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注意事项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反应分析及其预防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反应分析及其预防发表时间:2015-03-09T14:08:33.5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底29期供稿作者:朱雪琴[导读] 乙型脑炎主要感染人群为儿童。
目前,最有效控制方法是接种流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我国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抗原含量较低,一般需要多周期注射才能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朱雪琴(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卫生院浙江台州 318014)【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脑炎接种灭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引起异常反应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荨麻疹2例,探讨可能引起患儿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所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荨麻疹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案。
结果本研究中发生异常反应的患儿均是多次接种,发病原因可能与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
结论在接种疫苗前,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敏感史,制订有针对性的科学接种方案,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接种操作并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
在接种前跟患者宣教疫苗接种的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接种反应【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06-0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为蚊虫、鸟类、蝙蝠、家畜等,是我国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病死较高[1]。
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脑流行的最有效的措施。
乙脑灭活疫苗有一定的接种反应,为了解其接种反应发生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00例接种乙脑灭活疫苗者,分析接种反应发生原因,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案提供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本区所有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的1岁,2岁和5岁的儿童共5000例。
接种疫苗均为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接种方式严格按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程序,0.5ml皮下注射,1岁初免2针,2岁和5岁加强免疫1针。
卡介苗(BCG)

第一节卡介苗(BCG)--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结核病( 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传染病。
全身各个脏器均可感染,以肺结核为多见。
目前结核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小儿患病在早期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部分患儿表现为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不好、消瘦、盗汗、哭闹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一、接种前后注意事项1.接种前家长应如实向医生讲述小孩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以往接种疫苗的反应等情况,主动配合医生进行预防接种前的健康体检工作。
2.接种前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3.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4.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或降温,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5.注射疫苗后10-14天在接种部位有红色小结节,4-6周形成的脓疱或溃烂,禁止热敷、挤压和包扎。
6.如接种部位发生严重的感染脓疱、溃疡较重等情况请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进行及时处理,以免延误。
二、禁忌症1.免疫缺陷病,或因恶性疾病而至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或使用皮质激素者。
2.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畸形的新生儿。
3.发热(37.5℃以上)、腹泻,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等慢性疾病,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
三、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接种卡介苗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注射后2周左右会出现红肿和硬块,逐渐形成白色的小脓疱,可自行吸收或穿破表皮形成浅表溃疡,直径一般不超过0.5厘米,然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永久性瘢痕,整个反应时间持续2-3个月。
四、接种效果新生儿出生后接种卡介苗,可提高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降低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尤其是大大降低了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
第二节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viral Hepatitis B)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1 2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乙脑灭活疫苗(Vero)接种告知书

乙脑灭活疫苗(Vero)接种告知书第一篇:乙脑灭活疫苗(Vero)接种告知书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告知书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亚洲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脑炎。
据估计,乙脑病毒每年至少造成50,000例临床病例,其中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导致约10,000人死亡,另有约15,000例病例留有长期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
乙脑感染通过蚊子传播;蚊子从带有病毒的动物(通常是猪或水禽)中获得感染。
目前还没有针对乙脑的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仍是唯一最重要的控制措施。
乙脑潜伏期为4~14天,之后可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寒颤、肌痛、精神混乱,偶可有颈强直。
在儿童中主要的初发症状为腹痛和呕吐,常见惊厥。
乙脑如果进展为重症脑炎,患者可出现精神紊乱、全身性或局灶性神经性异常和昏迷。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适用于应急接种或流行季节使用。
因此,特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您可以了解本疫苗及乙型脑炎相关预防知识而决定是否接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接种。
