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习题1 总论
2020年病毒总论复习题.pptx

15. 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C.温度敏感性变异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学海无 涯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 和 R26. 噬菌体: 27.单纯疱疹病毒: A 有包膜RNA 病毒 B 无 包膜RNA 病毒 C 有包 膜 DNA 病毒 D 无包 膜 DNA 病毒 E 缺陷 病毒:
28.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9. 丁型肝炎病毒: 30. 乙型肝炎病毒: 31. 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 DNA 病毒科 E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33.麻疹病毒属于:
学海无 涯
病毒学总论复习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关 于 病 毒 基 本 性 状 叙 述 错 误 的 是 : A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C.含有DNA 和 RNA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 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B.毫微米(n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 关 于 病 毒 结 构 叙 述 错 误 的 是 : A.核酸和衣 壳组成核衣壳 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 C.衣壳由壳粒构 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A. 核 衣 壳 B. 核 酸 C. 衣 壳 D. 包 膜 E. 壳 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的 DNA 病毒是: A. 腺 病 毒 B. 风 疹 病 毒 C. 正 粘 病 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 毒 6. 呈螺旋对称型的RNA 病毒是: A. 流 感 病 毒 B. 腺 病 毒 C. 痘 类 病 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 质炎病毒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病毒总论.doc

10•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在细胞外的病毒不能产生能量
B.在细胞外的病毒不能合成蛋白质
C.在细胞外的病毒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复制酶
D.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才能获得病毒核酸
E.需要宿主细胞膜成分,构成病毒的包膜
11.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包括
A.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敏感性突变株、缺损性干扰颗粒等毒力变异株。
11.温度敏感性突变株或称ts株(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nts),为在许可
温度(28°C〜35°C)能增殖,但在非许可温度(37°C〜40°C)不能增殖的病毒 株。而其亲代野毒株则在这两种温度下都能增殖。这种突变是因为病毒基因组中 单个核苜酸的改变而导致病毒蛋白(酶)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这种蛋白在允许温 度内能发挥正常功能,而当温度升高时其功能受限而使突变株不能增殖。一般ts株同吋又是减毒株。
A.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B.病毒基因组核酸类型和结构
C.病毒衣Leabharlann 的对称类型D.病毒致病性强弱
E.病毒又无包膜结构
7.用以判断病毒有无包膜的根据是
A.致病性的强弱
B.对咼温的抵抗力
C.对石炭酸的抵抗力
D.病毒的浮力密度
E.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关于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成为杀宿主细胞的病毒
D.病毒使细胞形成新抗原
E.病毒基因整合入细胞染色体
21.可产生丫干扰素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屮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郎罕氏细胞
22.抗体对病毒阻抑作用的机制,主耍是
病毒学总论习题(带答案)

病毒学总论习题(带答案)病毒学总论习题一、单选题1.病毒的形态哪种多见:A.球形B.杆状C.丝状D.蝌蚪形E.弹头形2.病毒核衣壳中核酸外面包绕一层结构称()A.细胞膜B.包膜C.衣壳D.外膜E.微荚膜3.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结构称:A.细胞膜B.包膜C.衣壳D.外膜E.微荚膜4.测量病毒的大小单位是:A.mmB.cmC.umD.nmE.dm5.病毒严格胞内寄生是因为:A.在细胞外抵抗力弱B.体积小,结构简单C.只含单一核酸D.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E.以上均不是6.下述哪一种结构就是病毒颗粒:A.核酸B.核衣壳C.衣壳D.包膜E.微粒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二分裂法B.多分裂法C.芽生D.复制E.以上均不是8.病毒抵抗力特点是:A.耐冷又耐热B.不耐冷、不耐热C.耐热不耐冷D.耐冷不耐热E.以上均不是9.病毒的垂直感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感染:A.皮肤粘膜B.呼吸道C.消化道D.接触E.经过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10.最简单的病毒结构是:A.核酸+衣壳B.核酸+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酸+包膜E.以上都不是11.下列能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是:A.病毒B.螺旋体C.放线菌D.真菌E.细菌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生物的是:A.病毒B.螺旋体C.放线菌D.真菌E.细菌13.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DNA和RNAB.DNA或RNAC.DNAD.RNAE.蛋白质14.病毒的基本结构是:A.核心B.衣壳C.核心+衣壳D.包膜E.核心+衣壳+包膜15.以下哪种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A.支原体C.病毒D.立可次体E.细菌16.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A.分裂B.分泌C.分化D.释放E.分解17.病毒以何种方式增殖:A.二分裂法B.复制方式C.裂殖方式D.芽生方式E.分枝繁殖18.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下述哪一项机制是错误的:A.以宿主细胞获得能量B.只在活细胞内复制C.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培养D.宿主细胞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E.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合成19.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不包括: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法C.超速离心法D.超滤膜法E.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20.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C.