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分离与纯化、催化等领域。
它是利用分子识别原理,将目标分子在预聚合体内部生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空位作为“模板”,并在其周围聚合成高分子网络,使聚合物中出现与模板分子形状、大小、功能团等成相似的配位空位,从而实现高度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
近年来,MIPs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包括了天然、合成、有机、无机等多种不同的模板。
MIPs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不仅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生物医学领域、分子识别技术中也显示出了突出的优势。
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高选择性与特异性的构筑、快速、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以及合适的应用场景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阐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并着重介绍其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为深入了解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1.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及构型设计介绍传统、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常用材料及其特点,讨论哑铃形、生长点等新型构型的设计理念和制备方法,并探讨不同构型之间的异同和优缺点。
2.制备方法的研究综述自由基聚合法、脱模板法、表面印迹法等制备MIPs的方法,比较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制备难易程度、选择性及重现性等,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3.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针对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实际应用领域,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相关研究报告,系统综述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总结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及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和化学原理,针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分离技术。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分子识别性的分子印迹材料,在分离、检测和定量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子印迹技术自1970年代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
其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步探索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尝试通过合成各种聚合物来制备分子印迹材料,并开始研究分子印迹材料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2. 技术改进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开始采用新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和控制技术,使得分子印迹材料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并开始研究分子印迹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3. 微纳技术应用阶段(201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开始利用微纳技术制备分子印迹材料,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
二、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模板分子与聚合物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制备分子印迹材料。
具体步骤如下:1. 模板分子选择:选择具有特定结构及性质的分子作为模板分子,并与功能单体一起共聚合或交联生成聚合物。
2. 聚合体制备:在模板分子的作用下,功能单体参与聚合或交联反应,在模板分子的“引导”下,其它单体则不参与反应,从而形成模板分子的“印迹”空腔,最终得到具有特异性的分子印迹材料。
3. 分子印迹材料性能评价:通过评价分子印迹材料在分离、检测和定量领域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来判断其性能。
三、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检测、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 药物检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特定药物印迹材料,在药物检测和分离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例如,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可设计出具有选择性对某种药物进行分离的纯化工艺,从而控制药物的质量。
2. 环境监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特定污染物印迹材料,在环境检测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以阿特拉津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尼龙微孔滤膜上聚合制备了对阿特拉津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膜。
