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急性胰腺炎的饮食和药物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饮食和药物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饮食和药物治疗饮食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来说,正确的饮食和选择性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并缓解症状。

本文将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需求以及药物治疗方面的重要注意事项。

饮食是急性胰腺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急性发作期间,患者应避免进食任何形式的固体食物,并转而只摄入液体或半流质饮食。

这是因为在急性发作期间,消化系统会处于休息状态,并且摄入固体食物可能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消化酶,加重症状并导致不良后果。

1. 液体摄入:患者应逐渐增加液体摄入量,包括水、汤和果汁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乳制品和咖啡因含量高的饮料应避免,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进一步的消化不良。

2. 半流质饮食:当急性发作缓解后,患者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这包括软食物、熟食、米粥等易于消化的食物。

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因为它们可能会增加胰腺分泌和消化的负担。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食品以及含有咖喱粉、黑胡椒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应在治疗期间避免。

这些刺激性成分可能会导致胰腺分泌更多的消化酶,加重症状并延长康复时间。

4. 控制饮食量和频率:与适当的饮食能相对应,控制饮食量和频率也很重要。

多次少量进餐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以减轻胰腺过度分泌消化酶的负担,并有助于维持能量平衡和营养需求。

在药物治疗方面,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 镇痛药物: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腹部疼痛。

镇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这种不适,并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然而,需要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因为它们可能会加剧肠道出血风险。

2. 消化酶抑制剂:胰酶是消化食物所必需的酶类。

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期间,使用消化酶抑制剂有助于减少胰腺分泌和进一步损伤。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消化酶水平,并帮助胰腺更快地康复。

3. 抗生素:对于合并感染或其他严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和避免并发症发展。

急性胰腺炎痊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痊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痊愈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现在患有胰腺炎,这种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疾病在发作时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急性胰腺炎的痊愈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文章介绍了几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一般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禁食、鼻胃管减压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

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

但宜同时给解痉药。

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s括约肌痉挛。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生长抑素等,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

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5)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主要靠完全肠外营养(TPN)。

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

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剂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

2.手术治疗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如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口缝合。

②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开引流术。

术中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及胆道引流术。

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在上面的文章中介绍了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一定要发现早治疗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一定要早治疗,另外做好治疗后的保养和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痊愈。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马边县的李先生今年35岁,他发现自己1天前和朋友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李先生本以为是胃病,口服胃药后没有在意,直到后来疼痛越来越剧烈并开始呕吐、气促,才去医院,发现自己患了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于胰腺的疾病,是指由于胰酶的异常激活,导致胰腺组织开始进行自我消化所致胰腺水肿、出血及坏死,更严重者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产生功能上的障碍。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中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并且呕吐之后腹部疼痛仍然无法缓解,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除此之外,对于更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循环衰竭、肾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为血压降低、紫绀、心率增快、气促、尿少、呼吸困难等。

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方法包括:寻找并去除病因、控制炎症,防止重症,避免复发。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由于各种引起急性胰腺炎原因的治疗方法。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基础疾病包括胆道疾病、高血脂等等。

1.胆源性胰腺炎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的基础疾病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如胆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等,应尽早行治疗性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放置鼻胆管等既有助于降低胰管内高压,又可迅速控制感染。

这种微创对因治疗疗效肯定,创伤小,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缩短病程,节省治疗费用。

1.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血脂过高引起了急性胰腺炎。

针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方法应当以降低血脂为重点,包括:常规降脂药物,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血液净化(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液置换),有利于患者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和恢复,避免病情恶化。

二、器官支持1.液体复苏旨在迅速纠正组织缺氧,也是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措施。

此外还应病情补充白蛋白、血浆、血浆代用品,组织中乳酸堆积,代谢性酸中毒较常见,应积极补充碳酸氢钠。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1.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1)低脂流质食物:开始宜少量进食,如无不适可稍许逐渐增加;病情较重、腹痛胀甚者应禁食并可进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腹痛等症状缓解后可试进少量低脂流食。

