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2.01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5.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已,小王却十分感伤。

一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一景物的感受截然不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1题(24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

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

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

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

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

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

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6.[甲]诗的作者是。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欣然起行()(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待月出,方命酒。

9.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

(6分)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2023年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解析版)

2023年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解析版)

2023年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解析版)
导语
2023年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是徐汇区中学在2023年为初三学生进行的一次语文考试。

本文档将对该试卷的题目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篇文略)
问题1:根据短文,描写村民对大自然的态度。

答:根据短文的描述,村民们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情,他
们对自然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意。

例如,他们决定把大自然的资源保存下来,不过度利用;他们主动参与保护动植物的行动;他们将自然景观作为村庄的宝贵财富,努力保护和传承。

(以下省略若干问题与答案)
第二部分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诗略)
问题1:请解释诗句“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诗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秋天天空和水面的颜色融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景象。

这一景象传达了作者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深深的感动。

(以下省略若干问题与答案)
第三部分写作
请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2.对最美的童年记忆进行回忆和叙述。

我选:题目1 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写作篇章略)
总结
本文档对2023年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进行了解析,
包括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等部分的题目解析和问题答案。

此外,还提供了写作部分的选择题目,并给出了一篇描述一次难忘旅行经历的范文。

通过对这一模拟试卷的解析,相信初三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会有所提高。

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海徐汇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评
分标准
徐汇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随军直到夜郎西
2.月上柳梢头
3.一点飞鸿影下
4.八百里分麾下炙
5.千载谁堪伯仲间
6.回看射雕处
(二)诗词理解(4分)
7.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8.B
(三)课内文言阅读(9分)
9.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10.(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没有能够生长的
11.凡事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
12.(1)讨伐、进攻(2)下雨
13.D
14.善于进言
15.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
活得充实而有
趣味。

25.要点:既糊涂又不糊涂。

糊涂:生活琐事,待人接物,对名利等;不糊涂:对革命、艺术,真诚待人,对书本(知识)的渴求。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9·余杭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 .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 .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 .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2. (2分) (2018七下·江都月考) 下列划线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本,要记得在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B . 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命运交响曲》。

C .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D .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辍学的孩子们重返校园,与同学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3. (2分)(2018·北部湾)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在《骆驼样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 . 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判出真假。

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C . 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2.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我们的学习须与思考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正如孔子所说:“,。

”(《孔孟论学》)【答案】1.草盛豆苗稀;2.僵卧孤村不自哀;3.直挂云帆济沧海;4.枯藤老树昏鸦;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需要学生能熟练默写要求内的古诗文。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0题(12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词中“婵娟”是指。

(2分)7.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小序交待了写词时间和缘由。

B.全词围绕一个“月”字展开。

C.表达了渴望留在天宫的心愿。

D.词中的情感由惆怅转向豁达。

【答案】6.(2分)月亮7.(2分)C【解析】6.关于月亮的别称,学生可以多进行积累。

本题中“千里共婵娟”,由诗句的含义不难知道“婵娟”指月亮。

7.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这首词的的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情感思想。

小序里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全词围绕“月”字展开,上阙写出了政治的失意惆怅,下阙写出了对弟弟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所以C项错误。

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1.默写。

(1)浮云游子意,______。

(李白《送友人》)(2)______,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昨夜雨疏风骤,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5)至若春和景明,______,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句子默写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试题含答案(1)

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试题含答案(1)

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模综合试题含答案(1)初三语⽂第⼀期学习能⼒诊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律不计分。

⼀、⽂⾔⽂(39分)(⼀)默写(15分)(⼆)阅读下⾯这⾸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6.这⾸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元曲的理解不正确⼀项是()(2分)A.“枯藤⽼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景象。

B.“⼩桥流⽔⼈家”的画⾯勾起旅⼈的向往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漂泊⽆依的状态。

D.“断肠⼈在天涯”以游⼦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

⾄则⽆可⽤,放之⼭下。

虎见之,庞然⼤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驴⼀鸣,虎⼤骇,远遁;以为且噬⼰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异能者,益习其声,⼜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技⽌此⽿!”因跳踉⼤?,断其喉,尽其⾁,乃去。

8.请写出⼀个出⾃本⽂的成语(2分)9.⽤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D.⾦⽟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韶在讲筵。

上尝问⽈:“何以见教?”张⽈:“⾂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时,如何存⼼?”上⽈:“以⾄诚。

”⼜⽈:“⼊⽽对宦官、嫔御如何?”⽈:“亦⾄诚。

”⼜⽈:“⽆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

⼦韶⽈:“只这迟疑,已⾃不可。

”上极喜,握其⼿⽈:“卿问得极好。

”——选⾃【明】朱国祯《涌幢⼩品》11.解释⽂中加点的词。

(4分)(1)⾂安敢当见教之语⑵上极喜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项是()(4分)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B.皇上尝试问道:“(你)⽤什么来教导我?”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D. 皇上曾经问道:“(你)⽤什么来教导我?”13.对宋孝宗称赞张⼦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张⼦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如《张聿青医案》中,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
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对慢性病的调治有相对优势。膏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在“辨病”与“辨证”的互补下,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证的思想。
9.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屠夫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B、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前面抒情的豪言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D、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日:“盍救诸?”渔者日:“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12.解释下面Fra bibliotek点的词。(4分)
(1)贾人急号曰(2)向许百金
13.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打鱼者(用船)载着他上岸,就向(他)要十两金。
B、打鱼者(用船)载着他上岸,(他)就给了十两金。
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即《灵枢·痈疽篇》中的豕膏和《灵枢·经筋篇》中的马膏,从文中可以看出豕膏、马膏可能都不含药。
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等情况也不少见。
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2012-2013学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
(2013年1月)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当年万里觅封侯,。(《诉衷情》)
2、草枯鹰眼疾,。(《观猎》)
3、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
4、,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6、四十而不惑,。(《孔孟论学》)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C、打鱼者(用船)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就向(他)要十两金。
D、打鱼者(用船)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他)就给了十两金。
14.贾人在求救时对渔者的承诺是:“”(用原文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出贾人的特点。(3分)
二、现代文(共48分)
闲话膏方
周端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然而,目前膏方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不到位,膏方处方质量及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规范等。膏方发展还需正确引导。
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日:“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文中的“麾下”是指(2分)
8、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中大量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