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三大规律

合集下载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规律有三大规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

第一规律,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活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第二规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就是当具有两对或者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此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个定律,就是连锁与互换定律,连锁与互换定律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成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大全全解1. 孟德尔遗传规律(Mendel's Laws)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三个遗传规律,分别是:- 第一规律:同种纯合子的杂交后代表现出优势性状,隐藏性状在F1代中不表现,但在F2代中以3:1的比例表现。

- 第二规律:两对不同性状的分离组合,可以自由地遗传给子代,不受其他性状的影响。

- 第三规律: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杂交后代中以1:2:1的比例分离。

2. 染色体遗传规律(Chromosome Theory of Inheritance)染色体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的分离和重组进行遗传。

主要包括:- 随体遗传:部分基因位于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到子代的方式称为随体遗传。

- 性连锁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到子代,并且具有性别相关的特征表现。

3. 多基因遗传规律(Polygenic Inheritance)多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主要特点包括:- 某个性状在种群中呈连续变化,呈现出正态分布曲线。

- 受影响的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基因突变遗传规律(Genetic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或缺失,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点突变: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缺失突变:基因序列中的一段或多段碱基缺失,导致基因信息的丧失。

- 插入突变:外来的DNA序列插入到基因序列中,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 重组突变:基因序列的两部分发生重组,导致基因信息的改变。

5. 基因表达调控规律(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受到内外部环境的调控,从而决定基因功能的表达。

主要包括:- 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和空间调节使得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控制基因的转录活性。

三大遗传定律

三大遗传定律

三大遗传定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的遗传特性传递和表达方式。

在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中,有三个基本的遗传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和基因遗传定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遗传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这个定律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瑟夫·孟德尔(1822-1884)在1865年提出的,也因此被称为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从豌豆杂交育种实验中得出了以下定律:(1)性状的表现受到两个基因的影响,分别来自父母的一对等位基因(allelomorph)。

(2)一个个体可以包含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一对),它们遗传自父母。

(3)在杂交后代中,等位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每个个体只会继承一种等位基因(从父母各继承一个)。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揭示了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遗传问题奠定了基础。

2.染色体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一些生物特别是果蝇的观察和实验研究。

染色体遗传定律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存在,以及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2)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被遗传在一起;(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相互独立。

染色体遗传规律提供了关于自由组合的遗传表达以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3.基因遗传定律基因遗传定律主要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进行果蝇实验后发现的。

基因遗传定律主要研究如何从基因角度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定律。

摩尔根摸索出了果蝇杂交、选优、因果关系等基本原理,从而提出了基因遗传定律:(1)每个性状都受到特定的基因控制;(2)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交叉过程中常常连锁传递;(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并独立遗传。

基因遗传定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基因表达规律在遗传变异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遗传学的三大定律》①基本定义:- 分离定律:简单说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然后进入不同的配子。

比如,猫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基因,在繁殖产生配子(类似精子和卵子)时,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会分开。

- 自由组合定律:当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例如,我们同时考虑豌豆的高矮和种子的圆皱这两对性状。

- 连锁与交换定律: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大多会连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传递给后代。

但有时候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从而使基因重新组合。

就像是一排紧紧相连的小球串在两根绳子之间,偶尔两根绳子之间会交换一部分连着小球的片段。

②重要程度:在遗传学中是基石般的存在。

这三大定律就像是密码,帮我们理解生物的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为什么生物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等。

③前置知识:得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知道基因大概是什么东西,还有雌雄配子结合这种最基础的生殖知识。

要是连基因在哪都不清楚,就很难理解遗传学定律了。

④应用价值:育种上大大有用。

比如说培育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利用这些定律研究农作物的性状遗传。

在医学上也有用,如果一种遗传病是符合相关定律的遗传模式,就能根据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来预测后代患病的概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三大定律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遗传学的步步深入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从这三大定律展开或者以它们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②关联知识:与基因结构、孟德尔豌豆实验、基因频率还有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知识点都有联系。

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这个环节就和三大定律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定律其实就是对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行为的总结。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定律里基因的行为模式、比例关系还有不同定律的适用范围等。

- 难点:对于连锁与交换定律,理解它的机制比较难。

因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和交换不是那么直观,不像分离定律中对等位基因分离看得那么清楚。

