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练习题 答案

合集下载

关雎习题及答案

关雎习题及答案

关雎习题及答案
《关雎习题及答案》
关雎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也是《诗经》中的一篇。

这首诗以婉约的笔法描
绘了古代中国的农村生活和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雎的习题及答案。

1. 关雎是哪一位诗人的作品?
答: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作者不详。

2. 关雎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描绘了古代中国农村生活中的爱情故事,主题是爱情和离别。

3. 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和“雎鸠”分别代表什么?
答:关关代表鸟鸣声,雎鸠是一种水鸟,代表爱情的离别之情。

4. 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这句话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5. 关雎的意境是怎样的?
答:关雎通过描绘鸟鸣、美丽的女子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营造出一种唯美
的田园风情,展现了古代中国农村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纯洁。

通过以上习题及答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关雎这首古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感受到古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关雎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中
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关雎练习题答案

关雎练习题答案

关雎练习题答案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首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关雎的题材主要是描述世俗的爱情和婚姻观念,通过描写男女间的感情纠葛,展示了古代社会中的婚姻现象和妇女地位的局限。

本文将通过解析关雎这首诗的一些练习题,来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隐含的社会背景。

第一题:请分析关雎这首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答案:关雎是一首五言古诗,共有十二句。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描写男子盛装装饰,后六句描写女子忧心忡忡。

整首诗通过交叉对比男女的不同情感状态,巧妙地展示了两性之间的感情冲突和婚姻的纷繁复杂。

关雎采用了押韵的方式,以AABB的韵脚形式出现,使整首诗的韵律高雅流畅。

同时,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的形象更加丰富生动。

第二题:请解读诗中的“万物之纷纷,历世而盛衰”的意义。

答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变化的触动和思考。

万物之纷纷,指的是人世间种种的事物和现象;历世而盛衰,则表示了这些事物的兴衰更替。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借助于关雎和纷纷的世态,抒发了对于时间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感慨。

这句话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古人对于时光流逝、事物更替的深刻认知。

作者以此表达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和思考,传达了对于人生与世事的沉思和思索。

第三题:请分析诗中的“世有为己”的含义。

答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中各自角色的思考。

世有为己,指的是每个人在社会角色和责任中的定位和行为。

作者通过这样的词句表达了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的关注点和关切。

在古代的婚姻观念中,男人通常扮演着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地位,而女人则注重于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对家庭的付出。

因此,诗中的“世有为己”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男女角色分工的普遍认识。

第四题:请回答为何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答案:关雎这首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关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男女间的情感纠葛和婚姻的复杂性。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关雎》题与答案精全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题目取自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对《关雎》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

选自《诗经·周南》,风格上热烈而奔放。

B。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

《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这首诗歌第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D。

诗中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3.选出下列对《关雎》一诗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D项错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托物起兴”手法。

)A。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B。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男女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4.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

开篇运用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出下文,显现动人的艺术魅力。

B。

双声词“参差”、叠韵词“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C。

诗中出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表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终得实现。

D。

本诗可分为三章,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感情奔放。

5.选出《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D)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

“流之”“采之”“笔之”写出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关雎、蒹葭经典练习题答案

关雎、蒹葭经典练习题答案

关雎一、《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关雎》,看看那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1、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2、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二、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答案: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开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以雎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贴切自然,意蕴丰富。

三、《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

朗读本诗,感受本诗的节奏和韵律。

答案:《关雎》首章,可划分节奏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全诗的序曲,要读得平静。

“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读,显出音韵的回环和谐之美。

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和“辗转反侧”。

答案:①“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表明其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②“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表现青年男子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安的情形。

五、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中的两个“悠”字?答案: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道出,加重了感情色彩,着重表现了青年男子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

六、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流”、“采”、“芼”字。

答案:“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写出了女子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的形象特点。

七、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乐而不淫”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的爱快乐而不放纵。

“哀而不伤”说的是追求失败了,失恋了,即使有些失落的情绪,也不必过度伤感,更不至于悲痛欲绝。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

《关雎》习题与答案精全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2.对《关雎》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统领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A.选自于《诗经·周南》,风格上热烈而奔放。

B.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C.《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这首诗歌第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D.诗中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3.选出下列对《关雎》一诗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D项错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托物起兴”手法。

)A.“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4.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分析有误,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作者渴望亲近她以及对她的爱慕之意。

)A.开篇运用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出下文,显现动人的艺术魅力。

B.双声词“参差”、叠韵词“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C.诗中出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表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终得实现。

