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事斗争准备中海军部队的心理防御
军事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军事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应对策略随着现代军事的发展,军事决策越来越复杂,其中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的角度探讨军事决策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一、心理因素对军事决策的影响1.零和思维零和思维是指一方的得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这种思维方式极易导致军队处于一种竞争状态,进而损害联合作战的实际效果。
2.群体思维军队由多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具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当团队内部个体的观点不能被整合时,会导致群体思维的发生。
这种思维方式易导致碎片化的决策,并忽略整体利益。
3.心理角色扮演在军事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可能有些人会受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影响,甚至可能失去自己的判断。
这种情况在高层指挥中尤其明显,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心理盲点,进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二、应对策略1.强化集体决策在决策过程中采用集体决策,强化群体智慧,减少群体思维的影响。
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使个体的能力和意见得到尊重。
2.多角度思考在决策的过程中,多角度思考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以全面、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分析,避免被个人身份影响决策,以及出现口角离心等现象。
3.引导理性决策在军事决策中,必须树立“以战胜战争”的观念,注重人民利益和社会普遍利益。
同时,军事决策中须坚持战术、战役和战略并重,通过引导理性思考,实现战术、战役和战略的完美融合。
4.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政策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机制,为军队成员提供心理支持,保护他们在实施任务时在心理上的稳定性,减少对决策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可以加强心理学教育,提升军队全员的心理素质,营造战斗力强、稳定安全的军队氛围。
5.定期反思在军事决策过程中,定期反思决策和执行情况。
通过反思,深刻认识每一次决策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充分认识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的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军队领导者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防范心理障碍的发生,努力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军队环境。
对于部队心理预防工作的思考

对于部队心理预防工作的思考摘要: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利益也越来越重视,官兵们往往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过于压迫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导致官兵们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这对官兵们的学习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做好部队心理预防工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部队;心理预防;措施引言:心理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很多不良情绪都有可能会演变为心理问题。
现在社会文化中充实了许多不健康的价值观问题,人们对于利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部队中,官兵们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不仅有训练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会受到来自老师的压力。
一些职业素养不合格的教官会对官兵们进行体罚以及言语上的侮辱,这样的行为将会严重打击官兵们的自尊心。
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旦官兵有心理问题出现后,往往比较难以控制,而且治愈所需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
因此,应该重视部队中对于官兵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官兵出现心理问题。
一、加强部队心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在当代社会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部队中体现得也十分明显。
心理问题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根据调查,随机抽查了1000名官兵,在1000名官兵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大概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心理问题不仅存在在士兵中,同时在一些干部以及领导阶层中也有很多这种现象。
心理问题的潜在性是比较强的,一般人对于心理问题是不太注意的。
自身的疏忽再加上周围朋友的忽视,很有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越积压越严重。
另外,在进行心理健康检查时,有些官兵会刻意回避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有危害性的。
心理疾病有很大的潜在的风险,很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部队对于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部队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我国的基本作战能力,这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根据一篇文章的报道,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美国的伤员中有八百多个人都是因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而被送往后方的。
同时在前线的官兵职工,有好几千人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军事任务中军人心理应激的预防策略简析