遗传学三大定律

遗传学三大定律

3. 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第一 次同源染色体配对并分离,减数分裂第二次姐妹染 色单体分离 4. 有丝分裂的结果: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经减数分裂,子代细胞只有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 一半
⑴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
• 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 色体分离。
Mendel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综右图,其遗传型为3n=32 =9种(1:1:1:1:2:2:2:2:4) (A+a)2=A2+2Aa+a2 (B+b) 2=B2+2Bb+b2
A2B2+2AaB2+a2 B2+2A2Bb+4AaBb+2a2Bb+A2b2+2Aab2+a2b2
其表现型为2n=22=4种(9:3:3:1) 用圆形黄色的品种和皱形绿色的品种共杂交 15个植株, 产生了 556个种子,其中: 315个圆形黄色(315/ 32=9.8) 所有的种子 101个皱形黄色(101/32=3.1) 次年都种下 108个圆形绿色(108/32=3.3) 了 32个皱形绿色(32/32=1) 在 315 个圆黄的种子中有 11 个没有产生植株,并且 3 个植株没有形成种子。在其余的里面: 38个有圆黄的 种子(AABB);65个圆黄和绿色的种子(AABb); 60个 圆黄和皱黄的种子( AaBB) ; 138 个圆黄和绿,皱黄和 绿的种子(AaBb)。 在101个皱黄的种子中,96株形 成 植 株 产 生 了 种 子 , 其 中 28 株 只 有 皱 黄 的 种 子 (aaBB);68株有皱黄和绿的种子 (aaBb)。 在 108个圆绿 的种子中,102株形成的植株结了子,其中 35株有圆绿 的种子( AAbb) ; 67 株有圆和皱绿的种子( Aabb) 。 在皱绿的30个种子中,长成了30个植株,只结皱绿种子; 它们保持了(aabb)的稳定性。

简述遗传的三大定律

简述遗传的三大定律

遗传的三大定律引言遗传学是关于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研究,它揭示了物种多样性的本质和机制。

遗传学的发展离不开三大定律,它们为我们理解物种的遗传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遗传的三大定律,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1.1 孟德尔的实验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他发现,豌豆花的某些性状并不是由简单的混合产生的,而是通过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来决定的。

1.2 分离定律的原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同一物种每个个体都有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母;二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在个体的生殖过程中是随机进行的,每个个体只能传递给下一代的一个因子。

这些因子决定了个体的性状表现。

1.3 分离定律的应用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对基因的遗传、变异和表达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物种的遗传机制和进化规律。

分离定律也被广泛应用于育种和基因工程等领域,为选择性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2.1 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发现,豌豆花的不同性状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性状的表现不受其他性状的影响。

这一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强调不同基因座上的基因在遗传中是独立进行组合的。

2.2 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表明,在有性繁殖中,每个个体的配子的组合是随机的,每个基因座上的基因会以1:1的比例组合在不同的配子中。

这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组合是随机的,使得不同基因座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2.3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的形成。

通过对基因座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锁规律,为物种进化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自由组合定律也为遗传育种和基因组选择等领域提供了指导。

三大遗传定律及其细胞学基础

三大遗传定律及其细胞学基础

三大遗传定律是指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定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也称分离规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发现性状表现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出现在子代中。

这个比例是3:1。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成对分离,每个子细胞获得一份染色体。

定律二:双因素遗传规律,也称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发现两个性状会同时遗传,而不是分别遗传。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成对分离,每个子细胞获得一份染色体,因此可以随意组合。

定律三:连锁遗传规律,也称联锁规律。

这个定律是由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他发现,某些基因是联锁的,它们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有时会一起遗传。

它的细胞学基础是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并不总是成对分离,有时会发生染色体互换,导致基因的连锁性发生变化。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孟德尔和摩尔根提出的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孟德尔和摩尔根提出的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孟德尔和摩尔根提出的定律]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孟德尔和摩尔根提出的定律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是孟德尔、摩尔根于1856-1864年期间提出来的。

三大基本定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2]基本信息中文名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外文名Three basic laws of genetics提出者孟德尔摩尔根分离定律内容及阐释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为例(如右图),可见,红花与白花杂交所产生的F1植株,全开红花。

在F2群体中出现了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类,比例3∶1。

孟德尔曾反过来做白花为花的杂交,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F1 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在其后代中还将是性状分离的。