将此膜固定于电极头,制成分子印迹敏感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相对较宽的线性范围,阿特拉津的浓度从2×10-8M 到2×10-4M,都能取得一定响应,当目标物质的浓度达到2×10-5M以上时,响应值明显增大,响应时间在200S以内。
关键词:分子印迹膜阿特拉津模板分子电极响应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逐渐成为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具有稳定性好,耐高温高压、酸、碱和有机溶剂,且不易被生物降解破坏的优势,其较生物材料易得,能够用标准的化学方法合成出来,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易于保存,经济型较强。
二、实验部分1.分子印迹膜(MIM)的制备2.MIM的渗透性实验3.西玛津(2)和1的竞争渗透实验在管内加入5ml 1和2的混合甲醇溶液(浓度均为0.36mmol/L),重复2.2的渗透实验,用HPCL测定透过膜的两种底物各自的浓度[2]。
取NIM,在同样条件和操作下进行2和1的竞争渗透实验。
4.敏感膜电极的制备将MIM用活化液(3.6×10-4M 1,0.03M HCL,0.02M KCL)浸泡24h,固定于长8cm、内径5mm的玻璃直管端口,用环氧树脂粘紧,常温干燥24h,以Ag-AgCl为内参比电极,3.6×10-4M 1,0.03M HCL,饱和KCL为内参比溶液,组装后于活化液中保存。
5.不同酸度下的电极响应测定以双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MIM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对浓度为1.7×10-8M到1.7×10-4M的1溶液进行测试(溶液含0.02M KCL,HCL),电化学工作站(VMP3)记录结果。
三种分子印迹的原理与应用

三种分子印迹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识别的方法,通过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来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分子印迹:非共价相互作用型、共价相互作用型和半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
2. 非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非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主要利用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来识别目标分子。
主要工艺包括自组装、缩合聚合法和前驱体中位取代法。
•自组装法:通过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形成一定的分子间作用力,进而在功能单体中自组装形成孔道结构来识别目标分子。
•缩合聚合法:通过在模板分子周围引入功能单体,通过缩合反应形成共价键,生成聚合物介孔结构,实现对目标分子的识别。
•前驱体中位取代法:通过将模板分子置于功能单体中间位置,然后利用引发剂诱导交联反应,形成孔道结构以识别目标分子。
3. 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是利用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连接来实现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主要有两种方法:原位聚合法和后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经过共价键连接后,以功能单体为单体发起剂进行自由基聚合,最终形成孔道的聚合物结构来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
•后位聚合法:首先将模板分子稳定连接在载体上,然后对功能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最终脱除模板分子,形成孔道结构用于识别目标分子。
4. 半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半共价相互作用型分子印迹是利用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如氢键)形成的半共价键连接来实现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共轭自由基诱导剂(CDRI)作为共价发起剂,引发功能单体的自由基聚合,最终形成聚合物介孔结构,实现对目标分子的识别。
5.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用于药物分析、生物传感器等。
例如,可以使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来选择性识别某种药物,从而实现药物检测和分离纯化。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属分子识别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特定的模板分子的作用下,使得单体在形成聚合物时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到模板分子,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异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广泛,并已成为各种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下面将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首先,探究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的基础——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是该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选择单体、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三个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陆续开展了有关单体、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选择和配比、聚合反应条件的优化等一系列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功能单体的选择是影响聚合物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人员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发现与自由基反应较缓慢的、含有双键官能团的单体与模板分子配比在1:2,丙烯酸为促进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此外,近期开展了很多新型功能单体的设计,如双馏分子(DLM)单体、离子液体(IL)功能单体等,其中的官能团与模板分子的作用力较大,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