D.本诗可分为三章,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感情奔放。

5.选出《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D.表述错误。

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12 《诗经》两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guān jū关雎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简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经两首板书、译文、结构、练习一、整体把握板书设计起兴:雎鸠、荇菜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窈窕淑女伊人关雎蒹葭好逑、求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情感:诚挚、热烈、健康形象; 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二、古文今译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三、文章结构《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四、课文阅读题一《关雎》1.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二《蒹葭》1.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内容诗..2分2.本诗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分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坻.荇.菜..溯洄2、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5、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诗经》两首答案达标训练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2、1《诗经》305 风雅颂2 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能力提高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5、《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2分答案:1.比兴、重章叠句..2.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二.关雎6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答案:1.3分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3分 B..三、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答案1、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五.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六、阅读《蒹葭》;完成问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2分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答案:1、略..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2、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分;特点、作用各2分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5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③ “宛”字;好像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7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教师准备:①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烘托出来的..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9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10概括段落大意11请你赏析..例: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关雎》中考试题及答案

《关雎》中考试题及答案

《关雎》中考试题及答案
关于《关雎》中的考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理解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洲"是指什么?(答案:小岛)
2. "乐子之久矣"中的"乐子"指的是什么?(答案:恩爱的事物)
3. "关雎写的是两个乐羊,她自己却不能得到快乐,这与人们通常
理解的诗人性格是不符的",这个说法正确吗?(答案:不正确)
二、古文阅读
1.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关雎》主要描写的内容。

(答案:《关雎》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恋人分隔两地,思念之情深沉动人。


2. 阅读第一节,给出三个事物的名称。

(答案:关关、雎鸠、河洲)
3. 阅读第二节,运用一句话总结出人们对关雎的看法。

(答案:人
们认为关雎是一位忧心忡忡、苦恼忧虑的诗人。


4. 阅读第三节,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请用一句话
归纳出来。

(答案:作者深情地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和忧愁。


三、作文题
请根据你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爱情的
看法。

(正文省略,根据个人理解和感悟自行完成作文内容)
总结:
本文对《关雎》进行了考试题及答案的整理和总结,从文言文的理解和古文阅读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同时,给出了以《关雎》为主题的作文题,旨在引导读者通过阅读和思考,深入思索爱情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关雎》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练习题答案一、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3、《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求7、辗转反侧采之、芼之、友之、乐之二、参考答案:1.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意思接近即可)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7. 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三、参考答案:(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蒹葭练习题答案10、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出师表》练习题答案:一.1(1)死亡(帝王之死)(2)发扬光大(3)听闻(4)发扬光大(5)略2.B3.(1)C(2)B4.(1)过分的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2)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

(3)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5.(1)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先帝创业……之秋也。

(3)“先帝不以臣……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6.刘备,刘禅,魏、蜀、吴7.分析了蜀国当前的形势,指出不利和有利条件,提出“开张圣所”的建议。

8.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意义:目前,国家竟争日趋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领导干部要善于所取群众的不同意见,鼓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①空城计②七擒六纵(③草船借箭)10.妄自菲薄,作奸犯科11.宫内,朝廷,宫中,府中12.名句如:“受任……之间”,“亲贤臣,远小人”评价: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等13.略14.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二.1.(1)询问(2)全,都2.B3.(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3)不久就可以实现。

4.(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5.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6.皆良实,志虑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汉室之隆,可计日薄西山而待7.正反对比亲贤臣,远小人忠良死节之臣增强了第一句的说服力8.报先帝,忠陛下亲贤臣,远小人9.赤壁之战,失街亭10.吴用,智取生辰纲(花石纲)三.1.诸葛亮,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

2.(1)感动,激动(2)平民或百姓(3)奔走效劳(4)出身低微(5)不长草木的地方(6)答应(7)所以、因此(8)功效,实现,效验(9)排除,铲除3.(1)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

(2)我在只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关头接受任命。

(3)自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4)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5)至于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6)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或出身鄙野)。

4.(1)受任……之间(2)遂许先帝以驱驰(3)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战略目标)(5)先帝不以……当世之事(6)南方已定,兵甲已足(7)咨诹善道,察讷雅言(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5.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6.六出祁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操,摆设八阵图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8.三顾茅庐,临崩寄臣以大事9.三顾茅庐,乐不思蜀,单刀赴会,大意失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等10.A11.C12.三顾茅庐,临危受命13.谨慎,才智过人,忠贞14.报先帝而忠陛下15.有关典故: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

有关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有关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有关名言警句:淡泊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四.1.(1)同“横”,梗塞,不顺(2)明白(3)发扬光大2.生……我也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开张圣听春望阅读答案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分)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每问1分,共2分)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1.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3.忧中思家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D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9.D《满井游记》阅读[参考答案]一、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每小题0.5分,共2分)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

(共3分)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二、【答案】6.(3分)B7.(4分)(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4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1分)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

(3分)9.(3分)C【答案】10.(1分)山朗润起来了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