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大一统的汉朝》习题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课练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课练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选择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参考答案]C[20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A.211年 B.210年 C.212年 D.193年[参考答案]B[2007年芜湖中考] 第1题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管仲 B.商鞅 C.张骞 D.董仲舒[参考答案]D[2007年重庆中考] 第7题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采纳了哪一位思想家的建议?A.王充 B.张骞 C.司马迁 D.董仲舒[参考答案]D[2007年成都中考] 第2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参考答案]B[2007年温州中考] 第13题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的“上”指的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参考答案]C[2007年临沂中考] 第11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参考答案]D[2007年宜昌中考] 第4题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文字狱[参考答案]B[2008宜昌毕业]第3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参考答案]C[2008潍坊学业]第2题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参考答案]B[2008成都学业]第1题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参考答案]D[2008汕头学业]第3题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1.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措施: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25年,X秀称帝,定都某某,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东某某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探究:(1)汉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探究:(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推行和巩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代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代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代》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代》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命题人:孙文杰审题人:宋树桐命题单位:德胜镇二中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的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西汉初年,以注意俭仆而著称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向汉武帝提出“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闻名学者是()。

A.陆贾B.董仲舒C.主父偃D.姚崇4.以下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大学B.儒学C.郡国学D.太学6.西汉时期显现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7. 阅读以下材料:“到那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饱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连年不用,穿钱的绳索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形?(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什么缘故?(3)你以为显现这一治世局面的缘故有哪些?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归纳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采取了哪些方法?(4)两那么材料反映的史实有什么一起的目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代》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命题人:孙文杰审题人:宋树桐命题单位:德胜镇二中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的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西汉初年,以注意俭仆而著称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向汉武帝提出“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闻名学者是()。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1.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②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

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文景之治2.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大学,它开设于A.汉高祖时B.汉武帝时C.汉文帝时D.汉景帝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精通儒学的人为官,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改革了选拔官员的制度。

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3.汉武帝采纳大臣董仲舒的什么建议?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西汉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为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采纳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巩固中央集权。

B项属于道家的主张,C项属于兵家的主张,D项“轻徭薄赋”主要推行于西汉初期。

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4.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推行儒学教育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要义、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北行富裕起来,历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1.近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高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激起了中韩人民的强烈反抗,同时也使得中日关系再次陷入恶化。

回顾历史,下列可以作为古代中日友好交往见证的历史文物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古代汉朝政府曾经册封日本国王,B项反映的文物就是“汉委奴国王印”,这是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汉朝的对外交往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①实行“推恩令”②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学生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设立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可以排除。

再进一步分析选项,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3.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不属于其大统一措施的是()A.平定“七国之乱”B.颁布“推恩令”C.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接受主父堰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为了强化监察,在中央设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地方设刺史,监督地方官员;为了控制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不是汉武帝,所以答案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4.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都制定了相应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控制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夏朝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国家机构。

请问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怎样?(1分)⑵西周时期,开创了建邦封卫制度。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1.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

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更钱造币以赡用。

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分)【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讨匈奴(4分) 4(2)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任意两点得2分);【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年轻的汉武帝立志要有所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2)本小题考查的是评价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彻底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扫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思想上独尊儒术的推行,重视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及中华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上常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称为秦皇汉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2、下列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婢B薄赋劝农C提倡节俭D“以德化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5.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6.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7.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光武帝C.周文王D.汉武帝8.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A.剥夺王国的封地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9.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10.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1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12.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出现于()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13.“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1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5、汉武帝雄才大略,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叛乱16、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17、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大一统的汉朝卷(有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大一统的汉朝卷(有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大一统的汉朝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 ( 2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A. 张良B. 主父偃C. 董仲舒D. 张骞2. ( 2分) 有人说秦朝是“过把瘾就死”,只存住了15年,但后继的汉朝却存在(400多年)。

使西汉达到鼎盛的帝下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3. ( 2分)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A. 大学B. 太学C. 儒学D. 郡国学4. ( 2分) 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

这件事发生在()A. 汉武帝时期B. 唐太宗时期C. 元世祖时期D. 明太祖时期5. ( 2分)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A. “推恩”B. “无为”C. “焚书坑儒”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 2分)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A. 半两钱B. 五铢钱C. 蚁鼻钱D. 铲形币7. ( 2分)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这一措施导致()A. 土地兼并严重B. 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C. 七国之乱爆发D. 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8. ( 2分) (2017·襄阳)出自襄阳的一代明君是()A. 刘邦B. 诸葛亮C. 刘秀D. 米芾9. ( 2分)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是()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10. ( 2分)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 汉高祖时候B. 汉文帝时候C. 汉景帝时候D. 汉武帝时候11. ( 2分)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最大的作用是()A. 推行了新儒学教育B. 促成了“文景之治”C.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12. ( 2分)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统的汉朝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A.巩固中央集权
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
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3.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8.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
①汉景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1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1.(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
②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③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
2.“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
①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②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③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三、问答题: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A
6.B
7.D
8.D
9.B10.B 11.D 12.B
二、材料分析题
1.①农本思想
②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③文景之治
2.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③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问答题
1.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2.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3.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汉武帝通过两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这样,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