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合集下载

新高考必背篇目

新高考必背篇目

新高考必背篇目60篇(离耳整理)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2《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025版高考语文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25版高考语文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1~3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阳货》)
大学之道 (第1段)大学之道①( 根本原则 ),在明明德②( 美好的德行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③( 志向坚定不移 ),定而后能静④( 心不妄 动 ),静而后能安⑤( 性情安和 ),安而后能虑⑥( 思虑精详 ),虑而后能 得⑦( 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①( 获 )其知②( 知识 )。致知在格物③( 推究事物 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④(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⑤( 一律 )皆以修身为本。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记忆导图
1.通假字
重点梳理
例句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若火之始然
成语
释义
① 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⑥未成一篑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八佾》) (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第4章)子曰:“君子喻( 知晓,明白 )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文言文背诵篇目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文言文背诵篇目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文背诵篇目
2024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文言文背诵篇目有:
一、古文
1.《论语》十二章
2.劝学
3.屈原列传
4.谏太宗十思疏
5.师说
6.阿房宫赋
7.六国论
8.答司马谏议书
9.赤壁赋
10.项脊轩志
11.侍坐《论语》
12.过秦论(上篇)
13.陈情表
14.归去来兮辞
15.种树郭橐驼传
16.五代史伶官传序
17.石钟山记
18.登泰山记
二、古诗词
1.静女
2.无衣
3.离骚
4.涉江采芙蓉
5.短歌行
6.归园田居(其一)
7.拟行路难
8.春江花月夜
9.蜀道难
10.梦游天姥吟留别
11.将进酒
12.燕歌行
13.蜀相
14.客至
15.登高
16.登岳阳楼
17.琵琶行(并序)
18.李凭箜篌引
19.锦瑟
20.虞美人
21.望海潮
22.桂枝香·金陵怀古
23.江城子
24.念奴娇·赤壁怀古
25.登快阁
26.鹊桥仙
27.声声慢
28.书愤
29.临安春雨初霁
30.念奴娇·过洞庭
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2.扬州慢。

《高考考试说明》文言诗文背诵 内容版

《高考考试说明》文言诗文背诵 内容版

《高考考试说明》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内容版>·1.《论语十二章》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高考语文复习-60篇背诵篇目(精创版)

高考语文复习-60篇背诵篇目(精创版)

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汇总(校对解析版)【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理解】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理解】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理解】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理解】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壅也》)【理解】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理解】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理解】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理解】“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理解】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理解】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⑪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理解】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

2024高考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

2024高考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

2024高考语文新高考背诵篇目一、2024新高考必背古文1.《论语》十二章2.劝学3.屈原列传4.谏太宗十思疏5.师说6.阿房宫赋7.六国论8.答司马谏议书9.赤壁赋10.项脊轩志11.侍坐《论语》12.过秦论(上篇)13.陈情表14.归去来兮辞15.种树郭橐驼传16.五代史伶官传序17.石钟山记18.登泰山记二、2024新高考必背古诗词1、《静女》先秦·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无衣》先秦·佚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离骚(节选)》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4、《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1篇----《〈论语〉十二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1篇----《〈论语〉十二章》      安乡一中   龚德国


,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
,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述而》)
7.子曰:“由,诲( )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
( )也。”(《为政》)
8.子曰:“见贤思齐焉,
也。”(《里仁)
9.子曰:“三人行,

,其不
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毅,
。仁以为己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 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
第六则:学习态度(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 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 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 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第七则:学习态度(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 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 正的学习态度。)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 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 (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 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 备坚毅的品格!
第十则:修身做人(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 位思考。)

语文高考背诵篇目2024

语文高考背诵篇目2024

语文高考背诵篇目2024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共60篇,其中必修文章10篇,选择性必修文章10篇,诗词曲40篇。

