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艺术丑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现代艺术的“丑”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作品过于离奇、抽象,不美观,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乱画”、“废物”,与美学原则相悖。
而另一些人则坚信艺术不应该被美化,它应该直面现实,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首先,现代艺术中的“丑”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手法,是艺术家故意违反美感规律创作的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可以通过视觉和身体上的反感或厌恶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例如,作家弗朗索瓦·彼克兹的小说《神秘的肉体》中充满了残忍、恶心和恐惧等“丑”的元素,但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小说充满了强烈的压迫感,强烈地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的真实感受。
其次,现代艺术中的“丑”往往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概念。
艺术家通过颠覆传统的美学规则和形式,创造出新的美学标准,这让观众更容易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例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杜尚的达达主义都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经典取向。
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和形式,使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最后,现代艺术中的“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的美学规则和价值观进行了严格的反思和挑战。
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作来表达与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他们力图探索并反映当代社会和文化中流行的主题,而不是追求传统的美丽和完美。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中的“丑”是一个艺术形式和思想观念的表达,代表了艺术家和观众的多元审美需求和思想特征。
它既是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代创作和观念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对于观众来说,不应该仅仅用美学的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而是应该通过多元的理解,从中发现并吸收它们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现代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丑”,一方面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规范。
传统艺术中通常是以美丽、完美和和谐为追求目标,而现代艺术则更加注重对于真实、混乱和各种不同情绪的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颠覆传统的形式和结构,将艺术推向了一种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境界,使得人们对于艺术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感觉和审美体验。
这种突破传统的特点使得现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丑”的象征。
现代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丑”,还因为艺术家们选择了一些非常规的材料和媒介来进行创作。
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用陈旧的物品和垃圾来进行装置艺术的创作,如《泉》和《自行车轮》等,这种创作方式被认为是对于传统艺术的挑战,因为它违背了人们对于艺术材料的认知和期望。
这种“丑”常常引发了观众的不解和争议,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界限和定义的思考。
现代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丑”,还因为它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写实和畸形。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埃尔涅斯特·卡勒柯用歪曲和变形的形式表现人体,并强调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这种写实的形式常常被人们视为“丑”的象征。
这种表现方式远离了传统艺术对于美和完美的追求,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精神状态和内心的折磨,使得艺术与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更加真实和直接的情感共鸣。
现代艺术被人们称之为“丑”并非是指其形象上的丑陋,而是指其违背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规范,以及选择了非常规的材料和写实的形式进行创作。
对于艺术来说,美丑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喜好。
对于现代艺术的“丑”,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去体验和探索其中的独特美感,并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去思考艺术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形式中的丑-艺术类论文

艺术形式中的丑-艺术类论文艺术形式中的丑-艺术类论文摘要: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范畴。
丑对人而言拥有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文章针对艺术形式中的“丑”进行研究,对审美活动历史上丑的观念进行研究,这既包括一般审美意识中的丑观念,也包括被置于一定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丑观念。
能否正确地认识丑,将使人类的审美活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是向人类自由理想的实现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艺术形式丑审丑列宁曾经说过,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应该把握和研究事物的一切方面,这种全面性的要求能使我们避免错误和防止僵化。
在美学领域里,也只有“美”“丑”兼顾,才可能做到避免错误和防止僵化。
“丑陋的生活现象何以能在艺术作品中给人以美感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当年所讨论的范围。
从横向上来看,一是关于丑的美学,或者称之为丑的哲学的研究;二是关于丑的艺术表现的研究。
一、丑的哲学认识通用的《美学原理》一般这样界定“丑”:“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丑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它唤起人们一种否定性的审美体验。
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范畴,它是被异化和扭曲的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具体、形象的显现。
丑对人而言拥有一种否定性的价值,丑显现着人在实践中不自由的状态,它在情感上使人厌恶、反感、痛苦;它在形式上是不和谐的、失比例的、不匀称的;在被理性所规范着的审美理想的视野下,丑扭曲和违背了理性的规范,被认为是体现着非理性的芜杂和混乱的形象。
丑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艺术领域,都客观地存在着丑,人与丑的接触必然会产生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
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几乎漠视了这一点,没有给予审丑起码的重视。
二、审丑观产生的原因从观念上讲,美与丑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也可以说,美与丑是相互参照的。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现代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焦点,其中一个尤为引人瞩目的话题就是现代艺术作品的“丑”。
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追求美感,而现代艺术作品却常常被视为丑陋甚至荒诞。
那么,为什么现代艺术常被认为“丑”?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本文将对现代艺术的“丑”进行浅析,以期带领读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
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丑”,我们需要了解现代艺术本身的定义。
现代艺术强调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和颠覆,以及对当代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反思和表达。
现代艺术作品往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感追求,而是更加注重情感、思想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可能呈现出和传统美学观念不同的风格和形式,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丑”的感受。
现代艺术作品的“丑”可能是一种审美冲突的产物。
在传统审美观念下,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往往比较一致,这也使得人们看到作品时会产生共鸣和认同。
而现代艺术作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共识,可能会挑战传统审美观念,从而使人们在审美上产生冲突和不适。
这种冲突可能表现为对作品的异样和丑陋的感受,使得现代艺术作品常被认为“丑”。
现代艺术作品的“丑”可能是一种审美挑战的表现。
现代艺术家常常试图通过作品挑战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预期,从而引发人们对作品的关注和思考。
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可能会以丑陋、荒诞的形式表现社会现实、文化冲突或者心灵困惑,从而引发人们对当代社会、人类存在等话题的深入思考。
这种审美挑战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探索当代社会和人文关怀的窗口,使得“丑”的艺术作品具有了一种某种程度上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
现代艺术作品的“丑”也可能是一种审美创新的呈现。
现代艺术家试图通过不同的材料、形式和技巧来呈现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这种创新可能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从而让一些人感到“丑陋”或者“古怪”。
正是这种创新让现代艺术的审美领域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为世界审美观念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现代艺术作品的“丑”也可能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转变。
10第十章丑-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

