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说明文汇编和答案

2018 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编【闵行区】阅读下文,达成第14—18 题( 18 分)伤心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饰定制买卖,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经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显现最流行的样式,而后依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 ,复制服饰卖给客户。
她有 15 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可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饰业的将来,或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伤心。
⑤这类让裁缝伤心的新技术叫“全息丈量”。
一个人站在丈量仪前,几秒钟后能够精确地丈量身材,并且能够精确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零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叹息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能够在几秒钟内给你“制定” 出最正确的着装方案,并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饰来。
⑥本来,一位优秀的裁缝最引认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眼前显得太微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
可是机器不需要,只需输入积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并且机器的“经验”能够比人类多出不计其数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特别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吃惊的小看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 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讯基站构成了一个 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躲让等,能够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失事故而吐槽时,还应当想到,只需等候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定会超出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愈来愈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展望人工智能将来最威望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6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年不识愁滋味”说明少时的幼稚无知和天真。
B.“爱上层楼”叠用表现了少年活泼、顽皮的特点。
C.“识尽”写出词人阅尽人间艰辛,饱尝忧患苦难。
D.“却道”句突出了词人心头难以摆脱的沉重抑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孟子的三问语气虽十分平淡,但都能引人深思,其气势咄咄逼人。
B.“顾左右而言他”写出齐宣王毫无退路的尴尬和胸无城府的可爱。
C.孟子站在齐王面前与他对话,其实就是在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鲍氏之子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②。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③噆④肢,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①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长宁区白雪的墓园(节选)迟子建母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
父亲没能挺过年,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
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
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炕很暖和,亲躺在她的屋子里,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
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现在那里是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国的情景,我的心很空,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
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白雪的墓国。
他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我们都怕这样,他怕她想不开,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
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火苗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地出去跟踪。
我的心绞了一下,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他神色有些喜悦,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
”我如释重负。
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一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就像一颗红豆似的,圆圆的一点红色,在xī qī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
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母亲的眼睛里。
母亲就起来一大早,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
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可我们去就行了。
“你别去了,姐姐说:征求我们的意见。
”母亲垂下手,“让我也去吧。
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我”姐姐直率地说。
“可你一去又得哭了。
”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
冲进里屋去找围巾和她飞快地摘掉围裙,”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保证不哭。
我们像小偷一样飞速地沿着窄巷子东拐西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
【真卷】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和解析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15分)默写(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4分)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各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3.(8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3)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4.(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
”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
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
”上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臣安敢当.见教之语②上极.喜(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B.皇上尝试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D.皇上曾经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3)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张子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人感动。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4.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5.,故克之。
(《曹刿论战》)(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是指。
(2分)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现禅院幽美纯静、自由平和、自然高远的禅趣。
B. 全诗以静显静,构成了幽深奇静别有韵味的意境。
C. 尾联妙笔传神,以动衬静,映衬出僧人充实的生活。
D.诗人寄情山水,忘却世俗,流露出浓厚的禅隐倾向。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方仲永幼时聪明过人而后来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父亲“不使学”。
B.揭示了当时社会大多贫困家庭因为无从受教而造成的悲剧。
C.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本文题旨鲜明,叙事内容集中,层次分明,前后贯通,详略有度。
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试卷及答案1.默写(1)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2.枯藤老树昏鸦3.带月荷锄归4.敏而好学5.静影沉璧【解析】【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霹雳”“籐”“璧”等字的书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 词中“关河”指的是。
3.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匹马”两句尽显词人只身远征建功立业的豪情。
B.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表达抱负无处施展的惆怅。
C. “泪空流”既体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又表现出对朝廷的不满。
D. “身老沧洲”表达词人虽已暮年,但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
【答案】2. 山川险要处 3. D【解析】【2题详解】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
古诗词中的“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所以这里的“关河”即泛指山川险要处。
【3题详解】D项“仍想征战沙场的豪迈情怀”理解不恰当。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州!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B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B卷(含答案)上海市三级汉语质量测试(B)(100分,共150分)注:1。
这张试卷有27个问题2。
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
1,文言文(40分)(1)默写(15分)1。
汉阳的每棵树在水中变得清澈,(黄鹤楼)2。
马左的卢菲菲,(破兵卒,傅庄字为陈同福送之)3。
暗尘旧貂皮我不知道亲自去哪里。
(铁都城南村)5。
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曹刿辩论)(2)读下面的单词并完成问题6-7 (4分)一个佛教静修在断山寺后面唐常建在纯净的早晨,在古寺附近,在那里清晨的阳光指向树梢竹径通向幽静,树枝和花朵,通向佛教的静修在这里,鸟儿在山光中生存,人类的心灵在池塘中触摸和平一千个声音平静下来,但钟声响起6。
“早晨”指的是(2分)7。
对这首诗的一个错误的理解是()(2分)一。
表达了修道院的幽美,清静,自由与和平,自然与崇高的禅趣整首诗很安静,形成一种深沉、奇特、安静而缠绵的意境。
C.尾联生动地描绘了和尚的完整生活,通过移动和引发沉默。
诗人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忘记了世俗,表现出强烈的隐退倾向。
(3)阅读以下内容,完成问题8-10 (9分)永锦西人民,耿钟永胜已经活了五年。
他不知道任何书和工具,突然哭了。
父亲不同如何,借近用近也就是说,书和诗的四个句子,以及名字本身。
