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的研究》

合集下载

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作文简略

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作文简略

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作文简略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的研究报告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我最近做的一个有趣的研究报告——关于王姓的来源和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王姓人物。

首先,我们来看看王姓是从哪里来的吧。

据我查阅的资料,王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的一位名叫王雄的人。

当时王雄是一个很勇猛的将军,打过许多胜仗,所以后来他的子孙就沿用了王这个姓氏。

从此以后,王姓在中国各个朝代都很常见。

王姓人口非常多,所以自然就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王安石对不对?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变法派大臣,提出了"熙宁变法"。

虽然最后变法没有成功,但王安石的诗词和他主张的理念对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再说一位大家都熟悉的王姓名人吧,那就是明朝时期的王阳明。

他不仅是当时很优秀的军事家,而且还是著名的理学家。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就是认为知识和实践是统一的,必须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理解。

这种理念对中国哲学影响很深远。

近代以来也有不少出色的王姓人物,比如王国维、王小波等,他们在文学、思想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总之无论古今中外,王姓人才辈出,很多人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好了,关于王姓的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我就介绍到这里。

希望通过我的这个小小的研究报告,大家对王姓有了更多的了解。

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富有历史渊源的姓氏。

谢谢大家!篇2王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个小朋友,我对王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王姓的来源和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吧!据说,王姓是由周朝时的姬姓演变而来。

那个时候,周室先王们常常通过册封诸侯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被封为诸侯王的人,他们的姓氏就由姬氏变成了王氏。

从此,"王"这个姓氏在周朝逐渐流行开来。

很多王姓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王姓的起源竟和周朝国王有这么大的关系!这让我觉得王姓非常厉害和了不起。

百家姓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书籍

百家姓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书籍

百家姓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书籍《百家姓: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书籍》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悠久而庞大。

在中国人的姓名中,姓氏是首要的标识,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个人的身份认同。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我们需要一本重要的书籍——《百家姓》。

《百家姓》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选取了中国最常见的几百个姓氏,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由来、演变和特点。

这本书编纂于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被广泛研读和传承。

首先,《百家姓》以其独特的编排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将常见姓氏按拼音排序,并分为四声韵母,如“李、王、张、刘”排在一起。

这种排列方式不仅方便查找,更能体现出姓氏之间的关联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国姓氏的族谱结构。

其次,《百家姓》详细介绍了各个姓氏的来源和渊源。

在书中,每个姓氏都配有简洁准确的注解,告诉读者相关的传说、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李”姓来自传说中的黄帝之后,涵盖了广大的分支族系,而“王”姓则与周朝的王室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姓氏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百家姓》对于姓氏的演变和特点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中文中,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属性。

《百家姓》对于不同姓氏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展示了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演变过程。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姓氏的特点和象征含义,如“李”姓代表着树木的茂盛,寓意着家族昌盛和子孙众多。

这些信息为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姓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体而言,《百家姓》是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书籍,它通过对姓氏的起源、演变和特点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精彩的视角。

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到姓氏所承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同时,它也为我们探索个人身份认同和家族根源提供了重要的思考与反思。

因此,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人们来说,《百家姓》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中国姓氏的历史渊源与族谱研究

中国姓氏的历史渊源与族谱研究

中国姓氏的历史渊源与族谱研究中国姓氏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几千年来,姓氏既是人们身份认同的标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人文历史、社会变迁以及家族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中国姓氏的历史渊源和族谱研究进行探讨。

一、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姓氏是人们根据血缘关系,按照制定的规则而被赋予的氏族名称。

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当时人们是以部落、氏族为单位生活的。

根据古籍记载,中国姓氏的起源多与古代的诸侯国家和封建制度有关。

例如,尧舜禅让时的姜姓、姬姓、嬴姓等,都是中国姓氏的珍贵遗存。

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世袭制度和姓氏制度相互交织。

许多贵族家族通过联姻、封官让爵等方式,进一步凸显了姓氏在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

