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全国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全国一等奖】

课堂教学设计表4掌握 视频、模拟动画甲烷的取代反应C 、FH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取代产物有四种。

10分钟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一、 甲烷 1. 存在和用途(1) 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2) 用途: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重要的化工原料。

2.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 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H 4 电子式:H ∶C ····HH ∶H 结构式:空间构型:正四面体结构4.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CH 4+2O 2CO 2+2H 2O(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CH 4+Cl 2CH 3Cl+HCl CH 3Cl+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CHCl 3+HCl CHCl 3+Cl 2CCl 4+HCl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通过“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实践”的主要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通过生活中的事例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进而学习新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采用现象分析、实验探究、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甲烷的部分性质为系统学习甲烷、烷烃等相关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

但因学生刚开始较全面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缺乏理论指导,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注重衔接,注重基础,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3)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4)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掌握分析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分析结构的方法。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以甲烷的存在和用途等为素材,增强化学在人类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

【教学设计】知识,元素非金属性和其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又有什么关系?【设疑】甲烷也是一种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那你能否预测一下甲烷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设疑】由已有知识去推测未知世界,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但是,任何推测都必须经得起实验的检验。

我们如何加以验证呢?【实验验证】将甲烷通入KMnO溶液【阅读】甲烷隔绝空气加热【结论】甲烷性质比预测的稳定【设疑】原因是什么【板书】、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结构特点【设疑】甲烷到底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板书】2、化学性质(1)可燃性【实验】甲烷的燃烧【设疑】有无氧元素?课后设计实验并写报指出甲烷可以氧化制甲醇。

【实验】光照射氯气和甲烷混合气体。

【探索反应机理】1、为何液面上升?2、强调光照使CI-CI键断裂,Cl代替了H,以及四种有机物状态。

3、给出取代反应概念,四个反应方程式。

CH^CL-^HCl+CFhCK 气态,局部麻E 光CH3CI-FC12- -*HCH-CH;Cb(液态*有机光CHtCla+Ck —- HCI+CHCb(液态,有机CHCh + Cl a- -*HC1 + CCh (液态,灭火剂;【板书】(2 )取代反应指出甲烷还可以取代制氟利昂分组讨论,汇报成果用已有知识推测未知的性质思考、回答观察、思考学会书写有机方程式分组讨论、回答分组讨论、回答H•t'Jl观察、总结思考、回答设计方案检验产物完成方程式思考、记下课后作业阅读资料卡2预测反应现象观察、思考,描述现象观看微观动画逐一完成方程式溶剂)溶剂)HH 4 CI-C1 土H—C—C理解取代反应实质,比较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課題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第一課時)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瞭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分子式。

2、通過實踐活動掌握甲烷的結構式和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3、通過實驗探究理解並掌握甲烷的取代反應原理4、瞭解甲烷及其取代反應產物的主要用途過程與方法1 通過實踐活動探究實驗模型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的態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教學重點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教學難點甲烷的結構和甲烷的取代反應教學方法實物展示、啟發誘導、引導歸納、自學、講述、實驗探究教學媒體多媒體、實驗教學內容師生活動修改建議通過簡單計算確定甲烷的分子式畫出碳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推測甲烷分子的結構。

一、甲烷的分子結構化學式:CH4電子式:HH :C:HH⋅⋅⋅⋅H|結構式: H-C— H|H 空間正四面體結構化學式CH3Cl CH2Cl2CHCl3CCl4名稱(俗名)氯仿四氯化碳溶解性常溫狀態氣用途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比較:取代反應置換反應可與化合物發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單質反應物生成物中一定有單質反應能否進行受催化劑、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在水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遵循金屬或非金屬活動順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應是可逆的反應一般單向進行3、用途:甲烷是一種很好的氣體燃料,可用於生產種類繁多的化工產品。

4.補充練習1.下列有關甲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採煤礦井中的甲烷氣體是植物殘體經微生物發酵而來的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甲烷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極易溶於水D.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所生成的產物四氯甲烷是一取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區別多媒體投影種效率較高的滅火劑2.下列關於甲烷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甲烷是一種具有對稱結構的分子B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體結構C .甲烷分子具有極性鍵D .甲烷分子中H -C —H 的鍵角為90℃3.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與CH 4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A .氯氣B .溴水C .氧氣D .酸性KMnO 4溶液 4.將等物質的量的甲烷和氯氣混合後,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應,所得產物中物質的量最大的是(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Cl 4 D .HCl佈置作業板書設計第一節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結構化學式:CH 4電子式:HH :C :H H ⋅⋅⋅⋅二:甲烷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溶於水,比空氣輕, 2:化學性質:(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應) CH 4 ﹢2O 2 → CO 2 ﹢ 2H 2O①CH 4通入酸性KMnO 4溶液中 不褪色 證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錳酸溶液褪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2、了解常温下常见烷烃的状态3、通过探究了解烷烃与甲烷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重点、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教学过程:一:烷烃:结构特点和通式: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

