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背诵要点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十二章考点
论语第十二章主要考点如下:
1. 学而不厌:指人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而不应该停止学习或满足于当前的成就。
2. 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在与他人交往中,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改进自己。
3.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学习,通过教学可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4.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技能或才能,而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5. 学而知不足: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知识和成长的过程,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也不能满足,应该继续学习。
6. 师友相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师友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7. 学而时习之:学习不仅要有系统的学习计划,还要有持续的反复练习和巩固。
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指人们应该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9. 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应该追求卓越的品质和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10. 君子务本:君子应该注重发展自己的根本素质,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功名利禄。
以上是论语第十二章的主要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和理解这些内容。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不公平)注释及译文

新课标古诗文背诵《论语》十二章(人而
不公平)注释及译文
章节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被广泛用于教育中。
本文档注释及译文的重点是《论语》中的第十二章,名为“人而不公”,以下是内容的简要概括:
-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 这句话中的“血气”是指人的生理特性和情绪,血气未定指
青少年时期,血气方刚指青壮年时期,血气既衰指老年时期。
- 孔子告诫君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注意不同的事物并加以戒惧。
青少年时要戒色欲的诱惑,青壮年时要戒斗争和争斗的冲动,老年时要戒贪得无厌之心。
注释及译文
第十二章:
君子有三戒:
* 戒色欲的引诱,
* 戒斗争和争斗的冲动,
* 戒贪得无厌之心。
- “戒色欲的引诱”:青少年时期的人容易受到色情的引诱,要警惕自己不被这样的欲望所迷惑,以免影响正常的发展。
- “戒斗争和争斗的冲动”:青壮年时期的人往往意气风发,容易陷入斗争和争斗中,应该克制自己的冲动,保持理智和平和的态度。
- “戒贪得无厌之心”:老年时期的人容易陷入贪婪之中,贪婪使人失去廉耻和节制,应该警惕贪得无厌的心态,保持适度的满足和知足的心态。
以上是对《论语》第十二章的注释及译文,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

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原创版3篇】目录(篇1)I.引言II.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III.技巧口诀的应用IV.结论正文(篇1)引言论语十二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背诵论语十二章可以帮助人们提升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格。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背诵论语十二章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背诵技巧,本文将介绍一种口诀,以帮助大家更快地背诵论语十二章。
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这个口诀是“温故知新,熟能生巧”。
按照这个口诀,我们可以在背诵论语十二章时遵循以下步骤:1.复习已学内容:每次背诵之前,先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
2.理解重点概念:对于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概念,要深入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3.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4.创新思维:在背诵过程中,要学会创新思维,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技巧口诀的应用1.温故知新:在背诵论语十二章时,要时刻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想起之前学过的“习”字的意思。
2.熟能生巧: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例如,“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可以让我们在背诵过程中掌握“令色”的意思。
结论总之,通过使用“温故知新,熟能生巧”这个口诀,可以更好地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在背诵过程中,要时刻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加深记忆;要深入理解重点概念;要反复练习;要学会创新思维。
目录(篇2)I.引言II.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III.技巧口诀的应用IV.结论正文(篇2)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
对于学习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人来说,背诵论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记忆和理解这些经典语句。
1.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口诀使用了问句的形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论语中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大全必考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以及对话。
阅读《论语》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学而”篇1. 孔子论学:学无止境,要终身学习。
2. 学习的态度: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第二章:“为政”篇1. 孔子治国理政的思想:明德治国,以德为先。
2. 政治者的道德标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第三章:“八佾”篇1. 学习楷模:须学习孔子的弟子们,不断超越自己。
2. 品行操守:律己宽严,善于反省。
第四章:“里仁”篇1. 仁者的品质:宽厚仁爱,以义为先。
2. 仁德传播:以身作则,善行传世。
第五章:“公冶长”篇1. 学习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恕之道:忠诚待人,宽恕他人。
第六章:“雍也”篇1. 言传身教:以言传身教,积极实践,传承德行。
2. 亲善友好:善交者的表现。
第七章:“述而”篇1. 学习策略:虚心向他人请教,长进不已。
2. 知识传播:以德为先,知识传播不拘一格。
第八章:“述而”篇1. 学习的态度:坚持学问,不容怠惰。
2. 知识的普及:普及知识,鼓励他人学习。
第九章:“述而”篇1. 谦虚学习:谦虚好学,不骄不躁。
2. 诚信待人:诚实守信,待人诚恳。
第十章:“述而”篇1. 知识的传承:孔子的弟子们互相学习,传承博大精深的学问。
2. 污蔑诬陷:对不实的言论应予以矫正。
第十一章:“述而”篇1.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忠实可靠。
2. 学习的目的:明德达理,以德治国。
第十二章:“述而”篇1.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2. 高尚的人格:为人正直,坚守原则。
通过以上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归纳,可以更好地了解《论语》所传递的智慧和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塑造高尚的品格。
在《论语》中,所包含的十二章内容丰富多彩、思想精深。
论语十二章背诵要点

