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高一历史课件1.1《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7(人民版必修1)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封国内的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 赋和力役
分封制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使周的政治文化有较强稳定性和延续性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随着实力变化,诸侯间出现强国兼并形势,周天子 权威削弱
周天子
怎样评价宗法制?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嫡 长 子 继 承 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 权地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稳定团结
对中国社会结构、日常生活和观念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假如我是周天子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 儿子(妃嫔所生);二儿子(王后所 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 子(王后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 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 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齐国故城
鲁国故城
分封制
周公祠
姜太公祠
宗法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概况 宗法制 是否继承前朝 主要内容 主要特点
“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的大、小 宗 以血缘关系分配 权力,维护联系
保证贵族地位;加强 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
对象—权利—义 务—封国
以血缘为主保护 王室;加强控制 但未高度集权 巩固了统治;扩 大了疆域
主要作用
周王
诸 侯 诸 侯
周王
诸 侯 卿 大 夫
周王
诸侯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 (共27张PPT)

北流电视台北流新闻片头。在 北流出土的目前世界第一大铜 鼓,现存广西博物馆;在古北 流是俚、僚人部族首领的权力 和财富象征,表明青铜铸造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 主要用于
祭祀、战争、报警、驱逐猛兽、 娱乐等。1986年世界上第一 次找到铜鼓铸造遗址就在北流 铜石岭。
实施效果:从地方资源加深对宗法制的理 解,让学生了解家乡和热爱家乡。
知识总结(兼板书设计)
中
世袭制
国 早
基础
期 政
特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点
治
表现 基础
制
度
分封制
实施效果:突破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二) 和总结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的过程(难点)。
第三环节:探究一
材料一 《论语》:“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 不仁者远矣。”
材料二 《史记》: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广西北流高中 陈爱娟
北流市区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高中的第一课, 中外政治文明史的第一课, 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持续发展五千年从未中断, 原因之一就是有自己独特 的政治文明。
落实:通过学案由学生自主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 的内容,通过补充材料与课前提示结合分析总结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3.教学难点
难点:概括分析中国从国家的产生到西周时代的 文明演进过程。
依据:阅读文史资料从中提炼信息是高中教学目标 要求之一,本课中文明演进过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 归纳能力,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高一历史课件1.1《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44(人民版必修1)

二、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朝: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 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 原因: (2)制度建设:
是阶级对立和国家产生发 展的产物。
——王位世袭制
承禹的地位 (3)特点: ①开始“家天下”,实行世袭制; ②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标志: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
二、夏商的政治形式 1、夏朝:中国国家的开始 2、商朝: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 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 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
伯禽(同姓) 纣王之兄微子启 (古帝王之后)
三、西周政治制度
1、西周建立: 周武王;前1046年“牧野之战” 2、制度建设: (1)分封制 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 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目的: 巩固周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分封对象: ①同姓子弟、②异性功臣、③先代贵族
玉斧
红山文化出土
浙江余杭 瑶山良渚 文化祭坛 遗址
黄帝 战蚩 尤图
思考:1)从以上图片材料中,你认为当时 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什么? A、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城内的居民可能是 比较富有的氏族部落显贵。 B、王字等文字表明出现了早期的政治权力。 C、大规模祭祀活动,社会权力集中,政权与神权结合。 D、黄帝等的传说表明以强权确立初步政治管理秩序。
(1)建立: 商汤灭夏后建立(地点:中原)
(2)政治特点:
①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 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 商 朝(约BC1600—BC1046年)
王朝兴衰: 汤建 600年左右 亡于周武王 政治特征: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
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 残酷得奴隶制度----“人祭”
四、 周(B、C、1046-B、C、221)
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假如您就是周天子,您会怎么管理?