(2)止痛药物:常用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可每6~8小时重复1次。

(3)抗胆碱能药物:可用阿托品0.5mg,肌注,可与度冷丁合用。

本品可协助度冷了解痉止痛,同时还可减少胰酶的分泌。

(4)补充液体:包括晶体与胶体液,禁食音每日应补充3000~4000ml液体,静脉输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解除后输液量可逐渐减少。

(5)可使用一般剂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滴注。

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

2.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治疗(1)同水肿型病情较重者的治疗。

(2)在禁食、胃减压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TPN),以维持热量和水电解质的需要。

TPN的应用可使胃肠道完全休息,也减少了胰液的分泌。

每日热卡为125.6~251.2KJ(30~60kcal)/kg体重。

(3)液体补充更应注意多种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离子的平衡。

(4)抑制胰酶分泌和活力的药物①抑肽酶有抑制胰蛋白酶作用,应尽早大剂量应用,常用量为10~20万U/天。

一般用1~2周即可。

②胰高糖素有抑制胰液分泌作用,应用剂量为每小时10~20μg/kg 体重,静脉注射或滴注。

③5-氟脲嘧啶可抑制DNA和RNA合成,减少胰腺分泌,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用量为每日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

另外还有降钙素、生长抑素等,以上药物疗效都不肯定。

抗胆碱能药物在肠麻痹时禁用。

近年又有两种新药用于治疗本病:FOY:有很强的抑制胰蛋白酶、激肽、纤溶酶、凝血酶和补体系统的活力,用量为100mgFOY干冻粉剂溶于5ml蒸馏水中,然后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静脉缓慢滴注,勿溢出血管外,可有暂时性血压下降、恶心、皮疹以AST和BUN轻度增高的不良反应。

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最基本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必要的支持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以帮助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止痛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伴有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患者,还需要给予替代酶的补充治疗,以帮助消化食物,减轻胰腺的负担。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需要禁食,以减轻胰腺的负担,促进炎症的消退。

在症状缓解后,可以逐渐开始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汤等。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减少对胰腺的刺激,有助于炎症的康复。

饮食调理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必要的支持治疗也是治疗急性胰腺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营养支持、调节电解质平衡等。

静脉输液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功能;营养支持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促进炎症的愈合。

此外,对于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肾功能支持、呼吸支持等。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必要的支持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相辅相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酗酒、高脂饮食等,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其特征为胰腺的炎症和组织损伤。

这种疾病通常由胆石堵塞胰管或胰腺组织受损引起。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全面的方法和一系列的治疗措施。

首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第一步是停止胰酶的活动。

由于胰酶会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停止或减少其分泌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非常重要。

为此,病人通常需要暂时禁食,并使用胰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胰酶的产生,并减轻胰腺的压力。

其次,控制疼痛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关键。

急性胰腺炎往往伴随着严重的胰腺和上腹部疼痛。

为了减轻疼痛,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止痛药物不能超过推荐剂量,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引起副作用。

另外,液体的管理也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方面。

由于胰腺炎导致的炎症反应和胰腺组织损伤,往往造成体内大量的液体丢失。

为了补充体内的液体和预防脱水,病人通常需要静脉输液。

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胃肠道或肠外途径进行营养补充。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也是管理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抗生素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胰腺炎相关的细菌感染。

然而,对于无细菌感染的病例,存在使用抗生素的争议。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如抗炎药、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胰腺组织损伤。

在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来治疗急性胰腺炎。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胰腺周围的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减轻胰腺的压力,恢复胰腺的功能。

手术干预还可以通过石切除或改善胆道引流来预防将来的胰腺炎发作。

总的来说,治疗急性胰腺炎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特点。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患者在出现胰腺炎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第1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一、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因胰腺组织炎症反应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指南,结合我国医疗实践,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内镜治疗等多种方法,达到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3. 严密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三、治疗方案1. 内科治疗(1)禁食禁饮:患者需禁食禁饮,以减轻胰腺负担,促进胰腺休息。