《论语》12章背诵要点一、黑体字解释与句子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问题,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

背论语十二章的技巧的口诀(实用版3篇)目录(篇1)1.背诵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2.背诵论语十二章的技巧口诀2.1 多读2.2 反复读2.3 分着背2.4 理解记忆正文(篇1)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些背诵论语十二章的技巧口诀。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背诵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
论语十二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背诵论语十二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背诵论语十二章的技巧口诀:1.多读:没有什么快速路径,只有多读才能熟练地背诵。
这是基本的技巧,也是背诵论语十二章的基础。
2.反复读:最笨的也是最巧的,就是反复读。
读够一百遍两百遍,自然就会背了。
不用刻意去死记硬背,而是要让文本自然地进入你的大脑。
3.分着背:你可以将论语十二章分成几个部分来背,先读几遍,然后再分着背。
这样,每段文本的背诵难度会降低,更容易记忆。
4.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背诵论语十二章的另一个关键技巧。
在背诵之前,先理解篇章的意义,然后再记忆,这样可以提高背诵的效率。
总之,背诵论语十二章需要我们多读、反复读、分着背以及理解记忆。
目录(篇2)1.引言2.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3.背诵论语十二章的技巧和方法3.1 多读熟读3.2 理解记忆3.3 分段背诵3.4 创造口诀4.结论正文(篇2)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根据所提供的文本,为大家详细介绍背诵论语十二章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
论语十二章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一部分,是古代儒家学者总结的关于道德、为人处世的智慧。
背诵论语十二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儒家文化,还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背诵论语十二章呢?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技巧和方法:1.多读熟读。
没有什么快速路径,只有多读才能熟练地背诵。
这是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逐渐熟悉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语十二章背诵要点

论语十二章背诵要点《论语》12章背诵要点一、黑体字解释与句子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事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二、理解性背诵: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其中第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章,共收录了多个有关人际关系、修身养性、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汇总。
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2.1):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们应该关注自己是否了解他人,而不是过分在意他人是否了解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了解他人比被他人了解更为重要。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这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简化版。
它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原则,不要给他人带来不愉快或伤害。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15):这句话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胸怀坦荡,行事光明正大,因此心境开朗;而小人心胸狭窄,动辄戚戚不平,因此常常忧心忡忡。
4. 朝闻道,夕可死矣(12.19):这句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它表示即使只能一天听到一点道理,也应该珍惜并付诸行动。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5. 君子无终食之间迂,过而不改(12.22):这句话强调君子的修养和自律。
君子应当避免盲目追求享乐,要保持适度,并且在犯错误后能够及时改正。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2.22):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从十五岁起,人们开始培养学习的志向,到三十岁成家立业,再到四十岁摆脱迷茫,五十岁认清自己的天命,六十岁保持谦逊和听从,七十岁则追求自由。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2.24):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有远见和长远计划,因为如果只看眼前利益,将会带来潜在的危机和忧虑。
8. 不学诗,无以言(12.24):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诗歌能够培养我们的情感和表达能力,让我们拥有正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9. 言念其可,行思其难(12.25):这句话强调将言语与行动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12章背诵要点一、黑体字解释与句子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问题,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事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二、理解性背诵: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论”读I』,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11)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论语》12章》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3《论语》12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15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12章》中的哪一句话?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论语>12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17《<论语>12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18《<论语>12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体现了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是温故而知新。
三、注音说愠省逾罔殆箪堪肱笃论四、重点词语解释: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五、古今异义字君子:古义今义可以:古义今义匹夫:古义今义罔: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朋:古义今义儿女: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r可以为师「人不知而不愠r-人不知而不愠为1而温故而知新知Y'为人谋.博学而笃志L■温故而知新五、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 _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_ 篇。
孔子,名 _,字_,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
“四书”指、、、“五经指、、、、。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 , 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 , _______ 。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温故知新:温习;故;旧的。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温习旧的知识,就会得到心得体会与理解。
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况提供参考。
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然后按照一定时间去复习它。
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
而立之年: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后人用“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
择善而从: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解释】:从:追随,弓I伸为学习。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逝者如斯: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 【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匹夫不可夺志:谓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解释】: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六. 判断题。
(1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 I m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七、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 .表示多数C .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B. —定C.必然(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要珍惜()A.时间B •逝者C •河流(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应取哪种解释?()A.书信B .相信C .信实,真诚(5)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A.道家B.法家C.儒家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练习题与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 _____________ 《论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_____ 、______ 、 ____ 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_,字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 时期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 、 ______ 、 ____ , _____ 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