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化学故事

合集下载

4个生活中有趣的化学故事!!

4个生活中有趣的化学故事!!

引言:化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4个生活中有趣的化学故事,展示化学的神奇之处,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科学领域。

概述:本文将介绍4个有趣的化学故事,包括火柴的发明与制作、汽车燃油的演化、食品调味剂的应用以及奶酪的制作工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体会它的魅力与重要性。

正文:1.火柴的发明与制作:1.1火柴的起源与历史背景1.2火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1.3火柴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1.4火柴的安全性与防火知识1.5火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意义2.汽车燃油的演化:2.1人类使用燃料的历史与背景2.2石油的开采与炼制过程2.3不同类型的燃油及其特性2.4汽车燃油的优化与环保发展趋势2.5化学工程在汽油燃料制备中的应用3.食品调味剂的应用:3.1味觉的基本原理与感知机制3.2食品调味剂的种类及其成分3.3调味剂对食物口感与味道的影响3.4健康与食品调味剂之间的关系3.5可持续性发展中的食品调味剂研究4.奶酪的制作工艺:4.1奶酪的历史与制作背景4.2奶酪制作的基本步骤与工艺流程4.3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4.4奶酪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4.5奶酪的口感与风味的形成机制总结:通过对4个生活中有趣的化学故事的介绍,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火柴的发明与制作展示了化学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汽车燃油的演化反映了化学工程在能源领域的重要作用。

食品调味剂的应用让我们更了解化学对食物味觉的影响。

奶酪的制作工艺则揭示了化学变化在食品制作中的关键作用。

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化学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它的神奇和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充分地运用化学知识。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化学元素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现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氢氧化钠的“俏皮”行为在化学实验室里,氢氧化钠(NaOH)是一个常见而又有趣的化学物质。

当溶解氢氧化钠在水中时,它具有一种“俏皮”的行为:它会将水分子中的氢离子(H+)和氧离子(OH-)离开,然后与水分子重新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这种行为被称为“解离”,它使得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氧根离子(OH-),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碱性。

所以当我们用氢氧化钠来中和酸性物质时,它能够中和掉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从而减轻酸性的刺激。

2. 氢和氧的爱情故事:水水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氢和氧这两个元素的结合物。

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在水中重新结合,形成了水分子(H2O)。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因为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水的性质,还表达了氢和氧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了共价键。

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使得水分子呈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高的沸点、冰的浮力等。

这个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更加了解水的奇妙之处。

3. 碳的变形:石墨和金刚石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元素,它有多种形态存在。

其中,石墨和金刚石是最为人熟知的两种形态。

石墨是由许多层状的碳原子组成的,每一层之间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铅笔芯和润滑剂等方面。

金刚石则是碳原子通过强的共价键形成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是目前已知的最硬的物质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用于切割工具和磨料。

这种碳的变形故事告诉我们元素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决定它们的性质,也反映了碳这个元素的多样性。

4. 变幻莫测的氧气氧气是我们呼吸过程中所需要的气体,但它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元素。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

1. 碘指纹:在一个装有少量碘的试管中,把纸上的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

这个现象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其他物质,这些物质与碘发生反应,形成了指纹。

2. 维生素的故事:维生素 C 的故事起源于航海时代,当时船员们经常因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而患上坏血病。

后来,科学家发现柠檬汁可以预防坏血病,进而发现了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

3. 肌肉生长与蛋白质:健美运动员如何增长肌肉?这与蛋白质的摄入和合成有关。

当人体摄入足够的食物蛋白质时,肌肉细胞会合成更多的肌肉纤维,从而促使肌肉生长。

此外,适当的锻炼和休息也有助于肌肉生长。

4. 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生物化学物质,由胰腺分泌,负责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5. 生物化学家的故事:艾伦·阿尔代(Alan Alda)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他因为研究胆固醇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研究为降低胆固醇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6. 恐龙化石与生物化学:恐龙化石中的蛋白质残留物曾一度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化石中的蛋白质序列,推断出恐龙时代的生物化学特征。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时代的生命奥秘。

7. 茶叶中的生物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喝茶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还能预防多种疾病。

结束语:总之,这些有趣的生物化学小故事涵盖了生物学、医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展示了生物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