军事任务中军人心理应激的预防策略简析作者:谷玉高泽剑姚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摘要:军人这个群体面临着高强度的训练、任务执行,确保他们的心理应激能力可以给他们的人生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在执行军事任务的过程中,突发的事件、人员的作战情况等等因素均会影响着战斗的效率,因此,具备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高涨整个团队的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通过对情绪的控制、认知的调节及行为的掌控等的训练来提高军人的的应激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系。
关键词:军人应激措施心理素质引言军备力量的提高不单单指先进的武器设备,更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后的群体—军人。
军人的素质体现着国家的一种精神面貌,其积极昂扬的斗志、肩负的重大责任历来为人所敬佩。
因此,成为一名军人需要面临着种种的挑战来担待着他们的一身制服。
军事任务的练习是对军人训练的一种成果检测,它的难度不仅仅挑战者军人本身的身体素质、战斗能力,更直接地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素质。
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向军人们的耐心、活力、平和进行挑战,心理素质不过关,很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
一、传授知识夯实基础1.1掌握军事方面的知识军事任务的多样化对官兵的适应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官兵在执行任务之前要对所应援的场所有一定的了解。
如何根据地点本身提供的信息制定出最快最好的解决方案对官兵的军事技巧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
在信息化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地便捷,将科技设备与军事理论相结合有利于任务的高效执行。
一方面,官兵们要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提炼出相应的规律特点。
对于未知的作战对象、作战地点、作战方式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出判断,主要是增强任务结果执行的成功性。
另一方面,利用军事知识来总结出作战对策。
对于一些远程护航、国际维和等的情况,则需要利用一定的军事储备知识来对人员、路线、物资等的作出相应的调整,已适应其他地区的气候、人文、经济及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1.2掌握心理疏通的知识作战氛围的激烈很容易让官兵的神经处于长期的高度集中,如若不及时地进行自我疏通,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疲惫及身体失调的情况。
部队心理防控工作总结

部队心理防控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部队心理防控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部队心理防控工作是指通过心理学手段,对部队官兵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和干预,以保障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对部队心理防控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首先,部队心理防控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部队官兵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忽视。
因此,部队领导和心理专家需要高度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
其次,部队心理防控工作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
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
同时,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及时的干预和处理,以免影响部队的正常工作和训练。
再次,部队心理防控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部队领导需要加强对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心理专家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官兵们也需要自觉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寻求帮助。
最后,部队心理防控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部队心理防控工作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部队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心理防控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部队心理防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部队领导、心理专家和官兵们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部队心理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部队心理防控工作,为部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理战防护的基本方法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心理战作为一种无形的战争手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心理战是通过各种心理策略和手段,对敌方人员的心理进行攻击、干扰和影响,以达到削弱其战斗力、意志和决策能力的目的。
而心理战防护则成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军队稳定、社会和谐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战防护的基本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一、了解心理战的特点和手段要有效地进行心理战防护,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心理战的特点和手段。
心理战具有隐蔽性强、渗透性高、影响深远等特点。
它往往借助于各种媒体、宣传渠道、舆论氛围等方式,悄然对目标对象的心理产生作用。
其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信息战、舆论战、心理威慑、心理欺骗、心理诱导等。
信息战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大量虚假、歪曲或误导性的信息传播,制造混乱和恐慌情绪,动摇敌方的信心和判断。
舆论战则利用媒体的力量,塑造有利于己方的舆论氛围,打压敌方的形象和声誉。
心理威慑则通过展示强大的武力、实力和决心,使敌方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敢轻易采取行动。
心理欺骗则通过精心设计的谎言和虚假情报,误导敌方的决策和行动。
心理诱导则通过各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引导敌方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了解心理战的这些特点和手段,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心理战攻击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识别和抵御能力。
