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函数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三函数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三函数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三函数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它把一个自变量的值对应到一个因变量的值上。

一般地,函数f(x)可以表示为y=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 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函数中独立变化的变量,通常用x表示;因变量是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而定的变量,通常用y表示。

3. 定义域和值域定义域是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

4.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集合。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 用一个通项公式表示函数函数f(x)有时可以用一个表达式y=f(x)表示。

2. 用函数的图像表示函数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集合。

三、常见函数及其性质1. 线性函数线性函数是具有形式y=kx的函数,其中k为常数。

2. 幂函数幂函数是具有形式y=ax^n的函数,其中a和n为常数。

3.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具有形式y=a^x的函数,其中a为正数且不等于1。

4.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运算。

5.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四、函数的性质1.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有f(-x)=-f(x),则称f(x)为奇函数。

2. 增减性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f'(x)>0,那么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f'(x)<0,那么f(x)在区间(a,b)上是减函数。

3. 最值和零点函数在定义域内可能有最大值、最小值和零点。

4. 对称性有关函数的图像可能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或者关于原点对称的性质。

五、函数的运算1. 基本函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

2.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而得到的函数。

3. 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反函数是满足f(f^(-1)(x))=x和f^(-1)(f(x))=x的函数。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

中考函数必备知识点归纳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掌握好函数的知识点对于解决中考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必备的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 y =f(x) \)来表示函数,其中\( f \)是函数名,\( x \)是自变量,\( y \)是因变量。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定义域是函数中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值域是函数中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对应法则是确定函数值的规则。

3.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来表示函数;图象法通过函数的图象来表示函数;解析法通过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函数。

4. 函数的类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 + b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ax^2 +bx + c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frac{k}{x} \)。

5. 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图象的对称性、顶点、焦点等特征是中考中常考的内容。

6. 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趋势。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具有单调性,即要么一直增加要么一直减少;而二次函数则可能在某个区间内增加,在另一个区间内减少。

7. 函数的极值:极值是指函数在某点的局部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次函数的极值通常出现在对称轴上。

8. 函数的复合:两个函数的复合是指先对自变量进行一个函数的运算,然后再用另一个函数进行运算。

复合函数的求解是中考中的难点。

9. 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式是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中考中的重要技能。

10. 函数的实际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等,中考中经常会出现将函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

函数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 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可以通过方程、表格和图像等方式来表示。

方程表示函数时,可以使用变量和常数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则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以表格形式列出。

图像则以直线、曲线或者其他形状来表示函数的变化规律。

3.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需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4. 常见的函数类型初中阶段研究的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线性函数是一种最简单的函数类型,它的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分别代表斜率和截距。

二次函数的方程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分别代表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系数。

5. 函数的图像特征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斜率和截距、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等特征来描述。

对于线性函数,斜率代表图像的倾斜程度,截距代表图像与y轴的交点;对于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代表图像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位置,对称轴代表图像的对称线。

6.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关系和变化的问题,例如求解方程、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在实际生活中,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现象和规律,例如汽车的加速度、温度的变化等。

总结:初中函数知识点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式、定义域和值域、常见的函数类型、图像特征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提高数学能力。

以上是初中函数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函数板块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类学习方法初中数学知识大纲中,函数知识占了很大的知识体系比例,学好了函数,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真正精通了函数的每一个模块知识,会做每一类函数题型,就读于中考中数学成功了一大半,数学成绩自然上高峰,同时,函数的思想是学好其他理科类学科的基础。

初中数学从性质上分,可以分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 数和锐角三角函数,下面介绍各类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函数图象及函数应用思维方式方法。

一、一次函数1. 定义:在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y =kx +b 中,k 、b 为常数,且k ≠0,x 的指数一定为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直线()时,随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一定过一、三象限时,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一定过二、四象限200k y x k y x ><⎧⎨⎪⎩⎪()若直线::3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当时,;当时,与交于,点。

k k l l b b b l l b 121212120===//()(4)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上方;当b<0时,直线与y 轴交于原点的下方。

(5)当b=0时,y =kx (k ≠0)为正比例函数,其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即为所对应方程组的解。

3. 应用:要点是(1)会通过图象得信息;(2)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写出表达式。

(二)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应注意的问题:中()是不为的常数;()的指数一定为“”y kxk x =-1021 2. 图象及其性质: (1)形状:双曲线()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和212()()y x y x==-⎧⎨⎪⎩⎪()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且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300k y x k y x ><⎧⎨⎪⎩⎪(4)过图象上任一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与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为|k|。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1. 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来表示函数关系,例如,在研究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时,可列出时,;时,等表格。

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一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时,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叫做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当,时,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性质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

三、反比例函数1. 定义形如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对称轴是直线和。

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同样采用待定系数法,设,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求出的值即可确定解析式。