3∶1的比例为性状分离比。

[3]若将分离定律用基因型表示,以A代表显性性状,a代表隐性性状,则如右图,发现子二代基因型占比为AA∶Aa∶aa=1∶2∶1。

发现人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遗传学说奠基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于1856-1864年间作为假说提出并初步验证。

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一个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7高的
207顶生
277矮的
3.14:1
2.84: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孟德把F1代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而把F1不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通过F1自交,在F2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状的 个体,又出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这种现象称 为性状分离。 一对性状的分离现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 F1表现显性性状,F2发生性状分离,显性与 隐性之比接近于3:1。
(六)、纯合体和杂合体
1)纯合体:体细胞中所含的两个基 因是相同的,这种个体叫纯合体, 纯合体只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 与亲代表现相同,不出现分离现象。 2)杂合体:体细胞中所含的两个基 因不相同,产生两种配子的个体叫 杂合体,自交后代在性状表现上出 现分离现象。
(七)、分离规律的验证
1、测交
5.萝卜块根有长形、圆形和椭圆形的,各 种类型的杂交产生以下结果: (1)长形×椭圆形一159长形,158椭圆 形; (2)椭圆形×圆形一203椭圆形,199圆 形; (3)长形×圆形一 176椭圆形; (4)椭圆形×椭圆形一121长形:242椭 圆形:119圆形。 试根据上述结果综合考虑,确定萝卜长 形,圆形和椭圆形的显隐性关系。
用双亲之一与 杂种一代杂交 叫回交
用双亲中的隐性亲 本与杂种一代杂交 叫测交
测交法验证分离规律原理
测交法验证分离规律
2、自交法
F2自交验证分离规律
(八)、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称为基因位点。 2)遗传学上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 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示意图
从统计分析看,是完全符合的。
(二)、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 1、独立分配基本要点 不同的相对性状的遗传因 子在遗传过程中,这一对因子 与另一对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 子中去。
Y和y分别代表子叶黄色和绿色的一对基 因。 R和r分别代表圆粒和皱粒的一对基 因。 黄色圆粒种子亲本基因型YYRR 绿色皱粒种子亲本基因型为yyrr 用棋盘方格图解表示相对基因的行为。
紫 茉 莉
紫 茉 莉
不 完 全 显 性
2)共显性:是指双亲性状 同时在个体上表现出来。
人类MN血型的遗传
3)显隐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生物性状的发育决定于基因型,一 般情况下,性状表现不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但生物是不能脱离环境而 生存的,有时性状的表现受到环境 条件的影响而表现不同。
金 鱼 草
3、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 产生相同的影响,称为重叠作用。
荠菜果形的遗传: 常见果形为三角形蒴果,极少数为卵形蒴果。 P 三角形T1T1T2T2× 卵形t1t1t2t2 ↓ F1 三角形T1t1T2t2 ↓ F2 15三角形(9T1_T2_ +3T1_t2t2 + 3t1t1T2_) :1(1卵形 t1t1t2t2 )
香豌豆花色遗传中有两种白花品种,杂交F1代开紫花, F2代分离出9/16紫花和7/16白花。如下图分析 P 白花CCpp×CCPP白花 ↓ F1 紫花CcPp ↓ F2 9紫花(C_P_):7白花(3C_pp+3ccP_+1ccpp) 属于二对独立基因的互补作用 F1和F2的紫花植株和它们的野生祖先的花色相同。 返祖遗传:在杂种后代重现祖先的某些性状。
4)雌雄配子受精结合形成的合子(受精卵) 中,含有C和c一对基因,所以体细胞中的 遗传基因又恢复成对。 5)C和c基因虽同处于一个细胞中,但彼此 不融合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当杂种一代 形成配子时,C和c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 入配子,形成C和c两类配子,且数目相等, 雌雄配子自由结合,产生数目相等的四种 合子:CC Cc Cc cc。由于显性基因的 作用,CC,Cc开红花,只有cc开白花, 比例为3:1。
作业 1.已知豌豆的红花(C)是白花(c)的显性, 试写出下列杂交子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1)CC×cc (2)Cc×cc (3)Cc×Cc 2.在番茄中红果(R)是黄果(r)的显性,试 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写出亲本的基 因型。如有几种可能时,只写出其中一种。 (1)红果×红果一 子代3红果:1黄果; (2)红果×红果— 子代全为红果; (3)红果×黄果— 子代全为红果; (4)红果×黄果一 子代1红果:1黄果。
报春花眼大 小的遗传
百合花瓣上的斑点遗传
(三)、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用遗传因子来解释(基因) 1)生物的相对性状是由相对的基因所控制。 红花性状由红花基因C控制,白花性状由 白花基因c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 个来自雌配子,另一个别类自雄配子。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结果每一个配子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二、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 离规律基础上,孟德尔继续研 究两对和多对因子杂交的遗传 规律,提出独立分配规律,也 称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F1
F2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黄色、圆粒 ↓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 绿色、圆粒 : 绿色、皱粒 总数