(2)补液治疗: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心肺功能等因素,合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抗感染: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4)抑制胰腺分泌: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如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减轻胰腺炎症。

(5)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必要时可行肠外营养。

(6)解痉止痛:使用抗胆碱药物,如山莨菪碱,缓解胆道痉挛。

2. 外科治疗(1)适应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胰腺坏死、感染、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考虑外科治疗。

(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类型,选择胆道引流、坏死组织清除、胰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3. 内镜治疗(1)适应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胆道结石或胆道炎症时,可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或胆总管结石取出术。

(2)操作步骤: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经口插入内镜,行EST或胆总管结石取出。

四、并发症处理1. 急性呼吸衰竭:及时给予氧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2. 急性肾损伤: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3. 胰腺坏死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

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1、禁食、禁水,可以防止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

症状好转时可开始进食,但应限制脂肪食物,急性胰腺炎治疗初期蛋白质应限量。

轻症胰腺炎一般禁食7—8日,重症者需禁食2周。

在禁食期间应进行静脉内高营养或上空肠造口管饲,以防止息者水、电解质紊乱,保证患者的热量和营养需要。

2、胃肠减压,必要时胃肠减压,插胃管后停留,外接负压引流器。

对重症患者应进行
胃肠吸引和持续减压以抽尽胃液,减少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内刺激胰腺分泌。

胃肠减压还可缓解腹痛和腹胀,预防和治疗胃肠麻痹。

一般可吸引2—3日。

3、支持疗法,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吸氢,出现呼吸困难者,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外接呼吸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首先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非手术治疗抑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等,手术治疗时机怎样掌握,手术怎样实施方为合理。

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已探讨了几十年。

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迄今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

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约占80~90%,后者约占10~20%。

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开的。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以转化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据统计约有10%左右可以转化。

因此,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观点已比较一致。

但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治疗观点尚有所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应手术引流,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采取姑息治疗。

从一些文献报道和我们治疗中的体会,我们认为对这一类型的胰腺炎亦应手术“清创”。

理由是:一方面坏死是不可逆的,而坏死组织难以吸收,即使可以吸收病程亦很长,长期毒素吸收临床症状如持续腹痛、发烧等经久不退,另一方面在坏死组织中的毒性物质,如血管活性肽、弹力蛋白、磷脂酶A等将引起胰腺进行性自我消化,病变可能继续扩大,则将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而致衰竭。

非手术治疗的一些方法,亦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

一.非手术疗法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合理应用则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以治疗,同时也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做了较好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见表10。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如下:一、抗休克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2.解痉、止痛、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二、控制炎症发展1.抑制胰液分泌禁食、鼻胃管减压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高血糖素等抑制RNA,DNA合成:5-Fu、Sandotatin低温胰腺照射△2.胰酶的抑制:抑肽酶、阿托品、黄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抗蛇毒抗毒素善得定(Sandostatin)3.皮质类固醇三、阻断并发症1.抗生素2.胰岛素3.抗酸4.肝素,纤维蛋白溶酶5.低分子右旋糖酐6.加压素四、支持及监护1.ICU监护及肺、肾的保护2.营养支持△为试用阶段,用于重型胰腺炎(一)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急性胰腺炎发作后数小时,由于胰腺周围(小网膜腔内)、腹腔大量炎性渗出,体液的丢失量很大,特别是胰腺炎导致的后腹膜“化学性灼伤”丧失的液体量尤大。

因此,一个较重的胰腺炎,胰周围、腹腔以及腹膜后的渗出,每24小时体液丢失量,可达5~6L,又因腹膜炎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呕吐、肠腔内积存的内容物等,则每日丢失量将远远超过5~6L。

除体液丢失又造成大量电解质的丢失,并导致酸碱失衡。

在24小时内要相应的输入5~6L液体,以及大量的电解质,若输入速度过快则将造成肺水肿。

为此对于大量输液,又要减少输液带来的并发症,应通过CVP和尿量的监测,通过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和尿量、比重的变化进行输液。

