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合集下载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地籍调查工作方案本文档为地籍调查工作的方案。

主要包含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工作步骤等内容,以确保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1. 调查目的地籍调查旨在了解土地的现状和使用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征收和土地变更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确定土地的地理位置、边界和面积;- 记录土地使用权归属和转让情况;- 追溯和整理土地的历史变更信息;- 为土地征收和拆迁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 调查范围地籍调查的范围应涵盖指定的区域或特定地块,具体范围由项目需求决定。

根据调查目的,可以确定调查的地理范围、时间范围和所需信息的详细程度。

3. 调查方法地籍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以获取精确和可靠的数据。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3.1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测量,获取土地的实际情况。

田野调查可以通过使用测量仪器、GPS等装备,获取土地边界、面积和地理位置等数据。

3.2 文献调查通过收集和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情况。

包括土地证书、土地登记簿册、土地规划和用途说明文件等。

3.3 数据分析通过整理和分析已有的数据资源,获取土地相关的信息。

可以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查询等方法,加工和分析已有的土地数据。

4. 工作步骤地籍调查的工作步骤需要经过详细规划和组织,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般而言,地籍调查的工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4.1 准备阶段确定地籍调查的目标、范围和要求。

组织调查人员和工具,进行培训和准备工作。

4.2 田野调查阶段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工作。

按照既定的调查方法,记录土地的边界、面积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4.3 文献调查阶段收集和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变更和权属情况。

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形成调查报告。

4.4 数据分析阶段整理和分析已有的土地数据,包括土地登记簿册、地籍调查数据等。

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查询等方法,加工和分析土地相关数据。

地籍测量的流程

地籍测量的流程

地籍测量的流程地籍测量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界址和登记的过程,以确定土地的边界、所有权和权益。

下面将详细描述地籍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获取相关资料:收集与该土地有关的各种资料,如土地权属证书、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

•确定测量目标:明确需要进行测量的范围和目标,如确定土地边界、划分宗地等。

•组织人员和设备:安排专业人员参与测量工作,并准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2. 测量前勘察在正式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勘察工作,包括:•地形勘察:了解该土地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并记录相关数据。

•界址调查:查看周边土地界址标志物,并与相邻土地所有者协商确认界线位置。

•数据采集:使用现代化测绘仪器对该土地进行实地采集数据,并记录相关信息。

3. 测量操作在测量操作阶段,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包括:•建立控制点:在测量范围内选取一些固定点,用于后续测量的参考。

•边界测量:使用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对土地边界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地物特征测量:对土地上的建筑物、道路、河流等地物特征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实地测量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清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坐标转换: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坐标系统,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边界计算:根据采集到的边界数据,计算土地的面积、周长等参数,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5. 编制成果图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后,需要将结果编制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成果图,包括:•绘制界址表: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在图纸上绘制出土地边界线,并标注界址点和界址标志物。

•绘制宗地图:根据测量结果和相关资料,将土地划分为宗地,并标注宗地号和面积等信息。

•绘制附属图件:根据需要,绘制相关附属图件,如地形图、道路图等。

6. 权属登记与公告完成成果图绘制后,需要进行权属登记和公告程序,包括:•申请权属登记:将测量结果和成果图提交给相关部门,申请土地权属的登记。

地籍调查定义及办理流程

地籍调查定义及办理流程

地籍调查定义及办理流程地籍调查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变更、城市规划、土地登记、土地征收等,需要进行详细的测量、调查和资料整理。

通常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界址、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方面内容的调查。

地籍调查的办理流程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实地调查、数据整理、报批程序、公告公示、审批程序等多个环节。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的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内容。

一、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地籍调查开展前的第一步。

该步骤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任务的明确、调查范围的确定、测绘方法和技术措施的选择等。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对项目的背景、目的、要求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明确项目的需求,为后续地籍调查的实施提供指导。

二、方案编制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需要制定地籍调查的实施方案。

方案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范围划定、调查内容和指标、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调查任务分工、调查周期和要求等。

方案编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

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环节。

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土地界址的界定、地块面积和坐标的测量、土地用途的调查、地形地貌的勘测、自然资源的状况等。

实地调查需要通过传统测量方法或者先进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确保调查结果的精确可靠。

四、数据整理在实地调查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整理的数据需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界址、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整理数据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报批程序数据整理完成后,需要将调查结果进行报批。

报批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报告书,提交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报批程序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合规。

六、公告公示在完成报批程序后,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公告公示。

公告公示的内容包括土地界址、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向社会公众公开调查结果,确保调查结果的透明和公开。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对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检查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确保土地权属的合法性,保护土地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管理的秩序和稳定。

