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蜗牛的新房子小学美术教案

校本课程蜗牛的新房子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纸浆画制作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蜗牛新房子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结构和特点2. 纸浆画的制作方法3. 创作蜗牛新房子作品三、教学重点1. 蜗牛的结构和特点2. 纸浆画的制作技巧四、教学难点1. 蜗牛形态的把握2. 纸浆画的创意表现五、教学准备1. 蜗牛图片素材2. 纸浆画制作材料(如报纸、颜料、刷子等)3. 画纸或画板4. 示例作品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蜗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新课讲解:讲解蜗牛的结构和特点,分析蜗牛的房子构造。
3. 示范讲解:演示纸浆画的制作方法,包括报纸的剪贴、颜料的调配、刷子的运用等。
4. 学生创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欢的蜗牛新房子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颜色,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5. 作品展示:将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作品欣赏和交流。
6. 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蜗牛新房子作品。
2. 写一篇关于蜗牛的文章,可以是介绍蜗牛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蜗牛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想象力,作品是否有创意。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九、课后拓展1. 搜集更多关于蜗牛的资料,了解蜗牛的生态习性。
2. 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式创作蜗牛作品。
十、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2. 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合作精神等。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蜗牛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2.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基本的绘画和制作技巧;(3)培养审美观念和创造力;(4)提高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
第二章:绘画课程2.1 课程目标通过绘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线描、色彩、构图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3 教学活动(1)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2)示范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的应用;(3)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第三章:雕塑课程3.1 课程目标通过雕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泥塑、石雕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
3.3 教学活动(1)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泥塑、石雕等;(2)示范雕塑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雕塑技巧的应用;(3)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雕塑作品。
第四章:设计课程4.1 课程目标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4.2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1)讲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2)示范设计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设计方法的应用;(3)学生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摄影课程5.1 课程目标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小学美术教案(通用13篇)

小学美术教案(通用13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材料准备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10、布置、展示作品。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添画。
小学美术《校本儿童画》教案

-欣赏和分析儿童画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
-分析作品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运用。
-认识儿童画的夸张、简洁、生动等特点。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儿童画作品。
-结合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元素进行创作。
-发挥想象,表现个人独特风格。
2.教学难点
-线条、形状、色彩的灵活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将这些基本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形状的大小、组合,色彩的冷暖、明暗,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场景。
-儿童画风格特点的理解。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儿童画的独特魅力,把握其夸张、简洁、生动等特点。
-举例:通过对比成人绘画和儿童画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儿童画的纯真和创造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儿童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线条、形状、色彩运用以及儿童画风格特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意,创作出富有个性魅力的儿童画作品。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儿童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学教案(13篇)

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学教案(13篇)小学美术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人物特点,大胆、生动、细致地进行绘画表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过程与方法1、认真仔细观察,找到自己的形象特点。
2、对比欣赏。
激发创造兴趣,尊重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的作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认真细致观察人物的特点,重点是脸型、五官和发型的特征。
2、了解剪纸技法,了解十二生肖和传统文化。
3、掌握人体各部分比例和剪纸技法。
三、学法指导1、观察人物,把握自己形象的`特征。
2、欣赏了解传统剪纸文化与技法。
3、创作自画像和剪纸作品。
四、教学准备1、收集12生肖图片和故事。
2、大镜。
3、课件;剪纸作品。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5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为老师画一张像。
二)活动(一)(12分)1、教师引路,一边介绍自己的形象特征一边画像。
2、总结画像的步骤。
先画脸型,再画五官,最后画发型。
3、学生细致观察自己的形象特征(脸型、五官、发型)。
4、学生表现,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作品欣赏)5、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
三)活动(二)(13分)1、学生交流收集关于12生肖的故事与图片。
2、课件展示:12生肖之各种动物。
设问:为什么在12生肖中小老鼠排在第一,而不是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呢?3、教师小结。
十二生肖是我国一种传统纪年方法的标志,新年旧岁的更替,人们就用与对应的动物此去彼来为标志。
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它们的形象呢?4、欣赏作品,了解技法。
(课件:生肖剪纸)5、课件出示:(剪纸步骤)①设计草图(外形要突出形象特征)②剪外形(线条流畅)③剪或刻内部花纹(花纹简洁)④粘贴或装裱(耐心细致)6、学生制作。
①交流自己的属相(生肖)②教师示范剪纸动作。
(强调制作安全)③学生制作,教师指点。
7、评价作品四)活动(三)(8分)1、导入。
小学美术课教案(通用6篇)

