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 圆周运动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2:6.1 圆周运动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2:6.1 圆周运动教案

1 圆周运动『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要用合作探究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对生活中圆周运动进行探讨以及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对比学习,进而对圆周运动进行分析对物理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全身性的投入到知识的构建中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的规律》之后的对曲线运动知识的加深,也是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这两个知识的前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本章重点。

教材通过实例,先介绍了圆周运动,接着引入了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转速、周期、频率的概念,最后分析了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的规律》等知识点,对曲线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这两个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和列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概念,做到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同时掌握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和转速n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转换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与完整的。

【2019版新教材】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

【2019版新教材】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6.1《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运动特点物理观念: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并会定量计算科学思维: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会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掌握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教学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及运动特点2.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及定量计算3.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及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教学难点:1.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及定量计算2.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及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课前准备:圆周运动实验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为什么有的物体做直线运动,有的物体做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及运动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另外一种运动:圆周运动。

它有哪些性质呢?本章我们就来探索圆周运动的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一、圆周运动观察游乐场摩天轮、钟表指针的尖端、电风扇叶片上的某一点,发现这些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1.定义:运动轨迹为圆周或一段圆弧的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二、圆周运动的描述(如何去描述圆周运动呢?)以自行车为例研究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特点。

如下图:问题1:当自行车在行驶时,图中ABC三点是做圆周运动吗?AB学生讨论后答:不是,A、B、C三点相对于地面做的不是圆周运动,但如果以自行车架为参考系,则A、B、C三点做的是圆周运动。

问题2:如果以自行车架为参考系,ABC三点哪个点运动得更快些呢?教师点评: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那究竟是谁错了呢?对于A、B两点,有的同学认为A、B两点是一同转动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快慢应该是一样的;但有的同学认为,虽然它们是一同转动的,但相同的时间内它们走过路程却不一样,所以A、B两点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2.对于B、C两点,有的同学认为B、C两点是用链子连在一起的,相同的时间内它们的路程相等,所以B、C两点的运动快慢一样;其他一些同学则认为虽然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但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却不一样,所以它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1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1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材解析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内容之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中,第五章是关于圆周运动的阐述。

在这一章中,主要涉及到下列几个方面:1.圆周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的描述3.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4.圆周运动的应用在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许多现象,如车轮滑行、卫星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3.掌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4.了解圆周运动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绘制圆周运动的坐标系图和动力学分析图;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1.课前预习2.导入新知3.理论讲解4.实验演示5.拓展应用6.课后作业2.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本章内容,并做好笔记,便于课堂上反复查阅。

(2)导入新知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通过点播视频、口头讲解等方式,教师对圆周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

(3)理论讲解1.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画出圆周运动的坐标系图和动力学分析图,从而了解圆周运动的轨迹、方向、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让学生看视频或听讲解,了解圆周运动可看做是质点的平面运动,用速度矢量和加速度矢量表示可解决的问题,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像心力与质量、线速度、曲率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

3.圆周运动的应用:学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圆周运动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的应用,如卫星运动、飞行员体验的重力和离心力等。

(4)实验演示教师借助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例如:运用绑线法演示圆周运动。

6.1 圆周运动(课件)-2023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1 圆周运动(课件)-2023学年高一物理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l r
Δ
θ
知识点四: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2.圆周运动运动快慢的描述物理量的关系:
2 2f 2n
t T
v r
v s r 2r 2fr 2nr
t
T
问题 匀速圆周运动除了线速度大小不变,还有哪些物理量不变?
角速度 ω 不变、周期不变
知识点四: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3.“传动”装置 (1)“同轴(共轴)”传动
考点三:角速度和周期等有关问题
【例 3】(2022·江苏·泰州中学高一期末)A、B 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
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3 : 4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3
C.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9:8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2、线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与半径垂直。
3、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 这种运动叫 作匀速圆周运动。
知识点一:线速度
问 题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速度不变吗?
v
尽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各个时刻的
线速度大小相等,但线速度的方向是不断
知识点二:角速度
角速度的概念
(1)物理意义: 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
(2)定义: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 θ和所用时间Δ t的比值
叫做角速度
(3)定义式: ω=
Δθ
Δt
(4)单位:弧度每秒,符号为__r_a_d__/_s.
A
B
θ