而在农民阶层中,姓氏也逐渐成为身份认同和祭祀祖先的重要符号。

二、姓氏的多样性与分类中国的姓氏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已记录的姓氏达六万余种。

这些姓氏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之间。

通过对姓氏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姓氏多样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地域因素与族源因素。

1. 地域因素: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姓氏分布模式。

例如,北方地区的姓氏多为单姓,如王、李、张等;而南方地区的姓氏则以复姓为主,如欧阳、司马、诸葛等。

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中国姓氏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2. 族源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姓氏系统。

汉族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姓氏数量遥遥领先,同时还有其他56个民族的姓氏存在。

这些姓氏既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关,也与族群迁徙、文化交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族谱的重要性与研究方法族谱是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家族的来源、世系关系、历史传承以及重要人物等信息。

族谱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家族、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族谱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族谱资料,分析家族间的世系传承、宗法制度以及地方社会的演变等内容。

张氏起源与发展中国姓氏研究报告

张氏起源与发展中国姓氏研究报告

张氏起源与发展中国姓氏研究报告摘要:姓氏在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的身份象征,也承载着家族的荣辱。

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张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

本文将探讨张氏姓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分析其社会影响及文化意义。

第一部分:张氏姓氏起源与发展1. 张氏姓氏起源据研究表明,张氏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一般认为,张氏源于古代黄帝时期的部落制度,其中的族名“张”可被解释为“丈夫、头人”等含义,暗示着该姓氏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高。

2. 张氏姓氏的发展张氏姓氏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古代,张氏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华中地区,是当时社会的重要名门望族。

随着历史的发展,张氏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支系和分支。

在现代,张氏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涵盖了各个地域和层次的人群。

第二部分:张氏姓氏的特点1. 基数庞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张氏在中国的人口占比较大,人数众多。

这使得张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家族势力与影响力也因此较为突出。

2. 地域分布广泛张氏的分布相对均衡,几乎遍布了全国各个省市。

这种广泛的地域分布也反映了其在不同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第三部分:张氏姓氏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1. 社会地位突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庞大而分支众多的姓氏,张氏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和企业家等都出自张氏。

这种影响力使得张氏成为社会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2. 传统文化的代表张氏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历史渊源和家族文化传统被广泛地传承和弘扬,例如宗族祭祀、姓氏堂号等传统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得以保留。

结论:张氏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分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氏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和了解张氏姓氏的起源、发展与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社会结构。

姓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探究

姓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探究

姓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探究姓氏,作为人们的个人标识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姓氏的起源、特点、演变以及传承等方面,探究姓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一、姓氏的起源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文献记载的研究,认为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社会时期。

根据《周礼·地官》所载,古代祖先以“氏”来命名各个部落,后来演变成人们的姓氏。

姓氏的起源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家族和血缘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姓氏的特点1. 稳定性:姓氏作为人们的家族标识,在传世过程中具有比较长久的稳定性。

多数姓氏源于古代的氏族,经历了千年的沉淀和延续,属于稳定的符号。

2. 地域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形成了自己的姓氏体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例如,汉族传统姓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而满族姓氏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3. 多样性:中国姓氏繁多,据统计,有超过6000个姓氏。

姓氏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形态。

三、姓氏的演变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姓氏的增补: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姓氏不断出现。

例如,近代的“周”姓主要源于历史上的名人周恩来,成为了新的姓氏。

2. 姓氏的丢失: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一些姓氏在后代中逐渐丢失,造成古老姓氏的消亡。

这对于姓氏研究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姓氏的改动:姓氏还存在着改动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姓氏因为音韵变化、方言演变等原因,出现了姓氏的改动;另一方面,由于婚姻、收养等因素,一些人也会改动自己的姓氏。

四、姓氏的传承姓氏的传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传承家族姓氏被看作是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姓氏,中国人注重家族观念的培养,重视对家族历史的研究,以及世系图谱的编制和保存。

