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重阳节作文九九重阳节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

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

陪姥姥过她的节日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

刚到一半,姥姥姥爷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

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

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

话说“路边的野花你别采”,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

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

分了送给姥姥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

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爷背我爬的。

现在姥姥姥爷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

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

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

重阳节祝福语1、久久的健康围着你,久久的好运缠着你,久久的爱情追着你,久久的智慧牵着你,久久的开心随着你,久久的祝福全都送给你,祝九九重阳,久久快乐!2、九月重阳节,菊花飘香来,秋风送思念,短信送祝福,愿你愁容散,笑容添,开开心心过重阳,乐乐呵呵心也甜,平平安安一辈子,健康幸福到永远!3、九月九重阳又聚首,欢乐无限多,快乐又开心,久久的祝福,久久的祝愿,愿你的生活幸福如意,祝你的人生健康平安,愿你的工作顺风顺水,祝你的事业如日中天!重阳节的祝福短信4、九月九重阳节到了,祝你好事成双,爱你的人给你九十九朵玫瑰,朋友给你九十九份祝福,家人给你九十九份关怀,生活给你九十九种收获,时刻都是九九艳阳天。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

简单好看的重阳节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征文又到了重阳节,那个属于老人们的节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每想起这首古诗,都会感叹重阳节特殊的意义。

这天,秋高气爽,精神好似被它感染,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好。

放完学疲惫的我正想去小息一下,却在半路被母亲拦下,她生气地说:“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看了一眼母亲,继而打了个哈欠才说道:“今天是重阳节,我应该为奶奶他们做点事情。

”母亲点点头,说:“那就去吧,没做完不许回家。

”最终,我还是被母亲“请”到了奶奶家。

敲了敲门,里面立即传出匆忙的脚步声。

而后大门便开了。

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我突然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来看看她、陪她说说话也好。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奶奶,祝您节日快乐。

”奶奶高兴地拉起我的手,乐呵呵地说:“孙女儿,陪奶奶吃顿饭吧,爷爷有事回不来了,奶奶寂寞。

”我被奶奶拉到餐桌前,什么都来不及说就被她硬塞坐到椅子上,没办法只好吃了。

在吃饭的时候,我询问了奶奶最近的生活状况,奶奶都从一回答。

最后,到快吃完了饭时,我笑着说:“奶奶,我陪您散步吧,让您能够好好消化肚子里的食物。

”我们便这样出了门,黄昏那缕强光照耀着我的眼睛,让我有些睁不开眼……我静静地陪奶奶走完了路,坐在草地上看日落,那挂在天上的太阳就斜斜地落下去,过程很美轮美奂。

傍晚,我陪奶奶重新踏上那条回家的璐,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知不觉回到了奶奶家。

本来这个时间,我应该在家中逍遥。

但是面对奶奶不舍的目光,我终是狠不下心告别。

“孙女儿,有空多来看看奶奶。

”我的心瞬间因为这句话而涌出无数泪水,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奶奶那颗寂寞的心灵。

奶奶对我说:“今年,是我过得最快乐的重阳节。

”我紧紧地抱住了奶奶,久久才松开。

世间最暖的言语比不过我想你;世间最美的感情比不过亲情;世间最远的距离比不过时间。

人生就像一列通往坟墓的列车,在途中会有很多人下车,但是我们要笑着和他们说再见。

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子。

这个节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习俗,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下面是一份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供您参考:1.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人们就有在九月九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习俗。

据传说,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因遭到秦朝官吏的追捕,被迫躲进野外的湖泊中。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他通过芦苇漂浮到对岸,逃脱了秦军的追捕。

后来,每逢九月九日,人们就会登高远望,以求平安吉祥。

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远眺:重阳节期间,人们会选择山川秀美的地方登高远眺,寓意着步步高升、健康长寿。

赏菊: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人们会相约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和芬芳。

喝菊花酒:人们会在重阳节喝菊花酒,据说能够治疗头痛、明目、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为“花糕”或“菊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它以糯米粉为主料,加上豆沙、枣泥、核桃仁等食材制成,寓意着步步高升、甜蜜幸福。

3.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它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还蕴含着尊重老人、珍爱生命的意义。