为改善微循环予以适量输入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大、小,可灵活掌握,在快速扩大充血容量时用高分子,随即改为低分子以改善微循环。

并给以扩张微血管的药物如654-2等。

为扩充血容量并减少炎性渗出,输入白蛋白。

此外根据血生化所检测的电解质变化,以及血气所测得的酸碱结果给补充钾、钙离子和纠正酸碱失衡。

(二)抑制胰腺分泌1.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氰咪胍(cime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法莫替丁(farmatidine)等均可减低胃酸的分泌,并能抑制胰酶的作用。

有人将H2受体阻断剂与5-Fu同时应用,认为对胰腺外分泌有更好的抑制作用,500~1000mg/日静脉滴入。

2.抑肽酶(Trasylol):自Trapnell1974年大剂量应用于临床以来,现已广泛的临床使用大剂量用以抑制胰液酶分泌。

它除了能抑制胰蛋白酶分泌以外,并能抑制激肽酶、纤维蛋白溶酶的分泌。

目前的剂量是2万单位/公斤体重,加入静脉输液内滴注,1周为1疗程。

据Trapnell的报道,大剂量使用抑肽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对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较好,但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尚不能完全肯定。

早在70年代、80年代我们亦热衷于使用(但量较少),并未发现其有较明显的效果,而且又可导致过敏反应之虞。

3.5-Fu(5-氟脲嘧啶):5-Fu可以抑制核糖核酸(DNA)和脱氧核糖核酸(RNA)的合成。

在急性胰腺炎时,用其阻断胰腺外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酶。

5-Fu治疗急性胰腺炎始于70年代,现已逐渐用于临床。

1979年Mamm用肠激酶作胰腺管内注射,则诱发急性胰腺炎和高胰淀粉酶血症。

当5-Fu与肠激酶一同注入胰管则可阻止胰腺炎的发生。

1978~1981年学者报告用5-Fu治疗急性胰腺炎300余例,能阻断其病程的发展,并使淀粉酶、胰蛋白酶下降,死亡率与痊愈时间均减少。

黄延庭等1989年报道,10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中5例应用5-Fu治疗无1例死亡,血、尿淀粉酶平均2~10天内降至正常,而另5例未用5-Fu组系按常规治疗,仅存活3例,死亡2例。

均死于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用量是:500mg溶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连续1周,少数可用10天。

丹东市第一医院(1989年)报告17例坏死性胰腺炎,经手术引流,并用5-Fu治疗仅死亡1例。

5-Fu的作用要注意要点:①免疫功能低下、重型胰腺炎但淀粉酶不高者或做胰部分切除后不宜使用;②对水肿性胰腺炎而且淀粉酶很高者、部分“清创”者应配合使用5-Fu,则效果良好,病人恢复顺利。

禁食和胃肠减压:这一措施在急腹症患者作为常规使用。

急性胰腺炎时使用鼻胃管减压,不仅仅可以缓解因麻痹性肠梗阻所导致的腹胀、呕吐,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胃液、胃酸对胰酶分泌的刺激作用,而限制了胰腺炎的发展。

由于食糜刺激胃窦部和十二指肠而致胰酶分泌,通常要禁食时间较长。

当淀粉酶至正常后,再禁食1~2周,否则由于进食过早,而致胰腺炎复发。

(三)解痉止痛急性重型胰腺炎腹痛十分剧烈,重者可导致疼痛性休克,并可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而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因此应定时给以止痛剂,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

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

另有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在剧痛时使用之,特别是在年龄大的病人用此,既可解除Oddi括约肌的痉挛,同时对冠状动脉供血大有益处。

(四)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时合理的营养支持甚为重要,若使用恰当则可明显的降低死亡率,若使用不当有时可能增加死亡率。

急性重型腹膜炎时,机体的分解代谢高、炎性渗出、长期禁食、高烧等,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及低血蛋白症,故需营养支持,而在给以营养支持时,又要使胰腺不分泌或少分泌。