姓氏的传承也体现在讲究起名的过程中。

姓陈的来源的研究报告

姓陈的来源的研究报告

姓陈的来源的研究报告1. 引言姓陈是中华民族常见的姓氏之一,广泛分布于中国各个地区。

本文旨在研究姓陈的来源,探讨其历史渊源和相关文化背景,并通过文献资料和遗传学研究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2. 姓陈的起源据历史文献记载,姓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名靠前,反映了陈姓的古老历史渊源。

2.1 姓陈的甲骨文记载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至西周时期的文字记录,其中的陈字形与现代的陈字形相似。

这表明姓陈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并被用于命名。

2.2 子姓陈的分支根据历史记载,姓陈有多个分支,其中最为知名的是陈留陈氏和陈平陈氏。

陈留陈氏起源于汉代,陈平陈氏起源于三国时期。

这些分支在中国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陈姓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姓陈的文化背景除了历史来源外,姓陈还与中国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3.1 陈词儿陈词儿是指江南地区的民谣词曲,以陈姓较为常见。

这些词儿以朴实的语言表达深情,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也为陈姓增添了文化底蕴。

3.2 陈州陈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陈州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州的建立和发展也为姓陈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4. 姓陈的遗传学研究通过现代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确认姓陈的来源和变迁。

4.1 Y染色体研究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也可以用于追溯人类的遗传线索。

研究表明,姓陈的男性群体中有一定的共同基因特征,说明他们可能源自共同的历史人群。

4.2 mtDNA研究mtDNA是线粒体DNA,通过分析mtDNA序列可以研究人类的母系遗传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姓陈的女性群体在mtDNA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支持了姓陈的遗传起源。

5. 结论通过对姓陈的来源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姓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时期。

•姓陈有多个分支,其中陈留陈氏和陈平陈氏最为著名。

•姓陈与中国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陈词儿和陈州的影响。

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源流与分支研究

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源流与分支研究

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源流与分支研究氏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而姓氏则是氏族的象征。

张氏是中国姓氏中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广泛的分布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探讨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追溯其源流与分支研究。

一、张氏的起源与分布情况张氏作为中国姓氏中的代表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部落社会。

根据《百家姓》等古代文献记载,张氏最早源于华夏族,据称始祖为轩辕黄帝的后代。

相传轩辕黄帝十子中的一个子孙后裔取名张,遂形成了张氏这一姓氏。

在华夏族的发展过程中,张氏人口逐渐增多,并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

张氏姓氏的发展与演变也受到了历史的影响。

在商周时期,张氏作为一个姓族逐渐兴盛起来,其人口和地域分布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张氏在各个诸侯国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势力。

随着历史的变迁,张氏人口不断壮大,分布范围逐渐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

二、张氏姓氏的重要分支1. 东张氏:东张氏起源于东周时期,其先祖为周平王的后代,居住在东方地区。

东张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较大的影响力,其后代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南张氏:南张氏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其发展起源于南宋时期。

南宋时期,张氏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姓族,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地位。

3. 北张氏:北张氏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其发展源于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张氏在北方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其后代成为了政府的重要官员和士人。

4. 西张氏:西张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发展起源于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张氏在西北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其后代主要从事农业和牧业等行业。

三、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张氏姓氏的变迁与演变是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

尤其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姓氏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在封建社会中,张氏姓氏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姓族,其后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张氏姓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5篇【导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别的单元不一样,并非一篇一篇的课文,而是综合地学习汉字的知识,并要求写一篇简单的,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这个内容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浏览参考。

【篇一】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作范文一、问题的提出我看了很多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可就是不知道关于我自己的姓氏的研究报告和资料,正好,这次茅老师让我们做这个作业,我就借这次活动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藉,浏览报刑,上网浏览,了解贺姓的来源和贺姓的历史名人。

(2)通过量种途径,搜集贺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形和资料整理从网上搜集贺姓的资料:贺姓是因避讳而改成的。

