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 热工基础考研大纲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热工基础》考试大纲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热工基础》考试大纲一、稳态导热基本概念:温度场、付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导热微分方程、定解条件一维稳态导热:平壁导热、圆筒壁导热、球壳导热、变截面或变导热系数问题、内热源问题、肋片导热二、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过程集总参数法一维非稳态导热分析解:一维平壁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况阶段、一维圆柱及球体非稳态导热、近似算法及海斯勒图三、对流换热原理对流换热概述:对流换热过程、对流换热过程的分类、换热系数和换热微分方程式层流流动换热的微分方程组:连续性方程式、动量方程式、能量方程式、层流流动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过程的相似理论:越考考研无量纲形式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无量纲方程组的解及换热准则关系式的形式、特征尺寸,特征流速和定性温度、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微分方程组、边界层积分方程组四、对流换热计算管(槽)内流体受迫对流换热计算流体外掠物体的对流换热计算:流体平行流过平板时的换热计算、流体横向掠过圆柱体(单管)时的换热计算、流体横向流过管束的换热计算自然对流换热计算:大空间自然对流的流动与换热特征、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计算、受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计算五、热辐射基础热辐射的基本概念黑体辐射和吸收的基本性质:辐射力、普朗克定律、维恩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定律、波段辐射和辐射函数、黑体的吸收特性实际物体的辐射和吸收:实际物体的辐射/发射率、实际物体的吸收、灰体、实际物体辐射与吸收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六、辐射换热被透明介质隔开的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角系数的概念、角系数的性质、角系数的求解被透明介质隔开的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有效辐射、两个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灰表面之间辐射换热的网络求解法、辐射屏七、传热过程和换热器传热过程:通过平壁的传热过程、通过圆筒壁的传热、通过肋壁的传热。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介绍热力学相关的知识,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循环等。
本课程着重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为学生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2.掌握热力学循环的原理与应用;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热力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章节节数教学内容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过程、平衡及稳定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一定律、状态方程、热容量和焓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及其计算方法、可逆过程第四章热力学循环2反应炉及其热力学工作循环、蒸汽章节节教学内容数动力循环第五章热力学应用4理想气体循环、真实气体循环、计算机辅助热力学注:教学进度为每周2节课,共计16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授课教师将内容详细、透彻地讲解并通过图像予以说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练习:由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并解答,或将一定量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并将重点、难点、疑点向学生重点解释;3.实验:通过热学实验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热力学内容和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实践能力;4.讨论:设置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吸收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能力;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和其他渠道了解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前沿领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考核办法1.平时表现:课堂练习和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六、参考教材1.《热力学基础》(第四版)马紫良、周相忠、李荣华、李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热力学》(第八版)郭仁言、张皖民、林同喜、周雪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3.《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侃夫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年。
《热工基础》课程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是研究与分析热机和常用热力设备(动力装置、制冷装置等)热能转换规律、性质的理论依据,也为识别和判断车辆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分析的实用、有效方法。
《热工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机械类、交通运输类、土建类、车辆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基本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常用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传热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和实验研究方法,为今后分析、研究、处理、解决实际的车辆工程应用问题奠定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
本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公式计算类知识点偏多,学习时应以理解和灵活应用为主,掌握相关的理论、定律及公式,并结合工程实践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内容涵盖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水蒸气与湿空气、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换热等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先修课程基础知识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相关知识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常用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等。
结合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对工程热能的转换和传递问题进行描述、计算。
课程目标2:掌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
并结合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能对工程中热能的转化和传递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和求解。
课程目标3:将理论知识点应用于工程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和传递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具备相关的计算能力。
并运用所学科学原理、理论,识别、判断及分析车辆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2:观测点1-2.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对工程问题进行合理描述。
2013-热工基础复习提纲

热工基础复习提纲
2013秋
1.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2.膨胀功,轴功,技术功,流动功
3.比焓、比热力学能这三个状态参数特性
4.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
5.卡诺循环效率,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的评价指标,正循环,逆循环
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通用气体常数
7.定压、定容、定熵、定温过程在p-v图及T-s图上的表示,过程功量
及热量计算
8.热量传递三种基本方式的名称?
9.六个无量纲特征数的物理意义和表达式,Bi, Fo, Re, Nu, Pr, Gr
10.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11.边界层特性,速度边界层厚度与热边界层厚度比较,热入口段长度与
流动入口段长度比较;流态判断依据
12.辐射换热的特性?