一、必修文章(10篇)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助记]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助记]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助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助记]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壅也》)[助记]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助记]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助记]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助记]“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助记]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助记]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⑪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词语
1.子曰:“人而①不仁,如礼
何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①而:连词,表转折
②如…何:固定句式, 把(对)…怎么样 【点评】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 (《论语· 八佾③》) (怎么办) 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③佾yì:行列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 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 却没有仁爱之心,对礼仪 是64人,据《周礼》 怎么办呢?做了人,却没 规定,只有周天子才 有仁爱之心,对奏乐怎么 可以使用八佾,诸侯 为六佾,卿大夫为四 办呢?” 佾,士用二佾。
【点评】“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 “死而后已”。
重点词语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 子罕》)
①篑[kuì]:筐
译文:(做事)好比堆土成山, 只要再加一筐土就成山了,如 果停下来,是我自己停止的。 【点评】用堆土成山这 (做事)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 一比喻,说明持之以恒 山,即使才倒下一筐土,如果 和积极进取的深刻道理。 继续下去,还是要自己坚持。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 不可忍也? •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 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 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 来呢?”
2.子曰:“朝闻道①,夕 死②可矣。” (《论语·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上明
重点词语
①道:指的是宇宙 间的一切法则、道 理 ②死:动词的为动 用法,为…而死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 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 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他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5.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 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 彬⑤,然后⑥君子。”
重点词语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泰伯》)
译文:曾子说:“读
书人不可以不刚强 而有毅力,(因为 他们)责任重大而 路途遥远。把实行 仁德当作自己的责 任,不也沉重吗? 直到死才停止追求, 不也遥远吗?”
重点词语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①之:代词,指一言 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于人。” (《论语· 卫灵公》)
①‘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②其:副词,表推测,
大概,也许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 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大概是‘恕’ 吧!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 强加给别人。 【点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修己”。我们应 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 体谅、尊重别人。
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孟子》、《周礼》、《仪礼》、《尔雅》、《孝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①《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礼、乐、射、御、书、数
重点词语
这里可译为“懂得”
得(看重)道义,小人懂 得(看重)利益。”
【点评】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价值指向:君子重义,小人重 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4.子曰:“见贤①思齐②焉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重点词语
①贤:形容词用作名 (《论语· 里仁》) 词,贤者,有贤德、 有才华的人 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 应该想向他(学习)看齐;②齐:形作动,看齐 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 ③焉:兼词,于之 的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有 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重点词语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 ①敏:聪敏、敏捷 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②于言, ②慎:谨慎,慎重 就③有道而正④焉,可谓好学 也已。” (《论语·学而》)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 居住不要求安逸,对工作勤劳敏 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 那里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好 学了。
③就:接近 ④正:匡正
孔 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20篇。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
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
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点评】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 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 魏徵传》
重点词语
①质:朴,质朴 ②文:文采,文饰 ③野:粗野 ④史:本指宗庙之祝史, 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 (《论语· 雍也》) 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 译文:质朴多于文采就会 经,故史指虚浮,虚伪 (显得)粗野,文采多于 ⑤彬彬:文质兼备的样 子。文质彬彬:形容人 质朴就会(显得)虚浮。 既文雅又朴实,后多用 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 来指人文雅有礼貌 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⑥然后:这样以后 【点评】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 道,才能称为君子。
【点评】作为君子应该 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 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 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 是值得借鉴的。
译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言行合于礼,就是仁。一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 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仁德,全在于自己,还靠 哉?” 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行动的纲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领。”孔子说:“不合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 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 勿言,非礼勿动。” 合于礼的事不做。” 【点评】克制自我,战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 也要践行您这话。” 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
重点词语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①兴:用比兴的方法抒 发感情 《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 ②观:观察(社会与自 ③ ④ ⑤ 群 ,可以怨 。迩 之事父,远之 然),进而认识风俗的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盛衰的政治的得失 ③群:结交朋友 (《论语· 阳货》) ④怨:讽谏怨刺(不平 译文:孔于说:“同学们怎么不 之事) 学《诗经》呢?读《诗》可以培 ⑤迩(ěr):近 养联想能力,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可以锻炼交友能力,可以学得怨 【点评】这是对诗歌社 刺方法。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 会作用的最高赞颂。在 以侍奉君王;还可以认识许多鸟 孔子的时代,《诗经》 兽草木的名称。” 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重点词语
8.子曰:“知①者不惑,
①知:通“智”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有疑 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 有勇气的人,不会有所畏惧。
【点评】知者不惑:智者能够在一团迷雾里面找到事情的 源头和解决的办法。仁者不忧: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 环境的羁绊而达到“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勇者不惧: 勇者内心坦荡,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扰乱修养的心智。
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 去死也可以。”
【点评】学习要在“知”的基础之上“行”,达到“学以 致用”。这句话就应该理解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 ‘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3.子曰:“君子喻①于义, 小人喻于利。” ①喻:明白,通晓, (《论语·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
语矣。”(《论语·颜渊》)
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 稳定和谐的需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