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措施

合集下载

农村抗旱方案及措施

农村抗旱方案及措施

农村抗旱方案及措施一、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旱灾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大隐患。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抗旱方案及措施,对于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二、抗旱方案1.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种植品种,降低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加强耕地管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水持有量。

合理耕作制度,避免水分蒸发及土壤侵蚀。

3.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溉设施的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修建水库、挖掘塘坝、构筑护岸等方式,增加灌溉用水量。

4.建立农田水资源管理制度:设立农田水利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调度和监管。

建立灌溉用水配给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5.开展教育宣传: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旱灾抗灾知识的认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开展抗旱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对抗旱的技能和意识。

三、抗旱措施1.增加补水措施:针对干旱情况,采取增加补水措施,如地下水抽取、引水工程、水车引水等,确保农田灌溉的需要。

2.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在农村地区推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将雨水用于灌溉和农田生产,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3.加强水资源监测和预警: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状况,预测干旱的发生及持续时间。

提前进行抗旱预警,做好旱情防范工作。

4.加大抗旱资金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入,建设抗旱设施和灌溉设施。

设立抗旱资金扶持政策,对受旱灾影响较大的农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

5.加强合作与交流:农村之间应建立合作共济的机制,互相支持和帮助。

与科研机构、农技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应对旱灾的技术和方法。

四、总结农村抗旱方案及措施的制定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保障农民利益和农村经济稳定的重要举措。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

农业抗旱知识点总结农业抗旱是指农业生产中针对干旱条件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保障农产品的丰收。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加强农业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保水、节水灌溉、旱地耕作、优秀抗旱品种培育和抗旱管理等方面,总结农业抗旱的知识点。

一、土壤保水1. 种植适应干旱的作物: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小米等,以减少灌溉水量。

2. 覆盖耕作:在种植作物后,及时覆盖表土,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4.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农田周围或田间隔地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减少风力对土壤的冲击,减少水分的蒸发。

5. 合理施用化肥: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节水灌溉1. 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通过管道储存起来,以备干旱时期的灌溉使用。

3. 喷灌技术:采用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4. 脉冲灌溉:采用脉冲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定时定量地进行灌溉,减少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5. 管道输水:利用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农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地表径流损失。

6. 水肥一体化:将化肥和水混合施用,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肥料的浪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三、旱地耕作1. 耕地保护:选择合理的耕地保护措施,如种植固沙植被、修筑沙场防护林等,防止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

2. 土地整理:适时进行土地整理和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3. 种植旱作农作物:选择耐旱性强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小米等,在干旱条件下也能生长和发育。

农业抗旱措施

农业抗旱措施

农业抗旱措施标题:农业抗旱措施:从传统到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引言:旱灾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应对旱灾,农业部门一直在研究和实施各种抗旱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和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重点讨论其对农业抗旱的作用。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干旱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挑战。

第一部分:传统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耐旱品种: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如耐旱玉米、耐旱小麦等,以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2. 蓄水保水措施:修建水库、水塘和灌溉渠道,收集和储存雨水,确保供水可持续性。

3. 土壤保水措施:采用保水保肥措施,如覆盖秸秆、有机物质和保水剂,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第二部分:创新抗旱措施1. 精准灌溉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进行自动化灌溉,实现精确供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 集雨利用系统:建设集雨板、雨水花园等设施,把雨水收集起来供农业灌溉使用,减轻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3. 混作种植:将不同生长特点和水分需求的作物相互结合种植,通过互助共生的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

总结:农业抗旱措施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从传统的种植抗旱品种和蓄水保水措施到创新的精准灌溉技术和混作种植方法,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面临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和干旱压力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应用这些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

观点和理解:农业抗旱措施是解决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关键途径之一。

在传统措施基础上,创新的水资源管理方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抗旱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抗旱措施,并加强农业生产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性,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的收入稳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现象在各地区普遍存在,极大地威胁着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

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有哪些农田水旱灾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治农田水旱灾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田水旱灾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关键。

农田水旱灾害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的不足或过剩导致的,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通过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设施,有效地储存和利用雨水,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地进行排灌工程建设,保证农田排水畅通,也是预防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二、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改良土壤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耕种方法、施肥、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增加农田的抗旱能力。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蚀,也有助于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三、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旱抗灾能力强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科学合理地进行作物轮作和间作,也有助于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四、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

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农田的肥力,增加作物的抗旱能力。

此外,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如及时除草、翻耕、覆盖保水等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五、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

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通过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水旱灾害。

此外,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抗灾能力,也是防治农田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总之,防治农田水旱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农民和农业专家们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科学合理地施肥和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减轻水旱灾害对农田的影响,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抗旱增产措施方案

抗旱增产措施方案

抗旱增产措施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旱灾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

对于粮食生产来说,旱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会极大地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

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对抗旱灾并提高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科学的抗旱增产措施方案。

土地利用与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规划政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应根据土地的性质、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等,科学、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合理安排种植农作物的类型、品种、面积和配合避免种植相似的农作物,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抗旱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

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选择适应性强且易于管理的作物品种,能够增加抗旱能力。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选择耐旱、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这样可以在干旱的情况下仍然保证较好的产量和商品性质。