一、调查范围和内容地籍调查检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土地的所有权归属,确认土地权属人的身份和权益;2. 土地界址调查:调查土地的界址位置,确定土地的具体范围和边界;3. 土地面积调查:测量土地的面积,确保土地面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4. 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了解土地的具体用途和使用情况,确认土地是否符合规划和法律的要求;5. 土地权属证明调查:核实土地权属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土地权属证明的伪造和篡改。

二、调查方法和工具地籍调查检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1. 实地调查:派遣调查人员到具体的土地现场进行调查,通过测量、勘察和拍照等方式获取土地信息;2.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土地档案、地籍资料和权属证明等文献资料,获取土地的历史信息和权属变更情况;3. 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辅助进行土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三、调查流程和程序地籍调查检查的流程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根据具体的调查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要求;2. 编制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人员、调查方法和工具等,确保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3. 实施调查工作:按照调查计划,派遣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文献调查和技术手段的应用,获取土地信息和数据;4.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调查获取的土地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编制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土地权属、界址、面积和使用情况等内容,提出调查结论和建议;6. 审核和备案:经过审核,将调查报告进行备案,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地籍调查工作方案⒈背景和目的⑴背景在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地籍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用于收集和整理土地权益信息、界址点坐标等相关数据,以建立和维护土地登记和管理系统。

⑵目的本方案旨在规划和组织地籍调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并为土地交易和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⒉调查范围与目标⑴调查范围地籍调查将覆盖指定地理区域的所有土地,包括市区、郊区以及任何可能的特殊区域。

⑵调查目标-●收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信息。

-●确定土地边界和界址点坐标。

-●创建和更新地籍图表。

-●确保土地权益信息和地籍数据的一致性。

⒊调查方法和流程⑴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测量和现代测绘技术,包括GPS定位、影像测量等。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⑵调查流程-●确定调查区域和工作计划。

-●收集土地权益信息,包括所有权证书、土地权益登记簿等。

-●进行现场测量和界址点标定。

-●制作地籍图表和更新地籍数据库。

-●审核和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编制地籍调查报告。

⒋调查团队和责任分工⑴调查团队-●调查负责人:负责整体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测量人员:负责现场测量和界址点标定。

-●数据分析员:负责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处理。

-●GIS专家:负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数据管理。

⑵责任分工-●调查负责人:制定调查计划、监督调查进度、协调各方合作。

-●测量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和界址点标定。

-●数据分析员: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

-●GIS专家:创建和维护地理信息系统。

⒌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⑴数据管理-●设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文件存储。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备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⑵质量控制-●进行数据质量验证和校正。

-●评估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定期进行数据审核和更新。

⒍调查报告和成果交付⑴调查报告-●撰写地籍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范围、目标、方法、结果等。

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范文

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范文

地籍调查的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地籍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清查的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已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因此,做好地籍调查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二、目的本次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梳理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清查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和所有权关系,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三、工作范围本次地籍调查主要覆盖城乡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面积、土地成因、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所有权关系、土地权属归属等方面。

四、工作内容1.组织调查人员,开展现场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

2.制定调查指南和测绘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设立调查点,对地籍情况进行逐一调查和记录。

4.配备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测量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5.对已有的土地信息进行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五、工作步骤1.召集相关部门组织地籍调查工作,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任务分工。

2.准备必要的测绘设备和工具,确保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对各类土地资源进行测量、记录和数据采集。

5.数据整理和分析,编制地籍调查报告,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六、工作时间土地资源众多,地籍调查工作量大,因此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完成。

预计本次地籍调查工作将历时6个月左右。

七、工作人员配备1.组长:1名,负责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技术人员:若干名,负责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

3.辅助人员:若干名,协助完成各类后勤工作。

八、工作费用地籍调查工作需要预算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购置测绘设备和工具、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等。

九、工作风险地籍调查工作需要在野外进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天气变化、野生动物等。

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地籍调查工作方案地籍调查工作方案1. 概述地籍调查是对土地及其权属关系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归档的工作,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目的地籍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易。

通过地籍调查,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关系;- 建立完善的土地档案,提供可靠的土地信息服务;- 推动土地市场化交易,促进经济发展。

3. 范围地籍调查的范围包括土地基本信息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3.1 土地基本信息调查- 土地位置、面积、地形等基本信息;- 用地性质、土地等级和土地利用状况等;- 与土地相关的地籍、地形图、卫星影像等资料搜集。

3.2 权属调查- 查明当前土地权属人及其权利状况;- 调查土地权属转用情况、地役权和抵押权等;- 确认土地权属归属并办理相关手续。

3.3 地籍测量- 进行现场测量,绘制详细的地籍图;- 标注地界、地形及相关建筑物等信息;- 完成地籍测绘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4. 方法地籍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档案查阅和测量绘图。