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分别书写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烃的结构式。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 n H2n+2表示。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

(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C n H2n+1-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如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两种化合物。

正丁烷异丁烷熔点(℃)-138.4 -159.6沸点(℃)-0.5 -11.7我们以戊烷(C 5H 12)为例,看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正戊烷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然后写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CCC CC|1234(CCCC C43|21)然后再写少两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碳原子当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4|3|21C C CC C -- (即C C C C C |4321---) 探究C 6H 14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补充练习1.下列有机物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 .CH 3(CH 2)2CH 3B .CH 3(CH 2)15CH 3C .CHCl 3D .CH 3Cl2.正己烷的碳链是 ( )A .直线形B .正四面体形C .锯齿形D .有支链的直线形3.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式量,其中可能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 )A .16、30、58、72B .16、28、40、52C .16、32、48、54D .16、30、42、564.在同系物中所有同系物都是 ( )A .有相同的分子量B .有相同的通式C .有相同的物理性质D .有相似的化学性质5.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其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 A .CH 4 B .C 2H 6 C .C 3H 8 D .C 4H 10 6.请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烷烃⑴ C 2H 5-CH -CH -(CH 2)3-CH 3 ⑵CH 3-CH -CH -C -H⑶ ⑷CH 3-CH -C -CH 3 CH 3-C -CH 2-C -CH 37.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判断下列命名是否有错误,若有错误请根据所要反映的化合物的结构给予重新命名。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的1.1 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以及构成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1.2 能力目标:•能够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中得知它的结构类型;•能够实验制备出甲烷;•能够分析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识和感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构成元素的性质;•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2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甲烷的制备过程中气体的净化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及实验器材等;•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强调学生实验操作需注意的安全事项。

3.2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构成元素的性质;•向学生介绍甲烷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知识。

3.3 重难点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介绍甲烷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气体的净化过程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甲烷制备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3.4 实验操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甲烷制备实验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5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思考如何修改实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3.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并针对学生实验记录进行点评和指导。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式的推导方法,以及甲烷的制备过程中气体的净化和槽式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合物和甲烷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实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2、了解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空间结构;3、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4、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学习探究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理念;3、让学生体会由结构推性质和由性质推结构的过程与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4、学生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构建和取代反应的模拟,体会构建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发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逐步形成从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精神;4、渗透又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高一的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还较弱,学生对甲烷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学习时存在空间障碍,能否通过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后续认识其他有机物的结构和有机反应类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难点】甲烷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取代反应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首先观看一段视频,大家从这段视频看到了什么呀?学生:这是一段西气东输的视频,就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东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一项巨大的工程。

教师: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么做呢?学生:因为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污染小的能源教师:天然气在我们的化学中最主要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甲烷教师:(归纳)有机物目前已超过两千万种,而且分布极其广泛。

(用途广泛:燃料;建材;日用品;食品)表扬学生:学生都预习的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环节:新课教学【活动1】一、认识有机物教师:什么叫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有什么特点?(归纳)1、有机物组成的元素C、H、O、N、S、P2、有机物的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熔点低,容易燃烧,不导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慢、且很复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1.教學目標1.1知識與技能:掌握甲烷的結構和性質1.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表格、模型、多媒體動畫等多種方法呈現教學內容,通過講授、討論、小組合作、實踐活動(模型製作)、實驗探究等教學方法訓練學生比較、模擬、抽象、模型等科學方法與邏輯方法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探究的過程,增強團隊合作意識2.教學的內容、重點、難點2.1內容:甲烷的結構和性質2.2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和甲烷的取代反應2.3難點:學生有機物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具體體現在如何將甲烷的結構特點、成鍵特點從實物模型轉換為學生頭腦中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甲烷的結構和性質)3.教學方法講授、討論、小組合作、實踐活動(模型製作)、實驗探究等4.輔助教學手段模型、多媒體等5.教學過程[動畫導課]播放我國“西氣東輸線路圖”動畫,簡單介紹相關內容。

[師]問題1:這裏的西氣東輸的“氣”指的是天然氣,那麼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它的化學式是什麼?[生]甲烷;CH4[板書]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師]問題2:我們知道C、H元素均為非金屬元素,那麼C、H應以共用電子對結合,請根據C、H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結構,試畫出CH4分子中的共用電子對。