1、接种对象:3周岁以上儿童(2011年4月1日前出生的)。
2、接种时间:3、接种地点:4、禁忌症: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体质衰弱者;有过敏史者;有惊厥史者。
5、接种异常反应: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注射后可有一过性发热,一般不超过24小时,如果体温超过38.5℃或发热时间延长,应对症处理或请医生诊治。
6、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前应如实向医生讲述即往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及以往疫苗接种反应史等,配合医生进行接种前的体检和询问。
接种后请留在观察室观察30分钟,无不正常情况即可离开。
7、上述接种对象接种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是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接种,接种单位应开具加盖单位印章的票据。
如不同意接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可以拒绝签本知情同意书。
8、咨询电话:为了保障受种方的知情同意权,特向受种方告知上述内容,如不理解,可向发放本知情同意书的接种单位的医师咨询。
猪乙脑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猪乙脑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猪乙脑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疫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免必须在150日龄以上,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2)以间隔2~3周注射两次为佳。
(3)2周岁以内的种公猪、初产母猪产后都要免疫一次,2胎以上的母猪可不免疫。
(4)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应防止高温、消毒剂和阳光照射。
使用本疫苗前应仔细检查包装,如发现破损、标签不清、过期或失真空现象时禁止使用。
(5)被注射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食欲不振者均不应注射。
(6)免疫所用器具均应事先消毒,用过的空疫苗瓶及器具应及时消毒处理。
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过的针头。
(7)疫苗必须用专用稀释液,内含免疫增强成分,不要随意用生理盐水替代专用稀释液,并保证在稀释之后2小时内用完。
(8)疫苗要严格按照规定在低温条件运输、贮存,在2°C~8°C 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在-15°C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
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不要使用过期、失真空及接近失效期的疫苗。
使用过程中应防高温、消毒剂和阳光照射。
其他使用注意事项参见兽用生物制品一般注意事项。
(9)乙脑活疫苗经安全性试验证实,1头份剂量接种早期怀孕母猪,接种后虽可能出现短时(2~4天)的病毒血症,但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不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发病,对胎儿的发育也未出现不良影响,因此,后备母猪漏免而已怀孕的,可在怀孕早期补免一次。
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在配种前做好免疫是选择。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方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接种方法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季节性发病、发病迅速、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夏季为此病的高发期,儿童是此病的高发人群。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特点及防疫措施,即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方法。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
1939年我国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1]。
1临床表现潜伏期10~15天。
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
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1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1.2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
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
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
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1.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
重症病人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
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疫苗使用指导意见

32
+ 监护人抱紧儿童, 露出儿童接种部位; +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 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皮肤
常规消毒, 待乙醇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 右 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管, 针头斜面向 上, 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 指固定针栓, 然后注入疫苗, 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 圆形隆起的皮丘, 皮肤变白, 毛孔变大, 注射完毕, 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 迅速拔出针头。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 1、2剂次间隔≥28天
g/1ml
0.1ml
1粒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 ≥28天
0.5ml
0.5ml 0.5ml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 ≥28天
0.5ml
0.5ml
30μg/0.5ml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100μg/0.5ml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 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15
备注
1ml
接 种 第1 剂次 后14 天 接 种 第 2 剂
1ml
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
月接种
0.05ml(2滴)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成人第1剂0.5ml,第 2剂1.0ml
钩体疫苗
流行地区可能接 触疫水的7岁~ 60岁高危人群
2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 着处
皮下注射
7 岁 ~ 13 岁 剂 量 减 半,必要时7岁以下 儿童依据年龄、体重
1
+ 充分发挥疫苗免疫效果, 使接种疫苗的人群 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
+ 有效的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流行。 + 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 + 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幼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汇总