化学小故事及其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背后的原理吧!故事一,变色龙杯。

曾经有一个神奇的变色龙杯,它可以根据杯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让人们惊叹不已。

这种神奇的变色效应是由于杯子内壁涂有一层特殊的热敏感涂料。

这种涂料含有一种称为热敏感颜料的物质,当温度升高时,颜料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当我们倒入热水时,变色龙杯会从蓝色变成红色,这一切都是化学原理在起作用。

故事二,闪烁的火焰。

有一次,我在篝火旁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火焰在燃烧时发出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是因为燃烧时产生的火焰中含有金属离子,当这些金属离子受热激发后,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钠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黄色,铜离子会使火焰呈现出蓝绿色。

这种现象正是化学原理的体现。

故事三,气球的浮力。

每当我们玩气球时,都会发现气球在充满气体后会浮在空中,这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氢气或氦气。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气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空气的重量,而氢气和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球会浮在空中。

这就是化学原理在气球浮力中的应用。

故事四,香蕉的变化。

你有没有发现,当香蕉熟透后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熟香蕉中含有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水果的成熟和腐烂。

因此,当香蕉成熟时,乙烯的释放量会增加,导致香蕉发生颜色变化和散发出特殊气味。

这也是化学原理在水果成熟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这些化学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化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的神奇之处。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让大家对化学产生更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意间经历了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令人惊叹的化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

故事一:魔幻的变色龙反应在实验室中,有一种被称为“变色龙反应”的化学实验引人注目。

这个实验展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溶液如何在相互反应后迅速变色。

这种变色现象是由于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们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

这个实验需要三种液体溶液:钾碳酸钾、硫酸二氧化锰和甲酸。

开始时,钾碳酸钾的溶液是无色的,硫酸二氧化锰的溶液呈浅紫色,甲酸则是黄色的。

当这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时,化学反应迅速发生,颜色随之变化。

溶液开始变色,从无色变为黄色,然后变为深橙色,随后是红色、深蓝色和紫色。

这些颜色变化是由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的不同形成的。

这个实验目不仅令人惊叹,而且让人感叹化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故事二:可怕的炸碎瓶子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一个学生用一个空的玻璃瓶和硫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

当他将硫酸加入瓶中,并轻轻倾斜瓶子时,瓶子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这看上去可能像是魔法,但实际上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的压力。

硫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积聚在瓶子中,由于瓶口没有足够的空间释放气体,导致气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瓶子爆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在封闭容器中会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爆炸。

故事三:冰与盐的“热情相爱”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喜欢用盐来融化冰块。

这是因为盐和冰之间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即冰的熔点降低。

当我们向冰块上撒盐时,盐会与冰表面接触,从而改变冰的结构。

盐会与冰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冰晶逐渐解开。

在这个过程中,冰的熔点降低,使得冰块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融化。

这是因为盐与冰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从而阻碍了冰的结晶。

趣味化学小故事

趣味化学小故事

趣味化学小故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认识到在做化学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阅读链接:一、贝采利乌斯的“恶作剧”一天,被誉为瑞典化学泰斗的贝采利乌斯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前,向新人学的大学生们介绍实验观察的重要性。

“同学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没有卓越的实验观察力,就无法研究化学。

有些同学想当化学家,却又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 “老师,观察实验难道比走钢丝还难吗?”一个学生有点不服气,打断了他还不太熟悉的贝采和乌斯教授的讲话,“您可以考一考我们,看看我们将来配不配当一名化学家。

”教授沉思了一下。

答应了这个要求。

他把一只只盛有溶液的试剂瓶发给在座的学生,然后说道“我这里的一瓶溶液和大家面前放的那瓶完全一样.都是几经煮沸的无毒溶液。

一会儿,我要求大家模仿我所用的方法来鉴别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溶液。

”说完,教授把手指伸进试剂瓶的溶液里,然后将手指拿出来并用舌头舔了一下。

通过教授的神态,大家猜想这溶液或是甜的,或是咸的,至少是没有什么味道的。

随着教授一声令下,“考试”开始了。

为了能最先报出鉴定结果以证实自己的实验能力,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手指伸进试剂瓶里,并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下“啊!怎么这么苦”“苦死了!苦死了!”尝了溶液的味道后,学生们个个哭丧着脸大声地埋怨着。