病毒D.螺旋体E.细菌21.只有单一核酸物质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真菌C.病毒D.螺旋体E.细菌22.属于病毒辅助结构的是:A.核心B.衣壳C.核心+衣壳D.包膜E.核心+衣壳+包膜23.有关病毒包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合成B.细胞内合成C.宿主细胞核膜或胞膜D.宿主细胞合成E.A+B24.病毒包涵体是: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形成的斑块B.位于胞核或胞质内嗜酸性或嗜碱性C.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25.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B.直接杀伤细胞内的病毒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抑制病毒复制D.杀伤细胞外的病毒E.以上均不是26.病毒的灭活是指病毒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失去:A.抗原性B.传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细胞融合特性27.病毒侵入血流可引起: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病毒血症E.脓毒血症28.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毒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29.不能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是:A.鸡胚培养B.动物培养C.组织培养D.器官培养E.固体培养基接种30.病毒水平感染的途径不包括:A.经呼吸道感染B.经消化道感染C.经胎盘感染D.媒介节肢动物叮咬感染E.动物咬伤31.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是:A.病毒外毒素的致病作用B.病毒内毒素的致病作用C.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D.病毒产生有毒性酶类E.病毒能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2.人类传染病多由哪类生物引起:A.细菌B.病毒C.螺旋体D.支原体E.真菌33.病毒的灭活是指病毒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失去:A.抗原性B.传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细胞融合特性34.在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以上均不是35.病毒感染标本采取与送检原则不包括:A.尽早采集B.迅速送检C.根据不同病程送检不同标本D.标本注意保温E.根据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标本36.保护核酸不被核酸酶破坏的是:A.核酸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37.能吸附宿主细胞协助病毒侵入细胞的部分是:A.核酸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38.组成病毒核心的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39.组成病毒衣壳的成分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30.易被乙醚、氯仿等溶解破坏的成分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4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A.抑制病毒的释放B.阻止病毒吸附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直接灭活病毒E.抑制和中和病毒的致病作用42.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死病毒B.阻止病毒的释放C.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D.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E.阻止病毒脱壳43.与病毒对宿主直接作用无关的是:A.影响细胞生命活力B.形成包涵体C.细胞转化D.细胞调亡E.引起免疫病理损害44.病毒感染与水平传播无关的是:A.经皮肤传播B.产妇经产道感染新生儿C.医源性传播D.经眼结膜传播E.经粘膜传播45.病毒侵入细胞内,但不能大量增殖,不出现临床症状,此类感染称:A.亚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慢发感染E.隐性感染46.关于干扰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抗一种病毒活性B.抑制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C.直接杀伤病毒D.作用具有特异性E.由宿主细胞产生4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可48.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细胞何种结构有诊断意义:A.细胞溶解B.细胞融合C.细胞核固缩D.包涵体E.细胞内空泡49.病毒感染垂直传播是指:A.经皮肤传播B.经胎盘、产道或乳汁传给胎儿或婴幼儿C.医源性传播D.经眼结膜传播E.经粘膜传播50.在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实验中,对哪种抗体的检测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A.IgGB.IgMC.IgED.IgAE.IgD51.可直接观察到病毒体大小的方法:A.电镜观察法B.光镜观察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过滤法5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病毒引起的细胞损伤现象是:A.形成包涵体B.染色体畸变C.胞膜出现新抗原D.稳定状态感染E.病毒基因与细胞染色体整合53.下列与病毒感染防治无关的是:A.干扰素B.疫苗C.抗生素D.抗病毒血清E.中草药5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实验方法不包括:A.光学显微镜检查B.电子显微镜检查C.血清学检查法D.革兰染色法E.病毒基因检查二、多选题:1.干扰素的种类有:A.α干扰素B.β干扰素C.γ干扰素D.δ干扰素E.ε干扰素2.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微小以nm作为测量单位B.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C.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必须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E.对抗生素不敏感3.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以下各个阶段:A.吸附B.穿入C.二分裂D.生物合成E.成熟释放4.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是:A.动物接种B.接种于固体培养基C.鸡胚培养D.接种于液体培养基E.组织培养5.病毒衣壳的作用是:A.保护核酸B.能吸附易感细胞C.具有抗原性D.与病毒增殖有关E.能传递遗传信息6.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溶解死亡B.病毒引起易感细胞发生恶性转化C.释放热原质引起发热反应D.病毒引起机体免疫损伤E.引起易感细胞膜改变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有:A.广谱抗病毒作用B.抑制细胞分裂C.引起宿主细胞膜改变D.免疫调节作用E.抗肿瘤作用8.病毒标本的送检注意事项为:A.应立即送检B.应立即床边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C.若污染标本可加适量抗生素处理D.病变组织可置于50%甘油盐水中送检E.若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可放置-70℃冰箱内保存。
