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热和冷却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3加热和冷却-附知识点梳理(2)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3.加热和冷却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糖受热冷却后的形态变化。

描述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描述温度计的发展历史。

举例说出人们利用加热和冷却物体所做的事情。

教学材料: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加热与冷却》知识梳理第七课《水受热遇冷会怎样》1.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到灶台上烧,水还没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

这是怎么回事儿?答:这是因为壶里的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所以水往外流。

2.准备实验用品,组装一个用于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变化的实验装置。

观察这个装置,它与生活中常用的哪种仪器相似?答:它与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相似。

3.实验①②①把实验装置轻轻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答: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水位上升了,说明水的遇热体积会变大。

②把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实验装置中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取出后再放入冷水中,水位有所下降,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

4.在上述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位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答: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这种变革叫做热胀冷缩。

5.在实验中你还发觉装置放入冷水后,终究水位并没有降到很低,为甚么会比初始水位高?谁来说一说水位的高低和什么有关?答:因为实验②中的玻璃杯中的冷水温度不够低;我以为水位的高低和烧杯中水的温度有关,即使放入冷水中,水温不够低,水位也会比力高,假如放在一杯温度更低的水中,体积还会缩小,水位就还会下降。

(在实验②的冷水中加入冰块,会发觉玻璃管中的水位会连续下降。

)6.拓展与应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水是液体,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其他液体如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吗?答:其他液体受热或遇冷,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能够用一样的方法举行验证。

)第八课《固体也热胀冷缩吗》1.铁路上钢轨的连接处都有缝隙,施工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他们链接紧密呢?答:因为钢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当钢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如果两钢轨连接紧密,就会被挤变形。

2.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说说我们的观点和理由。

答: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将铜球加热或冷却,它会发生变化吗?怎样观测铜球的变化呢?(1)在一般情况下,铜球能够通过金属环。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在小学科学中,水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特别是在水的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上,更是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以保证教学效果。

本文就将分享一份小学科学中水的加热和冷却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理解温度的变化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2.掌握水从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时,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液体、固体、气体);2.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3.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模拟水的不同状态、水的热胀冷缩等现象。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不同状态下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教师讲解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然后采用示范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种状态转化的过程:将水放在冰箱中冷藏,观察水的变化;将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3.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者实物,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STEM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温度对水状态和体积的影响。

4.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15分钟)讲解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如用来制造工艺品、热水器、水管等。

5.课堂练习(10分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测试或练习题,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6.课后作业(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研究在家中使用的水管与水龙头等水器,如何防止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了水的不同状态、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丨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与冷却方式

丨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与冷却方式

收藏丨理化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与冷却方式常用加热方式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有煤气、酒精和电能。

为了加速有机反应,往往需要加热,从加热方式来看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

在有机实验室里一般不用直接加热,例如用电热板加热圆底烧瓶,会因受热不均匀,导致局部过热,甚至导致破裂,所以,在实验室安全规则中规定禁止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燃的溶剂。

为了保证加热均匀,一般使用热浴间接加热,作为传热的介质有空气、水、有机液体、熔融的盐和金属。

根据加热温度、升温速度等的需要,常采用下列手段。

1、空气浴这是利用热空气间接加热,对于沸点在80℃以上的液体均可采用。

把容器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这就是最简单的空气浴。

但是,受热仍不均匀,故不能用于回流低沸点易燃的液体或者减压蒸馏。

半球形的电热套是属于比较好的空气浴,因为电热套中的电热丝是玻璃纤维包裹着的,较安全,一般可加热至400℃,电热套主要用于回流加热。

蒸馏或减压蒸馏以不用为宜,因为在蒸馏过程中随着容器内物质逐渐减少,会使容器壁过热。

电热套有各种规格,取用时要与容器的大小相适应。

为了便于控制温度,要连调压变压器。

2、水浴当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时,最好使用水浴加热,水浴为较常用的热浴。

但是,必须强调指出,当用于钾和钠的操作时,决不能在水浴上进行。

使用水浴时,勿使容器触及水浴器壁或其底部。

如果加热温度稍高于100℃,则可选用适当无机盐类的饱和水溶液作为热溶液。

例如:盐类饱和水溶液的沸点(℃)NaCl 109MgSO4 108KNO3 116CaCl2 180由于水浴中的水不断蒸发,适当时添加热水,使水浴中水面经常保持稍高于容器内的液面。

总之,使用液体热浴时,热浴的液面应略高于容器中的液面。

3、油浴适用100-250℃,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反应物的温度一般低于油浴液20℃左右。

常用的油浴液有:①甘油:可以加热到140-150℃,温度过高时则会分解。

②植物油:如菜油、蓖麻油和花生油等,可以加热到220℃,常加入1%对苯二酚等抗氧化剂,便于久用,温度过高时则会分解达到闪点时可能燃烧起来,所以,使用时要小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7)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7)

《加热和冷却》的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教学模式:学习目标: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变。

2、会做加热蜡烛的实验,观察蜡烛的形态变化。

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固态和液态有了直观的感受,为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作了一定的铺垫,进一步感受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变。

教学难点:知道导致物体形变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蜡烛、打火机、勺子、容器、纸。

教学活动:一、导入想一想:1、市面上,大家见到过多彩蜡烛和不同形状的蜡烛吗,它们是怎样制作成的,能用蜡烛画画吗?2、如何把用过的碎小的蜡烛再次使用,变废为宝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下面,我们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教学过程课本第21页,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课件展示:(一)、活动一、制作蜡画出示一张中国糖画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用蜡烛代替糖来做蜡画,提问:如何制作蜡画?(二)活动二、如何将碎小的蜡烛变废为宝分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探索,小组讨论时,事先明确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小组内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记录员做好记录,所有组员推荐一名汇报员来进行交流展示,所有组员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发言;教师巡回指导。