一个学生甚至有点恼火了:“老师,尝了这么苦的溶液。

您为什么装得若无其事呢?” “我真的尝了吗?”贝采利乌斯边笑边向他的学生们问道。

咦!明明看着教授把手指放到了舌头上。

怎么能说没尝呢?大家一时摸不着头脑。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贝采利乌斯的“恶作剧”是怎么“演”的吗?二、有趣的气体这是一个关于气体的有趣故事。

由于这段故事,这种气体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也被派上了一个重要用场。

故事发生在1799年。

那时,被称为“小化学家”的、年仅21岁的戴维正在托马斯·贝尔兹医生的医用气体研究所里工作。

以下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事

以下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事

以下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事
1. 费曼故事:费曼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对化学很感兴趣。

有一次,他和父亲一起散步时,看到一个旧的厂房正在拆除。

费曼父子决定找找里面还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他们进去后发现一个大桶里装着一种不明液体。

费曼用手试了试,液体发生了变化,变得非常热。

他惊奇地发现,这液体原来是一种铝和氯的混合物,当铝与氯发生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个故事展示了铝与氯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化学变化。

2. 揭开潘多拉魔盒: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她被赋予了一个盒子,被告知不要打开。

然而,她忍不住打开了盒子,一切罪恶和不幸瞬间释放出来。

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比喻化学变化中不可控制的后果。

当某些化学反应发生时,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或危险物质,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

3. 拿破仑战败后的埃尔巴岛:法国皇帝拿破仑在1814年被迫
退位,被流放到位于地中海的埃尔巴岛。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权力,而是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国家,制造了大量的炸药。

他的目标是在突然来袭的欧洲联军登陆时,引发一次巨大爆炸,将英法荷三国的军队一举击溃。

然而,计划最终失败了,爆炸没有发生。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炸药的化学变化,以及化学能量在战争中的应用。

以上典故主要体现了化学变化的事,展示了在特定条件下物质结构的改变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同时,它们也向我们展示了化学在生活和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

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在化学实验室里,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今天,我将分享几个关于化学的幽默故事,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享受一下科学的幽默之处。

第一则故事,发生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

老师正在演示一个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他向学生们展示了使用酸和碱来中和彼此的过程。

老师首先倒入了一些酸,接着倒入了适量的碱。

但就在倒入碱的时候,突然间,试管中的液体喷溅了出来,直接射向了老师的脸。

全班学生震惊了,而老师则立马从脸上抹去溅出的液体,并笑着说:“不好意思,看来我倒入了太多的碱,这就是所谓的溶液‘过量反应’啊!”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支化学研究团队中。

这个团队正致力于研究一种新型的材料,他们希望通过某种特殊的合成方法来合成这种材料。

然而,每次他们试图合成的时候,总是失败。

研究团队中的一个成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他觉得可能是合成步骤中的一个微小错误导致了失败。

于是他建议在实验室外面,将实验步骤倒置一下,看看会不会有所改变。

结果,惊人的事情发生了。

合成成功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禁感叹,偶尔颠倒一下思维,可能会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一所化学研究院。

一位科学家正在实验室里研究气体的特性。

他正在进行一个关于燃烧的实验,他把一只气球装满了氢气,然后点燃了氢气。

预料之中,氢气在明亮的火焰中瞬间燃烧殆尽。

然而,这位科学家没有预料到的是,气球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瘪下去。

相反,气球却变得更大,气球的反应力甚至让科学家不小心被推倒在地。

尽管有些尴尬,但这位科学家也就此从中体会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幽默之处,而化学实验室则是化学幽默的孕育之地。

在实验和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认真对待,还需要保持一颗乐观和幽默的心。

希望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一些欢乐,并让你更加喜爱化学这门学科。

让我们一起笑对化学,探索科学的无尽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

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

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

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答案: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

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

其反应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气)
2.屠狗洞的秘密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

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

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的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

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个由大量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石灰岩岩洞。

这里,长年累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高温
CaCO3==CaO+CO2↑
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又和地下水、石灰岩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分解又释放出二氧化碳,
并从水中逸出:
Ca(HCO3)2=CaCO3↓+CO2↑+H2O
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就聚集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层。

当人进入洞里,二氧化碳层只能淹没到膝盖,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扩散,人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然而处在低处的狗,却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层中,因缺乏氧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道理。

3. 第一个飞人之死
在18世纪80年代初,热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人们对这种飞行器还不十分相信,当时人们已经用热气球成功地把鸡、鸭、羊送上了天空,但从来还没有人乘气球离开地面。