在重阳节期间,人们会陪伴老人登高赏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此外,重阳节还与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相关联,如荡秋千、射箭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追求。

4. 重阳节的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重阳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陪伴他们度过晚年时光。

此外,重阳节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敬老爱老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5. 结语重阳节是一个承载着尊重老人、珍爱生命等重要意义的节日。

通过参与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精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老人、尊重生命,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一、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因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而得名。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习俗,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登高祈福:重阳节是登高祈福的日子,人们会选择高山或高塔登高,以示祈福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2. 赏菊:重阳节赏菊是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花园、公园等地,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乐在其中。

3. 饮菊花酒:重阳节人们喜欢饮用菊花酒,即用黄酒泡菊花,寓意吉祥如意。

4. 吃重阳糕:重阳节必备传统美食是重阳糕,有着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

5. 养生: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注意养生,如晒太阳、散步、草地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健康。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1. 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节日。

九月九日有两个“九”,象征长寿,人们会走访长辈,表达对长者的敬意。

2. 重阳节是感恩的节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阳节是感恩的时刻,人们会表达对亲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感激之情。

3. 重阳节是团圆的节日。

与中秋节一样,重阳节也是重视家庭团聚的日子。

人们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庆祝。

四、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和歌曲1. 《重阳》(唐代孟浩然)皎月轻霜浓,浮云卷御风。

紫菊开嘉树,黄花发金丛。

山中人忆茂,江上日参蓬。

有酒还且醉,且莫问征程。

2. 《重阳怨》(唐代杜牧)陪女移时节,思琴幽思长。

残阳下门去,傍竹破藤牀。

疏帘朝雨破,群草暮蝉凉。

终日不登楼,吟维下永昌。

五、重阳节的寓意与祝福1. 祈愿长寿健康:重阳节习俗中,登高的寓意是追求长寿和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2. 祝福家庭团圆:重阳节是团聚的日子,祝福每个家庭都能和和美美,幸福团圆。

3. 感恩天地:重阳节是感恩的时刻,祝愿人们心存感激之情,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美好生活。

总结: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10篇)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1伴着今秋的凉风,丹桂的芬芳,上周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阳节。

这是个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节日,是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是个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代代相传。

孔子认为,作子女的,如果仅仅是赡养父母,但并不尊敬他们,更不能以跟颜悦色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也要关心、爱护其他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同学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年纪一定都大了,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自己的子女奉献了全部的心血。

我们应该尊重跟爱戴他们,更要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

我想,这也是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意义所在吧。

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手心向上地去索取,却忽略了雨天为他们撑上一把伞,劳动后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睡觉前为他们揉揉肩……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报福中学成为“孝亲敬老”的模范校园!那么,就让我们跟更多老人共度重阳节吧!乘车时,主动起身将座位让给老人;排队时,主动让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过马路时,主动上前搀扶一把身边的老人……这简单的起身、简单的谦让、简单的搀扶,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岁月的尊重,对崇高品质的尊重。

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幸福永在!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篇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每当想起这首诗,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我查找资料得知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内容

重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内容重阳节简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3.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4. 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敬老爱老的意义1. 传承美德: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道德的传承。

它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长辈的感恩之情。

2. 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尊老敬老有助于家庭和睦,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老年人得到关爱和照顾时,他们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年轻人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

3. 文化延续:敬老爱老的传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这一传统,可以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先辈们的智慧和价值观。

敬老爱老的行动1. 多陪伴: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散步、下棋等,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2. 关心健康: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定期带他们去体检,提醒他们按时服药。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1、秋天的重阳不公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祝您老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2、浓郁的茱萸在峰顶遥望友人的容颜,重阳的糕点融化亲人浓浓的柔情,菊花的美酒浸润心底思念的记忆,团圆和乐的心愿似飞箭直指心田。

愿重阳佳节家家温馨美满庆团圆,户户安宁享祥和。

3、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

现在老人节到了!祝福老人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4、鸟南归,心回飞,重阳团聚不久归,菊花香,枫叶红,团圆时刻情深浓,常思念,盼重逢,佳节携手齐放松,祝福来,寄关怀,祝你重阳笑开怀。