提高土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土地的水分利用率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透过科学灌溉、合理布局等手段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采用加压灌溉系统等方式确保一定程度的土壤保湿,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应用特种肥料特种肥料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合理使用化肥和有机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产量。

特殊肥料,如硼肥等可有效增强植物对干旱的抗性,保护作物叶片不枯萎。

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建议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如及时病害喷杀,定期修剪植株等手段保证作物的健康和高产。

采用新型增产技术采用一些新型的增产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技术、全覆盖栽培技术等,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习惯,精细化管理,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和增产技术相结合,从而取得高质量、高产量的农产品。

结论抗旱增产措施方案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上述建议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作物特性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提高农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四、 喷施 叶面肥
在 提 高 作 物 抗旱 能 力 方 面 , 施 抗 喷
旱型 叶 面 肥 是 最 简单 和 最 有 效 的 , 是 也
最 经 济 实 用 的
抗 旱 型 叶 面 肥 主要 是 由 氮 、磷 、 钾
等大 量 元 素 和 硼 、 、 等 微 量 元 素 。 锌 钼 配
进 根 的发 育 。
( ) 肥 二 氮
足 , 平 均 日 照 2 4 . 小 时 , 霜 期 年 233 无
2 3 。 平 均 气 温 1 2c, 蒸 发 量 1天 年 4. o 年 1 0 m 年 均 降 雨 量 6 4 m, 燥 度 8 0 m。 3m 干
保 持 必 要 光 合 作 用 的 同时 。 少 蒸 腾 作 减

抗 旱锻 炼
( ) 前 一 播 播 种 前 . 一 定 量 的 水 分 ( 小 麦 用 如
河南农业 2 1 00年第 1 O期(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E。A。。。。。。。。 ‘。。‘。。。。。。。— 。。。。‘O。。。。 ‘。 。。‘。N‘。。 。 。—。。。。。’。。 。— NN’。。。。 。N。 。。。。 YE 。 。 ’ G — — 。 ’
人 均 纯 收 入 3 7 元 。是 全 国农 民纯 收 55
入的 8 . 茗 汝州 市 属 亚 温 带 大 陆 性 季 63 。 风 气 候 , 季 分 明 , 量 丰 富 , 照 充 四 热 光
接 加 强 有 机 磷 化 合 物 的合 成 。 进 蛋 白 促 质 的 合 成 。提 高 原 生 质 胶 体 的 水 分 程 度 。钾 能 改 善 作 物 的 糖 分代 谢 , 加 原 增 生质 的含 水 量 , 显 著 提 高 抗 旱 力 。 可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

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水资源日益紧缺,干旱对农作物的生产和农民的生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研究和应用抗旱技术与措施对农作物的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农作物抗旱技术与措施。

一、土壤保水措施1. 有机物质的施用:适量的有机物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可以通过施用秸秆、堆肥等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 水分调节措施:在农作物种植前,可以通过深耕和粉碎作物秸秆等措施,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水分蓄积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

3. 覆盖措施:适量的覆盖材料(如秸秆、膜等)可以减少太阳直射,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度,降低土壤的温度,从而减少农作物的蒸腾量,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和保水能力。

二、改良作物品种1. 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科学家们通过对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培育出了许多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更高的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可以在水分较为匮乏的条件下生长,并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

2.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将其他抗旱植物的耐旱基因引入到常见作物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

三、合理灌溉管理1. 科学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例如,滴灌、微喷等技术可以将水直接引入作物根系,避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精准灌溉方法:通过土壤水分监测和作物需水量预测,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发生,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四、生物技术应用1.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利用生物修复剂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2. 生物保护剂应用:使用适量的生物保护剂,如硅藻土、透明质酸和赤霉素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农作物的抗旱技术与措施包括土壤保水措施、改良作物品种、合理灌溉管理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前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旱灾给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节约水资源,减少旱灾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农业节水抗旱措施。

1. 安装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省水、高效、精确的灌溉方式。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减小土壤水分蒸发量,营养物质充分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滴灌技术还能减小土壤盐分,提高土壤酸碱度,保证土壤健康。

2. 合理灌溉过量的灌溉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会使得土壤失去锌、铁、锰、铜等物质,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灌溉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合理确定每一次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3. 采用耐旱农作物在广阔的农田中种植耐旱农作物是一种很好的农业节水抗旱措施。

耐旱农作物具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水分利用率高等特点,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稳定,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保证了农业产量。

4.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是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合理施肥既要充分满足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又要避免将过量的肥料浪费在土壤中,造成污染。

此外,合理施肥还有助于维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质量,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5. 循环利用灌溉水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灌溉水,减少水的浪费。

灌溉水循环利用的方法有利用植物栽培液、雨水收集、蓄水池等。

通过循环利用灌溉水,不仅能够保护水资源,还能减少灌溉过程中的造成的污染。

6. 科学管理土壤水科学地管理土壤水是农业节水抗旱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有效的渗透与蓄水技术,可将降雨中的水分有效地留存于土壤之中,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如在旱地,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做好防护措施,增加土壤渗透性等措施均可以达到科学管理土壤水的目的。

