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受理”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案例分析-论文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公布日期】2014.12.08•【字号】徐府发〔2014〕22号•【施行日期】201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徐府发〔2014〕22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4年12月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受理中心”)是社区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政府为民办事窗口和基层社会管理载体。
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提升服务能级、完善保障机制、深化本区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沪府办发〔2013〕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关于本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配备的指导意见》(沪编〔2013〕276号)和《关于本市政府工作部门公共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进一步方便市民办事的实施方案(试行)》(沪府办发〔2012〕52号)的要求,以及《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467-2009)(以下简称“地方标准”)的规定,现就本区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原则,实行“中心一头管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的工作模式,全面落实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六个统一”,进一步统一管理模式、规范受理项目、优化办事流程,促进徐汇区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透明,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优质化。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 全 区 的社 区 卫 生 服 务 ( 括 市 场 化 的 医疗 康 复 包 服 务 和政 府 出资 的 预 防 保 健 服 务 ) 部 按 街 道 对 应 各 医 全
院, 这样对就近开展服 务、 提高有 限资源利用 效率 、 方便 卫 生行政 部门的管理考 核都有很 大 的优势 , 从市场 角 但 度 看带 有一 定 的垄 断性 质 。 比如 有 些 街 道 的居 民 无 法 享
根据 WH O倡导 , 区卫 生服务 内容包括生命 准备 、 社 生命保护和提高生 活质量 三个 不 同阶段 , 确定生命 全过
程 应 提供 的 服务 对 象 是 妇 女 、 童 、 人 和 残 疾 这 四种 脆 儿 老 弱 人 群 , 中 尤 应强 调 老 年 人 为 重点 。 其 针 对 全 区居 民老 龄 化 的趋 势 ,98年 上 海 市 徐 汇 区 1 9
维普资讯
28 5
Ch n s a t s u c s i e e He l Re o r e ,No e e 0 2, l5,No 6 h v mb r2 0 Vo .
上海 市徐 汇 区社区 卫生服 务的实践 与思 考
王 宁 王克利 罗 力 玄泽 亮
受一 级 医 院 的收 费标 准 ( 费 水 平 、 收 自付 比例 均 比二 级 医 院低 )个 别 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 提 供 的 服务 无 法 求建成 社 区卫生 服务科 , 并建成 6 个社 区卫生 服务点 。 4
12 管理 体 制 .
全 区各 医 院对 管 理 部 门进 行 了科 室 调 整 , 立 了 三 成
政府将建老年人健康 档案列 入 区府 实事项 目, 生系统 卫 积极组织实施, 员 医务人 员上 门无偿为老人 建健康档 动 案 , 展疾病分析 、 开 健康 教育 、 险因素干预 、 危 家庭病 床 、 护理 服务等针对性 健康 服务 , 目前为止共建 老年保健 到 卡 89 . 万人 , 中部分档案 已进入 电脑 , 老人 健康档 案 其 建 已成 为实施为老年保健的重要抓手 , 深受老人欢迎 。 为适应社 区疾病谱 的变化 和主要健康危 险因素 的改 变, 全区 1 个街道 开展居 民健康档 案 的建立 工作 , 3 为全 区有 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 和其他健康危险 因素干预打下
西宁市公共事务受理中心混合结构设计

西宁市公共事务受理中心混合结构设计
倪泰智
【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
【年(卷),期】2017(033)002
【摘要】为了满足建筑造型、内部使用空间以及悬挂重载等要求,西宁市公共事务受理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和钢桁架大跨度屋盖的混合结构体系.对该受理中心结构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单独模型和整体模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对比分析,得出了钢-混结构体系之间协同工作对整体结构性能产生的影响,验证了钢结构屋盖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隔震球型钢支座和单向滑动支座等支承于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之上,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上部钢结构屋盖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由于各自不同的结构特性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关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总页数】7页(P83-89)
【作者】倪泰智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口受理”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上海市徐汇区的案例分析 [J], 裴峰
2.成立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建立规范受理、阳光运行、监督保障新机制——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周思源
3.西宁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西宁市房屋权属登记中心西宁市房屋测绘所 [J], ;
4.西宁市不动产登记窗口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 [J], 省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
5.西宁市市民中心体育文化馆结构设计 [J], 刘会军;郝国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

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ICS 03.080.99 A 10备案号:DB31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of Community Affairs Service Center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言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市政府重要实事项目,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通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将市、区(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规定在各街道、镇(乡)设立的各类政务类事项由原来部门分门受理,归并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受理。
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作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全面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目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马伊里、史雅民、盛权、赵海然、晏绍庆、马娜、王俊胜、江涛。
本标准于2009年12月首次发布。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市行政辖区内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简称“受理中心”)的机构建设、设施要求、受理服务、绩效评估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社区受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114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GB/T 20157-2006 信息技术软件维护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81-2006 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T 20282-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532-2006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规范GB/T 21028-2007 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评估保证级3)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4-2007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7]1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沪府办[2006]4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子政务之政府流程再造案例及其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工作流程再造