二、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加强心理教育和训练是心理战防护的基础。
通过开展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向人们普及心理战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危害,提高人们的心理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
教育内容应包括如何识别心理战的迹象和手段,如何保持冷静、理性的思维,如何应对心理压力和挫折等。
要加强心理训练。
训练可以包括模拟心理战场景的演练,让人们在实际情境中锻炼应对心理战攻击的能力。
进行心理抗压训练,提高在压力环境下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心理决策训练,培养在复杂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进行心理交流训练,提高与他人进行有效心理交流的技巧等。
通过长期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使人们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心理战的能力。
战时官兵心理分析及防护

176学术论坛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原因有校友对母校的回报和对高等教育的热爱企业可得到相应的回报学校的声誉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国家给予明确的免税规定鼓励个人企业以各种形式捐赠同时各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友会加强学校和校友的联系交流使校友随时感受到母校的关注发展和需要这方面我们应该向美日学习1998年以来我国的高校经费有大幅度增加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仍有很大潜力还可以探讨其他途径比如可以增加新的税种教育税高消费税可以发行教育彩票美国等等总的来说高校的自主筹资只有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之下进行这是根本参考文献[1]皮江红美国高校经费竞争及其对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5[2]王留栓编著亚非拉十国高等教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3][4][5]张芳执笔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经济研究参考200460[6]葛祥富执笔美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探讨及对发展我国高教事业的启示教育财会研究19961[7]刘晓霞试析高校经费改革的思路--从政府市场学生三个角度煤炭高等教育20034[8]魏新官风华陈良关于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基金制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4(4).[9]李祖超教育经费筹措方法的比较与借鉴[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10]陈国良教育财政国际比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军事装备和经济实力的抗争也是双方心理素质的较量双方官兵心理素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军队士气的高涨与低落战争结局的胜负与成败尤其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参战官兵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对其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战时官兵心理防护对提高官兵心理素质鼓舞军队士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加强战时官兵的心理防护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首先战争突发性的增强要求参战官兵具备更强的心理应急和随机应变力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争的突发性较之于过去更为明显一方面信息干扰能力的提高使交战双方不能轻易捕捉到战争发起的准确信息另一方面高技术战争中兵力火力快速机动战场转移快极易破坏对方的心理稳定造成心理紧张为了减轻突发性战争所造成的紧张情绪和慌乱心态参战官兵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应急和随机应变力在战争突然降临时能够沉着稳定激活适度的应激状态保持适宜的紧张程度达到良好的作战水平其次战争残酷性的加大要求参战官兵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力高技术武器的硬杀伤效能具有空前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战场上使用大量精确制导武装使打击点状目标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红外技术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和隐形技术的应用使战场变得越来越透明凡是暴露的目标一般都可能被侦察到未暴露的也可能被侦察到而一旦被侦察就意味着可能遭到打击或摧毁高技术武器还具有威力极大的软杀伤效能即强大的火力不仅能摧毁人体还能摧毁人的作战能力和意志对对方官兵施加心理威慑作用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并由此引起如大脑警觉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情绪烦躁判断力降低等消极生理心理反应进而削弱甚至丧失战斗力再次战场环境的极端恶劣化要求参战人员具备更强的心理适应力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环境的极端恶劣化也会使参战人员的生理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强烈的闪光弥漫的硝烟熊熊的烈火猛烈的爆炸震耳欲聋的飞机和坦克的轰鸣枪声喊叫声所形成的嘈杂噪声以及断壁残墙和人员的伤亡残等情景会降低感觉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就噪声而言特殊的噪声易和作战人员自己的伤亡威胁战友的伤亡以及装备环境的被摧毁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恐怖心理因此作战人员如果没战时官兵心理分析及防护周玉刘永贵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83摘要现代高技术战争极易使参战官兵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对参战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显示出加强战时官兵心理防护的必要性关键词现代战争心理素质心理防护有较强的心理适应力其作战能力会明显降低战斗力也会严重下降最后战场信息的错综复杂化要求作战人员具备更强的辨别判断力据心理学研究当大量信息同时涌入个体大脑时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和判断力下降[1](p120)在现代战争中由于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运用电子对抗的普及和隐形造假技术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种真假信息蜂涌而至信息内容空前丰富真伪难辨对作战人员的辨别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作战人员必须具备此种能力二战时官