7. 建立旱作区建立旱作区是一种适应干旱气候的措施。

在旱区,通常需要采取灰绿林带、荒草带和深耕土壤等措施来减少旱灾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修建排水渠、盐孔和深井等设施,达到保护作物、改善土壤和供应水分等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措施
干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因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农作物一旦由于干旱引起严重缺水,就会影响正常发育而造成损害,长期大范围干旱形成旱灾,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严重。

1. 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干旱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与其发生的季节和农作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有关。

春旱影响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使幼苗出土困难,造成缺苗断垄。

夏旱将严重影响抽穗、开花,甚至使籽粒不能正常灌浆和成熟,产量显著降低。

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干旱的敏感性不一样,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出现旱灾对产量影响最大。

2. 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的对策
2.1 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林林和草地具有生物覆盖、生物穿透、防风固沙、保持水分等功能。

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结构,林草地具有明显的涵养水分,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山水土草林田的综合治理保证农业粮食生产长效的需要。

如大规模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

2.2 调整农作物布局
在干旱多发区,农业生产应该重视选用耐旱和产量稳定的作物,这是克服和避免干旱威胁的根本措施之一。

如对春旱严重的地区,在农作物布局上应该多种比较耐旱的谷子、玉米等农作物,还可扩大秋收作物的种植比例,就可以减轻春旱的威胁。

2.3 农作物抗旱耕作技术
2.3.1 秋翻地
秋翻深度达30 厘米以上,使土壤充分接纳秋、冬季的降水,早春顶凌细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

2.3.2 免耕法
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少动土,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深松不翻地保持了原耕层不变,提高了贮水量;秸秆粉碎还田增加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通透性;减少了机车进地次数,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使亩施肥量逐年递减10%。

保护性耕作项目具有明显的保护环境、抵御干旱、培肥地力、节约成本、增加产量的综合效益。

2.3.3 深松法
深松是指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储水能力,且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

2.3.4 覆盖抗旱耕作法
可用作物残茬覆盖、草把覆盖、塑料薄膜覆盖等做法。

再配合翻耕、旋耕、深耕等不同耕作手段将更好。

其中作物残茬覆盖,就是利用作物本身秸秆或残茬,既能秸秆还田,又能达到蓄水、保墒、保土、增产的效果。

2.4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发育期、需水关键期和需水量等,把水用在“刀刃”上。

例如在小麦的拔节期、玉米的抽雄前期等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效果最佳。

还要根据地块的墒情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做到既节约用水又不降低产量。

二是运用节水灌溉方法,尽量减少水的浪费,改过去的渠灌为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和渗灌等。

凡是实现了水利化、发展了节水灌溉的地方,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很强。

2.5 人工影响天气
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人工干预的措施,改善天气发展过程,使其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达到减轻灾害的目的,称为人工影响天气。

“三七高炮”催化剂系统是抗御干旱的重要手段,适当进行人工雨作业,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是必要而现实的。

2.6 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2.6.1 种子试水锻炼。

在种子播种前,可用干湿循环法(干种—加水—风干—加水—风干—播种)处理种子,使种子在萌动时就经受干旱的锻炼,产生对干旱的适应反应,从而提高抗旱能力。

如将玉米种子在20℃的温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可使根系生长加快,幼苗矮健,叶片增宽,含水量增多,增产10%左右。

2.6.2 二氧化碳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据德国约翰一杜能研究所网站报道,该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令人“头痛不已”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问题,对于农作物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减少水的消耗,甚至减弱干旱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大麦、小麦和甜菜的轮换种植试验,研究人员证实,二氧化碳富集区的植物多生长了10% ~ 15%的生物质,而且根据不同的试验年份,这些植物通过气孔排放的水要比周边普通环境中的植物少5%~2 0%,即它们减少了蒸腾。

二氧化碳浓度高也增加了土壤湿度,这意昧着,这些农作物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它们可用的水资源。

2.6.
3..农作物的抗旱魔药—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解热镇痛药剂。

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个原本与农业毫不相干的医用药品,却具有良好的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的特殊功效。

试验表明,农作物喷施0.03%~0.05%的阿斯匹林溶液,可使农作物的唇形细胞闭合,从而减少植物体的水分蒸发,使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明显增强,且使用方法简便,经济有效。

因此,它被誉为农作物的“抗旱魔药”。

2.6.4 施用化学制剂
使用调节生长的抗旱剂、保水剂、喷施土表保持水土的保湿剂等化学制剂,通过抑制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同时促进根系发育,力争多吸收水分,从而提高抗旱能力。

2.6.5 早期蹲苗
在作物苗期人为地逐渐减少水分供应,使之经受适当的缺水锻炼,能提高保墒作用,增强作物对干早的抵抗能力。

随着干旱现象发生频率的增加,抗旱已不再是应急行为,更不能只从补水的角度来认识抗旱,只有走可持续抗旱才能解决或缓解丁旱现象。

提高作物抗旱能力是有限度的,在同样干旱的情况下,采用抗旱措施比常规栽培的抗旱效果明显。

但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这些抗旱措施也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发展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干旱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