具体步骤如下:4.1 实地调查- 前期准备:了解调查区域的背景信息,制定调查计划,准备调查工具和设备。

- 实地勘察:到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土地相关信息,记录并拍摄照片。

- 数据整理:整理实地调查数据,核实和整合各类信息,建立数据库。

4.2 档案查阅- 查阅土地档案:梳理土地权属、转用、地役权等相关档案,获取土地历史信息。

- 验证权属关系:通过核对档案记录和实地情况来验证土地权属关系。

4.3 测量绘图- 地籍测量:利用测量设备进行地籍测量,测量地界、地形、建筑物等。

- 绘图处理:根据测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绘图处理。

- 地籍图制作:根据绘图处理结果绘制和输出地籍图,并进行质量检查。

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城镇地籍调查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城镇地籍调查是为了统一城镇土地资源的管理、确保土地权属明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而开展的一项工作。

本方案旨在规范城镇地籍调查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调查范围1.调查范围包括城镇范围内的所有宅基地、工矿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土地类型。

2.调查范围应涵盖城镇地籍档案所在地及附近的支路、街道等。

三、调查内容及步骤1.调查内容:a) 土地基本属性信息:包括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土地权属、地界信息等。

b) 建筑物及设施信息: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及用途、建筑物的所有权归属、建筑物的面积及周边设施等。

c) 道路及交通信息:包括道路形状、道路宽度、道路权属等。

d) 地理环境信息: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类型、水系分布等。

e) 其他相关信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查。

2.调查步骤:a) 确定调查区域范围。

b) 制定调查任务书,明确各个调查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c) 调查单位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档案研究。

d) 调查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核对。

e) 核对调查数据与地籍档案的一致性。

f) 调查报告并进行审核。

g) 根据审核意见,完成最终报告。

四、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1.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调查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2.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监控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及成果。

3.调查单位:根据任务书开展实际调查工作,提供调查数据和报告。

五、调查工作的配套措施1.提供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

2.提供培训课程,提高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沟通,共享相关数据信息。

4.配备足够的专家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六、成果及交付物1.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等。

2.地籍调查数据:按照规范的格式进行整理,方便数据的管理及查询。

3.其他相关文件:如调查任务书、核查意见等。

附件:1.调查任务书2.地籍调查数据表格3.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地籍档案:指存放城镇土地利用相关信息和土地权属相关文件的书面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XXX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许辉熙(副教授)敬小东(讲师)论文提交日期20XX年X月论文答辩日期20XX年X月20XX年X月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摘要[摘要]本文主要对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做具体阐述。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全站仪、GPS)等查清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得到权属界线等资料成果,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关键词:地籍调查内容程序成果Cadastral survey of the work content and working procedu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dastral survey of the work contents and working procedures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work, the use of modern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otal station, GPS) and ownership boundaries, ascertai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nd other land area, use, get theproperty boundary data results, record its value and ownership, the land recordsor 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 reference for implementing land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use of land.Keywords:Cadastral survey program content Achievements引言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与房前屋后庭院用地等。

我国农村宅基地分布广、占用面积大,且近年来呈不断增长之势。

现今农村宅基地问题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建制镇及村庄土地利用现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地籍图件资料已无法满足地籍、地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开展村庄地籍调查的要求,满足农村宅基地发证的需要,必须实行新一轮的农村宅基地调查与测量。

1 研究区概况1.1 地理位置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

因金沙江、岷江在宜宾交汇始称长江,故宜宾市又称“万里长江第一城”。

1990年人口66.44万,汉族为主。

始建于汉高后六年(前182),古名僰道、戎州、叙州城,几经改变,北宋政和四年(1114)改宜宾县。

1951年设市。

全市辖1区9县,现有人口515万,区域面积1328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5.2万,面积1123平方公里。

1.2 地貌与气候1.2.1 地貌宜宾市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

西部为大小凉山余绪,中有市境最高点,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南部为四川盆地盆舷带,即云贵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兴文县仙峰山,海拔1777.2米的筠连县大雪山等;东北部为华莹山余脉所在,宜宾城附近之七星山、龙头山、观斗山分别分布于此区域;东南侧属四川盆地东岭谷区,市境最低点,海拔236.3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长江河床在此区内;西北侧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其大部皆为宜宾县属地。

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市境内海拔500米~2000米的中低山地占46.6%,丘陵占45.3%,平坝仅占8.1%。

1.2.2气候宜宾市四季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偏高,夏冬气温偏低,秋季接近常年。

年平均气温17.7~18.7℃,比常年偏高0.1~0.6℃,总积温6377~6688℃。

从2004年12月21日到2005年2月1日,全市平均气温在多年平均值以下;1月2日全市普遍出现霜冻,兴文、筠连和南部山区降了雨夹雪。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2月24日,比2004年推迟11天,比正常年份提早9天。

