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文化的畅想
欣赏桥之美,领略桥文化

欣赏桥之美,领略桥文化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是桥与亭的完美结合。
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多山多溪,木桥成了连贯村落的主要通道。
人们为了在行路途中遮风避雨,在木桥上建起了一座座风雨亭,犹如彩虹飞架在山谷溪流之间,这就是我们日后所称的“廊桥”。
一座座飞檐盖顶,杉板遮壁,造型古朴,雄伟壮观的古廊桥直架溪涧,横跨河流。
飞桥如虹,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近日,学校举办“寻古风,话廊桥”系列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题扉页说特点●给《泰顺廊桥画册》扉页配上一行醒目文字,向读者介绍廊桥的特点。
(不超过12个字)参考示例:廊桥造型优美,结构巧妙。
(或:桥与亭的完美结合。
)活动二:拟标语巧宣传■给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参考示例:美丽廊桥向你招手,特色文化与你交流。
活动三:观廊桥赋美名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桥的名字通常有深刻的寓意,或突显特征,或寄寓情感。
(一)识桥,说说命名方式。
(1)赵州桥:根据所在地命名。
(2)钥匙桥:根据形状命名。
(3)放生桥:根据习俗命名。
(4)销魂桥:以抒情方式命名(二)观桥,说说命名方式。
(1)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石拱桥。
(2)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立交桥。
(3)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鹊桥。
(4)雨后彩虹被喻为人间天上的桥。
(三)观桥,说说命名理由。
(1)桥的名字:万安桥命名理由:“万安”即万事平安,它寓示着来往此桥的人一路平安,表达了一种美好祝愿。
(2)桥的名字:福寿桥命名理由:它寓示着来往此桥的人一路平安,福寿安康表达了一种美好祝愿。
活动四:赏廊桥抒寄语(一)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美在气势恢宏。
(2)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美在桥长无与伦比。
(3)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其设计理念融合了工程技术、美学和文
化传统。
廊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品,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对自然、人文和建筑的深刻理解。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廊桥通常建在山水之间,
其设计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以便与周围的景色相融合。
廊桥的设计要尊重自然地形,保持自然风貌,使桥梁与山水相得益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次,中国古代廊桥的设计理念追求简洁、精致和优美。
廊桥的结构通常采用
木质或石质,桥面上覆盖着美丽的瓦片或彩绘,桥墩和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美感。
在设计上,工匠们注重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对称,使廊桥成为一件艺术品。
此外,中国古代廊桥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廊桥常常与古迹、文化遗产相连,其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檐角、斗拱、雕花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同时,廊桥也是人们交流、休闲、赏景的场所,其设计要考虑到人文活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廊桥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它融合了自然、美学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们对建筑的独特见解。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为廊桥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人文和建筑的独特理解,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品。
廊桥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精髓,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廊桥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
中国古代廊桥多采用木结构,横跨在河流或湖泊之上,桥面上覆盖着长廊式的走道,两侧设有栏杆。
这种建筑结构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将桥与廊相结合,使得桥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成为了一种可以供人们休憩、观赏风景的场所。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他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廊桥的设计,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廊桥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装饰和雕刻上。
中国古代廊桥通常会在桥身和栏杆上进行精美的装饰和雕刻,这些装饰和雕刻往往都是与自然、文化和历史相关的图案和故事。
比如,廊桥上常常会雕刻一些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或者是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
这些装饰和雕刻不仅美化了廊桥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们使得廊桥成为了一座可以传承文化和历史的建筑,使得人们在通行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最后,廊桥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上。
中国古代廊桥的建造往往会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地方,比如山水之间、湖泊之畔等。
在建造廊桥的同时,人们还会在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比如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亭台楼阁等。
这样一来,廊桥就成为了周围环境的一部分,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得人们在桥上行走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桥的美丽,还能够领略到周围环境的宜人风光。
总之,中国古代廊桥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廊桥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生活、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古廊桥观后感

古廊桥观后感古廊桥,如一条美丽的彩带,蜿蜒曲折地伸展在时间的长河中。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凝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古廊桥,领略了它的独特魅力,心中涌起无尽的敬佩之情。
廊桥的变换多样,有长廊、双廊,也有冠以飞云、彩虹、满月等美丽名号的桥梁。
我参观的古廊桥位于一座小镇旁的山谷中,它横跨在清澈的小溪上,给游人提供了一个通往自然的美丽通道。
踏步于廊桥上,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时光隧道。
沿着廊桥,一边是如画的山水,一边是悠闲的牧童。