大儿子:我就是长子,年纪最长,您们都应该听我得。 二儿子:我就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就是儿子,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 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您们都别争了!我就是父王最疼爱得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得。
西周得宗法制
1制)直概2接念)核演:宗心变法:而嫡制来长由,子她原继得始承核社制心会;内得容父就系是家嫡长 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得宗主 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 去3得)目各得子:有巩双固重父关系系家,长在在亲本缘宗上族就中是兄 弟得关地系位,在,以政保治证上王又权就得是稳君固臣。关系。
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就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 得主要有哪些人?
西周分封
周王
功 臣
同 姓 王 室
先 代
姜
贵 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21张PPT)

•二、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
目的
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对象
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二、西周分封制
1、分封制:
目的
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对象
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
封地世袭统治
义务 影响
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①积极: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结果
②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受破坏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问题探究2: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课堂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4、商朝兴衰
人物 灭亡 时间 政治特征:
汤建 亡于周武王 600年左右 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原因
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
•二、西周分封制
1、周朝兴衰:
人物 时间 主要战役
武王伐纣 800多年 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实质: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三、西周的宗法制
2、内容:
(1)“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等级关系各等级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
(2)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问题探究1: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课件 (共20页)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 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 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 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 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 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由谁继承 ?
小儿子
课堂练习
1、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宗法 制度的核心是 A.王位世袭 B.嫡长子继承制 C.内外服制度 D.礼乐制度
西 周 的 封 国 齐、晋、
鲁、楚、 燕、吴、 越、秦
三皇五帝
伏羲 : 人首蛇身 人文始祖 男性始祖 龙图腾 八卦五行 燧人: 钻木取火 教人熟食 神农: 教人农耕 尝百草 发明医药
(炎帝)
zhuān xū
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天 子
天 子
嫡长子
嫡系余子、 庶子
材料1:“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 受德。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 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 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吕氏春秋·当务》 材料2:西周宗法制:大宗与小宗。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讨论: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依据什么原则?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7、西周的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维系在一起的? A.地域 B.财产 C.血缘 D.信仰
8、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中的“礼”指的是( ) A.礼仪 B.风俗 C.政权 D.政治制度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 差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各部族之间 的差异和纷争启示我们在现代社 会中应尊重多元文化和包容差异,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县制与郡县制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县制或郡县制,将地方行政权力收归中央。这种制度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为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同时设立三公九卿制,分掌国家大权。这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 一,但也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和官僚主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1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概述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分析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影响及评价 • 思考与讨论
01
引言
专题背景与意义
专题背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助于深 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演进。
统治者通过祭祀祖先和神灵来 祈求福祉和保佑,同时借助占 卜来预测吉凶和指导决策。
巫史文化
巫史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在 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 政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王权神化
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神化,宣称 自己拥有神赋予的权力,以加 强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0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影响及评价
对当时社会影响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
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
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4.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先人的崇敬之情。
●重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导入:师:现在开始上课!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体系完备、影响深远,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比拟的,那么我国古代政治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了解和把握。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四页,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板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师: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也就是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基本特点在课前提示讲了:王权与神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那么他们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来加以了解。
新课:一、夏商政治形式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夏商政治形式。
