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汽车
智能交通系统(ITS)设备概述

成商和工程商一般都有自己公司的施工规范,应特别提 醒现场施工人员要注重线圈施工质量,因为封路手续、 线槽切割费用、线材消耗、线圈寿命、甲方对工程质量 的印象等均非常重要。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严格地把关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规范详见《关于车辆检 测系统中线圈施工规范的探讨》文章。
5 测速系统应用
四通道/六通道/八通道,灵敏度范围(0.02%~1.28%),电感量自调谐范围 较宽20~1000uH ,响应时间误差≤5ms,满足测速精度计量要求,输出采 用SSD方式。检测性能稳定,具备自动重调谐、防锁、串口数据通信等更多 实用功能。代表产品是:
SJ230S双通道
SJ602T-D/DR六通道 SJ602T-E/ER六通道 外形尺寸:215(W)*120(H)*42(D)mm
SJ402T-E/ER
SJ602T-E/ER
2 适用范围
停车场管理系统 海关物流电子标签管理系统 公路收费站管理系统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亦称:电子警察系统)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系统(亦称:治安卡口系统) 交通流量采集系统 智能交通信号机
3 主要技术指标含义
⑴通道顺序扫描 Channel Sequential Scanning 采用通道顺序扫描技术的检测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通道处于工作状态,其它通道
SJ402T-D/DR四通道 SJ402T-E/ER四通道 外形尺寸:144(W)*120(H)*42(D)mm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驾驶术语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驾驶术语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一种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安全、效率和便捷性的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智能驾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
智能驾驶是指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使车辆能够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进行行驶,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驾驶术语是我们了解和掌握智能驾驶技术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智能驾驶术语。
1. 自动驾驶(Autonomous Driving):指车辆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做出决策和执行动作,实现自主行驶的能力。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分为多个级别,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
2. 感知系统(Perception System):是智能驾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来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包括道路、车辆、行人等。
3. 决策与规划(Decision and Planning):是智能驾驶系统中的核心模块,根据感知系统提供的环境信息,通过算法和模型来做出决策和规划行驶路径。
决策与规划需要考虑到安全性、效率性和人性化等因素。
4. 高精地图(High-Definition Map):是一种精确细致的地图,包含道路的几何形状、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信息。
高精地图为智能驾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车辆进行精确定位和路径规划。
5. 车联网(Vehicular Networking):是指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连接和信息交换的网络。
车联网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交通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6. 交通仿真(Traffic Simulation):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模型仿真来模拟交通系统中的车辆和行人行为,评估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交通仿真可以帮助优化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和策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现代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特点智能交通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来管理交通和运输流程的一种系统。
它应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和交通控制等方面。
智能交通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监测: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无线通信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并通过高效的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2. 信息处理与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有价值的交通信息和决策支持。
3. 交通调度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运用优化算法,实现对交通流量和交通资源的合理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和拥堵等问题,并做出应急处理和安全管理。
5. 环境保护与能耗优化: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智能化的信号控制、路况优化等手段,降低交通拥堵和排放,实现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安全等领域。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交通流量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动态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监测和导航系统等手段,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调度和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公共交通优化:智能交通系统可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实时信息服务等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多式联运管理:智能交通系统可实现不同交通方式(公路、铁路、航空等)之间的无缝衔接,提供便捷的多式联运服务。
智能交通系统(ITS)介绍:了解现代交通管理技术

谢谢观看
THA N K YOU FOR WATCH I N G
• 数据统计:对交通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 数据挖掘:挖掘交通流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趋势
03
交通流量预测的策略
• 时间序列分析:根据历史交通流量数据,预测未来交通
流量
• 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交通流量
03