其次,关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能表征也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常用的性能表征方法包括形貌表征、组成表征和性能表征等。
形貌表征方面,近年来已经发展出了各种表征手段,例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
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成熟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结构。
组成表征方面,涉及到化学分析、热分析等方法,诸如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
性能表征方面,包括对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能力的比较、动态弥散光谱(DLS)和表面等电点(pHIEP)等的表征,以及对印迹聚合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表征。
2. 分子印迹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1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分子印迹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和特异性,因此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识别原理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共聚合成高分子材料,形成一种具有空腔结构的高分子分子印迹材料,能够高度选择性地吸附、分离、检测目标分子。
该技术在生物医药、分析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一、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方法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热聚合法。
其步骤如下:1.选择功能单体选取具有与目标分子适配的基团的单体,如适配黄酮类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 4-羟基苯甲酯(4-HOPMA)。
2.选择交联剂为保证高分子的力学稳定性,常用交联剂进行交联,常用交联剂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等。
3.形成嵌模复合物将目标分子和功能单体共存于反应混合物中,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嵌模复合物,该步骤是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的关键步骤。
4.形成空腔结构在嵌模复合物中引入交联剂,形成高分子空腔结构。
此时,由于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形成相互作用,所以空腔结构体积与目标分子形状相似。
5.除去模板分子使用相应的溶剂除去已形成的分子印迹材料中模板分子。
二、分子印迹材料的应用研究分子印迹技术在医药分析、食品检测、环境污染物检测等领域中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
1.生物医药领域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分析药物代谢产物、寻找药物靶点、生物诊断等方面。
例如,一项研究中,通过使用PDE4B分子印迹材料实现对PDE4B抑制剂的高效分离和识别。
2.食品卫生领域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卫生领域主要用于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和食品中添加物的分离。
一项研究中,研制出了橙色三甲氧基硅烷(o-TMOS)共聚合制备的六个农药残留物的分子印迹材料,可实现对污染农产品的高效分离。
3.环境监测领域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水、大气等污染物的检测与处理。
例如,一项研究中,对环境中的离子污染物实现了高效-selective 的去除,利用界面分子印迹技术,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空腔结构的磁性分子印迹材料。
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及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及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它利用特定的分子模板制备定向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而具有手性、分离、净化和检测分子中目标分子的特异性和高效性。
一、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
(1)模板性溶剂化学聚合物(SBP)。
SBP可用于制备各种模板材料,可根据需要制备不同的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例如蛋白质、核酸、咪唑醇类化合物等。
(2)催化聚合。
常见的催化聚合有两种,一种是缩聚聚合,包括链增强缩聚聚合(ATRP),另一种是无催化聚合,包括力学聚合(MPP)。
(3)分离分析。
聚合物是耦合器,它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分子结合物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分离。
二、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1)生物样品处理。
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用于分离细胞内的分子,从而改善实验室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分离植物、细菌分子以及水环境中的抗性等有价值的分子,这些分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资源。