幼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汇总*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目前,列入我国计划免疫并免费提供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这5种疫苗,它们用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肝这7种疾病。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表●卡介苗(BCG):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乙肝疫苗(HepB):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脊灰疫苗(PV):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百白破疫苗(DTPa):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至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麻疹疫苗(Measles):儿童满8月龄进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1岁半至2岁复种1次。
●乙脑疫苗((JE)):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流脑疫苗(MenCCV):接种4剂次,儿童6至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白破疫苗(DTaP):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麻腮风疫苗(MMR):1岁半至2岁的儿童接种。
●甲肝疫苗(HepA):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至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宝宝计划免疫接种“时间表”一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年龄接种疫苗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1个月乙肝疫苗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5个月百白破混合制剂6个月乙肝疫苗8个月麻疹疫苗1.5-2.0岁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4岁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种7岁麻疹疫苗复种白破混合制剂复种12岁乙肝疫苗复种*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1. 局部反应:大部分经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疼痛,范围一般不大,如红晕平均直径在2.5厘米以下,为弱反应;红晕在2.5 一5.0厘米,为中反应;红晕超过5.0厘米,为强反应。
猪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常用八种猪疫苗的保管疫苗的注意事项:1、弱毒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稀释时发现失空禁用。
发现苗瓶破损、没有标签或标签不清楚、苗中混有杂质、已过失效期、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均不能使用。
2、被注射猪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均不应注射。
3、注苗前后各一周严禁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类药物。
4、免疫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前必须消毒。
随着猪的体形大小选择针头型号。
5、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的针头,严禁打“飞针”。
6、注苗时间,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
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注意不要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或死胎。
出现应激反应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7、注射部位先用5%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再进行注射。
按疫苗要求选择注射部位。
如有瘟疫发生时,由兽医师严格指导,安全区、威胁区、发病区依次注苗后并观察。
8、稀释后或开封的疫苗,根据疫苗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严禁冻结或保存再用。
9、在寒冷季节注苗时,疫苗放置室温下2小时,再稀释或开封进行接种。
10、按疫苗的说明保存疫苗,冷冻或冷藏。
一般干粉苗冷冻保存,水剂或油剂苗冷藏保存。
11、用完后的疫苗包装或空瓶,用5%火碱水消毒处理或高温焚烧按环保要求标准处理。
12、接种过程中须做好记录,注明接种猪的品种、大小、性别、数量、接种时间、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注射计量和操作人员等。
一、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冻干疫苗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瘟,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保存方法:按批号、生产日期,在-15℃保存以下,不超过18个月,在0-8℃保存,不超过3个月,一般禁止零上温度保存。
3.使用方法:这两种疫苗皆为淡红色、海绵壮疏松物。
按瓶标签说明的头份加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各种大小猪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4头份,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水平,可以加大疫苗的接种剂量,尤其是细胞培养冻干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瓶,如有裂纹、瓶塞松动或疫苗稀释溶解后肉眼观察有异物和/或变色等任何一种现象,均不得使用。
2、疫苗溶解后,应按规定剂量一次用完,不得分多次使用。
如未立即使用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应特别注意避免疫苗被注射入皮内、肌肉内或静脉内,因上述三种注射途径临床研究还未被确定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4、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5、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空腹和过度疲劳时不易接种,以防引起“晕针”。
6、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不要带孩子逛街、洗澡等,不做较易激烈的运动。
7、注射本品时需要必要的安全监测措施,如出现过敏反应,肾上腺素注射(1:1000)必须能立即进行。
8、疫苗在2—8℃以下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并注意疫苗的有效期限。
乙脑疫苗定点接种现场要求
1、(1)接种现场必须宽敞、明亮、通风、卫生;(2)有醒目的标志(XXX乡镇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点)、宣传画、防治知识、禁忌症。
接种点标识醒目,有接种后观察30分钟醒目标识;(3)有相应接种台、坐凳,接种组配有相当数量的疫苗、针管(1ml)、棉签、酒精、镊子、温度计、安瓿锯刀及纱布等。
(4)所有工作人员衣着整齐,接种人员必须配戴口罩和帽子,正确掌握接种对象、疫苗保存方法、接种的部位、剂量、方法、禁忌证、接种异常反应判断、处理方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5)儿童家长凭缴费单到接种点接种,接种人员在收取缴费单后给予接种。
2、接种现场要有异常反应处置组,配足异常反应处理的药品及器械,如急救药品及器具:1:1000肾上腺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氧气袋、白糖和热开水等,急救药品要有明显标识。
3、接种时收回接种通知书并认真询问病史,检查儿童健康情况;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按接种方案的注意事项及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接种。
接种后要告知接种者在现场留置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并填写上证。
4、接种后清理器材、处理剩余疫苗、清理核对接种告知书及时上填预防接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