他的诗是为养父母和家庭成员写的,并被传递给一个城镇的学者。
自然,它指的是创作诗歌的东西,当它们被建立时,艺术和科学都有相当大的价值。
附近的人有些奇怪,稍有客人他的父亲;有些人花钱买钟勇的诗父益其然也,日拉仲雍桓俞晔城人,不使学问超过已经被听到很长时间了。
在明朝,当一个人从他的祖先回到他的家庭时,他会在他的叔叔家看到它,他的叔叔家有十二三岁。
由命令写的诗不能称为过去的新闻。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问我叔叔过得怎么样“都没了,”他说。
“8。
本文作者是晁(姓名)(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城市人怪,略客其父10。
【初三英语试题精选】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带答案)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中考一模试卷(带答案)
w
徐汇区8段中的画线句在中的作用是(6分)21 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
B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愧疚之情。
C突显自己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D突显自己对称职老师的标准的深刻认识。
22以《对不起,孩子》为标题的好处是(6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題(10分)
“燃”这个词最初开始于荧幕,继而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被越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总之,你心中那股进击的小火苗升起的时候,“燃”就出现了。
用“燃”这个词,表达生命中那些激动、热烈的时刻,亦是目前年轻人最流行的语言。
《战狼Ⅱ》是不折不扣的燃化的推广大使,让人惊呼的票房背后,亦有燃化的助推。
网友、观众用“超燃”“从国内燃到国外”盛赞这部电影,而影片的思想含量、阳刚之美,所表现出的澎湃激情、强烈责任感,以及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更是诠释和丰富了时下正流行的“燃化”内涵。
《人民日报》也关注燃化,用《以“燃”表达直面现状》点赞综艺节目《吐丝联盟》,点赞青年人以“燃”的态度直面现状,讨论“燃化”与“丧化”的对撞。
从“葛优瘫”的走红开始,到段子毒鸡汤,乃至“丧茶”实体店的成功创办,反鸡汤、丧化逐渐变得无孔不入,席天卷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语文试卷 2018.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3.,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观书有感》(其二))4.,匹马戍梁州。
(陆游《诉衷情》)5.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答案】1.劳其筋骨2.道是无晴却有晴3.向来枉费推移力4.当年万里觅封侯5.雪尽马蹄轻(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答案】6. (2分)马致远 7.(2分) A(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答案】8.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9.(虎)躲在树林间偷看它,渐渐地出来靠近它 10.D(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
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
”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
”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
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
”上极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臣安敢当见教之语⑵上极喜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B.皇上尝试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D. 皇上曾经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13.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张子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人感动。
B. 张子韶的提问切中“至诚”的精髓。
C. 张子韶的提问大胆尖锐,咄咄逼人。
D. 张子韶的提问循循善诱,促人深省。
【答案】11.(1)担当(承受),(2)非常(很,特别) 12. D 13. BD二、现代文(4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水痘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2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
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3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
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 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4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 ,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 ,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5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
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
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6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
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同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
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7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14.下列不属于水痘传播途径与方式的一项是()(3分)A.经空气飞沫传播B.经不洁食品传播C.经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传播D.经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传播15. 第③段说明了水痘疫情在、、方面的分布情况(6分)16.下面句子应该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填选项)(2分)统计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
A.第2段后B.第3段后C.第4段后D.第5段后理由是。
(5分)17.根据本文内容,目前我国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3分)A.注射1剂水痘疫苗。
B.注射2剂水痘疫苗。
C.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D.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
【答案】14. B 15.地域、季节、人群16. D(2分)理由:此句是对水痘疫苗的作用的评价(1分),是在第⑤段案例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2分),引出第6段对接种水痘疫苗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的原因分析(2分)。
(评价方案:对此句理解1分,对此句与第5段内容的关系分析2分,与第6段内容的关系分析2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 A(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5题(22分)对不起,孩子张亚凌(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
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2)《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3)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4)“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
”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
我继续往下看——(5)“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
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
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6)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7)“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
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8)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9)“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
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
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
可我,沮丧到了极点。
(10)“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
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
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11)“……(12)“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
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13)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14)对不起,明哲。
(15)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
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
更多的,则是惭愧。
——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16)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
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17)……(18)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
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19)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
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20)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21)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
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22)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
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
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18.雷明哲同学在《对不起,老师》一文中向老师道歉的原因是:(4分)为了达到的目的,他曾多次。
19.第17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3分)A.有一次,我故意在试卷上把自己会做的默写题全部做错,……B.有一次,我在您上课前替您泡了一杯热茶放在讲台上,……C.有一次,您把一杯热茶放在我的讲台上,……D.有一次,我看见你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踢球,远远地看见我就招手……20.第3-8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6分)21.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