小学美术课教案(通用6篇)小学美术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印刷的画面效果与纸张的折叠方式和颜色的关系。
三、教具学具: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2)提问:制作美丽的染纸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运用了哪些方法?特别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
(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计划与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本课程计划以小学美术教育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有趣、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与术语: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
2. 绘画技能训练: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3. 手工制作:学习剪纸、泥塑、纸工等基本手工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欣赏与评述: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学习美术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主题创作:以特定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主题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手工制作等技法,学生跟随实践。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欣赏法: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讨论法:学生之间就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本课程计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40分钟。
课程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主要采取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
六、课程资源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利用多种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材料。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美术教学重点: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基本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第二课时:绘画基础教学重点: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教学难点: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第三课时:手工制作教学重点: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剪纸、折纸、泥塑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述教学重点: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5. 第五课时:综合创作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美术技巧。
3.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包括技巧、创意、表现力等方面。
2.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
3. 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泥塑等。
4. 美术作品欣赏资源,如画作、雕塑、摄影等。
5.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环境2. 教学设施: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如画板、画架、展示台等。
3. 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如书籍、作品、多媒体资料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美术(1周)2. 第二课时:绘画基础(2周)3. 第三课时:手工制作(2周)4. 第四课时:欣赏与评述(2周)5. 第五课时:综合创作(3周)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教材共三章:“布粘画”“沙粘画”和“立体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多留心、要精心、有耐心、有爱心、怀有一颗感恩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教材内容课时安排总课时数教学进度评价办法总学分备注第一章布粘画《美丽的植物》 1 课时线条优美《活泼的动物乐园》1课时制作精巧《生活用品》 1 课时符合要求《漂亮的建筑》 1 课时突出制作特点《多彩的人物》 1 课时表现事物特征第二章沙粘画《校园一角》 1 分甲—10分《美丽的田野》 1 乙—8分《我爱我家》 1 丙—5分《我的理想》 1 丁—5分以下第三章立体画《迷人的花卉》1《动物王国》1《卡通人物》1第一章布粘画【教材说明】本美术校本课程教案章包括六部分内容,由《美丽的植物》《活泼的《生活用品》《漂亮的建筑》《多彩的人物》《风景如此美妙》组成。
布粘的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结合学生周围事物,生活实际,对其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布粘技巧的教学,了解布粘艺术的形象美,立体美及动感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目标】1.在学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
【教学建议】建议本章教学用6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活泼的动物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剪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1.画图形象,让人易辨动物。
2.裁剪时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剪刀。
3.裁剪线条要匀称,根据图画线条要相应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1.裁剪的动物要形象。
2.粘贴时有先后主次之分。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碎布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踊跃发言)今天我们就用布粘画的形式把它们呈现在纸上,展示以前学生作品,传递欣赏,(学生啧啧称赞)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的很好,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下面开始吧!二、绘图、裁布。
1、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画的小动物从纸上剪下。
3、按照图画用布裁出动物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四肢、尾巴等。
三、粘贴。
1、把用布剪下的动物轮廓及各个器官用胶水粘贴在一张纸上,组合成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形象。
2、用画笔画上相匹配的景色。
3、落款。
四、展示作品,全班欣赏。
五、小结。
学生都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还为它们安排了舒适的家园,它们会非常感谢你们!六、布置作业,制作其他小动物并粘贴在这张画上,使动物乐园成为真正的乐园!【教学反思】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在作画粘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通过对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粘贴的全过程,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建筑,了解他们的不同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2.能力目标: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座漂亮的建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漂亮建筑的创作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建筑的形状、色彩、装饰特点,尝试使用身边不同的纸材组织画面,体验造型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的成果。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废旧挂历纸、广告纸、蜡光纸、海报、报纸、彩纸、可以用来制作房子部件图案的纸。