(2)定量检测。
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用于同位素定量的检测,例如用于医学、食品、环境及有毒物质等的检测。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构建复杂的传感器,以测定多种不同的样品中的特异物质。
(3)活性物质分离检测。
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用于提取活性物质,以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
综上所述,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多种样品中的有价值的分子,并且在样品前处理中也有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检测多种物质。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它的制备方法类似于钥匙和锁的关系。
利用特定的分子作为模板,在聚合物的结构中留下“钥匙孔”,这些孔可以高度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相应的分子。
因此,MIP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
一、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MIP的制备通常涉及以下步骤:1. 模板选择。
选择适当的模板分子,考虑分子的大小、结构、稳定性等因素。
常用的模板分子包括小分子、蛋白质、药物、环境污染物等。
2. 功能单体选择。
功能单体是聚合物中可与模板分子相互作用的单体,通常选择与模板分子具有亲和性的单体作为功能单体。
3. 交联剂选择。
交联剂是聚合物化学反应中将各个单体交联成结构稳定的键,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很重要,过多会导致聚合物不稳定,过少则容易失去亲和性。
4. 聚合反应。
在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作用下,聚合物会自然形成具有特定的孔道结构,从而构建出“钥匙孔”,具有选择性识别和结合模板分子的能力。
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1. 化学分析MIP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识别和结合具有相似结构的分子,因此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药物分析、环境检测等。
例如,MIP可以用于乃米西星的抗体分析,其分析结果与一般的酶标测定法相当,但是其特异性更强,同时不会被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分子所干扰。
在环境检测中,MIP可以用于检测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2. 生物医药MIP还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
例如,可以将药物分子作为模板,制备出具有选择性识别和释放药物分子的聚合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此外,MIP还可以用于诊断,可以作为医学影像材料,进行生物分子或细胞标记和成像等。
3. 环境监测MIP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用于检测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防止水源污染、地下水中有毒物质的检测等。
例如,MIP可以制备出特异性识别苯酚的聚合物,可以用于苯酚的去除和检测;同时可以制备出特性识别多环芳烃类环境污染物的聚合物,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 学 、 生物化学 , 是模拟 生物体 内抗体 与抗原 、 与底 物等 分 酶 子之 间的识别过 程 , 合成 对某 一种分 子具有 专一识 别性 的聚合
物 的 方法 。MI 形 象 地 描 绘 为 制 造 识 别 “ 子 钥 匙 ” “ 工 T被 分 的 人 锁” 的技 术 … 。这 种 聚合 物 称 为分 子 印 迹 聚合 物 ( oeual m lcl y r
分 子 印迹 技 术 ( lcl l ip ne cnqe MI ) 源 于 mo ua y m r tdt hiu , T 来 e r i e 学术会议也 于 20 0 4年 在 英 国 Cri 大 学 召 开 , 四 届 国 际 分 ad 任 第 子 印迹 学术 会 议 于 20 0 7年 9月 在 C d 大 学 举 行 。 随 着 对 分 r f ai 子 印迹 学 研 究 的 在 分 离 科 学 的 应 用 , 关 分 子 印 迹 的论 文 数 开 有 始 急剧 上 升 , 2 1 仅 0 0年 S I 录 的 关 于 分 子 印 迹 的论 文 已经 超 C收 过 4 0篇 。研究分子 印迹 学 的科研 单位 也逐 渐增 多 , 际分子 0 国 印迹 协 会 ( MI 的统 计 表 明 J全 球 至 少 有 10个 以 上 的 企 事 S ) , 0 业 团体 和学 术 科 研 机 构 在 从 事 分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的 研 究 及 开 发 T 作。
关键 词 :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 特异性识别 中图分类 号 :68 0 5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1 97 (02 1 — 06 0 10 — 672 1)0 00 — 5
S nt ss a d App i a i n fM o e u a l m prnt d Po y e y he i n lc to o l c l r y I i e lm r
i pit o m rM P , m r e pl e, I ) 它是一种具有分子识 别性 能的新型高分 nd y
子 材 料 。
诺 贝尔奖 得主 P ui al g曾经提 出过 以抗 原为模 板来 合成抗 n 体 的理论 , 虽然这 个理论被后 来 的“ 隆选择理 论”所推 翻 , 克 但
的 复合 物 “ 结 ” 来 。 冻 起
马塞召开第二届国 际分 子 印迹 学术会 议 , 第三届 国 际分 子 印迹
() 3 用溶 剂把 印迹 分子 ( 模板 ) 从高聚物 中洗脱 出来 , 这样 就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17 62)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0 9 1 )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 目(0 8 8 。 30 11 ; 20 R 3 ; 2 0 0 )