兵常见消极心理分析战争时期大部分官兵都能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但也不排除部分官兵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其中最常见的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疑虑等三种心理其一紧张心理这是战时最常见的心理现象现代战争较之过去大大增强的突发性会引起参战人员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适度的心理紧张能动员个体的神经系统和整个机体加速心理活动过程使人精力旺盛反应敏捷急中生智但当心理过度紧张超过参战人员的承受限度时则会导致全身过度兴奋造成知觉和注意力范围的缩小甚至出现思维混乱行为慌乱不知所措等现象其二恐惧心理这是战时最主要的消极心理现象该心理轻则使人失去正常的心理自制力造成惊慌失措使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发生障碍降低对当前情况分析判断的能力重则使人的全部心理过程受到破坏只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危险的到来部分作战官兵之所以会产生恐惧心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核生化武器投入战场的可能性不大但其巨大的威力决定了这类武器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造成作战官兵的恐惧心理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也具有空前的杀伤力和破坏力重则致亡轻则致伤致残令人恐惧第二战场恐怖情景是部分官兵心生恐惧的直接诱因尤其当己方伤亡惨重作战人员目睹到战友的伤亡残景象时心理难免受到影响第三谣言和敌方的宣传也可能使部分缺乏抗干扰能力的人心生恐惧在现代战争中心理战宣传战被普遍应用交战双方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如利用少数叛逃人员大造舆论制177 2006年第10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现代企业教育造各种谣言音像制品假情报等使对方产生紧张惊慌等心理反应其三疑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己方信心不足对战争前途及自己命运充满忧虑产生此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恐高认识即片面夸大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高技术武器装备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没有认识到兵民才是胜利之本因而当面对敌方的高新武器时就对己方能否取胜充满了怀疑二是敌方的宣传敌方虚张声势夸大其辞真伪难辨的宣传也极易误导作战人员的心理使其产生怀疑此外战时部分官兵还易产生厌战惊慌失败等消极心理这里不再详述总之现代战争对战时官兵提出的更高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以及战争中易于出现的消极心理现象都表明了加强战时官兵心理防护的重要性及研究相应对策的必要性三战时官兵心理防护的对策思考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加强官兵心理防护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解决认知问题其次应提高综合素质解决情感意志问题同时还要优化集体心理氛围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必胜信心消除疑虑心理要克服战争期间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和行为首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解决认知问题其一宣传战争性质消除疑虑心理即向参战官兵讲清我们正在进行的战争是正义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必胜其二宣传战争力量克服恐惧心理在战时心理防护中有必要让参战官兵辨证看待武器的作用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2](p469)对于武器我们应承认其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武器作用的有限性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武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取决于各种战斗要素的有机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这已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例所证实如前苏联在历时10年的侵阿战争中尽管拥有高度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却被装备很差的阿富汗游击队打得一筹莫展不能不以撤军而告终其三高度重视不良心理影响及时进行心理清除在战争期间各种不良信息是影响官兵心理稳定的直接外部诱因因此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要及时清除对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的心理渗透否则会造成己方人员人心涣散士气低落这就要求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将对方心理攻击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公布于众减弱己方人员对对方心理宣传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减少对方对己方人员的消极心理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先入为主抢先传播有关信息提前干扰对的思想打乱其决策揭露其阴谋破坏其声誉降低其影响阻止其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同时对付敌方的心理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事实说话使对方的心理欺骗不攻自破其次提高官兵素质激发爱国情感消除消极心理一要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在战斗间歇组织官兵开展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如通过自我放松训练让官兵做一些放松身体肌肉的活动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或恐慌通过模拟战场情景尤其是敌方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武器核生化武器等杀伤破坏的情景使官兵实际体验到高技术战争中可能遭敌杀伤的程度和复杂多变的困难增强官兵对实战情景的心理适应力承受力及随机应变力使他们无论战场环境如何变幻莫测战场情况如何复杂多变挫折和困难如何频繁出现都能做到处变不惊处险不乱处恶不惧始终保持顽强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的战斗意志二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战时思想教育主要是激发官兵的爱国情感培养官兵特有的使命感和正义感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受到敌人的骚扰和侵犯时会爆发出强烈的怒火奋勇杀敌的情绪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三要提高军事素质磨练战斗意志即通过设置战场中的各种复杂多变的战场情景让作战人员提高果断敏捷沉着冷静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军事心理素质再次优化集体心理环境形成良好