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0℃的初日出现在10月13日,比正常年份推迟34天,比2004年推迟13天。

秋季气温有利于晚秋生产。

降雨:全市总降雨量1049毫米~1371毫米。

除筠连降雨正常,宜宾县偏多60%外,其余区县比常年偏多10%~30%。

全市共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4次,并集中出现在7月份。

日照时数711~1050小时。

宜宾县、筠连略偏多,翠屏区、南溪、高县、长宁比常年偏少10%~30%,其余县区接近常年。

2 地籍调查的目的与内容2.1 目的(1)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2)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3)为完善地籍管理服务,做好技术准备,提供法律凭证。

2.2 内容(1) 权属调查。

对宗地权属来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数量、用途和等级等情况调查。

包括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和等级、填写地籍调查表。

(2)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3) 地籍勘丈。

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

(4) 绘制地籍图。

3 工作程序3.1 准备3.1.1 制定计划地籍调查前必须制定周密计划,包括调查的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人员、组织等。

3.1.2 确定范围在1:2000或1:10000(个别地区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预先标绘调查范围,其范围应以图上已有的实地地物为界,整个调查范围的标绘要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相互衔接,不重不漏。

3.1.3 收集资料(1)经过初审的土地申报材料,现有的地籍资料;(2)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摄资料;(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4)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的资料;(5)其他有关资料。

3.1.4 技术设计(1)应根据已有资料和实地踏勘的情况进行地籍调查项目技术设计,包括下列内容:调查区的地理位置和用地特点;(2)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及组织实施方案;(3)地籍控制网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以及与城镇平面控制总体布局的关系,坐标系统的选择;(4)地籍图的规格、比例尺和分幅方法;(5)选用的地籍勘丈方法;(6)地籍调查成果的质量标准、精度要求和依据。

3.1.5 表册及仪器准备所需表格及簿册,置备地籍调查所需仪器和用品。

3.1.6 人员培训地籍调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地籍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查方法、要求和操作要领,确保调查工作质量。

3.2权属调查3.2.1 调查工作图用已有地籍图或大比例尺地形图复制图做为调查工作图;无上述图件的地区,应按街坊或小区现状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做为调查工作图,避免重漏。

3.2.2 划分调查区根据调查范围,在调查工作图上依行政界或自然界线划分调查区。

3.2.3 编制地籍号调查前逐宗预编地籍号,通过调查正式确定地籍号。

3.2.4 指界通知按调查工作计划,分区分片公告通知或邮送通知单,通知土地使用者按时到场指界。

(附表1)3.2.5 现场调查核实核实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号和实际用途等。

3.2.6 界址调查界址的认定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附表2);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

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附表3)。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

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

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所有界址要按规定设置界标。

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要查清各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

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2)如双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线由调查员依现状界址及地方习惯确定;(3)将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4)(1)(2)两条确界自动生效。

3.2.7 记载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应在现场记录于地籍调查表上,并绘出宗地草图。

3.2.8 地籍调查表主要内容:(1)本宗地地籍号及所在图幅号;(2)土地坐落,权属性质,宗地四至;(3)土地使用者名称;(4)单位所有制性质及主管部门;(5)法人代表或户主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6)委托代理人姓名、身份证明号码、电话号码;(7)批准用途、实际用途及使用期限;(8)界址调查记录;(9)宗地草图;(10)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11)地籍勘丈记事;(12)地籍调查结果审核3.2.9控制测量(1)三角锁(网)、导线环(段、节)布设良好,点位恰当并利于发展,点之记填写正确。

(2)标石稳固,觇标结构及外部修饰基本良好,上下标志之偏差,照准圆筒中心、回光中心及基板中心对标志中心的偏差小于限差的五分之四。

(3)仪器检验项目齐全,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4)操作方法正确、观测条件掌握良好。

(5)成果重测取舍合理;投影方法及归心元素量取正确。

(6)三角形闭合差小于限差四分之三,极条件自由项小于限差五分之四;导线测量的条件自由项均小于限差的五分之四;其余各项误差均符合限差要求。

(7)电子记录程序正确,输出格式符合标准要求;手续记录齐全正规,计算正确。

(8)上交资料整饰良好。

3.2.10细部测量(1)地籍图根点的密度和位置能较好地满足测定界址点和测图要求。

(2)手簿记载齐全、正规、计算正确。

(3)界址点、界址边二次测量较差,70%以上均在限差的三分之二以内。

(4)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二次量测较差均在限差以内。

(5)界址紊果表书写正规,整饰较好。

3.2.11 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1)地籍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2)填写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同一项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次,全表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