贺氏来为庆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庆氏,姜姓,齐恒公子公子无亏也。

无亏生庆克,示谓之庆父,名通用,是亦以字为氏者。

年龄时期,齐恒公有子无亏,后来无亏有子庆克。

庆克的儿子名封以父亲的字为姓氏吕庆封。

从此其子孙便相继以庆为姓氏。

但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凡姓庆者均改为贺氏。

从书上和网上知道了历姓贺的名人: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从网上知道了贺姓人口数量:贺氏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贺姓散布很广,湖南、江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结论1、贺姓是由庆氏改编过来的,由于当时全国都避讳“庆”字,所以把庆改为贺。

贺姓,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

据《魏书·官氏志》等记载,南北朝时候,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族贺氏。

没想到一个姓氏竟有如此大的学问。

据1998年统计,是97大姓。

《左传》上说: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

2、历姓贺的名人有很多,像:贺昌、贺龙、贺狄干、贺岳、贺循、贺铸、贺逢圣、贺知章、贺长龄、贺炳炎、贺亦然、贺敬之、贺之珍……其中贺子珍很让我佩服,由于我在生活中只知道毛泽东的妻子是杨开慧,却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真为我们贺氏争光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渊源的研究》研究报告选题的理由: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影响。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文化的最好载体,他是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

如果一个人,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知道,那他就是一个缺乏常识的人,所以本次选题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研究人员:班级:高2015届11班。

指导老师:xx组长:xx 组员:xxxxxxx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姓氏文化的内容及原因,来对姓氏文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

2、通过研究过程,理解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四、研究时间2012.11.—2013.1五、活动过程记录:1、活动计划的制定时间:2012.11.8—2012.11.9地点:教室形式: 讨论2、问卷调查的设计时间:2012.11.10—2012.11.11地点:教室形式:提出问题3、问卷调查的实施时间:2012.12.1 地点;本校形式;发放填写4、调查结果的分析时间;2012.12.5 地点:本校形式:分工统计5、查阅相关资料时间2013.1.1 形式:上网6、完成结题报告:2013.1.5—2013.1.6 地点:教室六、问卷调查的分析;1、你认为人们参拜祠堂和归宗认祖的这些个现象反映出人们的哪些思想?A、强烈的宗族归属感思想30%B、没反应出什么思想40%C、不知道30%2、问什么要研究姓氏文化?A、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本民族的姓氏文化30%B、因为感兴趣45%C、不知道25%3、你认为什么是姓氏文化?A以血缘文化的一种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上、物质上的一种财富20%B、不知道40%C、就是关于名字的文化40%4、你认为研究姓氏文化对现代人有什么意义?A、对加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有重要作用20%B没用60%C、不知道20%5、你认为姓氏文化距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A、不远30%B、很远30% C不知道10%6、你知道姓氏的来源吗?A、不知道40%B、听说过15%C、知道45%7、你知道姓氏在先秦时期是不同的吗?A、不知道10%B、听都没听说85%C、知道5%从调查的结果得出两条信息:大多数中学生对姓氏文化的了解不多对姓氏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六、研究成果:关于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研究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中国姓氏文化渊源”和弘扬姓氏文化等问题。

进行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加强青少年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了解。

我们想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就知道流行明星,而不知道传统的中国文化,许多门中国传统艺术都濒临失传,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势在必行的方法。

并且本次研究性课题为了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建议和看法,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吸取意见,这样才能了解到广大青少年对姓氏文化的了解程度,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要向少年弘扬,就存在着很多问题。

就算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是积极参与就,所以完成结果比较好。

所以我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下: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

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

……因生以为姓,从姓生。

”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

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

到了阶级社会,在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称氏,贵族女子称姓。

贵族男子称氏是为了区分贵贱,而贵族女子称姓是为了避免同族通婚,而平民和奴隶是没姓没氏的,只有名。

在夏商周三代,天子还常给有功劳的贵族一块封地,这些贵族常把封地名称当做自己的氏,所以战国时期一个贵族有多个姓名。

然而,姓是不能改的,但是氏是可以改的,像晋国就有专门记录贵族氏的官员,就连国君都常以封地作为自己的氏。

后来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宗法制的解体,姓氏就逐渐合为一体了,到了汉魏时期普通老百姓就有姓有氏了。