2.各色彩笔。
3.剪刀,双面胶等剪贴画创作用具。
教师准备典型的建筑图片、《漂亮的建筑》范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家乡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小朋友们,你也想建造出漂亮的建筑吗?(揭题,出示板书)。
[设计意图]:开篇揭题,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以他想建造漂亮的建筑为导入,激发小朋友们的参与兴趣。
二、创作初探。
1.师:让我们一起“拼拼建筑”。
出示板书。
(准备:将各种形状装在若干信封中,请小朋友们拼拼建筑,鼓励用基本形拼出不同造型的建筑。
)2.师:请打开神秘的信封,看看里面是什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用基本形合作拼成一座建筑。
比比谁的速度快!学生活动:试着拼成各种建筑。
3.师总结:园林中的亭子可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楼房可以用长方形和三角形拼成。
挑选在小组活动中拼好的典型建筑三幅出示。
评价:小朋友们的手真巧,拼成了这么多不同的建筑。
[设计意图]: “拼拼建筑”与学生小时侯常玩的积木游戏相似,这种体验让他们马上进入角色。
又能为接下来的设计漂亮建筑埋下伏笔。
三、欣赏引导,思维拓展。
1.师:除了苏州园林式的建筑之外,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式各样的建筑,你见过的漂亮建筑是什么样的?(1)三个小朋友举例回答。
(2)师拓展,老师这里就有几座漂亮的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2.师点击课件。
A.这座建筑就是北京的故宫,这是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你觉得漂亮吗?哪些地方最漂亮?(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
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天坛的颜色漂亮。
)(天坛资料: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B.上海:东方明珠。
C.悉尼歌剧院,它的外形让你联想到什么?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引导小朋友们说出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漂亮。
)D.夜幕下,通电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灯光闪耀,景色迷人。
E.钢琴外形的建筑。
教师与学生一起说说这些漂亮的建筑的漂亮之处。
四、深入探究。
1.师:小朋友,建筑的外形有的像贝壳,有的像鸟巢,还有的外形像钢琴,你有更好的创意吗?你梦想中最漂亮的建筑是什么样的?2.师:我想造一座大树形的建筑,我想请小朋友帮我选选建材。
(请三名小朋友摸摸各种不同材质的纸。
)我来试一试!(撕,剪范作)3.师示范:在森林里可以设计大树形、树叶形、鲜花形或有代表性的植物建筑,大海里可以想象出鲸鱼房、海草房。
师:小朋友们,你准备怎么造?五、美化作品。
1.师: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材质的纸造出了外形各异的建筑,想让我们的建筑更漂亮,我看中了报纸上的漂亮的红色,我想用它来制作窗帘。
(发白纸添加背景)准备:窗户、门种类出示。
2.师示范:水彩笔添加周围的环境。
师:小朋友们,你有什么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要求:看看谁的色彩搭配合理,周围的环境和谐美观?教师巡回指导。
3.师:给自己设计的建筑取个名字:小精灵山庄、花朵的家……。
六、作品评价。
形式:自评,互评,师评。
师:恭喜大家成为“漂亮建筑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 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我通过充分准备,用幻灯让学生感受家乡苏州的园林式的建筑。
在欣赏分析水乡风景的同时,进行尝试进行分类和特点归纳,然后观察、教师示范等,运用旧画报、海报、旧挂历、蜡光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漂亮的建筑。
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粘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第二章沙粘画【教材说明】本章包括《校园一角》、《美丽的田野》、《我爱我家》、《我的理想》、《勤劳的妈妈》、《谁不说俺家乡好》六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思想。
2.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懂得传递爱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建议】教学本章内容可用6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校园一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热爱校园,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要求:画面要体现校园中同学互助,师生和睦,活泼向上,景色宜人等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难点:表现出植物和人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各种颜色的细沙、稍厚的纸一张、胶水、小刀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我们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我们的校园了,今天我们就把美丽的校园画出来,将她打扮打扮以表示我们的喜爱之情。
二、精心画图1、提示:可以画教室内学生专心听讲、自习课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学习、同学互助,也可画课间同学做游戏的热闹场面,还可画大扫除时热火朝天的情景等。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3、看图选色,涂胶,粘沙,注意两色边缘要细心,多余的沙用小刀轻轻刮去。
4、在沙画上放一张纸,用手轻按,使细沙能均匀的粘在纸上。
5、待胶水和沙凝固后,除去多余的细沙。
6、选择合适的位置落款,沙画做好。
三、作品展示,作者讲解图画内容,全班欣赏、点评。
四、小结,在自己或伙伴的作品中都有我们大家的身影,我们有意无意的留在自己和别人的记忆中,我们应记住同学间这份难忘的友情。
五、布置作业,把你的画讲给爸妈听。
【教学反思】学生能通过绘画发现自己或同学的闪光点,学会感恩,加深了友情,做沙画使学生做事更细心。
第三章立体画【教材说明】本章内容包括《美丽的花卉》、《动物王国》、《卡通人物》三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事物的立体美,在认知事物的同时发挥想像给予事物以动感,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的】1.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事物从平面认识升华到立体的认识。
2. 提高学生对事物立体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建议本章教学用3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动物王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教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让画在纸上的动物动起来,把动物活泼的天性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要求想像丰富,设计精巧,分合有致。
教学准备:硬纸片,剪刀,彩笔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到元旦我们都要买一些礼物送给好友,其中贺卡最为常见,立体贺卡倍受欢迎,经济实惠,又能表达情意,这种立体贺卡是怎么制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
二、设计画图1、制作立体图画和平面图画不同,要凹凸有致,画图时折叠的线条要用虚线,需剪下的部分用实线,裁剪时以便区分。
教师作重点讲解,并加以示范。
2、画图。
3、修改。
三、剪裁、折叠。
1、剪裁时要保持动物的线条美,不要剪破或漏剪。
2、折叠时应注意图形的原样不被损坏。
四、展示作品,全班欣赏并加以点评。
五、布置作业,同学间把几个动物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动物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