【板书】一、夏商政治形式师:在讲夏商政治制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这一概念。
这个“国家”不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远古社会组织发展演变的结果,其演变主要经过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这几个阶段。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是再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主要区域在长江和黄河流域。
那么,这一历史时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是什么呢?生: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板书】1、早期国家阶段(1)出现:时间:约5000年前地点:长江、黄河流域(2)突出标志:金属器具、贫富分化、文字、城、礼制师:正是有了这些条件,金属器具让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贫富分化让社会有了不平等和压迫、城的出现有了军事防御和权利地位的象征,以及文字、礼制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标志。
师: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距离现在的时间特别遥远,在加上当时的文字并不是用来记述历史事件的,所以我们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探究,都是通过一些神话传说来了解的,比如说什么三皇五帝的事迹,虽然后世的史书有一定的记载,但多数是通过神话传说来整理编撰的。
【板书】2、“帝”的传说(1)主要传说:三皇五帝传说(2)历史价值:师:同学们看教材,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纪》,其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以及尧舜禅让的故事。
师:实际上,传说不是历史,神话传说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证,但它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记忆。
书上讲传说中包含了很多历史信息,有着丰富的内涵,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的学者对古史传说进行了细心的整理分析,甚至根据神话传说提供的线索进行考古调查,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收获。
师:同学们知道这一时期的政治权力更替方式是什么吗?生:禅让制。
师:对,就是禅让,或者叫做传贤,就是把部落联盟的位置传给贤能的人,尧年老的时候把位置传给舜,到舜年老时就把联盟首领传给禹,那么传给大禹原因是什么呢?生:大禹治水。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生: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
鳏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
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师: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根据断代工程,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到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自此传贤变为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板书】3、夏朝的建立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1)建立:大禹治水,成为最高领袖(2)王位世袭制:传贤——传子,“家天下”的制度形成师: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你是否认同此观点?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社会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
富裕的氏部部落显贵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开始建立早期国家机器。
“家天下”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反映了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
生:由于选贤与选能没有固有的标准,传位时容易引起混乱。
确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制改变了这一状况。
师:说得非常好,王位世袭制即“家天下”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私有制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王权的不可转移,由能更好地巩固统治,所以夏朝的统治才能延续几百年。
其王位的传承方式,即包括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四百余年的统治,不断地开疆拓土,为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师:但是,当王位传到夏朝最后一个王桀的时候,他厉行暴政,最终报商汤带领各路诸侯所灭,就这样,夏朝灭亡了,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王朝,那就是商朝,我们接下来学习商朝的政治制度。
【板书】4、商朝建立及其政治特点(1)建立:商汤灭夏(2)政治特点:①族权与政权结合②神权与王权结合师: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代留给后世的历史余存有很多,包括大量的甲骨文,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等。
这个商朝也沿用王位世袭制和一些其他的政治管理制度,总结起来商朝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结合,即商代在王位世袭制基础上开始确立宗法制,即以商王以及贵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也就是说特权永远都是特定的家族的,其他人不可逾越;第二个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有商代刻有卜辞的牛骨的插图,商朝人崇信鬼神,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再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灼,甲骨的背面出现裂纹,叫做“兆”,然后根据这一裂痕来判断吉凶,比如说商朝的盘庚迁殷也是通过占卜来决定的。
师:这就是夏商时期的主要政治特点,除此之外,夏商统治者在政治管理之上还在中央设有相、卿等官员、在地方设侯、伯,这也为后来西周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
师: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的,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在夏商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比如说分封制就是夏商的地方管理制度发展而来的,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和族权政权相结合发展而来的,并且西周也成为了奴隶制国家发展的顶峰时期。
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西周的政治制度。
【板书】二、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1)武王伐纣,商灭,西周建立(2)吸取商朝经验,推行分封制2弊:削弱天子师:公元前1046年,武王、姜子牙等,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正所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这时,周王朝领土空前扩大,但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为了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并借鉴了商朝对地方控制不力的教训,于是就推行分封制,这就是推行分封制的背景。
师:那分封制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的表格。
我们先来看,周王有了天下的土地,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有什么样的权利呢?生:把土地和人民进行分封。
师:这里的周王我们就不说是义务,那周王通过分封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生:巩固统治。
师: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进行分封就是为了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从而极大地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
师:那受封者也就是分封的对象又有哪些人呢?生: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师:为什么要分封给这些人呢?生:因为王族是周王血缘最亲的人,比较值得信任;而功臣跟随周王建功立业,对他们分封是为了奖励他们,从而继续为王室服务;分封先代贵族是为了拉拢他们,减少新政权阻力。
师:回答得非常好,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西周的分封制呈现出多种类型,当时主要的诸侯国有晋、卫、齐、鲁、宋、燕等国,晋、卫、鲁、燕都是王族,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地,宋国是商纣王叔叔微子的封地,呈现出分封以同宗的亲族为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为辅助,并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严格的君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