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沸腾知识点练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四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梳理1、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实验室用温度计、秒表、火柴、硬纸板等。
2、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3)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水的温度逐渐上升(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时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实验结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练习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 ℃加热至沸腾,用时9 min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通过图1中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 ℃的热水加热到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
沸腾及沸腾条件精选题41道

沸腾及沸腾条件精选题41道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3.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4.在标准大气压下,关于“100℃的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在沸腾B.可能在沸腾C.一定在蒸发D.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发生5.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不能沸腾,B能沸腾B.A能沸腾,B不能沸腾C.A能沸腾,B也能沸腾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6.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
下图是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的示意图(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7.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至使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8.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9.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再倒入刚烧开的烫水,未对烧杯加热。
实验01探究“水的沸腾”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水沸腾前水沸腾后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2)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汽化方式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沸点时剧烈程度缓慢剧烈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②;4、石棉网作用:。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6、水沸点98度,原因:。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
9、安装装置时顺序:。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因为。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创新母题】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
(2)图乙是小明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3-4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复习总结和练习题

知识点一: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汽化吸热(3)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特点: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液体的温度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阳光下比放在背阴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现象:晾衣服时,展开比团起来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通风处比放在无风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例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例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知识点二(沸腾)1.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使用油的沸点是250℃.拓展: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例如,在高山上,因为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不容易煮熟,这时应利用高压锅,高压锅内水面上的气压较高,所以沸点能超过100℃,食物容易煮熟。
4.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5.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例1.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
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例2.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知识点三(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3.3 汽化和液化知识梳理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知识点2: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设计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温度/℃分析论证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液化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答案】D【详解】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A【详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
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
蒸发过程中吸热。
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难点解析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
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答案】B【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初二物理水的沸腾条件练习题

初二物理水的沸腾条件练习题1. 问:水的沸点是多少度?答: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2. 问:什么是沸腾?答:沸腾是指水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不断冒出液面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液体中,水分子在加热下获得足够的能量,能够克服表面张力,从液体中转变成气体形态。
3. 问:水的沸腾条件是什么?答:水的沸腾条件包括以下几点:a) 温度: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下);b) 压力:在标准大气压下(约为101.3千帕),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或压力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相应降低;c) 液体的纯度:水的纯度越高,沸腾温度越高,纯度低的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小,容易蒸发。
4. 问: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沸点?答:除了上述提到的压力和纯度,其他因素如添加溶质、海拔高度等也会影响水的沸点。
a) 溶质:当向水中添加溶质(如盐、糖等)时,会导致水中的溶剂浓度增加,从而减小了水分子间的相互间隔,使水分子更难蒸发,因此沸点会升高;b) 海拔高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的压强减小,这将降低水的沸点,因此在较高海拔的地区,水的沸点会比海平面上更低。
练习题:1.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2. 当向纯水中添加食盐后,水的沸点会升高还是降低?3.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水的沸点是比海平面上更高还是更低?4. 为什么在高海拔烹饪食物时需要额外增加煮的时间?答案:1.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2. 添加食盐后,水的沸点会升高。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会增加水中的溶剂浓度,使水分子间的相互间隔减小,从而增加沸点。
3.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大气压强的减小,水的沸点会降低。
因此,水的沸点比海平面上更低。
4. 在高海拔烹饪食物时,由于水的沸点较低,所以需要额外增加煮的时间,以确保食物可以充分煮熟。
总结:本文介绍了物理中关于水的沸腾条件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练习题对读者进行了巩固和考察。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沸腾 练习