因此,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以发挥营养支持的最大作用。

1.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应考虑下列几点:①轻度胰腺炎,又无并发症者,不需要营养支持;②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在血动力学和心肺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③初期营养支持,应通过肠道外途径,要有足够量的热量;④病人在手术时做空肠造口输供肠饲;⑤当病人的症状、体检以及CT检查所显示的胰腺图像,基本正常后,再行口服饮食,但含脂肪要少。

2.急性重型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可概括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以全胃肠外营养(TPN)为主,一般需2~3周;第二阶段通过空肠造口,予以肠道要素饮食2~3周,胃肠造口注肠道要素饮食(EEN),仍有一定的胰酶刺激作用,因此,EEN不宜过早使用;第三阶段逐步过度到口服饮食。

口服饮食开始的时间至关重要,必须对病人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后,再逐步开始进食。

3.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一重要机理是:激活的胰酶使腺体和胰组织自化消化,因此在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要使胰腺分泌“静止”或“休息”。

在使用营养支持时,一定要把握住何种营养成分从哪种途径进入体内,可使胰腺不分泌或少分泌(指消化酶),现对下列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肠道营养和胰腺分泌:胃胰和肠胰反射则可刺激胰腺外分泌。

有人对狗胃、十二指肠或空肠输注要素饮食(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与输注水对照进行研究,胃内输注要素饮食后,胰分泌量、蛋白、碳酸氢盐分泌量增加。

十二指肠内输注要素饮食后,胰分泌量增加,而蛋白、碳酸氢盐的分泌无明显改变。

空肠内输注要素饮食后,则胰外分泌量、蛋白、碳酸氢盐分泌增加。

对照组空肠输注不增加胰外分泌。

Stabile将不同剂量的乳化脂肪(Intralipid)注入实验狗十二指肠,发现超过基础量的乳化脂肪,则与蛋白和碳酸氢盐排出量的关系明显。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期,口服脂肪饮食的量要低。

而在肠饲中将脂肪饮食直接输入空肠,排队胃胰、肠胰的反射,则胰腺外分泌减少。

(2)胃肠外营养与胰腺分泌:葡萄糖:Klein报道静脉输注葡萄糖可抑制胰腺外分泌,可能与血清渗透性增高有关。

氨基酸:Fried将晶体1-氨基酸输入犬瘘管模型,发现胰蛋白分泌量无改变。

Stabile输注混合氨基酸液,不增加胰腺分泌、蛋白或碳酸氢盐的排出。

说明静脉输注氨基酸并不刺激人的胰腺分泌。

脂肪酸:经研究证实十二指肠内注入脂肪酸有明显的刺激胰腺分泌作用。

而静脉输注脂肪酸,则不刺激胰腺外分泌。

上述说明经静脉内静注氨基酸和葡萄糖,或单用脂肪乳剂,均不刺激胰腺外分泌。

(3)营养支持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TPN已是用作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手段,但其效果如何?Feller对200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认为高营养支持有直接治疗的效果,可使死亡率由22%降至14%。

Motton1982年报道6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TPN治疗者死亡率为15.6%,而未经治疗者死亡率为22.4%,前者住院日32天,后者往院日45天。

TPN在减少胰腺外分泌,使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以及预防并发症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TPN应用时糖量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血糖升高。

近几年来生长抑素八肽(Sandostatin)用于临床,尤其是用于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漏(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已广泛的用于胰腺疾病、上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瘘管、消化系内分泌肿瘤。

Sandostatin(善得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化合物,保留了天然的生长抑素的药理活性,并有长效的作用。

它能抑制生长激素和胃肠胰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善得定可以明显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胰酶释放,又可减少肺的含水量及肺血管外水量,从而达到治疗胰腺炎和防止肺水肿之目的(但大剂量的Sandostatin可导致胰腺微循环血量下降);善得定对Oddi括约肌的作用,近来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它可使其压力下降,当注射善得定3分钟后压力即开始下降,在5、10、15分钟后下降尤为明显,持续时间可达4小时,从而减少胆汁返流于胰管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