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中外人物评说——柏拉图资料

合集下载

人物评说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人物评说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1、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②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 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 C、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理念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A、柏拉图的哲学是建立在实在与现象的区别之上 B、观点: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 ① 世界: 质———真实、永恒 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 ——虚假、变幻
5、创办学校
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学园) 阅读本课前言,说说柏拉图办 学的目的?
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1、柏拉图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 2、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 评价? 3、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怎样的社会?为实 践他的政治主张他进行了怎样的实践?结果如 何?对他的政治主张应如何评价?
相同之处:
①时代大体相同: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面 临相同的社会问题。 ②都是伟大的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在世 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创办学校,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④两者都比较重视统治者作用,最终都倒向人治。 ⑤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话集。
不同之处:
①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孔子 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 持怀疑态度。
B
B
C
8.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 B曾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 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 C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成为培养哲学家和 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智慧 的启发

柏拉图人物介绍

柏拉图人物介绍
柏拉图(Plato,Πλτων, 约前427年-前347 年),古希腊伟大的 哲学家,也是全部西 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 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之一,他和 老师苏格拉底,学生 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 希腊三大哲学家。另 有其他概念包括:柏 拉图主义、柏拉图式 爱情、经济学图表等 含义。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贵族 家庭,他的父亲是阿里斯通(Ariston)、母亲是克里 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他的家庭 宣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 治家柯里西亚斯(Critias)的侄子,不过两人之间的 关系也仍有争议。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 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 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 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但第欧根尼也 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 流畅宽广(platutês)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 额。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
思想观点思想概述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 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 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 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 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 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 见解的自然哲学。
思想观点思想概述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 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 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 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 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 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 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 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

《雅典学园》(局部)
思想家柏拉图
二、柏拉图生平 出身 生卒 籍贯 家世境况
时代背景 社会变革 师从苏格拉底 影响极大 游历 过程 作用 政治实践 失败 建立雅典学园 去世 对民主政权失望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家柏拉图三、成就 教育 思想 哲学 政治思想 《理想国》 体裁 特点 内容 影响 《法律篇》 内容 其他著作
思想家柏拉图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 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 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 一、柏拉图的影响
思想家柏拉图
二、柏拉图生平 出身 时代背景 师从苏格拉底 游历 政治实践 建立雅典学园 去世
思想家柏拉图
二、柏拉图生平 出身 生卒 籍贯 家世境况
时代背景 社会变革 师从苏格拉底 影响极大 游历 过程 作用 政治实践 失败 建立雅典学园 对民主政权失望
《雅典学院》,拉斐尔绘制
《雅典学园》画中央两中心 人物是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 图和他学生亚里斯多德,柏 拉图左手夹自己的一部抽象 形而上学《蒂迈欧篇》,右 手指向天空,表示一切存在 的东西都源于理念世界,而 亚里斯多德则用左手持着他 的《伦理学》伸出右手俯向 大地,表示人间世界直接经 验的东西才真实,每个人都 应生活在现实中,追求幸福。 这对师生的分歧后来贯穿整 个西方哲学史。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ppt课件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ppt课件

2、政治思想:理想国
A、代 表 作: 《国家篇》(曾经翻译《理想国》) B、主要内容: 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 “智慧之德”
①三个阶级构成 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勇敢之德”
②国家和谐状态: 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 哲学王 ③国家统治者: (最富有智慧、最具正义感和理性)
生产者—从事生产,要有节制 “节制之德”
•C实践: 【叙拉古】阿启泰
柏拉图在意大利访问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活动时, 结识了当地民主政治领袖和毕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启泰 Archytas. 阿启泰是政治家、军事家,知名学者(在天 文、立体几何数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把科学知 识(尤其是数学)与政治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给柏以启 发。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阿所推行的温和的民主政 治,成为柏拉图日后的哲学、政治结合的雏形。
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1、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 何评价? 2、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怎样的社会?为 实践他的政治主张他进行了怎样的实践?结 果如何?对他的政治主张应如何评价?
二、柏拉图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 (思想的精华)
(一)柏拉图思想形成背景
A、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②苏格拉 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 雅典民主政治日益不满失望。 ---时代背景 B、受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影响 C、游历四方,考察各地
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 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的死 使柏拉图长期厌恶民主政体,他因此离开雅典, 在随后的12年间一直四处漫游。
• 4、游历四方 • • 5、创办学校
游历小亚细亚沿岸、埃及、北非、意 大利南部,考察各地制度风俗,与各 地学者交流思想

《精品》2019届高三二轮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精品》2019届高三二轮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

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2、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叔孙通,中国古代儒学代表人物。

初为秦二世博士,回老家薛郡后,先后跟从了项梁,楚怀王,项羽。

刘邦攻入彭城后,便投到刘邦营中。

刘邦不喜欢儒生,儒装,他便改着刘邦的家乡装束一一楚装,刘邦与项羽争霸,需要大量武士,他便向刘邦推荐能够“斩将搴旗”的壮士。

刘邦做皇帝以后,汉初功臣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甚至拔剑击柱。

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进言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叔孙通被命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他一百多弟子做了郎官。

刘邦让他与弟子和儒生一起制定了皇帝的礼乐制度,儒学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

刘邦不喜儒家繁文缛节,他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法。

汉初的各项礼仪制度,几乎都是叔孙通做太常时所制定和讨论的,包括修立原庙,用樱桃进献宗庙,开创了进献鲜果的典礼等。

柏拉图(历史人物)—搜狗百科

柏拉图(历史人物)—搜狗百科

柏拉图(历史⼈物)—搜狗百科唯⼼主义柏拉图是西⽅客观唯⼼主义的创始⼈,其哲学体系博⼤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它由现象所组成,⽽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任何⼀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个关于⾃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和⼤⾃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匹马,⽽是称任何⼀种马。