心理氛围一要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表率作用指挥员的言行举止可以感染部队士气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无数战例证明在激烈残酷的战争中指挥员英勇顽强多谋善断临危不惧其部队就会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尤其是在危机关头指挥员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气势最能激发部队的战斗决心增强官兵的必胜信心消除部属的恐惧心理二要控制不良心态的滋生蔓延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尤其是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各种因素更会诱发各种不良心理的出现因此必须随时对不良心态进行控制防止其蔓延三要加强集体内部团结密切官兵关系造成友好和谐的内部环境使战士对集体力量充满信心保持高昂士气参考文献[1]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通读课文我们知道L大姐是全班男女同学所最敬爱的一个人这与L大姐是知识女性具有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L大姐具有哪些人格魅力呢首先L大姐具有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L大姐衣着打扮朴素大方平易近人梳着高高的头穿着黯淡不入时的衣服与人相处的态度真诚热情不客气的亲热的大姐姐的态度再加上年龄大不会比我们大到多少因而我们不约而同心悦诚服地称呼她为L大姐L大姐处事反应快做事干练不拖泥带水说话做事敏捷了当为人公道态度坦白判断公允很有魄力有赏析人物形象塑造美好人格龚国平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24005摘要高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有一篇自读课文--我的同班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的力作由于是自读课文我利用一节课时间为学生导读专门赏析文中的L大姐这个人物形象通过感知L大姐的形象塑造高职学生的美好人格关键词人物形象赏析人格塑造和男人一样的思路L大姐光明磊落以理服人你可以和她辩论甚至吵架只要你理长她没有不认输的L大姐具有创新意识追求平等她认为偏袒女生就是重男轻女女子也是人为什么要人家特别容让呢正因为L大姐说话做事敏捷了当在同学中间疏通调停排难解纷与同学相处态度坦白处事公道所以深得同学的拥护成为全班男女同学所最敬爱的一个人以上分析说明L大姐具有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其次L大姐具有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的亲和力在我人生转变的关键之时L大姐先是安慰我可。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的应对举措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的应对举措军人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挑战,异常的场景使其心理受到冲击和伤害,但无论哪一种突发事件,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军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军人心理危机干预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
军人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挑战,异常的场景使其心理受到冲击和伤害,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军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新时期下,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新使命决定了军人必然要直面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
如在“5.12”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难性危机事件中,作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人更是冲在救援第一线。
面对救援现场强烈的各种异常刺激,就会产生心理功能紊乱,出现心理危机。
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灾难性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
救援军人一般为紧急接受救援任务,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上当代官兵大多生长在长期和平环境中,缺乏类似的应对经验。
因而救援中强烈、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极易使其产生各种心理危机。
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
根据危机理论,对救援军人的这些心理危机的处理方法不同,其后果也不同。
主要分为: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度过了心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经受不住强烈的刺激而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如自伤自毁等;未能度过心理危机而出现迁延终身的严重心理障碍,甚至引发部队集体性心理恐慌,影响部队安全稳定。
心理学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已经不再局限于经典的兵力对抗和战术技巧,也包括了心理战的重要性。
心理学的应用在军事战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士兵心理状态的调整战场环境的紧张和残酷易导致士兵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
心理学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来调整士兵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战斗力和适应能力。
训练中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士兵克服恐惧、消除压力,提高自信心和应战能力。
此外,心理学的干预也能够帮助士兵更好地应对战争的创伤和压力,预防和治疗战斗后综合症(PTSD)等心理障碍,保障其身心健康。
二、敌方士兵的心理研究为了有效地对付敌方军队,了解敌方士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心理学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就体现在对敌方士兵的心理研究上。
了解敌方士兵的思维方式、行动规律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军方制定更精确有效的战术,从而获得战场上的优势。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心理测试、行为观察和心理分析等,可以为军事情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三、心理战的实施心理战是一种通过渗透和影响敌方士兵心理,瓦解其意志,达到战术目标的战争手段。
心理学在心理战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军方可以实施激励、威慑、欺骗等心理战术,有效地干扰和打击敌方心理,削弱其抵抗力和战斗力。
同时,心理战术的施展也需要考虑并利用对敌方士兵心理的准确洞察,以选择最有效的心理战策略。