山光水色,在桥墩上映射出美丽的倒影。
我沉迷于这美景之中,心中不禁涌起对廊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这座古廊桥建造于数百年前,如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
每一个桥板,每一块石头,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廊桥给我一种心灵的触动,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让我思考起人们的生活与哲思。
在廊桥上我遇见了几位当地的居民,他们正在忙碌地捕鱼、晾晒衣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告诉我,这座廊桥是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迹踏遍了他们的童年、青春和壮年。
廊桥不仅仅是一条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廊桥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中。
它既是当地人的精神寄托,更是一个展示传统艺术和建筑工艺的窗口。
我注意到廊桥的柱子上雕刻着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图案,这些图案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我想,这些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当地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的表达。
廊桥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廊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人们的呵护和保护。
我想起一句古老的谚语:“一座人工的桥,成就了一片人间的田园。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廊桥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
在离开廊桥的时候,我不禁对这座古老的桥梁深深地鞠躬致敬。
它没有炫目的外表,却以它那独特的美丽和内涵征服了我。
廊桥文化遗产作文

廊桥文化遗产作文《廊桥文化遗产》篇一廊桥,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它不过是一座桥罢了,但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之上。
我第一次见到廊桥是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跟着家人到处瞎逛。
当那座廊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定住了。
哇塞,那桥长长的,就像一条巨龙卧在水上,不过是一条特别温顺的巨龙。
桥身全是木质的,散发出一种古老的气息,就好像在跟我说:“嘿,小子,我在这儿可是待了好些年头了。
”走进廊桥,里面的构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密密麻麻的榫卯结构,就像一个个小机关,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我当时就在想,这古人也太牛了吧,没有钉子啥的,就能把这桥造得这么结实。
也许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比我们现在好多人可强多了,我们现在好多东西坏了就扔,哪有这耐心去一点点拼凑呢?廊桥上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刻,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那些雕刻栩栩如生,仿佛要从桥身上跳出来似的。
我用手轻轻摸着那些雕刻,就好像能摸到古人的匠心。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建筑虽然高大上,但是像这样充满艺术感和文化底蕴的却不多了。
可是呢,这么棒的廊桥文化遗产,感觉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贝。
我在周围打听了一下,很多年轻人都对这廊桥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向往那些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我就纳闷了,这廊桥难道不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大楼有魅力吗?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珍贵的文化遗产慢慢地被遗忘吗?这可不行啊!我觉得我们得做点什么。
就像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去保护廊桥。
政府可以多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廊桥的美和价值。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廊桥文化。
要是有一天,这廊桥能够像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一样被大家追捧,那该多好啊。
可是这会不会又让廊桥失去了它原本的宁静呢?哎呀,这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呢。
但不管怎样,廊桥这文化遗产是一定要保护好的,毕竟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了。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程,更是一种艺术
品和文化遗产。
廊桥设计理念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廊桥多建在山水之间,桥身呈弧形,与周围的山水相融合,既不破坏自然风景,又能起到连接两岸的作用。
廊桥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木材和石材,使得桥身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古代廊桥设计追求简约和谐的美学理念。
廊桥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但却能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美感。
廊桥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桥身、栏杆、横梁等各个部分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最后,中国古代廊桥设计强调人文情怀。
廊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一种文化
遗产和精神象征。
许多廊桥上都会有诗词、书法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增加了廊桥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美学和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
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廊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廊桥是一种独特的桥梁建筑,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和文化精神。
廊桥设计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工程技术的精湛掌握和创新精神。
首先,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贯穿于各个方面,桥梁建筑也不例外。
古代廊桥常常选址于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山水之间、湖泊畔边,桥梁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不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而是与之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其次,廊桥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和文化精神。