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
实时路况信息发布与导航
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的目的
• 提高出行效率: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帮助他们选择最佳路线
• 气象信息监测:实时监测气象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 交通管理措施调整:根据气象信息,调整交通信号灯周期、限速等措施
• 交通信息发布:将恶劣天气信息推送给驾驶员,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行驶路线
• 恶劣天气下的交通服务应用
• 气象预警:发布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 道路状况查询:为驾驶员提供道路状况查询服务,方便他们选择行驶路线
• 信号灯协同控制:协调相邻路口的信号灯,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交通监控与违章管理
交通监控的目的
交通监控的技术手段
交通违章管理的措施
• 保障交通安全:实时监测交通状
• 视频监控: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交
• 违章信息推送:将违章信息实时推
况,预防交通事故
通状况
送给车主
• 打击违章行为:对违章行为进行自
• 车辆识别:通过车牌识别、车型识
• 20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研究交通管理系统
• 20世纪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 21世纪初:通信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AI辅助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综述

AI辅助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综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对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交通管理、交通预测、交通控制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的一种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为交通运行提供了更精准的预测和更高效的管理。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提供交通拥堵状况的预测以及实时的交通指导,从而帮助车辆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减少交通拥堵和行程时间。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分配交通资源,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1. 交通预测与拥堵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交通拥堵情况,并且提供最佳的交通指导。
通过深度学习等算法,智能交通系统能够识别和学习交通数据的模式,并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交通拥堵的预测和预警。
这样一来,车辆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选择避开拥堵路段,减少行程时间和油耗。
2. 交通事故预测和预警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提前发现潜在的交通事故隐患。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和现场监控数据的比对和分析,系统可以识别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并提供实时的交通事故预警信息,帮助驾驶员和交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交通信号灯优化控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系统可以根据车流量和路况变化,动态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效果。
智能交通系统( ITS )与现代汽车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ITS )与现代汽车技术李克强连小珉侯德藻高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1.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IT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缩写(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加州的PATH ( Program on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the Highway ) 及欧洲的PROMETHEUS(Program for a European Traffic with HighestEfficiency and Unprecedented Safety) 项目。
在此之后,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大型国家项目在推进,也得到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重视。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定义为: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控制技术把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汽车交通事故、堵塞、环境污染及能源消耗等问题为目的的基于智能化、信息化的汽车交通系统。
ITS功能可分为安全、畅通、环保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ITS功能图1.2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复杂工程应用系统,主要由以下应用系统组成:⑴.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s)通过旅行时间测定、突发事件检测等实时处理来把握交通状况,进行先进的交通管理。
该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发布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与前景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与前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在传统交通管理基础上,应用信息、通信、感知与控制技术,通过对交通流、交通设施和交通参与者进行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和环保的交通服务的一种综合性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1. 交通拥堵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流量,能够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道路拥堵情况,并根据实时数据提供交通疏导建议,优化交通组织和信号配时。
此外,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导航系统的开发,为驾乘者提供最优路线和实时交通信息,减少交通拥堵。
2. 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可以对道路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当发现交通事故风险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司机驾驶注意,并向交通管理部门发送报告,以便及时调度交通警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并且,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缩短救援时间,减少事故的影响范围。