一、丑的审美界定
• 1. 丑的审美关系界定 • 从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看,丑是人本质对象化的未实
现和残缺状态,是现实对人本质的否定,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不统一。 • 从审美意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看,丑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
破”,让人看到它是“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最终 将矛盾调和化解,使人笑,让人乐;而丑却通常并不一定引发笑和乐。
• 一、怪 • 二、“酷” • 三、荒诞 • 四、恐怖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 在获得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地位之后,在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概念下,又 逐渐汇聚和形成了怪、酷、荒诞、恐怖等次一级审美范畴。它们在本质上都隶 属于丑,因此,作为丑的本质规定的“否定和背离”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但这一“质”的规定并不能概括它们在“量”的维度上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 因而需要做进一步的辨析和甄别。
突破思想牢笼和思维禁区的价值。
一、丑的审美价值
• 4.丑学的现实意义 • 丑学补充着美学的疏漏,平衡着美学的偏颇,匡正着人类在感性学方面的偏
失,解放着人的审美实践,改变着世界。 • 人类审美心理结构所浓缩的广阔时空,不仅可以包含丑并将它作为自身对象
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环节加以扬弃,而且还能够通过吸收、保留丑所蕴含的 辩证因素,丰富、扩展和解放自身,从而使人类的审美触角向更广阔的生活领 域和时空维度延伸。
发现丑、表现丑。
二、丑的审美特征
• 丑的事物呈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刺激等形式特征,其外观特点是不 完整、无规律和不和谐。
• 丑的各个部分通常是残缺的,它们所形成的关系是冲突的、破碎的和分裂的, 因而不能构成一个完满、和谐、统一的整体。
艺术理论中的丑

变得畸形 、 驼背 、 形同枯槁 。 在现实中这 美, 以“ 小” 则丑,, 庄子为其代表人物 。后来, 发展为 以恶为丑, 魅力 的人体美消失了 ,
但在罗丹的雕刻名作 , 中现实 的丑神 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把丑释 为“ 可恶也 。从鬼 , 酉声 ” , 恶和丑, 样 的人体显然是丑陋 的。 “ 平实 在 中国古代同训。 至近代, 人们普遍把丑与恶联系在了一起 , 认 奇 的转化成为了艺术 的美 。罗丹在解释这个 问题时说 :
种不和谐 的可笑 的形式 , 是“ 无害的 ” , 这种无 害指古 典时期
美 。例如在罗丹的雕塑作品《 美丽 的欧米哀 尔》 中, ? 那个 出卖
肉体 的妓女 , 在她年 老的时候 , 原先那丰满 、 富 于曲线和青春
丑 的地位也许是 比较准确 的。 在 中国古代 , 最早人们 以“ 大” 为
人 。丑涉及 功利 , 但并不 总是与功利性 丑有 时并不一定和恶有 时从审美学角度其本质 是美 的,根本原 因就是通 过形 式的丑 达到 了审美意义上的本质的美。形式丑是指畸形 、 毁损 、 芜杂
的否定 中实现审美 主体 的 自 我超越 。我 国当代美学家 口孔 阳
在《 美学 新论 》 中说 “ 对 于感情 和心灵 的刺激来 说 , 丑更 胜 于
却带一 幅恍恍惚 惚 、 神秘 幽远 , 高雅古典 的笑容 来 , 面容 的平 淡 无奇和那 微笑 的神 秘优美 使得这 幅看起 来更 加 的耐人 寻
味, 思 索 良久 。
面 。亚里士多德 曾说丑是 “ 无害 的” , 根据他 的理解, 把 丑限于
一
( 二) 美 的获 得离不 开“ 丑” 的批判 , 通过批 判 , 可以创造
值得我们去研 究和探 讨。本 文将从丑的本质、 丑与 美的关 系上进行梳理 , 从而证明丑在 艺术领域 中的意义。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