特别是据收上来的调查数据知:1、你认为人们参拜祠堂和归宗认祖的这些个现象反映出人们的哪些思想?A、强烈的宗族归属感思想30%B、没反应出什么思想40%C、不知道30%2、问什么要研究姓氏文化?A、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本民族的姓氏文化30%B、因为感兴趣45%C、不知道25%3、你认为什么是姓氏文化?A以血缘文化的一种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上、物质上的一种财富20%B、不知道40%C、就是关于名字的文化40%4、你认为研究姓氏文化对现代人有什么意义?A、对加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有重要作用20%B没用60%C、不知道20%5、你认为姓氏文化距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A、不远30%B、很远30% C不知道10%6、你知道姓氏的来源吗?A、不知道40%B、听说过15%C、知道45%7、你知道姓氏在先秦时期是不同的吗?A、不知道10%B、听都没听说85%C、知道5%大量的同学对姓氏文化的认知度很低啊,许多常识都知道。

所以国家都加强了学生的国学教育,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增大对常识的理解,因为了解姓氏文化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加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七、心得体会:X:这次实践中我们的组员们干的非常勤奋,而且我也想告诉同学们真的该多了解一下常识,要不然真的会闹出很多笑话。

X: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情况了,使我增长了很多的见识。

X:凡是团结互助,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困难不低头。

只要努力做了没什么事解决不了。

X: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很多同学都是以不认真的态度来填写报告的,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真填写。

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了姓氏文化的重要性,而极少数同学还不知道个所以然。

X: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对姓氏文化还略知一二,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这告诉我们的同学,要加强课外阅读。

X:我觉得这次研究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查资料能力,还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X:自从这次学习以来,我觉得我的责任心受到了锻炼,还陶冶了我的情操,我很愿意参加这种学习。

X:在困难面前和组员面对团结互助、勇于实践,才能磨炼出成功的栋梁,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八、教师评价:特别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组的同学找到了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影响对姓氏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同学们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与分工能力、交际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些为他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成员团结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及时完成这次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合作与分工才能更好更容易的做好一件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强项和不足,看到别的同学的闪光点,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必须学习别人长处,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新一代的青年和国家的栋梁。

四川省都江堰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记录卡(表二)课题名称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研究活动时间2012.11.15活动地点学校参加活动人员Xxxxxxxxxxxxx活动目的为了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建议和看法活动形式分工调查活动内容发放问卷调查活动过程记要首先,我们将问卷调查发放到同学的手里。

在等10分钟后,将问卷调查收回。

活动效果到达了预期效果收获方法性方面给以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知识性方面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其他方面争强了我们的友谊失误或不足在收集问卷调查的时候,场面过于混乱,没有分工准确。

课题进展进入截稿阶段了四川省都江堰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访谈记录卡(表三)课题名称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研究被访问者情况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职务Xxxxx专长Xxxx参与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访谈时间2013.1.1访谈地点学校访谈目的或主题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访谈形式一问一答访谈内容摘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

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访谈效果很好,许多同学多对中国姓氏文化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收获方法性方面一问一答的方式,比较好知识性方面了解到了中国姓氏文化的内在其他方面尚未解决的问题究竟姓氏文化对现在的中国人有什么意义呢?下阶段构想查资料专家意见或建议被访者签名xxxxx四川省都江堰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文献资料收集记录卡(表五)课题名称中国姓氏文化渊源研究文献名称《中国姓氏文化》(出版时间2008-1-1作者陈建魁文献来源中原农民出版社选择文献的目的了解姓氏文化对现在的中国人有什么意义文献内容摘要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文献收集人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