四、二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直线。

性质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小值;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函数有最大值。

初三数学的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的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的函数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因变量,并且每一个可能的自变量都对应一个确定的因变量。

通俗地讲,函数就是一种“输入-输出”关系。

2. 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函数中,自变量是指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通常用x来表示;而因变量则是函数的输出,通常用y来表示。

3. 函数的表达式:函数可以用数学公式或图象表示,通常表示为y=f(x),其中f(x)是函数,表示自变量x经过函数f所得的因变量y。

4.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所有可能的自变量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可能的因变量值的集合。

5. 奇函数和偶函数:如果f(-x)=-f(x)成立,那么函数f(x)是奇函数;如果f(-x)=f(x)成立,那么函数f(x)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1. 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图象是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通过直角坐标系的点连起来所得的图形。

2. 函数的映射图:函数的映射图是将函数值与自变量一一对应的有序对用点表示,并由这些点组成的图。

3. 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解析式是用公式或方程表示的函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给定自变量时的因变量值。

4. 函数的等价变形:函数的等价变形是对函数进行代数运算、图象变换等操作得到的新函数。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1. 函数的有界性:如果函数f(x)在某一区间内有界,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f(x)在某一区间内的导数始终大于0或小于0,则函数在这个区间内是递增或递减的。

3. 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具有对称中心为原点的对称图象,偶函数具有对称中心为y轴的对称图象。

4. 函数的周期性:如果函数f(x)满足f(x+T)=f(x),其中T为正常数,则函数具有周期T。

5. 函数的零点和极值:函数的零点是指使函数取零值的自变量值,而极值则是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

6. 函数的单值性和多值性:一般情况下,函数对应一个自变量只能有一个因变量,因此是单值函数;但有些函数也可以对应一个自变量有多个因变量,这就是多值函数。

函数应用中考知识点总结

函数应用中考知识点总结

函数应用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映射到一个输出值。

函数通常用字母表示,例如f(x),其中x表示输入值,f(x)表示输出值。

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其中,定义域是指函数可以接受的输入值的范围,值域是函数输出值的集合,对应关系则描述了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对于函数f(x)=x^2,其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非负实数集,对应关系为x与x^2的映射关系。

二、函数的性质在中考中,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奇偶性、周期性和单调性等。

其中,奇偶性是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时称为奇函数,关于y轴对称时称为偶函数;周期性是指函数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复的规律性;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减规律。

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求解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表现,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学会绘制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一元二次函数f(x)=ax^2+bx+c,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来理解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求解各种实际问题。

在中考中,学生需要学会应用函数解答与函数相关的问题,例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逆函数的求解等。

此外,函数还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各种实际问题,如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函数方程的求解等。

通过学习函数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总之,函数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解决问题和设计算法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考中,函数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文的总结,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中考中与函数相关的各种问题。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文档

【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8 锐角三角函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看法总结 1.Rt △ ABC 中(1) ∠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 sinA =∠ A 的对边斜边(2) ∠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 cosA =∠ A 的邻边斜边∠ A 的对边(3) ∠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 A 的正切,记作 tanA = ∠ A 的邻边∠ A 的邻边(4) ∠ 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 A 的余切,记作 cota = ∠ A 的对边2. 特别值的三角函数:a sina cosa tana cota1 3 3 30°232345°2 2 121260°3 1 322333.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 α)=cos α, cos(90°- α)=sinα,tan(90°- α)=cotα, cot(90°- α)=tanα.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平方关系:sin2( α)+cos2( α)=1tan 2( α)+1=sec2(α)cot 2( α)+1=csc2(α)积的关系:sin α=tan α· cosαcosα=cot α· sin αtan α=sin α· secαcot α=cosα· cscαsecα=tan α· cscαcscα=secα· cot α倒数关系:tan α· cot α=1sin α· cscα=1cosα· secα=15.三角函数值(1 〕特别角三角函数值(2 〕0°~ 90°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查三角函数表。

(3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i 〕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当(ii 〕当角度在 0°~ 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iii 〕当角度在 0°≤∠ A≤90°间变化时,0≤sin α≤ 1, 1 ≥cosA≥0,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 cotA>0.6.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本种类解直角三角形的根本种类及其解法以下表:种类条件解法两边两直角边 a、 b c=a2b2, tanA=a,∠ B=90 ° -∠ A b素来角边 a,斜边 c b=c2a2, sinA= a,∠ B=90 ° -∠ A c一边一锐角素来角边 a,锐角 A a∠B=90 °-∠ A ,b=a· cotA ,c=sin A斜边 c,锐角 A∠B=90 °-∠ A ,a=c· sinA ,b=c· cosA7.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参照教材:初中数学九年级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