病毒习题1 总论

病毒习题1 总论病毒习题1总论第23章病毒基本特征试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2病毒3帽状体4尖峰5核衣壳6缺陷病毒7挫折感染8干扰现象9失活10亚病毒11病毒基因重组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体积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中复制。
2.病毒形态为球形、杆状或丝状、砖状、子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
又称核衣壳4亚病毒,包括类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根据壳的数量和排列可分为二十面体对称性、螺旋对称性和复合对称性。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小,结构简单。
它必须在敏感的活细胞中存活,并以复制的形式增殖。
它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以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是耐寒性和耐热性。
在56℃加热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传染性,即失活。
三、单选题1.病毒的基本结构是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以下关于病毒体的概念是错误的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以下描述病毒的基本特征,有什么不对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以下与病毒蛋白的作用无关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的化学性质是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通过“出芽”从宿主细胞释放的病毒是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7.病毒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8.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周期过程的正确描述如下: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渗透、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和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和释放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病毒学总论题库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病毒学总论题库1、单选病毒的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质D.蛋白质和核酸E.侵袭性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病毒与细菌不同,是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自身没有细胞结(江南博哥)构,病毒只有感染细胞利用其核酸和氨基酸来复制增殖。
因此,病毒的致病物质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2、单选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A.阻止病毒的吸附B.抑制病毒的致病作用C.直接灭活病毒D.直接抑制病毒的增殖E.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为诱导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3、单选缺损病毒本质上指的是().A.包膜表面刺突缺损B.复制周期不完整C.壳粒变异D.基因组缺损E.衣壳缺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缺损病毒指病毒核酸基因有遗传缺陷,这种病毒单独在宿主体内不能合成病毒所需要的全部成分,故不能增殖成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所以称为缺损病毒。
4、单选对酸稳定,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鼻病毒C.副流感病毒D.疱疹病毒E.HIV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属肠道病毒属对外界抵抗力强,对酸和乙醚稳定。
5、单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检查常采用().A.鼻咽漱液B.粪便C.血液D.脑组织E.尿液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狂犬病病毒侵犯脑组织,HIV导致血液感染,流感病毒侵犯呼吸道,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尿液等排出病毒。
6、单选诊断HIV感染应取().A.鼻咽漱液B.粪便C.血液D.脑组织E.尿液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狂犬病病毒侵犯脑组织,HIV导致血液感染,流感病毒侵犯呼吸道,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尿液等排出病毒。
7、单选不适于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的技术是().A.形态学检查B.病毒抗原检测C.早期抗体检测D.晚期抗体检测E.病毒核酸检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晚期抗体出现较晚,不适合用于早期诊断。
8、单选有包膜病毒释放的方式主要为().A.出芽B.细胞融合C.胞吐作用D.裂解细胞E.细胞穿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有包膜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从而获得细胞膜成分构成包膜。
病毒习题1 总论word.doc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2.病毒体(virion)3.壳粒(capsomer)4.刺突(spike)5.核衣壳6.缺陷病毒7.顿挫感染8.干扰现象9.灭活10.亚病毒 11.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又称为核衣壳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病毒总论复习题

病毒学总论复习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C.含有DNA和RNA 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A.微米(μm) B.毫微米(nm)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B.有包膜的病毒才有感染性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包膜E.壳粒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A.腺病毒B.风疹病毒C.正粘病毒D.弹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A.流感病毒B.腺病毒C.痘类病毒D.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A.核酸B.衣壳C.包膜D.神经氨酸酶E.血凝素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复制B.二分裂C.分枝D.减数分裂E.芽生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作用C.病毒包膜的成分D.对脂溶剂敏感性E.免疫原性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C.构成病毒衣壳蛋白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C.脊髓灰质炎病毒D.