(一學生上前板演,其餘學生在下面試畫)[板書]一、甲烷的結構[師]糾錯並講解: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欲形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需要形成4對共用電子對才能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而氫原子核外有1個電子,欲形成2個電子的穩定結構,需要形成1對共用電子對才能達到2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因此CH4分子中的共用電子對情況如下:[師]我們通常將用一根短線來表示一對共用電子對,那麼甲烷的結構式[板書]結構式:用短線來表示一對共用電子的圖式叫結構式[師]問題3: CH4結構式中,五個原子位於同一個平面嗎?[動畫]“甲烷分子的三維結構模型”[師]問題4:C原子到每個H原子的距離是否相等?C—H與C—H之間的夾角是否相等?[投影]“ 甲烷分子正四面體結構示意圖”[生]距離相等;夾角也相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甲烷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内容,是较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开始,本章是从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入手,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应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所以甲烷作为系统学习有机物的起始章的第一节内容,就显得其地位的特别突出和重要。

初中化学已经初步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再次螺旋上升式学习甲烷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这些都为学好本章做好了铺垫。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有机选修模块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无机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切地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能反映物质的结构”,这种思想自然而然地会迁移到有机物的学习上来,从无机到有机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的学习模块上来讲好象是一种跳跃,虽然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甲烷的分子组成、部分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用途,但在学习甲烷结构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空间结构这一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角度。

而空间结构又是认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重要方面。

所以需要通过甲烷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一认识角度。

同样,甲烷的氯代反应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典型的有机反应。

此反应很好地体现出有机反应的一般特点。

学生学习甲烷的氯代反应,从分子结构上形成对氯代反应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

2.通过对上述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3.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对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 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内容结构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
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2 课时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3 课时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2 课时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2 课时
复习和机动
2 课时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可以燃烧,能从甲烷的组成上认识燃烧反应的产物。

本章教学再次选择甲烷,主要考虑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便于学生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类推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因此,本节教学的设计,要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认识的渐进发展性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前面已经具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紧紧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本节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如何将甲烷和烷烃的结
构特点、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从实物模型转换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1.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逻辑顺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流程。

【教学设计Ⅰ】
提出问题:甲烷中的原子如何连接?→实践活动→预测性质→探究实验→取代反应→类推烷烃结构→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

【教学设计Ⅱ】
提出问题:除燃烧外,甲烷还有哪些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如何反应?→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制作模型、书写甲烷氯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践活动(甲烷模型和烷烃中C原子的可能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成键特点。

两种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是从结构出发,预测性质,用实验检验;还是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从结构角度提升认识。

本质还是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的不同运用,即自然科学研究的两种主要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具体教学组织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群,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本节可能用到的策略主要有:
(1)课时划分:甲烷的性质1课时、烷烃1课时。

(2)问题创设:复习、“西气东输”资料、沼气应用、煤矿事故。

(3)内容呈现: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探究实验、模型、图表、图片、甲烷、烷烃的多媒体动画。

(4)方法手段: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制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5)评价反馈:保留5分钟反馈练习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下一种或多种评价活动。

如: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课堂同步检测卷、学生自我总结、绘制本节知识结构、列出未解决问题清单、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评价等。

二、活动建议
【实践活动】
甲烷模型的制作可以有多种方式,不一定要在课上完成。

可以给学生留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完成2~4个模型,上课时带来;如果学校有可以插拔的结构模型,效果会更好;如果没有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木棒等代用品制作简易模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空间模型的认识,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简单方法。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有多种组织形式,以下给出一种模式,仅供参考。

[问题]甲烷在常温下稳定,但当条件改变时,是否可以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
实验条件控制 1: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mL盐酸,用黑纸包好。

实验条件控制 2:在收集好甲烷的试管中,迅速加入0.5 g KMnO4和1mL盐酸。

距离15 cm 用燃着的镁条(日光、高压汞灯等其他光源)照射。

实验测试: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在瓶口检验
实验要求: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把盐酸吸在滴管中,量不能大,操作快,瓶塞不能盖
得太紧。

甲烷与氯气的比例在1∶4最好;室内光线下反应在15~20分钟完成;日光下发生爆炸;点燃镁条(距离在15 cm左右),反应可在2~3分钟内完成。

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生成物状态反应中的现象试纸的变化
实验1
实验2
[表征性抽象]
(1)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2)黄绿色逐渐褪去,瓶壁出现油状液滴,说明产生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3)瓶口有白雾,使试纸变红,推断有氯化氢生成。

[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反应。

由于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可能会有少量氯气逸出,教师要事先准备稀NaOH溶液或浸满NaOH 溶液的棉团,实验结束时放在瓶口,有效处理尾气,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类似,但也有不同,教学中可从甲烷的模型出发,重点研究3个和4个C 的连接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为直线结构?键是否可以旋转?C原子有没有其他连接方式?由于不必涉及烷烃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部分教学可以在学生制作活动中一起完成。

【思考与交流】
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可以让学生自己猜想,到黑板上写出可能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节学习乙烯打下伏笔。

同时,从C原子的四价原则、同分异构体等角度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四、习题参考
1.C
2.A C
3.D
4.A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