廊桥在设计上常常采用悬挑结构,桥面上覆盖着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雕刻精美的栏杆扶手等,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美学。
同时,廊桥上常常会有对诗词、对联等文化元素的雕刻或题字,这些文化符号不仅增添了桥梁的艺术价值,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后,廊桥设计理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工程技术的精湛掌握和创新精神。
古代廊桥的建造需要克服地形、水流等多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工程技术的高超和创新。
古代工匠们在廊桥的设计和建造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创造了许多精美的廊桥,成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
总之,中国古代廊桥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传统建筑美学和工程技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廊桥不仅是一种桥梁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它的设计理念对于今天的桥梁建筑和文化传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宏村心得体会

宏村心得体会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市黟县,素有"中国廊桥博物馆,中国南方明镜"的美称。
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宏村的心得体会。
宏村是一个古朴幽静的古村落,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
房屋的构造和布局充满了古代建筑的韵味,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特色。
每一座房屋都有着别致的雕刻和独特的色彩,使整个村落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宏村的古街上漫步,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不禁让人感慨万分。
宏村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其独特的廊桥文化。
宏村有九条廊桥,每一座廊桥都充满了哲理和文化内涵,代表着宏村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走在这些廊桥上,仿佛能感受到宏村人民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廊桥不仅起到了连接村落的作用,更是一座座艺术品,每座桥上的雕刻和绘画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
宏村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宏村都会举办盛大的杂技表演,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当地人前来观赏。
表演者们身穿传统的民俗服饰,展示各种高难度的杂技以及传统的民俗舞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宏村更具有吸引力。
除了以上特色,宏村还有一个著名景点就是众多溪流和潺潺流水组成了美丽的水乡。
宏村的水系非常发达,各种河流、小溪和地下水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宏村独特的水乡风貌。
在宏村,你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溪水,河岸两边搭建了别致的木桥,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宏村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总的来说,宏村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特色。
无论是古建筑、廊桥文化、民俗风情还是水乡风貌,都使得宏村成为了一个吸引人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古朴的乡村生活,享受到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我时常会去宏村游览,每一次都能够收获满满的感受和体会。
宏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它也会给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廊桥文化的畅想内容摘要:随着“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入发掘庆元廊桥文化,合理发展和传承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让传统营造技艺不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廊桥艺人肩负的重担和历史使命。
结合多年对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理解,以及对廊桥事业发展状态的关心。
站在廊桥艺人的角度,对现在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营造技艺、规范建造工艺流程、促进廊桥产业的发展、保护古廊桥、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做了几点畅想正文:庆元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廊桥文化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庆元是中国现存古廊桥最多、最集中的县份,素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廊桥之都”的美称。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自宋元以来修建的廊桥达230余座,如今境内仍完好保存着上百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
木拱廊桥作为廊桥中的“珍稀品种”被专家们公认为中国古代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不但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我国现存木拱廊桥100余座,主要分布于闽东和浙南山区,大都为清中后期修建或重建,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宋代。
由于是“民间产物”,其踪影未见录于典籍文献。
它发缘于何处?至今仍不甚了然。
庆元木拱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的如龙桥,单孔廊屋最长的黄水长桥,单孔跨度最大的兰溪桥,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双门桥、甫田桥和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濛州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2005年9月,庆元后坑木拱廊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2008年1月,庆元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2008年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由我省和福建省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庆元人民对廊桥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工作,是对廊桥文化的一种传承。
“中国廊桥之乡”的命名将对提高庆元廊桥的知名度、加快庆元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了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元县属申报的具体地区之一。
拥有漫长历史的“庆元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终于跨入了“世界遗产”的行列。