2003 年,上海市徐汇区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针对现存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程序过多,公开透明不够,信息传递低效和失真,权利高度集中,腐败容易滋生,集权式的流程设计抑制了基层管理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等问题,提出,必须从制度、机制入手,把在体制矛盾中产生的问题,用制度重构的思路加以解决,必须进行以权力下移为核心的权力资源重新配臵的流程再造。
2004年4月22日,徐汇区政府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印发了《徐汇区关于加强推进流程再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政府流程再造工作全面启动。
具体的例子:拆违投诉从十几天缩短为两天,办理失业救济从15天提速到当天完成,查处不安全食品从推诿到快速回应。
上海徐汇区政府建立面向社会的快速回应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和法定权限,对700多项传统工作流程按透明、高效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引发了一场“效能革命”地处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上海市徐汇区衡山公园附近,有人正欲破墙开店,上班路过此地的张金风女士看到后,试着打了一个举报电话。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当天下班回家再次路过这里时,她看到破开的墙洞已被封堵。
不仅城管部门是这样,以前市民发现不安全食品不知向哪个部门举报,如今,食品药品监督局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对于属实举报还实行奖励。
申请失业救济原来需要15天,刚失业的李晓强最近到区社保中心一次就办妥了申领手续。
上海市徐汇区政府行政效率的显著性变革,源于政府工作的流程再造。
这一新的工作体制,正深刻地影响着区政府公务员的行政理念。
建立“回应中心”,把“宝塔形”管理结构“压扁”徐汇区再造政府流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宝塔形”管理结构“压扁”。
以张金风举报破墙开店的事来说,按照原来的处理流程,她得先向居委会报告,然后由居委会向街道报告,再由街道领导和城管部门协调,最后由城管部门向城管分队下达指令。
整个流程上上下下要“走”10来天。
流程再造后,区主管部门向社区的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城管中队、工商所等授权,与街道签约组成一个直接接受居民投诉、为居民服务的“回应中心”。
2024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总结材料

2024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总结材料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事务变得越来越复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对事务受理服务的满意度,我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旨在对该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总结成果1.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2024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各社区正式成立,并建立了统一的组织架构。
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分为受理窗口、业务指导、案件处理和信息管理四个部门,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2.规范了业务流程在2024年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深入研究和掌握了各项社区事务的受理、处理和咨询流程,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提高了受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优化了受理服务环境为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2024年对受理服务环境进行了优化。
改善了办公设施和设备,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等候区域,提升了办事体验。
4.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标准化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2024年明显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建立了投诉处理制度和受理时限制度,确保了居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另外,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
5.加强了队伍建设2024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注重队伍建设,加大对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考核活动,提高了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高效、满意的服务。
三、建议与展望1.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在未来的工作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应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完善现有的流程,提高受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积极借鉴和学习其他城市和国家的成熟经验,为我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标准化和流程优化。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总结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增长,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成绩和不足,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服务总量与效率在服务总量方面,我们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过去的时间内接待了大量的居民,处理了众多的事务。
无论是常规的居民咨询、申请受理还是复杂的矛盾调解,我们都以高效、准确的态度完成了任务。
服务效率的提升得益于我们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团队协作,确保了居民的需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
二、事务分类处理在处理事务时,我们根据不同的事务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流程。
通过分类处理,我们能够更加专业地应对各类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对于居民的日常咨询,我们设立了专门的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解答;对于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事务,我们则通过内部协调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三、居民满意度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评价,我们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居民对我们的服务表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针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
四、团队建设与培训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培训工作。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我们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我们也注重团队氛围的营造,鼓励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文化。
五、创新与特色服务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还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
例如,我们推出了线上预约系统,方便居民提前预约服务时间;同时,我们也开设了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这些创新举措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六、困难与挑战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随着社区人口的不断增长,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这对我们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购式”政务服务何以可能——以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为例

"网购式#政务服务何以可能——以上海市“一网通办”改革为例周俊洋王晓灵陈笑语欧阳慧(上海师范大学200234)摘要:上海“一网通办”改革正在全力助推“网购式”政务服务建设,但仍存在部门条块分割,数据共享程度低,政府平台服务能力弱,公众乃至办公人员缺乏互联网意识、数字意识等问题。
必须坚定改革信念,加强实践与理论探索,打破传统科层制局限,促进跨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政府平台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公众参与度,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将“网购式”政务服务向纵深推进%关键词:“网购式”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D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6-0034-007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我国政府利用“互联网+”的跨越式发展,将“互联网+”与政府政务服务相结合,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
在该政策指导下,各地方政府相继推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政务服务改革,如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苏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广东推行“数字政府”改革、上海推行“一网通办”改革等。
这些改革着力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服务效率提升,极大方便了群众及企业办事,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数字化。
2017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紧紧依靠“互联网+”,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让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戸2018年7月,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会暨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全力打响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努力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囚由此,让政府公共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代政府的改革目标。
一、“网购式”政务服务:概念与内涵国内最早将“网购”与政务服务联系起来的文章可以追溯到2017年国务院研究室赴英国“创新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培训考察组的报告《打造像网购一样便捷高效的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