⽽“马”的含义本⾝独⽴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个著名的洞⽳⽐喻来解释理念论:有⼀群囚犯在⼀个洞⽳中,他们⼿脚都被捆绑,⾝体也⽆法转⾝,只能背对着洞⼝。

他们⾯前有⼀堵⽩墙,他们⾝后燃烧着⼀堆⽕。

在那⾯⽩墙上他们看到了⾃⼰以及⾝后到⽕堆之间事物的影⼦,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个⼈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

他第⼀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并试图向其他⼈解释,那些影⼦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

历史人物评说——柏拉图

雅典学园在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婚礼上安然辞世, 但学园却在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经营下,一 直存续到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处于宗教目 的下令关闭为止,前后长达900多年。
• 学园对西方教育及思想发展的影响:
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 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 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或者至少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 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
• 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 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 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史上,该学园的地位比同 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 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 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 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 里士多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 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苏:我想,你不是说了吗,服从统治者是正义的? 色:是的。 苏:各国统治者一贯正确呢,还是难免也犯点错误? 色:他们当然也免不了犯错误。 苏:那么,他们立法的时候,会不会有些法立对了,
通有过些不法断立发错问了,?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 “色精:神我助想产会术的”。。 苏:这所种谓方立法对可的以法启是发对人他的们思自想己,有使利人的主,动所地谓去立分错析了、 思考问的题法。是对他们不利的,你说是 不是? 色:是的。 苏:不管他们立的什么法,人民都得遵守,这是你所
探究
Vs
主要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 ①生活时代: ②周游各地: ③著作文体: ④思想的影响:
●不同: ①研究侧重点: ②政治上:统治者 ③哲学思想:鬼神观

柏拉图的简介

柏拉图的简介

柏拉图的简介柏拉图是西方文学传统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也是哲学史上最有洞察力,广泛和影响力的教育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柏拉图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柏拉图的简介柏拉图(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

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

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

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

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

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

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

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在他的奴隶主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

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论教育》)。

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

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

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 为,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和 管理国家。你是否同意他的 意见?
——2012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题
哲学
世界观
世界
现实世界 理念世界
现实世界 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理念的影子和摹本 虚假、残缺、变幻
理念世界 世界本原 真实、完美、永恒
人(理念)
生前与死后 灵魂
男人(现实) 女人(现实)
个性 共性 马克思 共性 个性 柏拉图

方法论
回忆说
知识人先天固有 人们的学习只不过在回忆理念世界的
——柏拉图
人治优于法治? 法治优于人治?
教育
“子女教育是社 会的基础。”
——柏拉图
雅典学院
40岁
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学校
柏拉图学院
阿卡德米学园
学生来源
希腊各城邦的上层社会, 男、女生平等。(奴隶主)
学习内容
哲学、政治、算数、 几何、体育、天文学…
教学形式
对话教学,自由讨 论,启发式
罗马帝国 基督教
柏拉图与孔子
相同:
①时代: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 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渊源地位。
②个人活动大致相同:从政、游 历、从教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 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 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 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 理想化。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 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 学
古希腊文明
柏拉图
回归灵魂的渴望…
墨子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孔子
春秋时期
老子
伯利克里 普罗塔格拉
泰勒斯
古希腊
教育家
唯心主义哲学家
生平
名门望族
失望
游历
28岁
广泛考察各地的政 治、经济、法律、宗 教制度,与各地的学 者商讨学术。
12年
这种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的阅历,为柏 拉图形成自己的思想 体系奠定了知识基础。
⑤著作:二者的著作都属于对 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 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产生、 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
①柏拉图的研究领域主要 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 主张建立“理想国”,追 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 理道德,追求善。
②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 相信上帝和神的存在; 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 观念持怀疑态度,“敬 鬼神而远之”。
政治上,设计了理想 国,其中财产公有、普 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 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 接受,具有深远历史影 响。
强调法治,认为法 律应成为所有人的行 为准则,有利于后代 法治国家的建立。
教育上,重视教育,他创建 的阿卡德米学园成为思想的集 散地,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 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坚持男女 平等,使女性接受教育,曾主 张打破对女性政治权利的限制。
知识
人生观
评价
理念论把理性世界 和感觉世界对立起 来,是一种本末倒
置的唯心论。
政治
维持贵族特权,又可为 贫苦阶级接受。
直接民主
《理想国》
神话 对话体
篇幅较长
论正义
格言警语
共计10卷
洞穴神话
——苏翁
统治者 军人 平民
“铜铁当道, 国破家亡。”
——柏拉图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
的东西,干自己的事
情。”
——柏拉图
“国家的正义在于
三种人各做各的事
情。”
——柏拉图
真正懂哲学的 人来做国王
和谐与效率
理想国
——等级森严、理想化的奴隶制国家
财产共有 普及教育
叙拉古
政治挫折
《法律篇》
理想化的宪法国家
强调法治
法律是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国家就会昌盛。
阿卡德米学园的 建立是柏拉图生命 中的转折点,也是 欧洲科学史上值得 纪念的事件。
评价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 的哲学家、教育家、理 论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是巨大的,他的哲学著 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 文献。
哲学上,提出了唯 心主义理念论,推动 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 展,在人类哲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