3. 公交调度和运营管理智能交通系统对公交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和监控,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车辆优化运营管理,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减少等候时间和拥挤程度。
此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乘客可以实现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和行程信息,提前安排出行,提高出行体验。
4. 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和优化,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和频繁刹车。
此外,可以通过智能路灯控制和道路监测系统,实现路灯节能和减少环境光污染。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车辆排放和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前景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进一步优化和扩展。
ITS趋势

ITS趋势ITS(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效率的技术系统,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交通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背景下,ITS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ITS发展的几个趋势。
首先,ITS的智能化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一大趋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ITS系统将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交通数据,实现精确的交通管理和决策。
例如,智能交通流量调控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路网流量、优化信号灯控制,减少交通拥堵;智能寻车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辅助车辆寻找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
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交通系统的吞吐量和运输效率。
其次,ITS的高效化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为了更好地应对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并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ITS系统将更加注重交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划。
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实时数据和模拟技术来制定最佳的交通路线和调度策略,优化交通配送和运输安排。
此外,ITS系统还可以实现多模式交通联动,通过整合不同交通手段的信息,提供乘客更便捷的出行选择,例如公共汽车与地铁的联程优惠和实时换乘导航。
另外,ITS的可持续化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
因此,ITS系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
例如,智能交通灯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智能地调整红绿灯时长,避免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智能停车系统可以提供真实时间的停车场信息,减少游车寻找停车位的排放;智能公交系统可以优化公交车辆的路线和调度,减少重复行驶和能源消耗。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交通发展。
最后,ITS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和个人移动设备的普及,ITS系统将更加注重提供个性化的交通信息和服务。
例如,APP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方案和导航;智能车载系统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驾驶建议和娱乐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INRIA公司花费十年心血研制出 “赛卡博”(Cycab)无人驾驶汽车, 外形看起来像未来的高尔夫球车。该 车使用类似于给巡航导弹制导的全球 定位技术,通过触摸屏设定路线, “赛卡博”就能把你带到想要去的地 方了。只不过给“赛卡博”带路的全 球定位系统要比普通的全球定位系统 功能强大许多。普通GPS系统的精度 只能达到几米,而“赛卡博”却装备 了名为“实时运动GPS”的特殊GPS 系统,其精良高达1厘米。这款无人 驾驶汽车装有充当“眼睛”的激光传 感器.能够避开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还装有双镜头的摄像头,来按照路标 行驶,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控制驾 驶汽车,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都能通 过互联网来进行通信,这意味着这种 无人驾驶汽车之间能够做到信息共享, 这样多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够组成车队, 以很小的间隔顺序行驶。该车也能通 过交通网络获取实对交通信息,防止 交通阻塞的发生在行驶过程中,该车 还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过往行人注 意。
返回
6、全球定位系统GPS 一个自动驾驶员需要知 道他正在去哪儿。谷歌 使用Applanix公司的定 位系统,以及他们自己 的研制开发Google Map和GPS 技术。
返回
7、车轮角度编码器 Wheel Encoder 轮载传感器可以在 Google汽车穿梭于车流 中时测量它的速度。进 而自动调节汽车的行驶 速度。帮助汽车在地图 上找到准确的位置。
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专用道路上 该无人驾驶汽车有4个座位,形状似气泡,看起来 就像一艘外星人飞船:这种汽车依靠电池产生动 力,而且乘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来选择他们的目的 地?它们的时速可达40千米,而且会自动沿着其 狭长的道路系统行使。一旦乘客选择好了目的地, 控制系统会记录下要求,并向舱车发送一条信息。 随后舱车会遵循一条电子传感路径前进。在旅程 期间,如果需要的话,乘客可以按下一个按钮和 控制人员通话。
在德国汉堡一家公司应用先进的激光传感技术把无人驾驶汽车变成了 现实:这辆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名为“路克斯”(Lux),由普通轿车改装 而成,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公路系统中无人驾驶。这归功于车内安 装的无人驾驶设备,包括激光摄像机、全球定位仪和智能计算机。 在行驶过程中,车内安装的全球定位仪将随时获取汽车所在准确方位。 隐藏在前灯和尾灯附近的激光摄像机随时探测汽车周围180米内的道 路状况,并通过全球定位仪路面导航系统构建三维道路模型。此外, 它还能识别各种交通标志,保证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安全行 驶。安装在汽车后备箱内的计算机将汇总、分析两组数据,并根据结 果向汽车传达相应的行驶命令。 激光扫描器能够探测路标并提醒是否有车离开车道。在激光扫描器的 帮助下,无人汽车便可以实现自行驾驶:如果前方突然出现汽车,它 会自动刹车:如果路面畅通无阻,它会选择加速;如果有行人进入车 道,它也能紧急刹车。此外,它也会自行绕过停靠的其他车辆。
三、无人驾驶汽车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关健技术-Key technology