1789年法国国王批准了科学家第一次用气球送人上天的计划,并决定用两个犯了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风险。

这件事被一个叫罗齐埃的青年知道了,他想人第一次飞上天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

它决定去作一次飞行,于是便找了另外一个青年人向国王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1783年11月21日,他俩乘坐热气球,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热气球在人的飞行。

那次共飞行了23分钟,行程8。

85公里,罗齐埃由此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第二年,罗齐埃计划乘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

当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使他拿不定主意的是:乘热气球好呢,还是乘氢气球好?最后,罗齐埃决定两个气球都乘,也即把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去飞跃海峡。

一天,他们将两个气球组合在一起,升空了,然而,升空不久,就发生了悲剧,两只气球碰在一起,发生了爆炸,罗齐埃喝另一位青年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原来热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火盆,目的是给气球气囊中的空气加温,是气球里充满着热的空气。

然而在氢气球中充的是氢气,罗其埃没想到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只要一碰到火星就会爆炸,显而易见,热气球是不能和氢气球同时混用的。

罗齐埃是一个敢于冒险的青年,可惜他只有勇敢精神,缺乏科学的头脑,导致了一场球毁人亡的悲剧的发生。

看来,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4. 铜丝灭火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黄沙可以灭火,水也可以灭火。

你知道吗?铜丝也能灭火!不信,请你试一试。

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

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是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的火焰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铜不但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且传递热量的本领也是顶呱呱的。

当铜丝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时,火焰的热量大部分被铜丝带走,结果使蜡烛的温度大大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90C)时,蜡烛当然就不会燃烧了。

5. 疯子村之谜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这些人精神紊乱,行动反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四肢变得僵硬……他们的罹病,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灾难,也引起了人们的骚动,还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医疗部门。

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派出了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访问调查,检查了这些疯子的身体和血液成分,发现他们身体中所含有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正是这些锰离子使这些人中毒并发了疯。

过多的锰离子进入人体,开始时使人头疼、脑昏、四肢沉重无力、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进一步发展使人四肢僵死、精神反常,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捧腹大笑,疯疯癫癫,呈现令人作呕的丑态。

那么过多的锰离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的人们常常把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这,电池中的二氧化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逐渐变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这些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渗透到井边,污染了井水,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锰离子的水,便引起了锰中毒,造成了在短时间内有10多人发疯的怪事。

6.不吃羊的狼
中国民间故事及古希腊伊索寓言中有不少狼吃小羊的故事。

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划为豺狼虎豹一类,它吃羊羔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动物学家在美洲大陆上驯出了一种北美狼,它不吃羊羔,即使把小羊羔放在它的嘴巴底下,它也会远远地回避。

你一定感到很惊奇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科学家给北美狼开了一张羊肉加氯化锂的处方,就是在羊肉中掺进了一种叫氯化锂的化学药品。

北美狼吃了这种含有氯化锂的羊肉,在短时期内会患有消化不良及肚子胀痛等疾病,开始时,它们明显地不喜欢这些肉的味道,到后来如果在肉食方面给它们有选择的可能,它们就不吃含有氯化锂的羊肉。

这样经过多次驯化,它们就不再掠食羊羔了。

有趣的是,母狼吃什么样的食物,它的奶就会有什么样的味道。

母狼不吃羊羔的特性,会很快地传给它的幼仔,并且母狼不给它的幼仔吃自己已经回避的食物——羊羔,那么幼狼也绝不会去尝试这些羊羔。

亲爱的读者,如果有狼掠食羊群的地方,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来保护羊群呢?另外,你一定听说过“老鹰捉小鸡”的故事吧,你又有什么措施能使小鸡免遭毒害呢?你愿意像科学家那样,当一名驯兽能手吗?
7.点石成金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都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8. 谜语
1.加上一点点,作用大无边,功成不居功.(打一化学名词)
2.训儿(化学名词)
4.杞人忧天(化学名词)
5.组成个半圆,点火冒蓝烟.追捕无踪影,杀人不见血(一物质)
6.枪打没洞,刀砍无缝,80岁公公咬得动.(一物质)
7.端着金碗的乞讨者(化学元素)
8.学而识习之(化学名词)
答案1.催化剂 2.质子 3.分子 4.过滤 5.CO 6.水 7.钙 8.常温
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