5、恰逢国庆遇重阳,祝愿您,与国同庆幸福绵长,天地祝福富贵安康,万众共乐事事吉祥!6、秋高气爽景象美,菊黄枫红香飘然,九九重阳金光照,万紫千红大地金。

人老不失戎马志,余热生辉耀九重,振兴九洲心不老,生龙活虎精神富。

九九重阳节,祝愿全天下老人与青松永同龄。

7、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爱晚餐凑在一起吃。

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

夜幕落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

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8、杜甫《登高》,寄寓夔州,登城远望,触景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唱出千古绝唱。

《九日》欣然登高,抒发情感,斟酌菊酒,尽赏九秋佳色。

9、古人的重阳登高既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美好愿望,又蒙上了一层迷信色彩。

但现代却给它给予了具有时代气味的崭新意义。

秋高气爽,有人远足旅行,饱览风光,寄满腔热情于山水;有人参观菊花展会,抒节日愉悦之情于诗画;还有人去户外活动筋骨,调整心态,融健身休闲于一体。

10、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起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插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吃重阳糕:____________________饮菊花酒:____________________3、重阳节的诗词文化著名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4、重阳节与现代社会现代庆祝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对老年人的关怀:____________________11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据《吕氏春秋》记载,当时已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

而重阳节的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111 重阳节的相关传说重阳节的传说众多,其中流传较广的有桓景避灾的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九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_重阳节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重阳节活动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喜悦之情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

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

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中,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重阳节思亲之情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

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

重阳节忧愁之情重阳节也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悲伤之情。

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虽然诗中表现出诗人的在重阳佳节的喜悦之情,但却又透露着丝丝的忧伤,暗喻了诗人在官场受挫,壮志未酬的无奈唏嘘。

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亡国之君时又到重阳节,写下“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不禁让人愁从中来。

无数诗人们在重阳佳节留下华彩乐章,激扬文字,这些名句伴随着重阳节一起流传下来,那些诗句有的欢快喜悦,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泪下。

我心想这不就是重阳节的最好写照吗?重阳为我们带来了喜怒哀乐愁,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

重阳节的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农耕文化产物的重阳节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面临着诸多危机。

今天,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虽然仍旧存在,但其核心的习俗已经很少能见到。

今天的人们很少为驱邪祈寿去“插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或者说自己酿酒;即使大家很喜欢的登高活动,也已经不再是重阳节的专有名号。

因此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弱化和边缘化是必然的。

但重阳节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无疑是我们民族的一份重要历史遗产,其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价值仍然值得世人的尊重。

由于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故此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重阳节在长期的发展中,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发展出了敬老爱老的重阳节新主题,而这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

直至今天,我国壮族仍把为老人祈寿祝寿看作是重阳节最重要的内容,并且称重阳节为“祝寿节”。

重阳节的这一内涵为我们所重视和发扬。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既延续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习俗,又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为重阳节注入了许多新的实质内容。

老人节的设立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成为我国老龄工作的一个媒介,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xx年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我们对重阳节的认识。

随着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古老的重阳节必然会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独特贡献,其自身也会以新的民俗形式继续流传下去。

重阳诗词欣赏《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清)纳兰性德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赏析: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

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

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

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

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

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

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紫萸香慢·近重阳》(宋)姚云文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

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

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赏析:此词从重阳入笔,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语言平实,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词从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宋)吴文英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

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

病怀强宽。

恨雁声、偏落歌前。

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

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

更移画船。

引佩环、邀下婵娟。

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赏析:《霜花腴》,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

这是吴文英的一首自度曲。

南宋周密《萍洲渔笛谱》中有《玉漏迟·题吴梦窗词集》(一题作题吴梦窗《霜花腴》词集),将《霜花腴》作为梦窗的词集名。

南宋张炎《山中白云词》中有《声声慢·题吴梦窗遗笔》(一题作题梦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后),以此词作为梦窗词的压卷之作。

这些都说明梦窗的这首自度曲在南宋末年已受到广泛推崇。

“石湖”,据《舆地纪胜》说,在苏州盘门西南十里处。

全词语言明快,无晦涩之感。

陈邦炎《梦窗词浅议》一文,引蔡柯亭《乐府指迷笺释》中语:“(梦窗)四稿中不晦涩之作,细绎之,亦实在不少。

”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秋登兰山寄张五/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

“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