环境感知技术(Environment Perception) 路径规划技术(Path Plan)
导航控制技术(Navigation Control)
避障防撞技术(Obstacle Detection & Avoidance) 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2005年:沃尔沃推出第一款盲点警报系统,当有车进入驾驶人盲点时就 会发出警报。 · 2006年:雷克萨斯(丰田旗下高档品牌)推出相机-声纳辅助的平行泊 车系统。 · 2007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Tartan车队赢得美国国防部的自动汽车比 赛大奖。 · 2008年:梅赛德斯引进AttentionAssit,在驾驶人显露疲劳征兆时发出 警告。 · 2009年:沃尔沃推出行人监测系统。 · 2010年:奥迪无人驾驶自动汽车TTS行驶12.42公里,抵达落基山派克 峰顶。 · 2010年:7辆车组成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车队开始在加州道路上试 行。 · 2010年:梅赛德斯F800Style概念车展示赛车助手,一款低速适应巡航 控制系统。 · 2011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创造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行驶177英里,从 长沙开至武汉。 · 202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阿兰· 陶伯估计,这一年自动驾驶系统将成为 汽车标准配置。
该项目是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的智慧结晶,这位43岁 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是谷歌工程师和谷歌街景地图服务 的创造者之一。 2005年,他领导一个由斯坦福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团队设计出了斯坦利机 器人汽车,该车在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的第二 届“挑战”(Grand Challenge)大赛中夺冠,该车在沙漠中行驶超过 132英里(212.43公里),因此赢得了由五角大楼颁发的200万美元奖金。 而且,这一支由15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继续投身于此项目。另外,谷歌 聘请了至少12人,并且这些人均没有不良驾驶记录,这部分员工坐在主 驾座上以观察汽车行驶状况,他们每小时的薪酬为15美元或者更多。谷 歌在此项目中使用了六辆普锐斯和一辆奥迪TT。 目前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超过30万英里。技术人员表示:谷歌无 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看到”其他车辆, 并使用详细的地图(我们通过手动驾驶车辆收集而来)来进行导航。我 们的手动驾驶车辆收集来的信息是如此巨大,我们必须将这些信息进行 处理转换,谷歌数据中心将这一切变成了可能,它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如 些强大。目前所面临的难题是自动驾驶汽车和人驾驶的汽车如何共处而 不引起交通事故的问题。
返回
四、无人驾驶技术方兴未艾
中国版:红旗HQ3轿车 英国版:外星飞船 法国版:“高尔夫球车” 德国版:像普通轿车 谷歌版:无人驾驶汽车
国人的骄傲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 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 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 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 成了从京珠高速公路长沙杨梓冲 收费站出发,历时3小时22分钟 到达武汉,全程286公里的高速 无人驾驶实验,实验中,无人车 自主超车67次,途遇复杂天气, 部分路段有雾,在咸宁还遭逢降 雨。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 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 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无人车在复 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 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分类
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飞机相比较,前者
为二维系统.后者属三维系统,技术难度要 骶些.但共性亦不少。按控制方式的不同, 无人驾驶汽车分为有线控制 、感应控制型、 自主控制型和遥控型四大类,各有特色和优 缺点。
有线控制型: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汽车行驶半径 和距离均较小.受拖缆线的限制.使用场合有诸多 局限和不便。 感应控制型:汽车通过接收埋设在路面下或道路旁 的辐射信息(如微波),经识别、判断、控制并引导 汽车有序行驶。 自主控制型:借助车载雷达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主 动导引汽车,避开行人及前方车辆沿正确线路安全 行驶。 遥控型:通过无线电遥控系统对远距离运行的汽车 发送指令,以进行实时控制。遥控对象可以是单车 或多车。
乘员安保技术(Passenger Safety)
人机交互技术(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状态监测技术(Condition Monitoring) 调度管理技术(Accommodating & Management)
真车展示
效果图
1、雷达 Radar 无人驾驶汽车装载了4 个标准自动高敏感度的 雷达,其中三个在前面, 另一个在后面保险杠上, 它可以用来跟踪附近的 物体。帮助驾驶者定位 与其他事物的距离。当 它在汽车的盲点内检测 到物体时便会发出警报
体验者无人驾驶汽车的经历分享
视频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 SebastianThrun
返 回
亲身初体验
Google汽车启动时的提示音非常 迷人,就像好莱坞大片里面那种科 技感十足的人工智能音。启动后, 只需在笔记本电脑上搜索并设置目 的地,系统便会自动给出最佳线路。 当然,线路是可以人工调整的,以 避开一些突发情况,如道路临时施 工。由于无人驾驶汽车尚处于试用 阶段,正、副驾驶位置都需有人。 如遇系统判断失误,驾驶座上的人 可强行接手,并停止自动驾驶。而 副驾驶则需用笔记本电脑监控、记出的3D地形图
2、车道保持系统 Lane-keeping 在挡风玻璃上装载的摄 像头可以通过分析路面 和边界线的差别来识别 车道标记。如果汽车不 小心离开了车道,方向 盘会轻微震动来提醒驾 驶者。
返回
3、激光测距系统 LIDAR
谷歌采用了Velodyne公司的车顶 激光测距系统。扫描器发射64束 覆盖汽车周围360°角内的区域 距离可以精确到2cm以内的激光 射线,然后激光碰到车辆周围的 物体,又反射回来,这样就计算 出了物体的距离。另一套在底部 的系统测量出车辆在三个方向上 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然后 再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的位 置,所有这些数据与车载摄像机 捕获的图像一起输入计算机,软 件以极高的速度处理这些数据。 这样,系统就可以非常迅速的作 出判断。
汽车大事记
· 1912年:凯迪拉克的自动启动系统意味着驾驶人不再用手 动曲柄启动汽车。 · 1939年:奥兹莫比尔公司推出了第一个自动变速系统。 · 1951年:克莱斯勒推出第一款油压转向系统 · 1958年:克莱斯勒的巡航控制系统使得驾驶人不用再时时 注意行驶速度。 · 1970年:克莱斯勒Imperial首先配备防抱死刹车系统。 · 1997年:部分丰田车配备基于雷达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可 与前车自动保持安全驾驶距离。 · 2002年:丰田推出NightView(夜视),一款车内监视器, 可显示前方道路的近红外图像,凸显障碍。 · 2003年:梅赛德斯推出Pre-Safe系统,采用感应器预测迫 在眉睫的撞击,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 2004年:英菲尼迪(日本豪华车品牌)推出第一款“离开 车道”警示系统,在车驶离车道时提醒驾驶人。