以下为计算题出题范围:
1.热力学第二定律判断过程或循环的可能性
2.水蒸气状态的确定,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
3.通过圆筒壁的导热计算
4.集总参数法计算非稳态导热
5.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计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41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概率统计与可靠性工程基础考试大纲(2021版)试题编号:841试题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可靠性工程应用中的分析和计算问题,主要包括质量、可靠性和寿命的计算方法。
1.要掌握抽样概率(包括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抽样方式)的计算;要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计算及应用。
2.要掌握下列离散分布的概率分布与数字特征: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
3.要掌握下列连续分布的密度函数、失效分布函数(不可靠度函数)、可靠度函数、失效率函数与数字特征:指数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玛分布。
4.要熟悉伽玛函数的计算方法,例如威布尔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表达式中有伽玛函数。
5.有关失效分布的计算,主要是失效概率、可靠度等,尽量从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的定义和性质出发求解。
6.关于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主要是线性函数(包括和函数与差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要掌握顺序统计量和剩余寿命分布的概念及导出形式。
7.要掌握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工程应用。
8.参数的点估计,应掌握分布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方法,包括连续型和离散型分布参数估计量的推导。
9.参数的区间估计,考生要掌握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完全样本、定时/定数截尾样本)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方法,包括单侧置信上、下限。
10.应掌握二项分布参数的置信限估计以及泊松分布参数的大样本近似置信限估计。
11.考生应熟练掌握可靠度、故障率等可靠性基本概念与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并熟悉不同可靠性参数之间的联系,如故障率与可靠度及故障密度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指数分布的故障率、MTBF、可靠度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的计算。
12.对于典型的可靠性模型,如串联模型、并联模型、表决系统和桥联系统等,能够在已知组成系统部件可靠度的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可靠度;特别地,对于指数分布,在已知部件失效率前提下,计算系统的失效率或故障间隔时间等可靠性参数。
考生应具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靠性模型并加以解决的基本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841热工基础2011年模拟题及答案(马少文)D打印2份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命题科目模拟试题招生专业:考试科目:841热工基础 考试时间:14:00-17:00试题编号:841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大连理工大学自主命题模拟试题考场注意事项:一、考生参加考试必须按时进入考场,按指定座位就坐。
将有关身份证件(准考证、身份证)放在桌面左上角,以备查对。
二、闭卷考试,考生进入考场,不得携带任何书刊、笔记、报纸和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等),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如已携带,必须存放在监考老师指定的地方)。
考生只准带必需的文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绘图仪器或根据考试所需携带的用具。
能否使用计算器,及开卷考试时允许携带的书籍及用具等由任课教师决定。
三、考生迟到30分钟不得入场,逾时以旷考论;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必须事前请假,并经研究生部批准,否则作旷考论。
考试开始3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
答卷时,不得中途离场后再行返回。
如有特殊原因需离场者,必须经监考教师准许并陪同。
答卷一经考生带出考场,即行作废。
四、考生拿到试卷后,应先用钢笔填写好试卷封面各项,特别是学号、姓名、学院名称、课程名称等,不到规定的开考时间,考生不得答题。
五、考试期间,考生应将写好的有答卷文字的一面朝下放置,考生必须按时交卷,交卷时应将试卷、答卷纸和草稿纸整理好,等候监考老师收取,未经许可,不得将试卷、答卷纸和草稿纸带出场外。
六、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
提前交卷的考生,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
七、考生答题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蓝、黑色)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
答案书写在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八、考生对试题内容有疑问的,不得向监考老师询问。
但在试题分发错误或试卷字迹模糊时,可举手询问。
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科目代码: 841 科目名称: 热工基础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一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温度边界层 2.什么是非稳态导热 3.什么是凝结换热 4.什么是肋壁总效率5.用准则方程式计算管内紊流对流换热系数时,为什么对短管需要进行修正(即使用管长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33 热工基础考研初试大纲

年份 2007 2002 2006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2007Βιβλιοθήκη 参考书目名称 1. 工程热力学 或 2. 工程热力学 1. 《传热学》 或 2. 《传热和传质的 基本原理》
作者 沈维道 童钧耕 曾丹苓等编 杨世铭 陶文铨 编著 [美]F. P. Incropera 等编, 葛新石等译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次 第四版 第三版 第六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科目名称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考试范围包括指定参考书中所涵盖的主要内容。热工基础考试在考查对基本 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 正确掌握和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 2. 熟练掌握和理解热力学函数与基本热力学关系式; 3. 熟练掌握和理解工质的热力性质; 4. 熟练掌握和理解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 5. 正确掌握和理解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传输速率和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分析方 法; 6. 熟练掌握和理解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集总热容法; 7. 熟练掌握和理解对流换热及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自然对流和 强迫对流; 8. 熟练掌握和理解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9. 掌握包含传导、对流、辐射的综合传热问题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 答题时间:180 分钟。 (三) 题型:简答题、计算题 (四)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 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内容各占 50% 热工基础 编号 833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热工基础》考试大纲本《热工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热工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内容。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相关的术语和准则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深刻理解热力学定律的实质和传热公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进行计算,并能对热力过程和系统作分析,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基本含有判断题、选择题、分析推导、计算题等题型。
工程热力学部分一、考试内容(一)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和主要术语,热力学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开口和闭口系统表达式,内能、热量和功等各项能量的性质和特点,焓的定义和能量方程的应用(三)理想气体性质和热力过程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和状态参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和状态图(四)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描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熵的概念、物理意义和数学推导,熵产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能量的品质因素和可用能概念(五)实际气体性质实际气体的性质,范德瓦尔方程,实际气体的计算(六)常见热机的热力循环蒸汽机的热力过程、循环及性能计算,内燃机的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及性能计算,燃气轮机的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及性能计算二、考试要求(一)基本概念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切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术语,深入理解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特点,了解工程热力学解决问题的特点、方法和步骤(二)热力学第一定律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计算,掌握各项能量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各类功的概念和计算,了解焓的定义和能量方程的应用(三)理想气体性质和热力过程正确理解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和各状态参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的特点和状态参数的关系,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的计算,能在状态图上表示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并进行分析(四)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不同的表述形式的本质,掌握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熵的概念和能量耗损的计算原理,可用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理解能量的经济性,能用此原理对热力系统作分析并提出改进的途径(五)实际气体性质了解实际气体的性质和常用的状态方程的含义,范德瓦尔方程的物理意义,掌握对比态原理能对实际气体进行计算三、主要参考书目1、沈维道等《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1 科目名称:热工基础