腮腺炎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A.ECHO病毒B.麻疹病毒C.柯萨奇病毒D.腺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A.突变B.基因重组C.加强作用D.表型混合E.互补作用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A.交叉复活B.多重复活C.温度敏感性变异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A.含有DNA和RNA B.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C.含有核蛋白体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A.能通过细菌滤器B.对抗生素不敏感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18.无包膜的病毒是:A.疱疹病毒B.披膜病毒C.流感病毒D.腺病毒E.狂犬病病毒【B型题】A 衣壳B 核酸C 包膜D 核衣壳E 壳粒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B 裸露螺旋对称型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E 复合对称型24.流感病毒是:25.肠道病毒是:26.噬菌体:27.单纯疱疹病毒:A 有包膜RNA病毒B 无包膜RNA病毒C 有包膜DNA病毒D 无包膜DNA病毒E 缺陷病毒: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9.丁型肝炎病毒:30.乙型肝炎病毒:31.腺病毒:32 戊型肝炎病毒:A 正粘病毒科B 副粘病毒科C 披膜病毒科D 肝DNA病毒科E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33.麻疹病毒属于:34.流感病毒属于:35.甲型肝炎病毒属于:36.风疹病毒属于:37.乙型肝炎病毒属于:【X型题】38.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有:A.腺病毒B.流感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单纯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39.螺旋对称的病毒有:A.麻疹病毒B.狂犬病病毒C.副流感病毒D.柯萨奇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40.有包膜的病毒是:A.HIV B.EB病毒C.柯萨奇病毒D.ECHO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1.无包膜病毒有:A.森林脑炎病毒B.腺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巨细胞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42.病毒非遗传性变异包括:A.互补作用B.加强作用C.基因重组D.表型混合E.基因突变43.有关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出芽释放B.包膜上多有刺突C.包膜含有宿主细胞膜的化学成分D.对脂溶剂敏感E.易侵入肠道并在肠粘膜细胞中增殖44.关于病毒复制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B.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C.复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D.早期蛋白能抑制宿主细胞核酸与蛋白质合成E.晚期蛋白是病毒的结构蛋白45.病毒复制周期包括:A.吸附穿入B.脱壳 C.生物合成D.形成始体E.装配与释放46.持续感染类型包括:A.隐性感染B.潜伏犬感染C.慢发病毒感染D.急性感染E.慢性感染4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抑制病毒增殖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C.免疫调节作用D.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E.直接杀伤靶细胞48.能垂直传播的病毒有:A.脊髓灰质炎病毒B.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D.HIV E.柯萨奇病毒B组49.可能与持续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是:A.病毒抗原性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B.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清除病毒C.病毒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长期共存D.病毒存在受保护部位,逃避免疫作用E.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成包涵体50.测定病毒在组织培养中增殖的指标是:A.PFU B.细胞融合C.CPED.培养液PH的变化E.红细胞吸附51.预防病毒病获得成效的疫苗是:A.小儿麻痹疫苗B.流感疫苗C.乙肝疫苗D.牛痘苗E.风疹疫苗二、名词解释1.复制周期2.顿挫感染3.缺陷病毒4.干扰现象5. ts突变株6. CPE7.包涵体8.干扰素9. PFU10.血凝抑制试验三、简答题1.病毒有何主要特点?2.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3.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5.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6.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7.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四、论述题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020年病毒习题1 总论.doc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2.病毒体(virion)3.壳粒(capsomer)4.刺突(spike)5.核衣壳6.缺陷病毒7.顿挫感染8.干扰现象9.灭活10.亚病毒 11.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又称为核衣壳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2.病毒体(virion)3.壳粒(capsomer)4.刺突(spike)5.核衣壳6.缺陷病毒7.顿挫感染8.干扰现象9.灭活10.亚病毒11.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填空1.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建构简单、必须在敏感细胞内复制。
2.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状、弹状和蝌蚪状。
3.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
又称为核衣壳4.亚病毒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5.阮病毒引起人类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C-J病、疯牛病等。
6.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二十面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3种对称型。
7.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类脂质和糖蛋白。
8.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
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