先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然后教师再分别出示制作蜡画和如何将碎小蜡烛变废为宝的实验步骤作为学生参考并对每组的汇报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四、小组讨论活动一、制作蜡画活动二、如何将碎小的蜡烛变废为宝分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探索,小组内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记录员做好记录,所有组员推荐一名汇报员来进行交流展示,所有组员认真参与、积极发言。

最后,教师做点评。

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并回答,教师视情况做最后补充。

五、拓展训练:刚才我们通过做实验验证了加热和冷却对蜡烛形态的改变,通过物体形态的改变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通过加热也能使其形态改变的?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哪些你会了,哪些还不会?你能说说吗?七、作业设计:生产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做哪些事情?八、板书设计:(幻灯片)《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总结: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及目的
一、常用热处理工艺:
1、回火: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以改善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和提高组
织稳定性。

2、正火: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改善其界面性能。

3、退火:通过加热和慢速冷却,以减软、增韧和提高可塑性的目的
而进行热处理。

4、淬火:通过加热和快速冷却的热处理,使金属材料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耐磨性。

5、硬质化处理:使金属材料具有超强的硬度和韧性,提高耐磨性和
热强度。

6、马氏体稳定化处理:针对一些特定材料,利用恒定温度和时间,
使马氏体组织达到稳定。

7、球化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材料表面组织形成球状结晶,从而改善表面性能。

8、脆化处理:通过调节温度和时间,使金属材料变得脆性,以便后
期的热处理。

二、常用热处理的目的:
1、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提高其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2、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抗磨性,耐腐蚀性和热强度等。

3、为了改变材料组织结构,改善显微组织形貌,改变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

4、为了改善金属材料的界面性能,使其变为球状结晶,从而改善了其可塑性和抗锈腐性。

7种空气处理过程

7种空气处理过程

7种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处理过程是指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除湿、加湿等处理,以达到舒适、健康、节能等目的的过程。

以下是 7 种常见的空气处理过程:
1. 加热:通过加热器将空气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这通常用于冬季供暖,以提高室内温度。

2. 冷却:通过空调器或制冷机将空气冷却到所需的温度。

这通常用于夏季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

3. 除湿:通过除湿器或空调的除湿功能将空气中的水分去除,以降低空气湿度。

这通常用于潮湿的环境或需要控制湿度的场所,如档案室、电子设备房等。

4. 加湿:通过加湿器或喷雾器将水分添加到空气中,以提高空气湿度。

这通常用于干燥的环境或需要增加湿度的场所,如医院、剧院等。

5. 换气:通过通风系统将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这通常用于需要排除污浊空气或补充新鲜空气的场所,如办公室、商场等。

6. 空气净化:通过空气净化器或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物和有害气体,以提高空气质量。

这对于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疾病患者或需要净化空气的场所非常重要。

7. 调节风速:通过风扇或空调的风速调节功能,调整空气流动速度,以满足不同的舒适需求。

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环境要求进行调整。

这些空气处理过程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以满足不同的舒适和健康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空气处理设备和方法。

7加热和冷却

7加热和冷却
2、学生回答。
3、提问:为什么会融化?是不是所有的固体加热都会变为液体呢
4、学生回答。
5、小结:对,像蜡一样的物体,受热以后,形状会发生变化。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也会如此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想象
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的是染成红色的水。我们先把标记移到当前液面位置。
2、提问:如果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热水中,液面有什么变化?看到什么?往上升说明什么?再把装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冷水中。问:怎么又少了?
3、提问: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4、小组讨论并回答,
5、小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红墨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做液体的热胀冷缩。
6、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度计,问:为什么温度计遇热液面升高,遇冷下降呢?介绍温度计的发明。
7、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学生举例)
课时教学具设计首页备课时间:2007年10月11日授课时间:2007年10月12日
课题
加热和冷却
课型
合作探究
几课时
2






知识与
技能
知道物体受热或者手受冷后会发生形状、体积和其他发面的一些变化;知道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过程与
方法
能够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能用文字、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直接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物体形态的变化
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生双边互向活动
设计意图
8、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周围的空气受热后,体积会不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不会缩小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 1、通过实验研究铜球、水、空气加热和冷却
后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 冷却做哪些事情?
糖画的制作过程
1.把固体形状的糖放进锅里
2.对固体形状的糖进行加热,加热 后固体形状的糖逐渐熔化成液体形 态的糖
3.用液体形态的糖绘制糖画
4.液体的糖冷却后就会形成固体形 态的糖画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糖画
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 1、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糖和蜡烛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还有
那些物体像糖或蜡烛一样受热后会熔化成 液体,冷却后有凝结成固体? 3、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气化的资料及温度计 的发明,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
合作、探究、交流学习
蜡冷却后, 再倒入别的 颜色的蜡, 这样把不同 颜色的蜡一 层层加上去, 好看的蜡烛 就做成了。
回顾目标: 1、我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知道加热 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我能够通过做实验,知道物体的热胀 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我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 原理做成的。 4、我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
彩色蜡烛的制作过程
找一个罐 装的饮料桶, 倒空饮料,整 齐地去掉 盖,把碎蜡烛 和比较短的蜡 烛放入桶中
把桶放入热水 中,并搅拌里 面的蜡和蜡笔, 使之熔化。如 水不够热,可 以加热;要请 父母帮忙,或 在父母的监护 下进行这个步 骤
把熔化的液体倒入 一个形状好看的容 器中。当然了,你 要先在容器中放入 作蜡烛芯的线;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学习目标】
1、我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知道加热和冷 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我能够通过做实验,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 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我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 做成的。
4、我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 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