然而,面对这一喜讯,廊桥师傅、廊桥专家们却高兴不起来——“谁来继承祖宗留下的廊桥手艺”成了他们最大的担忧。
深入挖掘,发展廊桥文化,迫在眉睫。
一.在传承建桥技艺的同时,积极创新建造工艺“谁来继承祖宗留下的廊桥手艺”一语道破了,多少廊桥师傅、廊桥专家们的辛酸。
现在几乎所有的廊桥师傅们都处在“失业”状态,廊桥师傅们的专业用庆元土话说就是大木师傅,他们是大木师傅中能造木拱桥的特殊群体。
以往他们工作是建造那种中间木框架,四周墙维护的老式房子,在有桥造时一些技艺精湛的大木师傅就建桥,建桥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80年代末开始,即便是在乡下,人们造房子时都不再考虑建造老式房子,取而代之的是钢精混凝土的新式建筑。
廊桥也不能适应当今的交通功能,现在只能是以一种景观存在。
大木师傅们已经找不到他们人生的舞台,迫于无奈只能改行做其他事情。
偶尔碰到庙宇修缮,他们还能有几天师傅可以做。
但是绝大多数已经不在从事这个行业。
当然在接下来的这几十年中就没有了新的血液加入到这个行业。
当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廊桥被外界所发现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廊桥师傅们看到了希望,接之而来确是做手艺人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工艺流传无后继之人,面临失传。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科技发达了,时代不同了,观念也随之变化了。
对于建造廊桥这种体力加技术的工种,已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怕脏、怕累,不肯学这种体力重、风吹日晒的手艺。
他们的父母亲也不再希望他们成为做手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远离“做工”,能够进办公室,进单位,当老板。
系统的挖掘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结合现有科技力量,巩固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创新建造工艺。
需要廊桥营造技艺传承人和具有现代建筑理念的年轻一代建筑师和能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工艺数字化的年轻一代来共同发展。
通过新生血液的加入,使传统营造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靓丽。
传承统营造技艺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口述相传的教学模式。
运用实际施工经验结合理论力学研究和新的数字技术,重新解读这传统营造技艺。
逐步引导有建造兴趣的年青一代喜欢上这一传统的手艺。
让营造技艺能够源远流长,造就新时期的廊桥工艺师在立足于现有营造技艺的同时,通过新思维、新技术的渗透,不断创新出新的营造技艺。
在营造技艺上注重科学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深入研究木拱廊桥的桥拱,在现有三节苗、五节苗、剪刀撑组合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思路,深入研究力学原理,摆脱木材长度、粗细的制约。
建造大跨度的木拱廊桥,抢占行业领先地位。
二.在建设廊桥、古廊桥修复中,确保整个工艺流程中其他工种的整体提升。
现在工业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工艺。
使得在建设廊桥、古廊桥修复中大量使用了现代技术和材料。
使我们的廊桥现代气息加重,失去她原有的神秘色彩。
特别是对古廊桥修复时,由于人们的无知,大量运用了现代文明的产物,使我们的文物在我们的保护下遭到了破坏,这是一种悲哀。
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也是不愿发生的。
廊桥做为桥梁中的“活化石”,我们不能仅仅在某一方面加强保护和发展。
应该在整套建桥工艺中全面保护和发展。
制定一套完整的建桥工艺流程,规范修复措施。
带动相关联的工种传统化,让我们的廊桥古色古香,体现它真正艺术价值现代社会倡导环保、节能减排,我们利用传统工艺建造的廊桥就正好是符合环保的、节能、低排放的产物。
所以在营造技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走传统的道路才能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如现在造桥中大量使用的油漆,已经没有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桐子漆,这种漆是利用一种阔叶木桐子树的果实压榨出植物油作为主要材料,加入其他一些纯天然的添加剂,经过传统工艺煎制而成,现在庆元区域内,能有这种煎桐油工艺的油漆师傅已经很少,他们的年纪也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师傅了。
对木头缝隙和凹坑面填充时,也没有使用以往豆腐灰的传统批灰工艺。
土建部分的施工,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对廊桥工艺价值大打折扣。
屋面部分使用的瓦片,青砖也是外地购买,利用本地特有的黏土手工制作,经过高温烧制的青砖和青瓦已经消失,制造工艺也面临失传。
要造一座真正的廊桥,让它在若干年后也能成为一座文物。
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现在采取的建造工艺,杜绝现代产物给廊桥留下的遗憾。
土建施工不使用钢精混凝土,木构件拼装和木板组装过程中不使用一颗铁钉,全部使用竹钉。
装饰工艺使用环保的桐油漆,颜料使用天然色素。
在廊桥施工完毕,机械设备退场后,就是一坐真正的廊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等我们的子孙后代走上这座桥时就能闻到它的古色古香。
三.保护古廊桥,开发新廊桥,使廊桥形成一个产业,让廊桥走向世界当我在提出让庆元廊桥走出庆元的设想的时候,许多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也有人提出异议,假如我们的廊桥走出去了,世界各地都有廊桥了,我们的廊桥就不稀罕了。
我们回想我们庆元的另一张名牌香菇时,你们还会有这种想法吗?庆元做为香菇发源地,人们在品尝香菇美味的同时,有谁知道香菇的发源地是我们庆元。
中国目前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已经不是庆元了,香菇已经不再是我们的特色。
在异地建设廊桥,不但不会让我们的廊桥价值降低,反而更大的提升了它的价值。
每一座廊桥都是庆元旅游的广告牌。
当然我们也要有数量的建设,每个城市我们只建造一座。
当发展成一个产业的时候,传承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将不在是一个问题。
保护好现存的每座古廊桥,保持庆元古廊桥在其他县市廊桥中的优胜地位。
让这些现存的古廊桥,在世人面前展现它的工艺精湛和艺术价值。
通过和几位资深廊桥工艺师交流,目前廊桥建设完全可以实现本土制造、异地安装的施工模式,在庆元本土建立廊桥工厂,由工厂负责异地安装地点勘探,设计出图纸,由业主方按照设计图纸对桥基进行土建施工。
木构件在现代化的车间生产、加工、油漆。
然后由工厂派出廊桥师傅到异地进行现场安装。
我们的廊桥依然能够保持它的神秘色彩。
通过政府宣传廊桥文化,推销庆元廊桥产品,今后庆元的廊桥将作为一种商品走出庆元,走向世界,已经不是天方夜谈。
随着这几年,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提升,各地公园景观的大量建设,廊桥作为步行交通、市民休闲纳凉、宗教祭祀活动、行善积德的行为表现、提高城市品位等方面有着很大作用。
今后廊桥建设市场前景非常强大。
四.依托廊桥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当我们的廊桥产业公司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后。
廊桥工厂将是远方客人最热门景点,人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会不远万里来探寻廊桥建造的神秘。
同时可以利用廊桥工厂现有的环境优势,对廊桥模型商业化生产,销售。
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也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只有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发展的文化,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廊桥文化的提升,将给我们庆元县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对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