9.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0.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三、单选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A.核酸和蛋白质;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C.核酸;D.蛋白质;E.糖蛋白;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A.溶解细胞病毒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C.病毒基本结构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D.有包膜病毒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成分是A.染色体;B.衣壳;C.壳粒;D.核酸;E.包膜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 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A.电镜测量法;B. 光镜测量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滤过法。
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
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刺突;E.包膜。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
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双股DNA;B.双股RNA;C.单负股RNA;D.单正股RNA;E.单股DNA。
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保护病毒。
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复制方式增殖;B.测量单位是μm;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A.磷酸;B.蛋白质;C.类脂;D.肽聚糖;E.核酸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B.表面凸起称刺突;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D.呈对称形式排列;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
3.壳粒(capsomer):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
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体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复合对称等类型。
4.刺突(spike):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
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
5.核衣壳: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
6.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7.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宿主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8.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9.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10.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11.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
三、A型选择题1.D2.E3.E4.C5.D6.D7.D8.A 9.C 10.D 11.E 12.A 13.D 14.B 15.C 16.E 17.D 18.B 19.B 20.E 21.D 22.E 23.B 24.A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
在无包膜病毒(裸病毒)衣壳体即为病毒体。
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
①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它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制和指导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增殖。
②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
每个壳粒含有1~数个多肽。
③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糖蛋白构成。
含有包膜结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
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病毒;有些病毒源于宿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
病毒包膜中类脂质使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具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
④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
包膜的表面为粘蛋白或蛋白质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
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种刺突,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
⑤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20面体12个顶角个长出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
2.病毒的增殖方式和其他微生物有何不同?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点主要是:病毒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复制。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
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并转录病毒mRNA,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性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
3.简述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病毒是指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
了解病毒的干扰现象,在预防接种时,应注意接种的时间和疫苗之间的搭配,避免干扰现象减低免疫效果。
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3.包涵体(inclusion bodies)4.干扰素(interferon)5.聚肌胞(poly I:C)6.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7.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8.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二、填空题1.病毒在宿主个体间的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而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有局部播散、血液播散和神经播散。
2.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潜伏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慢发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