浅析现代艺术的“丑”现代艺术涵盖了多个艺术门类,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装置等,其风格都比较突破常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被视为“丑”。
那么,“丑”的现代艺术作品为何会被重视和热议?这恰恰反映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压力和特点,也许是它们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也许是其特立独行的事实,都是影响其影响和接受度的因素。
从人文主义角度看,艺术旨在表达人文关怀和情感,美好的艺术作品有一定的道德教化意义,但也不排除艺术家表现的不是完全美好的事物、或是走向反传统的路径。
同时,艺术家有创新精神,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一个自由自在的艺术生态。
而“丑”恰恰作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客观美”,在某种程度上将现代艺术定义为逆反文化、主张反传统、反规矩,这种挑战传统美学的态度在某些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现代社会的文化视角看,现代艺术往往与“时尚与个性”息息相关。
因为在应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和快节奏生活方式中,我们常常需要一些视觉冲击、思维碰撞,以及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让我们耳目一新。
并且,现代艺术作品常常具备互动性,观众需要主动揣摩和理解作品内涵,这使得作品的观感和感受远非体育、娱乐等方面所能取代的。
现代艺术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一种与大众文化分道扬镳的特立独行之态度。
从市场商机的角度看,现代艺术对于收藏品市场、拍卖市场、画廊、博物馆等文化商业产业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商业繁荣的当今社会,艺术为投资者和收藏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艺术家,艺术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也许会出现某个艺术家、某个作品在文化市场上的成功,这同时也意味着某种趋势或流派的兴起。
因此,现代艺术的出现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精神化的表现空间,同时也助长了收藏品的保值性和升值性,成为一项新的投资方式。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的“丑”是它们创新、突破的一部分,是对传统美学形式的挑战和突破,同时也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反思和创新。
美学 丑的含义 ppt

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美。如:毕加索 1937 年创作 完成《格尔尼卡》 只有遵循典型化原则,把对象的丑之以为丑的本质 深刻地揭示出来,还它一个丑的本来面目,这样表 现丑的形象有可能获得美的属性。如:达利《内战 的预感》使人感觉更加诡异,达利所采用的超现实 手法揭示了战争的血腥、残酷,以及给人类带来的 恐怖、痛苦、还有思考。
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生产力的发展,审美欲望的不满足 • 审美疲劳 •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五、网络时代的丑对艺术丑的影响
美学的意蕴在此被践踏得一 览无余,大众早已分不清什么是 真正的美,这种现代网络的审丑 现象明显是对传统美学价值观的 强有力的颠覆。
六、如何化丑为美?
• 化恶为丑 如“猪八戒” • 丑的事物本身通过艺术家的加工,转化成了艺术丑 •
如何化丑为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格尔尼卡》
参考书目:
【1】张德林 《关于文艺的审丑及价值判断》引 自《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三期 【2】——《试论生活丑与艺术丑及其审丑的美 学价值和审美导向》 毕士奎 《 语文周刊 》 1999年六期 【3】杨辛 甘霖等著《美学原理》第四版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10.11 【4】张中锋《从化恶为丑到欲望表现》,《文 史哲》,2008年第3期 【5】陈思《论审丑之维度》,《艺海》,2013 年第10期
生活中的丑,是指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丑的客观对 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第一自然”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什么是艺术丑?
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 技巧低劣,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艺术中的丑是现实生活中丑的反应形态,是作家艺术家遵循一 般的艺术规律创造出来的、渗透着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 审美观念的一种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属于第二自然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太原人,字元章,号襄阳漫士、 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北宋书法家,画家, 书画理论家。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 癖。喜收藏,善鉴别,爱石如痴,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或石痴。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 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 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拜石图》
丑石的所有特点和一般情况所说的 形式美,如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光滑 细腻等是对立的,所以有些人称他为 “丑”。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丑”是指 山石的错综变化的美。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的方整的庭院中, 设置上这种山石,可以打破庭院平板单 调的气氛,给人一种变化的审美感受。
苏 州 留 园 冠 云 峰
件 成 功这 的是 艺丑 术的 作形 品象 却, 是但 美作 的为 。一
教 皇 英 诺 森 十 世 像
列 宾 祭 司 长
国王的一家
在艺术作品中丑的形象中不仅 可以折射出艺术家的进步理想,而 且反映了艺术家的敏锐的观察力和 精湛的技巧——唯此,艺术家才能 通过丑的形象显示出艺术美来。
三、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 戏曲中的丑角,不同于生活中的丑。 • 戏剧中的丑角不一定是反面人物。(如京剧 丑角)
四、在园林艺术中的山石以“丑”为美
• 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 美到极处。 • 李渔:透、漏、瘦
《板桥题画-石》:“米元章论石, 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 石之妙矣。东坡曰:‘石文而丑’, 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 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 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 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 也,丑而雄,丑而秀。”
第三节艺术丑
主讲人:王兴
总说
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 丑和艺术美是相对应的。 • 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 假、腐朽、技巧低劣。 • 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 等于艺术丑。 •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 于丑。 •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 为美。
一、艺术丑表现的两方面:内容(如 虚假、腐朽等)和技巧(如拙劣)
• 罗丹:虚假、做作的东西,没有灵魂、没 有道理。 • 如某些艺术流派(见书) • 技巧的失败,如中国书法。
在中国书法中对字的形势疏、密、长、 短的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丑或不美。
二、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 艺术丑
• 作品本身可以是美的,在这样情况下,很 容易把作品的美和形象的丑混淆在一起。 • 形象的丑是体现事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