四、军队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作为军队的领导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的应用在军事战略中也包括对军队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
军队领导者需具备冷静、果断和灵活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战场上的复杂情况和压力。
心理学培训和心理辅导可帮助军队领导者提升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对部队士兵的激励和引导能力,并有效地处理军事行动中的心理问题。
总结心理学在军事战略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战斗力的提升和战术的制定上,还能够通过士兵心理状态的调整、敌方士兵心理研究、心理战的实施和军队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对整个军事行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军事斗争准备中海军部队的心理防御
发表时间:2017-01-10T14:40:58.7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张鑫
[导读] 现代军事化斗争中,不仅考验着军队作战人员的身体素质与实战能力,更对心理素质有着严格要求。
海军航空兵学院飞行模拟训练系学员三队
【摘要】目的:探究军事斗争准备中海军部队心理防御。
方法:选取150名海军部队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分析不同性质海军部队士兵的各因子评分情况,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对比。
结果:不同性质军人之间各因子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中国军人常模存在差异(P<0.05)。
结论:军事斗争准备中海军不同工作性质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海军航空负责航空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需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的研究,提高心理防御能力。
【关键词】军事斗争准备;海军部队;心理防御
现代军事化斗争中,不仅考验着军队作战人员的身体素质与实战能力,更对心理素质有着严格要求,且心理战地位显著提升,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心理战包括了“进攻”与“防御”两个方面,均考验着部队人员的综合心理素质,战争取胜更取决于良好的心理基础,进攻”与“防御”相辅相成,得到了部队各级人员的重视。
本次研究将对海军部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几点优化部队心理防御的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150名海军部队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7.5±2.8)岁,受教育情况:小学文化水平18名,初中文化水平22名,高中文化水平40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20名。
对150名海军部队人员开展无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50有效率为100%。
1.2方法
1.2.1 量表选择与评估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量表各因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依据各因子分数高低评判心理健康水平[1-2]。
1.2.2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检验计数资料,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性质海军军人的各因子得分较中国军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军部队士兵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思维、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可信度高,简单、易行,可以作为评定或者监测特定时间内人群心理状况的有效手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质军人之间各因子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中国军人常模存在差异(P<0.05)。
原因可能有:海军所处的环境特殊,其SCL-90各因子得分较中国军人常模高,显示了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且心理素质受特殊气候、高风险作战环境的双重影响,各种生活上的不便、作业空间小、大风大浪、战士晕船、生活物资补给不足等困难均使士兵心理状态变差,进而使心理防御能力降低[3-4]。
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心理防御能力的对策: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多在部队中组织开展心理教育,集中讲课,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渗透式教育等方式对士兵进行强化性心理疏导,告知士兵了解心理防御的重要性与心理战残酷性,将错误观念与认知纠正,强化防范意识与随时作战的意识,增强“必赢”的决心。
同时,传授士兵心理自控方法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自觉控制不良情绪与心理表现,以提高约束性与自觉性。
②实施科学的模拟训练。
通过各种方法使士兵熟悉并适应作战环境,不能仅依靠口头讲解,还要鼓励士兵亲自体验,在“外模拟”训练中制造真实的实战场景,包括炸弹爆炸、船艇沉翻、各种噪音轰鸣的场面,同时,注重心理上的训练,使实战条件更加契合心理状态[5]。
通过“内模拟”将操作演练的对抗因素增强,制造一种复杂场景,从而使内心体验感增强。
③心理训练与军政训练结合。
结合军事训练经验,考虑实际海军作战情况,在战前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整个军政训练中,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
心理防御需与思想政治结合,另一方面注重军事训练,主动培养士兵的战斗技能,不断提升心理素质,神经百炼必须通过强化训练实现,确保在战场中能够有良好的心理基础,做到不慌乱、不害怕。
综上所述,当前海军部队不同性质军人心理素质较差,与各种因素有关,影响到了心理防御能力,必须通过各种心理素质教育与实战演习将心理素质增强,从而增强战斗准备中的心理防御,提高战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解汝庆,李红梅,王晓拓等.舰艇长远航心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5,(1):1-3.
[2]陈晓旭,赵思宏,王大博等."台海"心理战方法的研究[J].魅力中国,2010(17):20.
[3]陈剑伟,李兆申,黄文等.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3):196-198.
[4]何向前,张健峰,孙德明等.关于渡海登陆障碍心理训练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5-47,50.
[5]杜征.陆军建制团军人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训练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