沸腾1.从“观察水沸腾的实验”可看出,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的现象,形成大量的上升,,到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在水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但水的温度.2.沸腾是在温度下,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过程中要热.3.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发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普通煤炉的温度为600℃,纸的着火点为183℃.用纸盒烧水,水会沸腾,而纸盒不会烧着,原因是.5.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若把正在沸腾的水从热源上取下,烧杯中的水继续沸腾.(填“仍会”或“不会”)6.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逐渐升高B.不变C.逐渐降低D.忽高忽低7.酒精的沸点为78℃,______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填“能”或“不能”) 8.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9.当某种液体的温度为它的沸点时,该液体()A.一定在蒸发B.一定在沸腾C.可能在沸腾D.可能蒸发和沸腾同时进行10.文文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调小,但仍保持锅内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他发现()A.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B.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接近1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B.水温只有达到100℃时才能沸腾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不吸热 D.液体沸腾时,液体一定发生汽化现象12.盛水的铝饭盒漂在铝锅内的水面上,当锅内的水加热到沸腾,饭盒内的水将( ). A.达到沸点,水在沸腾B.达到沸点,水不沸腾C.达不到沸点,水不沸腾 D.达不到沸点,但能沸腾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汽化时吸热,所以温度升高B.水在沸点以下既可沸腾又可蒸发C.要维持水沸腾,必须不断给水加热 D.水的蒸发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14.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会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D.熔化、汽化都吸热15.设计一个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的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知识点1 沸腾情景激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观察水温变化,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至沸腾后5min为止。
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会发生哪些现象?教材全解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汽化过程需要吸热.2.沸腾(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2)沸点:液体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各种液体都有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还受大气压的影响。
(3)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要不断地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沸腾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2)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过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
(3)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4)实验时可能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没有校准;测量时的大气压强不是标准大气压。
(5)水沸腾时,在烧杯底水汽化形成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力逐渐减小,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大;而在沸腾前,在烧杯底形成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遇到冷水,水蒸气又液化成了水,因此,在沸腾前,气泡逐渐变小。
即学即练例1下列现象是汽化现象的是 ( )A.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B.夏天洗过的衣服变干C.冰棍化了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水珠解析 A项中的钢由液态变为固态,C项中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D项中的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它们都不是汽化现象;只有B项中衣服里的水由液态変为气态,这才是汽流化现象答案 B例2如图所示的是小明观察到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的两种情况,则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解析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并放出大量水蒸气;水沸膀前,容器底部受热产生气泡,上升遇冷,气泡变小答案乙甲例3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先一直上升,达到沸点后温度保持不变,不再升高故其曲线先为一斜线,后为水平线,水平线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
答案 D巩固练习1 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此时壶中水的温度将 ( )A.升高B.不变C.忽高忽低D.降低答案 B点拨液体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溫度保持不变,吸热用于汽化。
巩固练习2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以后 ( )A.一定能沸腾B.一定不能沸腾C.水继续吸热一定沸腾D.无法确定答案 C点拨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缺少一个条件,水都不能沸腾。
巩固练习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情误之处_______________.(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时开始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描绘出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 (1)读数时视线未跟液柱上表面相平(或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或酒精灯外焰未正对烧杯底) (2)99 小于 (3)减少水的质量(或用热水来做实验)点拨本次实验操作的错误主要是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没有平齐,或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酒精灯外培未正对杯底从图象可知,水沸勝的温度为99℃,由于水的沸点低于100℃,可以初步认为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水沸勝时间过长,主要是因为酒精灯没有用外焰加热,被加热水的质量过大,被加热水的初温过低,因此,可以采用减少被加热水的质量,提高被加热水的初温等改进方法.知识点2 蒸发情景激疑如图所示,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吹风机对它们吹风,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行结论?上述实验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探究?教材全解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速度.3.蒸发有制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附近的物体温度下降。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过程要吸热。
知识拓展(1)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空气的湿度有关,周围空气的湿度起大,蒸发越慢.如夏天下雨前,人住往感到热,这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的汗液难以蒸发。
(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不同液体的蒸发快便是不同的,在我们熟悉的液体中,酒精蒸发得比水快。
即学即练例4 如图所示,注射前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消毒,会感到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________时,吸走了皮肤表面的热,从而使皮肤____________.解析在皮肤上擦了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使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因而感到凉快,这就是因为蒸发有吸热制冷的作用.答案蒸发温度降低例5 在炎热的暑假里,张华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当时的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解析电风扇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答案不变蒸发吸热巩固练习4 如图所示,夏天扇扇子或吹电扇,人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A.扇扇子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扇扇子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有降温作用C.扇扇子带走了周围的热量D.扇扇子使人体血液流动加快答案 B点拨扇扇子使空气流动形成风,流动的空气温度与不流动的空气温度相同.夏天,人体表面会有一层汗液,空气不流动时,汗液不易蒸发,人会感到热;扇扇子使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汗液蒸发加快,汗液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人便感到凉快.巩固练习5 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热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热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热答案 A点拔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知识点3 液化情景激疑按如图所示的情境做实验,你就可以在室内进行人工造“雨”了“人工造雨”的过程中,水经历了哪几种状态变化?教材全解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过程要放热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气体的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气体的体积.有少数气体单靠压缩体积的方法无法使其液化,必须使其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再压缩才能液化。
知识拓展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縮,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果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遇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酒精是243℃,因此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即学即练例6 冬天,人说话时从嘴里冒出的“白气”是 ( )A人呼出的水蒸气B.水蒸气温度降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D.空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液滴解析我们经常看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因为水蒸气是一种无色、看不见的气体.人说话时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时,会放热而液化形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流中就形成了“白气”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只有空气中的水蒸气才容易液化,其他气体是不容易液化的。
答案 C例7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如图所示),是在常温下使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的.解析常温下液化石油气是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其液化,体积大大减小,方便储存.答案压缩体积巩固练习6 如图所示,揭开盛有热茶的杯盖,会看到水面有“白气”冒出,并且杯盖内表面布满了小水珠它们都是由_______(填“空气”或“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汽化”或“液化”)而成的.答案水蒸气液化点拨热茶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其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一部分水蒸气遇到冷的杯盖时,便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其内表面,于是便产生了“布满小水珠”的情景.巩固练习7 如图所示,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一个杯口盖上冷玻璃片,另一个杯口盖上热玻璃片.过一会儿,会看到_________玻璃片的内表面会出现小水滴,这说明________可以使气体液化.答案冷降温点拔杯内充满大量温度高的水蒸气,一部分水气接触到冷的玻璃片,因为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并附着在上面;而接触到热的玻璃片的水蒸气的温度不会降低,也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由此可见,降温可以使气体液化.规律方法1.正确区分沸腾和蒸发的异同点。
不同点:(1)发生的条件不同;(2)发生的部位不同;(3)发生的剧烈程度不同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且都要吸热。
2.在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时要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时要保证液体的多少温度、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一定;在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时要保证液体的多少、物质的种类、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一定…依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因素都研究完为止。
3.解释或判断生活中的汽化或液化现象,关键要抓住其热量的变化.汽化吸热的结果是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液化放热的结果是使周围物体的温度上升。
重点难点※活学活用重点探究1 汽化、液化现象及规律名师指津1.判断汽化、液化的方法(1)明确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2)根据定义判断物态变化种类。
2.巧学妙记汽化方式有两种,既有蒸发又沸腾。
蒸发快慢不相同,温度面积气流通。
液化方法有区分,压缩体积和降温。
液化现象遍天地,雨雾露水和“白气”。
典例探究例1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C.秋天,湿衣服晾干D.冬天,口中呼出“白气”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相对较冷的水管后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附在了水管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冬天,ロ中呼出“白气”是因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而液化形成了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