试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必做题(50分),全部是简答题。
其中:工程热力学(25分)、传热学(25分)
注:这部分所有考生必须作答
第二部分为选做题(100分)
注: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答《工程热力学》,也
可以选答《传热学》,但只能选答一门。
如果两门课
都选,则只计得分较少的那门课的成绩。
参考教材
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编写,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传热学
试题具有以下题型:简答题,计算题,推导和证明题。
参考教材为杨世铭,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绪论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2.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二、稳态热传导
1. 导热基本定律;
2. 导热微分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3. 通过平壁、圆筒壁和其他变截面物体的导热;
4. 通过肋片的导热;
5.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
3、非稳态热传导
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2. 集总参数法的简化分析。
四、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
1. 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
2. 内节点和边界节点的离散方程建立;
3.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五、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1. 对流换热概说;
2.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写;
3. 对流换热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4. 流体外掠平板层流对流换热分析解。
6、 单相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1. 相似原理概念;
2. 相似原理的应用;
3. 内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4.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5. 自然对流换热及其实验关联式。
7、 相变对流换热
1. 凝结换热现象;
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实验关联式;
3.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4. 沸腾换热现象;
5.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
6. 热管换热(了解热管换热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八、热辐射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
1. 热辐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黑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3. 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
4. 实际物体的吸收比与基尔霍夫定律。
九、辐射换热的计算
1.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2. 被透热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传热;
3.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计算;
4. 气体辐射特点;
5. 辐射换热的控制(强化与削弱)。
十、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热计算
1.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2. 热量传递过程的控制(强化与削弱);
3. 换热器的型式及平均温差;
4. 换热器的热计算。
工程热力学
试题分为以下几种题型: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推导和证明题,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状态参数坐标图。
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沈维道等编写的第四版《工程热力学》教材。
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绪论
1、热能及其利用
2、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定义
1、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
2、热力系统
3、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4、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和坐标图
5、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6、过程功和热量
7、热力循环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2、热力学能和总能
3、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4、焓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
6、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
7、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四、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1、理想气体的概念
2、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3、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
4、水蒸汽的饱和状态和相图
5、水蒸汽水的汽化过程和临界点
6、水和水蒸汽状态参数
7、水蒸汽表和图
五、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1、理想气体的可逆多变过程
2、定容过程
3、定压过程
4、定温过程
5、绝热过程
6、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综合分析
7、水蒸汽的基本过程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
2、卡诺循环和多热源可逆循环分析
3、卡诺定理
4、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熵方程
6、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7、火用参数的基本概念,热量火用
8、工质火用及系统火用平衡方程
七、实际气体的性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
2、范德瓦尔方程
3、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图
八、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1、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
2、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
3、喷嘴的计算
4、背压变化时喷管内流动过程简析
5、有摩阻的绝热流动
6、绝热节流
九、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1、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
2、隙容积的影响
3、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
4、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十、气体动力循环
1、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2、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3、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4、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5、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6、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7、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十一、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2、再热循环
3、回热循环
4、热电合供循环
十二、制冷循环
1、概述
2、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3、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4、制冷剂的性质
十三、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
1、理想气体混合物
2、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内能、焓和熵
3、湿空气
4、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5、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
6、湿空气的焓―湿图(h―d图)
7、湿空气的过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