i mmu o o y a d bo h mity,a d i c n smu a e t e i tr c in ey n n moe u a e o n to ewe n a tb d n n lg n ic e sr n t a i l t h n e a to s r li g o l c lr r c g iin b t e n i o y a d a tg n,e z me t u tae h e e tp o r s n t t o sfrs n h sso lc lry i rne o y ra pp i n ie n y o s bsr t .T e r c n r g e si hemeh d y t e i fmo e u a l mp i td p lme nd a l— o c to so T i h ed o n ltc lc e sr n ilg r e iwe a in fMI n t e f l fa a yi a h mit a d b oo we e r ve d. i y y
第4 O卷第 9期 21 02年 5月
广
州
化
工
Vo . 140 No. 9
M a . 01 v2 2
Gua g ho n z u Che c lI d ty mia n usr
分 子 印 迹 材 料 的 制 备 与 应 用 木
张晓旭 ,游慧珍 ,李 伟 ,佟 长青 ,李 微 ,曲 敏 ,金
162 ) 1 0 3
桥
( 大连 海洋 大学 ,辽 宁 大连
摘 要 : 分子印迹技术( o cl lipn d ehi eM T 来源于免疫学、 m l u r r t cn u , I) e ay m ie t q 生物化学, 是模拟生物体内抗体与抗原、 酶与底物
等分子之间的识别 过程 , 是合成对某 一种 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 的聚合物 的方 法。本文对分子 印迹材料 的合 成方法——共价法 、 共 非 价法和半共价法等进行 了综述 , 并介 绍了分子印迹材料 与技术在分析化学 与生物领域 的应用 。
是 Puig 是 为 分 子 印 迹 学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一 定 的 理 论 基 础 。 al 还 n Dc e 在 14 iky 9 9年 制 备 出 硅 胶 吸 附 剂 时 提 出 来 专 一 性 吸 附 的概
1 分 子 印迹 技 术 的 基 本 原 理
分 子 印迹 技 术 通 常 是 采 用 化 学 合 成 的 方 法 , 目标 分 子 ( 在 印 迹 分子 、 板 ) 模 的周 围形 成 一 个 交 联 度 很 高 的 刚 性 分 子 , 掉 目 去 标 分子 ( 印迹 分 子 、 板 ) , 刚 性 分 子 空 间 结 构 中 获 得 一 个 结 模 后 在
通讯作者 : 伟 , 士 , 授。 李 博 教
第4 0卷第 9期
张晓旭等 : 分子 印迹材料 的制备与应用
7
在高 聚物 的骨架上 留下 一个 “ 预定 ” 的结合 位点 , 这个 结合 位点 仅对 于 I中选用 的印迹分子 ( 模板 ) 具有特异性识别作 用。这个 高聚物就称作是分 子印迹聚合物 。 这个结合位点是 一个具 有三 维空 间结构 的空 穴 , 由分 子 印 迹 聚合物 的实现 过程可 以看 出 , 结合 位点 和功 能单体 的种类 都 是 由 印迹 分 子 ( 板 ) 模 的性 质 和 结 构 决 定 的 。 由于 不 同 的 印 迹 分 子( 模板 ) 具有不 同的性 质和结 构 , 以制备 出的分 子 印迹 聚合 所 物 只能与相应 的印迹分子 ( 板) 模 通过结合位点结合 。这样就类 似于 自然界抗 体与抗原 、 酶与底物等 的分子识别原 理 , 就是说 也 分子 印迹 聚合 物对该分 子具有选择结合作用 。 与通 常的聚合 物相 比 , 分子印迹聚合物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 ( ) 择的功能单体必须具 有可 以与 印迹分 子发生作 用 的 1选
大 学 成 立 了 国 际分 子 印迹 学 会 (oi yf lcl r t g Sce o Mo u rI i i , t r e a mp n n S )随 着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的 研 究 深 入 和 广 泛 应 用 , 于 分 子 印迹 MI 关 的国际著名的学术 会议也频 繁举 行 , 如英 国 C ri 大学 在 20 ad f 00 年 7月在 举 办 了第 一 届 分 子 印迹 技 术 国 际 会 议 , 年 后 在 德 国 两
() 1 选择 合适 的功能单体 与印迹分 子 ( 板 ) 模 在一定 的条 件 下 反应 , 生成一种在某种特定条件下 可以可逆结合 的复合物。 () 2 选择合适 的交联剂 , 1 中生成的复合 物一起 反应 , 与( ) 生 成某种 高聚物。交 联剂在 这个 高聚物 中起 到骨架 作用 , I中 把
般情 况 下 通 过 以下 三个 步骤 来 实 现 分 子 印 迹 技 术 或 分 子 印迹聚合物 :
一
注。19 9 3年 , 典 L n 瑞 ud大学的 Mobc sah研究 小组 在《 a r> N t e u )
上发表了有关茶 碱分子 印迹聚 合物 的报道后 , 子印迹 技术 随 分 即便 成为学术界 研究 的热点 。为 了更 好 的研究 分 子印 迹 L n ud
的结 合反应是互逆的。 ( ) 成的高聚物要具有较高 的交联度 , 2生 以确保把 功能单体 固定在高聚物内一个稳 定的空间。
CH2
2 分 子 印迹 聚 合 物 合 成 方 法 的分 类
Z A i 。 ,Y U H i ze , IW i T N h n qn L e, U Mi . I io H NGXa c O u — hn L e, O G C a g— i o一 u g, IW i Q n JN Qa ( ai ca nvr t, i nn a l n16 2 , hn ) D l nO enU i sy La igD ni 0 3 C ia a ei o a 1 Abta t Mo clr m r t gtcnq e( T a eh iu o eet esp rt n o cm o n sb sd o src : l ua p ni h i e i i n e u MI )w sat nq ef sl i eaai f o pu d ae n c r cv o
功 能 基 , 些 功 能 基 与 印 迹 分 子 可 以生 成 金 属 键 、 价 键 、 键 这 共 氢 等, 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 , 成的复合 物与功能单 体和 印迹分子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共价键作用有 : 电荷转 移 、 氢键 、 金属 螯合 作用 、 电引力 、 静 疏 水作用等 , 中以氢键作用 为最 多。在印迹形成 的过程 中 , 其 很少 出现 只是用一种作 用力 制 的分 子印迹 聚合物 的情况 , 而更 多 的 是多种作用力相互 结合 , 制备 的分 子印记 聚合物具 有更 多的识
念, 这个可 以视为分子印迹 的萌 芽 , 但是在 当时 以及很 长时 间以
后 并 没有 引起 人们 的重 视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