9A-R-:3A-rr:3aaR-:1aarr
如在F3希望获得10个稳定遗传的有芒、抗病 (aaRR)株系,那么可以预计,在F2至少要选
择30株以上无芒、抗病的植株,供F3株系鉴定
(七)、基因互作
1、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纯合 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 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 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 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 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红 花 圆 粒
种 子 性 状
子 叶 颜 色
黄色×绿色
黄 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3.01:1
豆 荚 形 状
饱满×不饱满
饱 满
822饱满
299不饱满
2.95:1
未 熟 豆 荚 色 绿色×黄
绿 色
428绿色
152黄色
2.32:1
花 着 生 位 置 腋生×顶生
植 株 高 度 高的×矮的
腋 生
高 的
651腋生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2 n 2
3:1
2 (3:1) n (3:1)
(六)、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1、通过杂交造成基因重组,引 起生物丰富的变异类型,有 利于生物进化 2、在杂交育种中有目的的组合 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预测 后代中优良性状组合的比例
P F1 F2
无芒抗病 × 有芒感病 AARR aarr AaRr
用 遗 传 因 子 来 解 释 分 离 规 律
(四)、分离定律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成对 的因子在一起彼此不会发生影响而形成 配子,形成配子时各自分离,这些配子 在遗传上都是纯合的。 2、杂种所产生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各 种不同配子的结合又有着相同的机会。
(五)、表现型和基因型
1)表现型:是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各 种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等,是可以直接观察到或借助于其 他手段加以识认的。 2)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遗传组 成,是决定表现型的遗传基础。
对互补作用的解释
2、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 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 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南瓜果形遗传: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 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 P 圆球形AAbb×圆球形aaBB ↓ F1 扁盘形AaBb ↓ F2 9扁盘形(A_B_):6圆球形 (3A_bb+3aaB_ ):1长圆形(aabb)
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概率: 黄子叶、圆粒=3/4×3/4=9/16 黄子叶、皱粒=3/4×1/4=3/16 黄子叶、圆粒=1/4×3/4=3/16 绿子叶、皱粒=1/4×1/4=1/16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黄子叶3/4:绿子叶1/4 × 圆种子3/4:皱种子1/4
黄圆9/16:黄皱3/16:绿、圆3/16:绿、皱1/16
等 位 基 因 分 离 事 例
(九)、显隐性关系及其与环境 的影响
1)完全显性:表现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 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后F1表现显性 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 全一样。 不完全显性:F1性状表现介于显隐 性亲本之间,或稍偏向于显性亲本的显 性表现。F2将分离为三种基因型和三 种表现型.
金鱼草花型花色受基因控制,但基因表达与外界光、 温度、细胞PH、金属元素等有关。
某种羊角的遗传
(十)、分离规律实现的条件
1. F1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两 种配子具有同样的生活力。 2.受精时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之间有 同等结合的机会。 3.F2代中三种基因组合的个体具有同等的 存活率。 4.完全显性。只有在显性完全时,F2方能 出现两种表现型。 5.要有足够大的群体,群体越大,分离比例 越接近于3:1。
P YYRRCC × yyrrcc

F1
YyRrCc

F2
27:9:9:9:3:3:3:1
64组合、8表型、27基因型
2、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杂合基 F2表型 F1配子 F2基因 F2纯合 因对数
(完全显性)
F2表型 比例
种类

基因型
1 2 n
2
2 2 ……… n 2
2
2 2 n 2
3
2 3 n 3
3. 已知小麦的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 今以有芒植株为母本与一无芒植株为父本 杂交,F1代中出现12个无芒植株,13个 有芒植株,试解释此种现象。 4.紫茉莉红花基因(R)是白花基因(r)的不 完全显性,中间型表现为粉红花。试写出 下列杂交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 型种类和比例。 (1)RRx rr (2)Rr×rr (3)Rr×RR (4)Rr×R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