说明: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运动。 (即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和角速度均不变)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1圆周运动(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六章1圆周运动(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过程:
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圆心、半径、角速度等。
详细介绍圆周运动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圆周运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运动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圆周运动案例进行分析,如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钟摆的运动等。
- 周期: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 频率: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圆周运动的次数。
2. 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 线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路径移动的距离。
- 角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 向心力: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力。
②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图形和颜色来强调重点,如用红色标注圆周运动的要素。
- 设计有趣的图案或插图来展示圆周运动的概念,如用圆形和箭头来表示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运动轨迹。
- 使用生动的例子或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旋转的星球”来形容行星的运动。
③ 板书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在板书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圆周运动的概念。
- 提供一些有趣的实践或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圆周运动的现象。
- 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制作,让他们自己设计或绘画一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图形或插图。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圆周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6:6.1圆周运动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6:6.1圆周运动教案

6.1圆周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曲线运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后,接触到的又一个美丽的曲线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章节的重要部分,主要要向学生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教科书在列举了生活中了一些圆周运动情景后,通过观察自行车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关联转动,提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③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④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极限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去分析有关问题。

②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②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进行爱的教育。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达关爱和赏识,如微笑着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真棒!”“分析得对!”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心情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②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难点①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②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1.瞬时速度的概念2.初步的极限思想3.思考、讨论的习惯4.数学课中对角度大小的表示方法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讨论、讲授、推理、概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观看花样滑冰视频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答: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周运动观看动画,思考问题:这两个球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答:快慢不同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圆周运动《课程标准解读》第76页内容解读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条目将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条目进行了整合,并明确提出了对相关物理量的教学要求。

学生要通过观察、实验,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理解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知道什么是向心加速度,什么是向心力,以及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深化对加速度和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主题探究素养提升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认识圆周运动传动装置问题及多解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教材P23-P26。

2.完成学习指导“自学新教材注重基础性”部分。

【课堂探究】主题探究一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1.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提问:课本23页上方问题,引出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1)线速度:(2)角速度:(3)周期、频率、转速:2.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5典例1、P26素养1、素养2;主题探究二传动装置问题1.传动问题的两个重要结论(1)皮带传动(不打滑)时,与皮带接触的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2)同轴传动时,物体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2.三类传动装置对比回答课本23页问题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6典例2、素养3、4主题探究三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和多解性2.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的解题思路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7典例3、素养5、素养6;【课后作业】作业本:教材课后题2、4【板书设计】一、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2.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传动装置问题1.皮带传动2.同轴传动3.齿轮转动【教学反思】。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周运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向学生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是挂钟、旋转木马、过山车、电风扇。

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最后得出:在物理学中,把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一部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师: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向学生提问:如何去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能否用在描述圆周运动上?在上述问题,进一步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两物体均做圆周运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短;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上四个思路去分析。

一.线速度1.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 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3. 大小:tl v∆∆=4. 单位:m/s5. 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强调线速度的矢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周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能说出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的物理意义并能推导出线速度和角速度间的关系。

2.通过构建线速度、角速度等概念的过程,渗透极限法的物理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钟表指针、摩天轮、秋千的图片,提问指针的尖端、摩天轮上的游客、秋千座椅,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轨迹都是圆)
教师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随后播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动画,并提问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哪个运动得更快些?同一个齿轮上到转轴的距离不同的点,哪个运动得更快些?由此引入本节新课《圆周运动》。

(二)新课讲授
1.线速度
教师提问认为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运动快慢一样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同一
条链条连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教师总结这是用路程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即线速度。

组织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5分钟的时间讨论下面的问题,汇报总结结论。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线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方向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该点的切线方向)
教师补充总结:线速度是状态量,表示某一时刻对应的物理量,因此可以借鉴瞬时速度的含义给出线速度大小的表示方法即s v t ∆=∆,并给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教师提问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表示什么意思?(速率不变)
2.角速度
教师提问认为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运动快慢不一样的理由是什么?(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圈数不同)
教师总结这是用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即角速度。

组织学生结合线速度的定义自主探究得出角速度的概念,即t
θω∆=∆。

教师补充总结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每秒。

3.周期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扇叶片的运动状态并提问电扇叶片上每一点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整体上具有什么特性?如何定量的描述这种特性?(周期性、转动一周的时间)
教师讲解周期的概念,随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是转速?转速的单位是什么?(转速是指物体转动的圈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单位为转每秒,或转每分)
4.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圆周中的弧长和对应的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s r θ=)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v r ω=)
(三)巩固提升
教师出示题目:一个小孩坐在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绕中心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的半径为4.0m。

当他的线速度为2.0m/s时,他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多少?周期是多少?(0.5rad/s,12.6s)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

2.布置作业: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间的关系如何?
四、板书设计
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