕17.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18.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组织革命武装C发动工人罢工 D制定完整的革命纲领20.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A中共的中心任务 B中共的奋斗目标C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D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21.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表明()A党的宗旨发生了变化 B党在实践中走向成熟C党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D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22.十年对峙时期,红色政权能够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A.建立于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B.当时新旧军阀混战激烈C.得到了大量的国际援助物资D.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决议二、多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E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2.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A防止封建帝制复辟 B反对封建军阀统治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E学习西方文化3.下列评价符合新文化运动实际情况的有()A是近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B使民主科学观念得到较广泛的传播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D整个运动未能给中国人民指明新的前景E提出了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E拒签和约5.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E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6.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这场斗争的阶层有()A爱国学生 B工人阶级 C商人 D地主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7.五四运动与以往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A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进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斗争E北洋军阀政府忙于军阀混战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A促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E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C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E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10.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不同之处有()A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对科学共产主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E进步刊物和进步团体出现11.关于中共诞生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C工人阶级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提供了群众基础E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不同的主要表现是()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C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达到目的E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13.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A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决定加入共产国际C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E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14.中共二大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1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了。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四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第四章练习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单选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A. 保路运动的兴起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护法运动的兴起D. 五四运动的兴起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胡适D. 鲁迅4、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宣传公平和正义C. 弘扬民族文化D. 主张文学革命5、在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狂人日记》D. 《狂人日记》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A. 陈独秀B. 陈望道C. 李大钊D. 毛泽东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 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 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C. 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D. 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受挫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A. 护国战争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9、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A. 从学生转为工人B. 从工人转为学生C. 从农民转为工人D. 从工人转为农民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国民革命1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在A. 五四运动B. 京汉铁路罢工C. 五卅运动D. 省港大罢工12、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A. 辛亥革命以后B. 五四运动以后C. 北伐战争以后D. 南昌起义以后二、多选题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北京大学B. 中山大学C. 《新青年》编辑部D. 《湘江评论》编辑部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倡A. 民主B. 科学C. 白话文、新文学D. 社会革命3、在率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代表作有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马克思主义》C. 《庶民的胜利》D. 《Bolshevism的胜利》4、五四运动在1919年6月3日后发生的重要转变是A.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西安B.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C. 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D. 运动的主力从工人转为农民三、简答题*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五章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嘉兴南湖游船
参 会 代 表:
上海 李达、李汉俊
北京 长沙 武汉 济南 广州 旅日
张国焘、刘仁静 毛泽东、何叔衡 董必武、陈潭秋 王尽美、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共产国际 马林、尼科尔斯基 (包惠僧,受陈独秀 派遣出席了会议 )
会议通过了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以无 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 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 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的条 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 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2.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先进分 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 国共产党成立的意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本章的重点、难点:
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特点以及历史 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及大革命 失败的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上海 北京 武汉 长沙 广州 济南 巴黎 东京
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陈独秀、李汉俊、李达 1920、8 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 1920、10 董必武、陈潭秋 1920秋 毛泽东、何叔衡 1920秋 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 1920秋 王尽美、邓恩铭 1921春 周恩来、赵世炎 1921、3 周佛海、施存统 1921、3
5月4日—6月3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罢课 被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1991年版。
5、王光远《蒋介石与北伐》,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年版。
谢谢、结束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展现了崭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
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 时间 原因 领导人 结局
1922.1-3 香港海员 罢工
鲁迅杂文语录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 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 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 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 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 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 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国共产党一大
上海:李达 北京:张国焘 长沙:毛泽东 济南:王尽美 武汉:董必武 广州:陈公博 旅日:周佛海
李汉俊 刘仁静 何叔衡 邓恩铭 陈潭秋
包惠僧、马林、尼克尔斯基
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 党的纲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
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张 选举领导机构:国焘、李达)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特点及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单选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单选题(含答案)1、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 )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毛泽东2、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A)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大众C.无政府主义 D.资产阶级自由主义3、新文化运动最早和主要的发起者是( D )。
A.李大钊B.鲁迅C.胡适D.陈独秀4、1922年6月,炮轰孙中山驻地的军阀是(D)A.岑春煊B.陆荣廷C.唐继尧D.陈炯明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 )A.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C.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A.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C)。
A.辛亥革命B.中华民国成立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8、下面哪一口号不是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在示威游行时高呼的( A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9、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与之相隔12年的历史大事是(C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五四运动爆发C.五卅运动爆发D.国民大革命失败10、最能明确地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B.上海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参加斗争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1、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组,是(D )。
A.李大钊等人的北京组B.董必武等人的湖北组C.毛泽东等人的湖南组D.陈独秀等人的上海组12、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A.上海B.南京C.广州D.天津1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B)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B.中共一大的召开C.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D.《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14、《新青年》是谁在上海创办的( A )A、陈独秀B、胡适 C 、李大钊D、鲁迅15、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B )A. 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B.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D. 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16、下列属于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内容的是(C)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C.联合共产国际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B)A.共产党一大 B.国民党一大C.共产党三大D.国民党二大18、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D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C.土地革命的总路线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工人运动是( C )A.香港海员罢工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省港工人罢工20、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 )A.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B.旧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D.“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1、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C )A.国民军B.东征军C.国民革命军D.北伐军22、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第一节1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主要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世界的变化。
(1)时间:1914年6月至1918年底。
性质:帝国主义国家(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不义战争。
协约国取胜。
(2)战后世界的变化。
●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亚、非、拉美人民逐步觉醒,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
●帝国主义形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的所谓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最大的变化是:1917年11月7日,俄国趁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薄弱链条出现在苏联的机会,举行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诞生。
共产国际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小结:1919年以后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是在上述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2考点: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1)发生的背景: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2)主要倡导者和杂志:(陈独秀和新文化运动)(识记1)(选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毛泽东称陈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他骨干和倡导者: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主要内容(简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综合运用1)(论述)●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青年杂志》发刊词中讲“以科学和人权并重”,用德先生赛先生来救治中国的一切弊病)●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新文化运动还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提倡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和形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两个方面。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论述)。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简单运用1)意义总: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和民主主义的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局限: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思想方法形式主义)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3考点: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领会1)(选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列宁苏维埃政府两次对华宣言,表示欲取消沙皇时代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最早讴歌十月革命)4考点: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新的时代条件。
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5考点: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起因(1)直接起因(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简介巴黎和会情况: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英法美等国控制。
会议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2)过程:了解两个阶段。
5月4日至6月3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代表性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镇压。
6月3日至6月下旬。
工人为主体,中心在上海。
6月3日逮捕学生千余,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
此后,五四运动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运动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
(3)结果:达到了直接的目的。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罢免亲日派官僚曹、章、陆的职务,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
6考点: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一方面,工人阶级运动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
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此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节7考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中国最早信仰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即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其影响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2.中国早期信仰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标志着他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三是一部分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
8考点: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主要表现(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刊物纷纷涌现。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此外,还有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等)(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国民》等,这些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9考点: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10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条件具备五四运动后,随着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急切需要找到实现本阶级意志的精神武器。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
(二者如航船与指南针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11考点: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情况及其主要领导人(1)“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2)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是上海组,陈独秀组建的。
1920年8月成立。
是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3)1920年到1921年中共成立前其他地方党组织:李大钊等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组建的湖北小组,毛泽东等在长沙组建的湖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组建的山东小组,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组建的广东小组。
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2考点: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1)进一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注重从马、恩、列宁原著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经验。
●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第一次是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第二次是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